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
2023(163)
2022(147)
2021(161)
2020(127)
2019(274)
2018(249)
2017(450)
2016(316)
2015(423)
2014(392)
2013(350)
2012(336)
2011(291)
2010(282)
2009(244)
2008(202)
2007(184)
2006(170)
2005(151)
作者
(661)
(500)
(483)
(483)
(286)
(263)
(244)
(241)
(226)
(196)
(194)
(180)
(159)
(156)
(151)
(151)
(150)
(147)
(144)
(143)
(137)
(135)
(129)
(121)
(121)
(119)
(119)
(118)
(115)
(115)
学科
教学(1975)
语文(1267)
文教(1255)
学法(623)
教学法(623)
(251)
翻译(249)
(216)
经济(216)
(211)
理论(190)
管理(187)
研究(186)
(182)
教育(174)
计算(161)
(160)
机化(158)
(158)
算机(158)
计算机(158)
计算机化(158)
文献(154)
(154)
情报(148)
(143)
企业(143)
中国(137)
情报资料(126)
资料(126)
机构
学院(3786)
大学(3499)
(951)
师范(948)
(826)
研究(815)
国语(812)
外国(807)
外国语(807)
(714)
师范大学(706)
外语(688)
职业(688)
管理(672)
技术(669)
中国(651)
科学(628)
教育(614)
(557)
(551)
北京(549)
经济(532)
信息(508)
理学(504)
技术学院(496)
理学院(477)
职业技术(458)
院外(443)
管理学(431)
管理学院(424)
基金
项目(1881)
研究(1804)
科学(1298)
成果(1094)
编号(1089)
教育(1019)
基金(963)
(897)
社会(829)
社会科(788)
社会科学(787)
(731)
国家(715)
课题(714)
项目编号(688)
(678)
(664)
研究成果(639)
英语(635)
(621)
科学基金(602)
教学(584)
大学(530)
规划(502)
基金项目(488)
之一(466)
(466)
(417)
(416)
(415)
期刊
教育(2192)
中国(1358)
研究(1217)
学报(1147)
大学(875)
学学(729)
(629)
经济(629)
职业(613)
图书(585)
情报(525)
(521)
科学(471)
(442)
技术(412)
书馆(381)
图书馆(381)
成人(365)
成人教育(365)
(355)
(333)
技术教育(331)
职业技术(331)
职业技术教育(331)
社会(314)
财经(294)
(286)
社会科(279)
社会科学(279)
经贸(255)
共检索到61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守勤  
英语人称代词的理解与翻译徐守勤英语人称代词的数量虽然不多,用法却异常活跃,稍不留意便会发生理解错误,从而导致误译。本文从英语人称代词的歧义、指代意义、拟人化用法及习惯用法等方面讨论对英语人称代同的理解和翻译问题。(一)人称代词的歧义:WE:1、可用作...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许建平  
本文对英语人称代词的翻译问题作了探讨。笔者认为,翻译时不恰当地套用原文的人称代词容易造成译文的冗赘、不畅,词语搭配、句式衔接、连贯的不当,不利传达原文的风格、语气。文章用若干翻译实例对上述各点作了分析、评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伊玲  
通过对英语科技新词的特点及构成途径的分析 ,提出翻译科技新词需遵循的原则 ,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技英语新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叶青  
在国际贸易中,英语是进行函电联系和口头业务洽谈使用得最多的语言,因此外贸英语的翻译就成为我国外贸业务中不可或缺的手段。理解是翻译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根据这一原理,分析了marketing这一外贸英语中的常见词的翻译方法。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朱铭宇  
“这N+让+人称代词+V的”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见的习语性构式。该构式派生自口语构式“这NV的”,具有表达负面评价立场的功能。其构式义可以概括为说话人对某事物或事态作出负面评价的同时,确立了自己对施事者(或称责任者)的负面评价立场。“这N+让+人称代词+V的”构式的形成,一方面是因为礼貌原则、交互主观性的驱动,另一方面是因为交互激活模式、最小偏离原则产生的适切性判断,该构式最终在高频使用和语境吸收中实现了负面评价立场的规约化。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诗  王东波  黄水清  
