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11)
2023(8767)
2022(7959)
2021(7688)
2020(6419)
2019(15031)
2018(15076)
2017(29524)
2016(15974)
2015(17997)
2014(17952)
2013(17760)
2012(16096)
2011(14381)
2010(14093)
2009(12674)
2008(12109)
2007(10257)
2006(8782)
2005(7422)
作者
(45155)
(37376)
(37081)
(35307)
(23810)
(17860)
(16793)
(14832)
(14238)
(13246)
(12906)
(12305)
(11653)
(11638)
(11467)
(11276)
(11171)
(11137)
(10604)
(10481)
(9309)
(8953)
(8906)
(8459)
(8308)
(8268)
(8233)
(8138)
(7475)
(7442)
学科
(60958)
经济(60887)
管理(46807)
(43793)
(37203)
企业(37203)
方法(30873)
数学(26637)
数学方法(26339)
(15889)
(14793)
中国(14439)
(14069)
业经(13636)
地方(12539)
理论(11001)
农业(10708)
(10616)
(10464)
贸易(10459)
(10139)
技术(10115)
(9973)
财务(9916)
环境(9906)
财务管理(9900)
(9624)
企业财务(9400)
(8924)
教育(8790)
机构
大学(223821)
学院(221282)
管理(94641)
理学(83437)
(83419)
理学院(82546)
经济(81516)
管理学(81170)
管理学院(80791)
研究(69432)
中国(49741)
(47273)
科学(44857)
(36326)
业大(34377)
(33831)
(33593)
中心(31479)
研究所(31233)
财经(30269)
(29741)
北京(29720)
(29558)
师范(29318)
(27607)
农业(26331)
(25466)
(24915)
商学(24014)
师范大学(23937)
基金
项目(160038)
科学(125899)
研究(117199)
基金(116533)
(100883)
国家(100032)
科学基金(86790)
社会(72260)
社会科(68372)
社会科学(68354)
基金项目(63448)
(62071)
自然(58027)
自然科(56675)
自然科学(56664)
自然科学基金(55649)
教育(53537)
(52373)
编号(48750)
资助(47701)
成果(38674)
(35125)
重点(34813)
(33259)
(32946)
课题(32263)
创新(30852)
科研(30773)
项目编号(30461)
教育部(30205)
期刊
(86372)
经济(86372)
研究(62400)
中国(36344)
学报(34932)
管理(33006)
科学(32534)
(29707)
大学(26313)
(25688)
教育(24909)
学学(24623)
农业(21298)
技术(18712)
(14970)
金融(14970)
业经(14745)
财经(13774)
图书(13700)
经济研究(13132)
理论(12139)
科技(11639)
(11504)
实践(11471)
(11471)
问题(11188)
情报(10735)
技术经济(10590)
(10361)
现代(10078)
共检索到302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永刚  
歉语是英汉语言交际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言语行为,在中西文化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地对于自己的过错做出道歉,给他人以“面子”,为自己争得“面子”,从而在言语交际中赢得有利地位,都需要我们了解中西文化中歉语的类型及其差别。各个国家的语言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歉语进行了不同的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定义。英汉歉语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语言性歉语和非语言性歉语、口头歉语和书面歉语、正式与非正式歉语等。英汉歉语的语用功能和语用策略也有所不同。英语或者其他的非本族语学习者需要根据自己的语用需要和语用目的来准确地选择歉语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继玲  
委婉语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是为了达到理想交际效果而采用的一种策略,具有重要的交际功能。委婉语主要有三个交际功能,即“避讳”功能,“礼貌”功能以及“掩饰”功能。文章从跨文化对比的角度出发,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对比英汉委婉语的交际功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巨武  
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有大量有关动物的习俗语和谚语,这些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不同民族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文章在前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动物及其它动物词语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汉语和英语语言中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和谚语进行对比分析,从有关动物词语的字面意义出发,探讨挖掘他们的比喻意义、联想意义,寻找出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共同点和差异,揭示两种语言中动物词语在语义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指出英汉语言中包含动物名称的词语语义形成的基础,两种语言中运用动物词语进行语义表达的对等性特点,以及这些包含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换乃  
词汇是静态语言会意单位 ,英语词汇本义抽象较窄 ,搭配规则性强 ,英语不讲究套语 ,对词序要求严密 ;汉语词汇本义较笼统固定 ,搭配规则性差 ,汉语讲究套语 ,不注重词序。句子是动态语言会意单位 ,英语句子结构呈规则化 ,中心内容一般位于句首 ;汉语句子呈松散结构 ,中心内容常在句尾。篇章是动态画面语言会意单位 ,英语篇章以直线展开为主 ,直接点击主题 ,然后逐一分析说明事理 ,条理清楚 ,逻辑严密 ;汉语篇章以迂回螺线展开为主 ,首先为主题烘托气氛 ,中间多用正反对比论证及比喻等手段 ,自然结论不点自破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朱士昌  
