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28)
2023(7195)
2022(6359)
2021(5899)
2020(5282)
2019(12274)
2018(12085)
2017(23589)
2016(13475)
2015(15033)
2014(15358)
2013(15507)
2012(14721)
2011(13382)
2010(13564)
2009(12556)
2008(12787)
2007(11692)
2006(9781)
2005(8866)
作者
(43370)
(36586)
(36418)
(34698)
(23249)
(17850)
(16789)
(14411)
(13631)
(13195)
(12461)
(12160)
(11873)
(11781)
(11730)
(11671)
(11366)
(10851)
(10585)
(10449)
(9543)
(9109)
(9075)
(8378)
(8278)
(8233)
(8168)
(8166)
(7639)
(7497)
学科
(54489)
经济(54437)
(35219)
管理(33967)
方法(28651)
(27815)
企业(27815)
数学(25679)
数学方法(25432)
(14727)
(14726)
(14562)
中国(12824)
(10707)
贸易(10707)
(10409)
(10323)
地方(9967)
业经(9829)
农业(9632)
(9473)
财务(9455)
财务管理(9429)
企业财务(8972)
(8543)
银行(8495)
(8342)
金融(8339)
(8145)
(8037)
机构
大学(201117)
学院(198974)
(78030)
经济(76311)
研究(72132)
管理(70389)
理学(61102)
理学院(60306)
管理学(58990)
管理学院(58627)
中国(51624)
科学(49406)
(47618)
(42401)
(40034)
农业(38219)
业大(37342)
研究所(36952)
(35484)
中心(32623)
(30177)
财经(28669)
北京(26214)
(26025)
(25276)
(25028)
农业大学(24917)
师范(24885)
经济学(24519)
(23855)
基金
项目(135741)
科学(103470)
基金(97432)
研究(90192)
(88846)
国家(88183)
科学基金(72160)
社会(55096)
(53953)
社会科(52164)
社会科学(52142)
基金项目(51779)
自然(49817)
自然科(48640)
自然科学(48608)
自然科学基金(47756)
(46223)
教育(41928)
资助(41059)
编号(34992)
重点(31679)
(29963)
(28970)
成果(28909)
计划(28569)
(27737)
科研(27179)
创新(26113)
科技(26072)
课题(24894)
期刊
(80646)
经济(80646)
研究(52873)
学报(44369)
(42770)
中国(36083)
科学(35617)
大学(31129)
学学(29850)
(28691)
农业(28470)
管理(23063)
教育(17239)
(16281)
金融(16281)
(16017)
技术(15219)
财经(14509)
经济研究(13268)
业经(12632)
(12418)
(12414)
业大(11927)
问题(11451)
农业大学(10176)
科技(10041)
技术经济(9745)
(9621)
统计(9521)
理论(8959)
共检索到2842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陆遥  付洁  毛岚  杨家荣  
【目的】对来自英、法两国20株苹果黑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与其生理小种和地理来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设计了5对SSR引物,对分属于7个生理小种的苹果黑星病菌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检测其多态性位点,计算各位点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和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并对各菌株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5对引物共检测到43个等位位点,每对引物平均获得等位位点8.6个;PIC变幅为0.76~0.90,平均为0.85,GS变幅为0.72~1.0,平均为0.85;供试苹果黑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与其生理小种和地理来源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英、法两国的苹果黑星病菌之间存在人为原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肖丹凤  王玲  刘连盟  侯恩庆  黄世文  
从黑龙江、浙江、广西3个稻区内采集稻瘟病样品,分离得到144个菌株。对其中的89个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将它们分成7群35个生理小种。结果表明,ZB、ZA、ZC和ZE种群出现频率分别为50.56%、22.47%、12.36%和7.86%,ZD、ZF和ZG种群频率均为2.25%。优势生理小种为ZB15和ZB1,出现频率分别为12.36%和6.74%。黑龙江优势生理小种是ZB1和ZE1,出现频率均为12.5%;浙江优势生理小种是ZB15和ZB9,频率分别达到19.15%和10.64%;广西优势生理小种为ZA11、ZA7和ZA15,出现频率分别达到16.67%,11.11%和11.11%。使用U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小林  颜群  李瑞芳  李焜华  韦善富  黄凤宽  韦丽丽  
【目的】明确广西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及遗传结构,为今后水稻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布局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我国7个稻瘟病菌鉴别品种和SSR对广西20122014年分离获得的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分别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2012-2014年分离获得的142株稻瘟病菌菌株分成ZA、ZB、ZC、ZD、ZE、ZF、ZG 7群24个生理小种,其中优势种群为ZB,出现频率67.61%,优势生理小种为ZB_9和ZB_(13),出现频率均为19.01%。运用UPGMA法对其中107个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松红   宋宇   田永恒   王奕鸣   丁英  
