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43)
2023(9036)
2022(7929)
2021(7414)
2020(6382)
2019(14819)
2018(14672)
2017(28683)
2016(16054)
2015(18244)
2014(18445)
2013(18263)
2012(17536)
2011(16071)
2010(16483)
2009(15407)
2008(15744)
2007(14540)
2006(12722)
2005(11457)
作者
(48723)
(41160)
(40973)
(39175)
(26244)
(19555)
(18735)
(15806)
(15424)
(14984)
(14013)
(13655)
(13171)
(13091)
(13039)
(12828)
(12781)
(12196)
(11974)
(11909)
(10424)
(10256)
(10069)
(9447)
(9355)
(9279)
(9188)
(9148)
(8435)
(8287)
学科
(65441)
经济(65374)
管理(46925)
(43595)
(34519)
企业(34519)
方法(30331)
数学(26660)
数学方法(26302)
(20177)
(18135)
中国(16862)
(15877)
环境(14255)
(13724)
贸易(13722)
地方(13670)
(13332)
业经(12991)
农业(12986)
(12440)
(11144)
(10878)
(10808)
财务(10781)
财务管理(10752)
(10538)
(10515)
银行(10480)
企业财务(10174)
机构
学院(240029)
大学(239909)
(97948)
经济(95741)
管理(89512)
研究(84517)
理学(76614)
理学院(75720)
管理学(74268)
管理学院(73823)
中国(63129)
科学(53401)
(50962)
(46560)
(44885)
(44758)
研究所(40758)
中心(38647)
(38044)
业大(36900)
财经(36355)
农业(35649)
(33044)
(32824)
师范(32718)
北京(32121)
(30019)
经济学(29963)
(29910)
经济学院(27170)
基金
项目(155292)
科学(121161)
研究(113001)
基金(111372)
(97452)
国家(96636)
科学基金(81154)
社会(69780)
社会科(66014)
社会科学(65992)
(61019)
基金项目(58486)
自然(52838)
教育(52440)
(52185)
自然科(51506)
自然科学(51481)
自然科学基金(50560)
编号(46702)
资助(46641)
成果(39614)
重点(35629)
(34922)
(34209)
课题(32900)
(31521)
科研(30091)
创新(29550)
教育部(29300)
(28823)
期刊
(109032)
经济(109032)
研究(69851)
中国(44860)
(40647)
学报(39481)
科学(35985)
(35875)
管理(30214)
大学(28946)
农业(27339)
学学(27305)
教育(25823)
(22820)
金融(22820)
技术(19983)
财经(17750)
业经(17707)
经济研究(17218)
(15199)
问题(14813)
(14432)
(12654)
(12512)
技术经济(11973)
图书(11636)
理论(11503)
统计(11406)
资源(11137)
商业(10697)
共检索到3572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罗燕  肖洪未  黄建云  
现代化步伐加速背景下,我国历史城区中的遗产频繁受城市开发建设活动影响,导致与遗产有机共生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如遗产关联的自然山水环境、景观地标、场所空间等被忽略,严重破坏了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解析英格兰遗产的环境概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阐释环境对遗产重要性、设计、活力的意义。最后,分析了开发项目对遗产的环境影响开展评价的步骤,对于我国遗产保护的管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建平  李双清  
本文针对乡村部分红色文化遗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受到的建设性的破坏,从乡村红色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出发,重点分析了乡村红色文化遗产所处的现状及其原因,希望能对我国红色文化遗产实施合法有效的保护提供借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之枫  韩刘伟  米文悦  
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遗产与城市中的个体文物相比,单体文物价值不突出、同质且分散,但因历史文化环境的综合呈现,而独具价值。以传统村落为基点,以山—水—林—田—村—镇—城的关联为视角,分析乡村遗产的内涵。揭示乡村遗产的三个突出特征,即联系城乡人地的区域关联性、跨越千年文明的时空层积性,以及整体大于个体的群体丰富性。提出乡村遗产具有的反映农耕文明连贯持续性的社会关系、城乡关系、人地关系价值体系,以推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遗产保护理论方法和话语体系,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乡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佟玉权  韩福文  
借助地理科学及景观生态学等景观研究思想,针对我国现阶段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中的问题,探索了创新工业遗产研究视角的必要性。分析了工业遗产景观的基本内涵,阐述了工业遗产景观的整体性特征,并通过对工业遗产景观要素构成特点、景观结构的统一性、景观时空格局及其文化过程的完整性、景观价值的多样性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基本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海鹰  李向明  李鹏  李周顺  
水利遗产主要由物质形态、行为和制度形态、精神形态三个层面的内容构成,各形态水利遗产之间存在紧密互动联系。以不同形态水利遗产为载体,可分别开展相应形式的文化旅游体验。水利遗产是人水关系的足迹,是人类水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具有水文化浓厚性、时空联系广泛性、社会功能延续性等基本特征,其价值体现在文化、社会、经济、科学等多方面。以水利遗产为载体开展文化旅游多元体验或公共文化服务,既利于拓展水利遗产的资源内涵,也能将其满足旅游文化需求的过程转化为文化和经济资本生产过程。从文化旅游视野进行水利遗产的内涵、属性与价值问题解析,是基于遗产与旅游互适角度探寻水利遗产概念和理论框架构建的一种尝试,可为现实中水利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启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魏叶美  
工作负担已成为英格兰教师离职的重要驱动,减少对改进教与学无助的"不必"或"无效"负担是英格兰教师减负的关键。在政府主导、多元调研主体的持续努力下,英格兰教师减负政策体系已初步形成。政策充分考虑"教"与"学",主要在评阅、课程规划和数据管理等领域提供教师减负的"脚手架",尤其重视职前教师教育和新合格教师两个阶段的教师负担问题。在政策实施中,要求学校在充分了解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明确工作负担的内容,确定减负优先级;建议学校自我评估减负效果,逐步构建减负动态监测机制。目前,英格兰在减少教师工作时间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任务依然很重。其举措对我国教师减负有以下启示:以教与学为核心,加强政校协作保障教育质量;多方调研、聚焦关键内容,形成教师减负的动态监测机制;展现减负样例,提供操作规程;给学校自主权,重视教师参与。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余敏  
