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21)
2023(8683)
2022(7868)
2021(7593)
2020(6304)
2019(14857)
2018(14922)
2017(29111)
2016(15813)
2015(17890)
2014(17904)
2013(17744)
2012(15995)
2011(14303)
2010(14042)
2009(12701)
2008(12093)
2007(10234)
2006(8802)
2005(7396)
作者
(44689)
(36981)
(36643)
(34877)
(23528)
(17713)
(16604)
(14685)
(14079)
(13136)
(12803)
(12187)
(11523)
(11517)
(11361)
(11184)
(11071)
(11005)
(10514)
(10371)
(9176)
(8890)
(8769)
(8378)
(8245)
(8217)
(8130)
(8129)
(7387)
(7344)
学科
(60641)
经济(60574)
管理(44839)
(43344)
(35715)
企业(35715)
方法(30263)
数学(26201)
数学方法(25914)
(16719)
中国(14973)
(14793)
(13886)
业经(13333)
地方(12881)
农业(11577)
理论(10728)
(10555)
(10382)
贸易(10378)
(10064)
技术(9877)
环境(9814)
(9700)
(9384)
财务(9326)
财务管理(9312)
教育(8867)
企业财务(8821)
(8670)
机构
大学(221495)
学院(218909)
管理(92520)
(82708)
理学(81436)
经济(80805)
理学院(80552)
管理学(79213)
管理学院(78833)
研究(69755)
中国(49419)
(46836)
科学(44912)
(36074)
(34132)
业大(33889)
(33238)
研究所(31519)
中心(31381)
财经(29908)
北京(29466)
(29443)
(29431)
师范(29211)
(27276)
农业(26050)
(25482)
(24702)
师范大学(23832)
经济学(23673)
基金
项目(158120)
科学(124026)
研究(116269)
基金(114590)
(99148)
国家(98309)
科学基金(84892)
社会(71566)
社会科(67719)
社会科学(67700)
基金项目(62225)
(61562)
自然(56322)
自然科(54969)
自然科学(54959)
自然科学基金(53950)
教育(53093)
(51838)
编号(48358)
资助(46869)
成果(38810)
(34658)
重点(34574)
(32911)
(32753)
课题(32271)
创新(30422)
科研(30234)
项目编号(30161)
教育部(29803)
期刊
(86156)
经济(86156)
研究(62521)
中国(36372)
学报(34787)
科学(32393)
管理(32110)
(29938)
大学(26201)
(25458)
教育(25020)
学学(24490)
农业(21515)
技术(18589)
业经(14533)
(14478)
金融(14478)
图书(13556)
财经(13546)
经济研究(13152)
理论(11888)
科技(11526)
(11341)
问题(11277)
实践(11234)
(11234)
情报(10570)
技术经济(10358)
(10303)
现代(10078)
共检索到3008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麻艳梅  
英汉双语中的反向迁移研究是迁移研究领域中的新范畴,它广泛应用于在语言研究的诸多层面,且在二语习得、心理学、语言磨擦和语言学认知等有着很多类似关注的话题。英汉双语的反向迁移研究从概念上讲它开始于语言,贯穿概念,然后再回到语言。假设是语言使用中存在跨语言影响的示例。在概念层面上英汉双语的反向迁移研究中,学者们主要研究目标是语言的概念类别对另一种语言的语言表达的影响。英汉双语的反向迁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认知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归功于英汉双语的反向迁移概念层面上的研究,也有助于理解概念结构的内化过程。那么我们也可以说英汉双语的反向迁移研究结果对于母语的语言规划与发展有着影响,在维护母语的纯净和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郭茜  
研究跨语言迁移对于语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具有重要指导借鉴作用。国内外都有不少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但研究具体差别却很大。本文比较详尽地回顾了国外在汉英跨语言迁移方面的主要研究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并从研究重点、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几个方面,与国内的研究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探讨国内学者在汉英跨语言迁移方面可以拓展的研究方向,以及对外语教学中的改进和提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友琴  易成栋  
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程度很低。转型期间快速的城市化和住房的市场化导致了大量人口的迁移迁居,使原来相对均质的单位社区转变为多元的、异质的城市空间,各种新型社区如破旧的移民社区和富有的门禁社区也都应运而生。城市的居住分异日益明显,居住区位也日渐成为社会经济地位的标志。根据武汉市2000年人口普查0.1%按户抽样数据,将市区人口分为市内未迁居居民、市内迁居居民、市外永久移民和市外暂时移民,从户口、迁移迁居和居住的关系分析不同人群在城市中的居住区位及分异状况。与西方城市相比,武汉市区目前的居住分异和隔离程度不高,但各分区的居住隔离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特定人群在城市某些区位的分异隔离程度已达到相...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刁振梅  
高职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英语也不例外。高职英语写作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用数据表明,汉语负迁移对学生英语写作影响较大,并得出了一些启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高玉娟  石锋  
本文以对汉语和德语元音格局的分析为基础,用语音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德国学生汉语元音的发音和中国学生汉语元音的发音,考察德国学生汉语学习中母语的正、负迁移在汉语元音学习上的表现,以便为纠正和克服不正确的发音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晨  李秋杨  王仲黎  
本文利用声学元音图归纳并比较元音格局,以泰国学生为研究个案,考察第一外语为英语的泰国学生在汉语元音习得过程中所受到的泰语和英语的迁移作用,探讨母语和第一外语对汉语元音习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母语和第一外语对第二外语的元音发音都存在迁移作用;与母语迁移相比,第一外语产生迁移的条件较为严格;中介语元音系统的建构很大程度上符合儿童习得母语的内在规律。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祝仲坤  陶建平  冷晨昕  