稻瘟病是制约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为明确东北地区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以2021年分离自东北地区的96株稻瘟病菌为试材,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供试稻瘟病菌进行PCR检测,研究供试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水平等。结果表明:16对SSR引物均能在100~500 bp内扩增出清晰条带。供试96株稻瘟病菌可划分为13个遗传宗谱,其中宗谱DQL02和DQL01为优势宗谱,分别包含37株和22株菌株,分别占总菌株数的38.54%和22.92%;宗谱DQL04、DQL06和DQL08为次要宗谱,分别包含9株、6株和6株菌株,分别占总菌株数的9.38%、6.25%和6.25%;其他8个宗谱为小宗谱,包含菌株数为1~4株。在群体水平上,东北地区稻瘟病菌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且存在于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占群体总遗传变异的83.37%。群体间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083 6~0.457 1,平均为0.204 1;平均多态百分率变化范围为6.25%~100%,平均为45.67%,说明有一定遗传多样性差异存在于东北地区稻瘟病菌群体中;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北13个地区稻瘟病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11 0~0.187 9,存在较大差异。按遗传距离远近可将东北13个地区稻瘟病菌群体划分为4个类群,第2类群全部由辽宁省种群组成;第3类群全部由吉林省种群组成,反映出东北地区稻瘟病菌群体遗传谱系与其地理分布有一定联系。研究结果可为了解东北地区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和群体演化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彭斌  刘丽锋  吴会杰  田莉莉  周增强  古勤生  
【目的】分析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的遗传多样性并确认其优势类群。【方法】对采集分离的64个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和致病性测定,对部分菌株的进行了ITS序列测序,采用ISSR分析这些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通过形态特征和致病性明确了所分离的64个菌株是苹果轮纹病菌。17个菌株ITS序列与贝格伦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de Not f.sp.piricola(Nose)Koganezawa et Sakuma)的序列一致,并且被分成两个类型H1和H2。用13条ISSR引物从64个菌株中扩增出121条条带,其中8...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路娟  吴俊  张绍铃  吴华清  张妤艳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深入探讨了梨主要栽培种白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砂梨(Pyrus pyrifolia(Burm.f.)Na-kai)、秋子梨(Pyrus ussuriensis Maxim.)、西洋梨(Pyrus communis L.)、新疆梨(Pyrus sinkiangensis Yü)和野生种以及种间杂交新选育品种共150份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以及系统分类地位。通过筛选出的25对SSR引物共检测到407个位点,不同引物检测位点数5~25个,其中多态性位点数390个,占检测位点的95.82%,检测位点杂合度为0.4~0.7,不同品种间的遗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培玲  李子钦  杨家荣  
【目的】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地理来源的棉花黄萎病菌株进行分子指纹分析,以了解其遗传关系。【方法】选用25条引物,对来自于我国11个省(市、自治区)的28个棉花黄萎病菌株进行分子指纹分析,研究各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结果】从25条ISS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条多态性好、条带稳定的引物,用其对28个棉花黄萎病菌株进行扩增,共获得1 989条谱带,其中1 908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95.9%,表明ISSR标记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较高的多态性;通过对棉花黄萎病菌ISSR遗传相似系数的统计与分析,得到其相关系数r=0.88,该r值介于0.8和0.9之间,表明进化树符合较好,故将ISSR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毛建辉  王平  卢代华  何忠全  叶慧丽  姚琳  
通过对2006年四川部分地区杂糯间栽与净栽田间稻瘟病菌种群结构的SSR(微卫星DNA标记)分析,结果表明:在0.76的相似水平,来自间栽田间的45个菌株被划分为7个遗传宗谱(第Ⅰ、Ⅱ、Ⅵ、Ⅶ、Ⅷ、Ⅸ和Ⅹ),其优势宗谱为第Ⅷ宗谱,所占比例为40.00%。来自净栽田间的45个稻瘟病菌株同样也被划分为7个遗传宗谱(第Ⅲ、Ⅳ、Ⅴ、Ⅵ、Ⅶ、Ⅷ和Ⅹ),其优势宗谱也为第Ⅷ宗谱,所占比例为71.11%。表明尽管稻瘟病菌优势宗谱在间栽田和净栽田中没有变化,但其田间遗传组成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卢代华  王剑  伏荣桃  王平  姚琳  陈晓娟  张鸿  黄超  陈雪娟  龚学书  陈宇  毛建辉  
本文利用35对SSR引物对23份水稻品种(组合)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5对引物在23个水稻品种上共获得342条扩增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88条,多态性条带所占比例为84.21%。23个参试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表现出明显差异,病穗率范围为8.20%~75.93%,最高和最低病穗率之间相差67.73个百分点,病情指数范围为2.19~52.67,最高和最低病情指数相差50.48。成对品种的GS变化为0.614~0.954,平均值为0.740单个品种的平均GS值变化为0.686~0.778之间。共有11份供试品种的平均GS值低于GS总平均值(0.740),其它12份(占供试品种总数的5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许兰杰  侯起岭  侯春雨  张婷  张小华  倪中福  梁荣奇  