[目的/意义]指代消解是古文信息挖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文数字人文研究的技术支撑研究之一。文章使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对古代汉语文本的人称指代问题进行实验探索,旨于为古文数字人文研究的发展做出推进。[方法/过程]选取《史记》为语料来源,通过阅读大量文献的同时结合语料特征制定标注规范,人工构建实验所需的语料库;另外,使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对古代汉语文本的人称指代问题进行实验探索,并将文本划分为无词性字单位语料、无词性词单位语料、有词性词单位语料三种,探索不同分割单位与词性特征引入对指代消解效果的影响。[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在Bi-LSTM-CRF模型实验中引入词性特征,消解效果(F均值)达84.01%,而在未引入词性特征的情况下,BERT模型指代消解效果优于Bi-LSTM-CRF,F均值达82.43%。基于Bi-LSTM-CRF模型的无词性字单位文本实验与无词性词单位文本实验中F均值分别为74.13%、77.57%。所利用的深度学习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古文句内人称代词指代消解问题,同时词性特征的引入能够有效提升模型的指代消解性能。[局限]仅针对句内、有且只有一条指代链的情况进行人称代词指代消解研究,同时文本量较小,实验具有一定局限性。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绍新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词的组合被称作词串,词串具有形式与意义较为固定、出现频率高的特点,是语篇构建的重要单位。科技语篇中词串的结构复杂、专业性强、重现性高,具有比较重要的研究意义。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采用词串理论对文中的科技词串进行识别提取,并将词串分类,运用直译,增译、减译,词性转换与缩写释义等翻译策略,对科技词串进行分析与翻译。这样,在翻译过程中能够降低各类词串翻译的单位时间和理解难度,有效提高翻译的准确性与效率。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刘白玉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会计人员需要懂英语。会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在词汇方面的特征特别独特。文章分析了会计英语词汇的术语、缩略词、专业词等方面的特征,并分别对其翻译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帮助会计人员更好地学习专业英语。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莉  曾剑平  
中国英语兼具英语的特点和汉语言、文化的特质。它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仅意味着语言间的交流与渗透,更是包涵语言在内的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基于中国英语鲜明的词汇特征以及中国英语借助翻译手段而得以形成的机制,词汇翻译可用音译、义译、音义译及解释性翻译等方法,并据"适宜"原则根据实情作出合理选择。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韩娟  
科技英语词义灵活多变的特性给词义推导带来了困难,但也提供了研究的契机。文章借助语言模因变异理论,理出了科技英语词义变化的4种模式,进而根据这4种模式,找出了科技英语词义推导的4种方式。通过实例论证,发现这4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推导出科技英语词义,总结了科技英语词义推导可遵循的规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杭央  
由于社会历史原因以及受日本社会文化习惯的影响,日语中的第二人称代词「あなた」用法复杂,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也远低于汉语。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あなた」的使用情况,并对其较少使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第二人称代词「あなた」的用法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语言背后所反映的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独特的思维方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鲍明捷  刘希  
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中式英语则是中国人由于受母语干扰,在交际中出现的不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政治经济词汇翻译中的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的语言特征,在了解两种不同英语表现的基础上提出了减少或是根除经济金融资料文献翻译中中式英语的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嵩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静  高春燕  
日语和汉语中都使用的汉字一般被称为同形词。貌似容易理解,但却是学习,特别是在翻译中,很容易出错的地方。中日意义完全相同的同形词占汉字的60-70%,字形相同,意义完全不一样的同形词相比之下更难理解,容易混淆。根据褒贬色彩,语义的虚实,感情色彩,语言习惯的不同翻译的方法也不同。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永模  
理解与表达是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个步骤。一方面,理解是通过译者自身对原文的了解、译语的掌握及其文化修养和逻辑常识判断原文语义,选择得体表达的过程;另一方面,表达又是在进一步深化对原文的理解的基础上,不断修正和优化译文质量。就英汉翻译来说,译文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两种语言的驾驭能力。总之,只有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良好的汉语表达能力、一定的文化修养和相关专业背景知识,才能顺利完成翻译过程中的理解与表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