[目的/意义]将互动数字叙事应用于文化遗产领域是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的重要实践,是“数字+文化遗产”的灵活实践,也是国家一系列数字文化战略的贯彻实践。[研究设计/方法]通过文献调研梳理互动数字叙事理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归纳互动数字叙事的内涵及要素框架,在要素框架指导下结合文化遗产保护中互动数字叙事的已有实践“数字藏经洞”进行案例分析。[结论/发现]互动数字叙事可以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多层叙事场域、构建多元主体矩阵、探索故事设计新方法、架接超时空桥梁。未来还需着力凝练叙事文本文化精神、积极扩展叙事主体矩阵边界、灵活运用叙事技巧平衡话语、持续引入前沿技术丰富形式。[创新/价值]系统阐述互动数字叙事内涵要素,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展演提供框架参考。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苏依纹  周文泓  郭玉祥  
文章依托UNESCO数字遗产保护政策调查,明确公共记忆机构在其中的保护职责与行动框架。通过质性文本分析法对政策文本进行编码,提取关键要素,明确要素内涵与相互作用,构建包含基本概念、实施原则、保存程序、基础设施等4个层次的公共记忆机构数字遗产保护行动框架;基于框架内容分析整体特征,得出其面向公众利用,聚焦新型数字记录,遵循核心数字保存原则与重视前端要素设计的特征。文章提出未来在政策上可基于上述要点增加延展性思考,针对记忆机构需求、数字遗产特性拓展顶层设计与实践指导;面向框架内的内容缺漏,结合长期保存、保存伦理挑战,发掘记忆机构在数字遗产保护领域的更多可为之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勇  高亮月  
文化是农业遗产之根,挖掘和整理这些文化内涵,有利于丰富民众精神生活,提升生活品味,从而契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保护的宗旨。垛田是江苏省中部地区沼泽地带独有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与农业景观,2013、2014年先后被遴选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垛田地貌特殊,景色秀丽,不仅出产丰饶,而且孕育了鲜明丰富的地域特色文化,主要包括永不屈服的治水精神、天人合一的农耕体系、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清淡自然的垛田美食等多个方面。兴化垛田的保护和传承一定要坚持文化优先,在深入调研挖掘的基础上作战略谋划,才能使其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臻  赵忠璇  
包容性增长本质上是协调和共享的增长,其逻辑起点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并以此推进社会的进步。包容性增长的价值目标就是实现社会和谐,降低经济增长进程中的不稳定性,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协调处理好不同主体的利益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性和和谐性,政策指向应围绕这个目标加以展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玉,刘毅  
本文认为区域政策体系中蕴含着多组矛盾关系,即公平与效率、刺激与抑制、政府与市场、微观区域与宏观整体、目标区域与非目标区域以及目标领域与非目标领域等。这些矛盾关系是由区域政策特性造成的,存在于区域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每个环节,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到区域政策的实施效果。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张亚连  
业绩也称效绩或绩效,是反映人们从事某一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集合;评价是人们对这一过程或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业绩评价作为企业管理中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则是指企业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客户、社会公众、政府部门等,依照各自的目的确定出评价企业业绩的标准,并设计出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一定期间内的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及结果做出客观、公正、准确的综合判断。业绩评价是管理会计中有关价值和技术的判断。通过业绩评价,企业可了解自身经营的进展,寻找与同行先进水平的差距,确定产生差异的原因,并采取修正性行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灿强  陈良彪  张永勋  
农业文化遗产的活态性、复合型等特征决定了其保护和发展需要政府、农户、企业、社区、科研机构等多方主体的广泛参与。日本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注重多方参与机制的建立,为各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本文以佐渡岛稻田—朱鹮共生系统为例,系统分析了多方参与的实现形式,包括政府补贴、认证制度、"认养"模式、志愿者制度、企业与社区参与等。当前,中国已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上升为政府行为,需进一步借鉴日本的多方参与机制的经验,发挥多方参与主体的主导作用,建立多方参与的惠益分享机制,创新多方参与的组织形式和实现方式。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蕾  黄东  谢晨  陈雪峰  蒋爱军  
英格兰林地补助金是在欧盟共同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框架下的林地管理和补助政策。突出特点是按照森林资源经营的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补助标准,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森林资源管理和补助发放的手段,资金瞄准率高,实现了在最大限度地利用森林资源的同时,最大化国土生态效益的目标。阐述了英格兰林地补助金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其政策的突出特点和管理理念,提出了值得我国公益林建设借鉴的思路。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向玉成  
本文首次提出“复合型世界遗产”这一概念。在统计目前复合型世界遗产情况的基础上,探讨复合型世界遗产“申报热”这一现象及其意义,并以“峨眉山—乐山大佛”与“青城山—都江堰”为例,对复合型世界遗产的资源基础和文化内涵的“复合”情况进行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