本文以商务信函为讨论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英汉商务信函中的人际意义表述手段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英汉商务信函中的人际意义表述手段方面的区别与语言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正如本斯坦(Bernstein,1972)所言:语言影响着文化,同时也受文化的影响。语言符号和社会文化存在着相互体现的关系,同样,社会文化也必然反映于语言系统中,一种社会结构与人们在这一社会结构中所使用的语言方式存在着直接的相互关系,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社会结构、社会文化与语言行为是一种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制约的互动机制。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银平  
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抽象概念都是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的。对空间维度词"长、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英汉空间维度词"长、短"的隐喻投射主要集中在时间域、声音域、评价域以及程度域。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戎林海  戎佩珏  
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N1+N2=N3结构。文章从语法和语义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N1+N2=N3结构的表层结构(语法关系)和深层结构(语义关系)的异同,指出"同形异构"和"同构异义"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大量例证说明英语的形合和汉语的意合各有巧妙,各领风骚。文章进而强调,在具体语言实践中,望文生义是要不得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龙翔  
文学作品无论篇幅大小,其结构总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关联理论认为,任何话语都是有关联的。话语的理解过程就是寻找关联的过程。在较小的语境中找不到关联,就得借助更大一些的语境,直至使话语在这种语境中具有最佳语境效果,找到话语的"最佳关联",实现对话语的最准确的理解。本文就是通过对《红楼梦》作品中一些鲜活事例进行分析和推理,从而看到了曹雪芹炉火纯青的语言描写艺术,像生活一样,好像没有成文的章法,但又有其内在的必然规律和联系。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天然  
"突显—活跃区"差异现象在日常语言表达中十分常见,英汉语表达中活跃区的隐藏或显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文章探讨了3种主要句型中的活跃区隐现情况,对英汉语对应表达中活跃区隐现的异同进行了对比分析,补充完善了前人的研究结论,并且从英汉语词汇化程度差异、语义百科知识、句子信息结构等方面探究导致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齐静  
英汉翻译是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一大重要应用形式,英语翻译教学也始终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在母语和目的语的翻译中,对比翻译是较为重要和常用的语言翻译方法,它通过对比母语和目的语之间语言结构、表达方式、文化思维等的异同来实现英汉翻译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庄绎传编撰的《英汉翻译简明教程》是21世纪以来英语翻译教学研究成果中的重要教材,在英汉语言的对比和英翻翻译教学模式上提出了许多卓有价值的创见。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萍凤  
广告一词源于拉丁语"advert-ere",意为"唤起大众对事物的注意并诱导于一定的方向所使用的一种手段。"衡量成功的商务广告的标准之一是看它是否符合美国E.S.Lewis所提出的4项要求,即AIDA原则:Attention(引起注意),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清华  
语言是增强广告作品表现力的重要手段,在广告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由于受本民族语言文化的制约与影响,英汉广告又各有自己的表现手法,形成各自的风格特点,比较英汉广告语言特点有助于译者准确翻译。本文结合诸多中外广告实例分析了英汉广告语言特点的异同,并根据其特点提出了英汉广告语言翻译的几种方法,即直译、意译及创译等翻译方法。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吴朋  
旅游广告中形容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翻译形容词成为翻译旅游广告的关键。本文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入手,分析了中英文旅游广告中形容词的使用特点和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几种翻译方法,使旅游广告翻译得更准确地道。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麻艳梅  
英汉双语中的反向迁移研究是迁移研究领域中的新范畴,它广泛应用于在语言研究的诸多层面,且在二语习得、心理学、语言磨擦和语言学认知等有着很多类似关注的话题。英汉双语的反向迁移研究从概念上讲它开始于语言,贯穿概念,然后再回到语言。假设是语言使用中存在跨语言影响的示例。在概念层面上英汉双语的反向迁移研究中,学者们主要研究目标是语言的概念类别对另一种语言的语言表达的影响。英汉双语的反向迁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认知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归功于英汉双语的反向迁移概念层面上的研究,也有助于理解概念结构的内化过程。那么我们也可以说英汉双语的反向迁移研究结果对于母语的语言规划与发展有着影响,在维护母语的纯净和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凤  
本研究以请求言语行为为主体,通过"话语补全测试"(DCT)问卷获得数据,对以藏族大学生(三语学习者)、汉族大学生(二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请求策略的使用进行调查和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来自三语学习者母语的负迁移成为阻碍其语用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此外,影响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课堂语用输入的方式(包括教材、课堂教学方式等)。因此,语用知识输入在二语和三语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语用教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用习得及语用能力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