文章结合2012年度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迁移行为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相比于省内迁移,跨省迁移对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负面影响;同样,相比于家庭化迁移,孤身外出也会显著弱化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在加入其他解释变量、控制地区效应,并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处理效应模型纠正选择性偏误后,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作用机制的分析表明,社会交往是迁移行为影响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渠道,之所以跨省迁移、孤身外出的农民工主观幸福感偏低,很可能是因为面临着社会交往的困境,社会网络局限、社区参与不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启明  
本文以人口为基本出发点,从控制论角度提出人口迁移空间过程的一般数学表达,根据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物理场论及最大熵原理,初步提出迁移场理论的概念体系和分析方法。 一、人口迁移空间过程的一般数学表达 人口迁移过程首先是由区域外部的动因作用于区域内部,然后再由区域内部向区域外部扩散的过程,即人口迁移的空间过程是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王华风  
本文分析了大型英汉双语词典数据的组成和特点,讨论了词典数据组织的几种模型,据此提出一种新的数据模型,即采用仿SGML的标记语言描述词典数据结构,在网络环境下,用FDB(File+DataBase)模型可以较好地组织数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音稳  陈海英  尹德谟  
"双元结构"理论认为,成年人外语学习过程中始终存在母语和外语两种语言-认知结构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心理机制。该理论已经得到了神经语言学和听、读技能实验方面的一些证据支持,但至今还无人从认知语言学这一以语言与认知的关系为核心的科学领域对这一理论进行研究。因此,本研究以英汉双语认知范畴化差异为视角,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双元结构"理论进行了论证。研究发现,英汉双语词汇所反映的范畴仅有22%完全重合,高达78%的范畴存在着包含、部分重合或空缺等复杂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在建立英语语言系统的过程中,对以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孙筱  
秦汉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对秦汉人口问题加以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秦汉社会特有的本质,审视中国历史人口发展的基本线索。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秦汉人口分布与迁徙作一初步讨论。 一 中国自西汉始,才有具体户口统计数字。《汉书·地理志》载:“迄至孝平”,“民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六十二,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汉极盛矣。”这是第一次史籍明载的全国户口统计数字。秦统一以前全国户口统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淑英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及各少数民族生活在祖国各地。同汉民族一样,少数民族为发展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曾作出卓越的贡献,起过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两汉时期少数民族人口迁移的历史状况,探讨中国历史时期少数民族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红云,陈贤寿  
为了分析研究在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人口迁移的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人口迁移管理制度,以求得城市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武汉市人民政府、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课题组分别对解放以来,重点是“六五”期间武汉市城区人口迁移变动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第一次调查是在1986年7月,由市政府主持成立了人口调查组,对全市“六五”期间的迁移人口进行普查。调查对象包括在“六五”期间迁入、迁出武汉城区的全部人口。第二次调查是在1987年上半年,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和武汉市统计局联合成立调查组,对武汉解放37年来的迁移人口进行抽样调查,调查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在迁移人口中抽取了1千个家庭作为样本。在本文中,对第二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只选用“六五”期间的数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伟  徐乐  蔡嘉雯  姜振茂  
社会资本是影响人口省际迁移的重要动因,文章在分析社会资本影响人口省际迁移机制的基础上,使用人口迁移的"度"和"影响力"两个指标,度量了我国各个省市的人口迁移情况,并结合利用CFPS面板数据得到的社会资本指标研究发现:社会资本水平较高的地区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迁入,而社会资本水平较低的地区则成为人口迁出的中心。在此基础上,文章建立Logit模型对社会资本与人口省际迁移的关系开展了实证研究,证实当居民由于贫富差距、户籍原因和在政府办事时受到不公待遇以及邻里之间的信任程度高时,发生跨省迁移行为的概率会提高,居民在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和职业选择上的差异,将通过社会资本对其省际迁移行为产生影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甜  林克松  朱德全  
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复杂性及相关学科发展的相对成熟使得理论迁移成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可行之道。在理论迁移中,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与内容维度指明了职业教育研究的选择与方向,而理论来源多样性、理论选择适切性、理论归宿本土性、理论应用实效性四大基本立场则是保证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理论迁移有效实现的基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