为了揭示小麦抗蚜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在田间蚜虫圃对150份小麦品种(系)孕穗期和灌浆期蚜量比值进行2年对比的基础上,选取抗性结果较为一致的材料,利用筛选的54对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检测了43个不同抗蚜水平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54对SSR标记在这43份不同抗蚜水平小麦品种(系)中检测到365个等位变异,每个引物检测到2~18个等位变异,平均为6.7个;从每条谱带在所有材料中出现的频率来看,变异范围为2.3%~97.7%;多态性信息量为0.05~0.91,平均为0.65;43个小麦品种间的相对遗传距离为0.30~0.90,平均为0.52;SSR标记聚类分析在相对遗传距离为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陆宁海  郑文明  王建锋  詹刚明  黄丽丽  康振生  
【目的】甘肃陇南地区是小麦条锈菌最主要和最大的越夏区,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该地区的小麦条锈菌自然群体的遗传结构,探索其分子遗传变异规律。【方法】采用TP-M13-SSR荧光标记技术,对甘肃省陇南地区8个种群409个小麦条锈菌分离株基因组DNA进行SSR标记分析。【结果】陇南地区小麦条锈菌的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95,有效等位基因数目(Ne)为1.43,Nei's(1973)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7,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1。武都、文县和秦城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徽县、成县和西和种群相对较低。AMOVA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条锈菌群体间和群体内都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分化,群体间的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宛涛  蔡萍  张辰波  伊卫东  李方祯  张洪波  
【目的】阐明内蒙古冷蒿居群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的关系。【方法】采用居群遗传学方法及RAPD技术,对内蒙古不同生态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4个冷蒿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11个引物对14个冷蒿居群总DNA共扩增出93条带,其中77条表现出多态性,多态性标记所占的比例为82.8%,冷蒿居群表现出丰富的RAPD多态性。构建的14个冷蒿居群的遗传关系聚类图显示,扎尼河冷蒿居群与扎兰屯冷蒿居群的遗传距离最小,其次为卓伦高勒冷蒿居群与蔡木山冷蒿居群,贺兰山和吉兰泰冷蒿居群与其他冷蒿居群间的遗传距离均较大。【结论】RAPD技术适用于冷蒿居群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冷蒿居群的亲缘关系与其地理分布有着密切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丁俊杰  顾鑫  杨晓贺  赵海红  申宏波  姜翠兰  仕相林  刘春燕  胡国华  陈庆山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的生理小种类型,分析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各生理小种间的亲缘关系。【方法】2006—2011年,对黑龙江省进行大豆灰斑病样本的采集和病菌的分离。利用11对SSR引物对黑龙江省的24个灰斑病菌菌株进行EST-SSR基因型分析。【结果】共分离获得大豆灰斑病菌2 674株,鉴定出1—15号共15个生理小种。SSR结果共检测出等位变异46个,平均每个位点为4.2个,相似系数范围为0.091—0.956,平均相似性系数达到0.589。聚类分析结果与大豆灰斑病菌小种类型呈现出较高的相关性。【结论】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母贵琴  潘旭浩  杨克诚  
利用SSR标记对人工合成群体、地方种质群体和热带、亚热带群体等3种不同类型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26对SSR引物在供试群体内共扩增出184个等位位点。多态性位点数、多态位点比例、基因型数以及遗传距离等分析表明,三类群体均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且热带、亚热带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大于地方种质群体和人工合成群体。这一结果说明热带、亚热带群体内的遗传变异较大,而人工合成群体与地方种质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则相对较小且基本相当。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四元  陈金湘  刘爱玉  李瑞莲  严跃文  唐海明  
以97014,BR-S-10和sGK321等14份不同类型的抗虫棉花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这些棉花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126对SSR引物筛选出的22对引物均能在14份抗虫棉品种(系)中产生明显的扩增差异带,共检测出97个等位基因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9个,多态性比率达71.1%.引物等位位点数在2~7个,平均每对引物为4.4个.利用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计算了14份抗虫棉品种(系)的SSR数据的距离矩阵,按UPGMA方法进行聚类,发现14个品种(系)间的遗传距离在0.035~1.056.聚类分析表明,14份棉花品种(系)可分为2大类4亚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