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89)
2023(9051)
2022(7492)
2021(6945)
2020(5368)
2019(12733)
2018(12533)
2017(22731)
2016(13426)
2015(14976)
2014(15217)
2013(14410)
2012(13841)
2011(12661)
2010(13140)
2009(11771)
2008(11533)
2007(10496)
2006(9632)
2005(9028)
作者
(36316)
(30196)
(30021)
(28642)
(19160)
(14599)
(13718)
(11835)
(11793)
(10995)
(10251)
(10113)
(9842)
(9778)
(9510)
(9495)
(9014)
(8931)
(8706)
(8661)
(8018)
(7592)
(7321)
(7131)
(6980)
(6852)
(6771)
(6750)
(6267)
(6103)
学科
(58666)
经济(58623)
(28640)
管理(28313)
中国(23835)
地方(20736)
(20260)
企业(20260)
教育(19674)
方法(19046)
数学(16902)
数学方法(16691)
(16500)
业经(12973)
(12747)
地方经济(12394)
(12028)
农业(11992)
(11722)
理论(10367)
发展(9983)
(9855)
(9704)
金融(9704)
(9390)
银行(9376)
环境(9217)
技术(9211)
(9146)
(8873)
机构
大学(180530)
学院(179569)
(71902)
研究(71619)
经济(70220)
管理(59892)
理学(49844)
理学院(49128)
中国(49108)
管理学(48207)
管理学院(47848)
科学(41778)
(41545)
(36668)
(34971)
师范(34750)
(33607)
研究所(32897)
教育(32014)
中心(30945)
(29955)
师范大学(28340)
(28295)
北京(27898)
(26039)
财经(25300)
(24086)
业大(23166)
技术(22931)
(22890)
基金
项目(111212)
研究(89994)
科学(88394)
基金(74879)
(63949)
国家(63229)
社会(55138)
科学基金(53110)
社会科(52103)
社会科学(52092)
教育(47492)
(46540)
(39987)
编号(38572)
基金项目(38026)
成果(34062)
(31432)
课题(31172)
资助(30820)
自然(30309)
自然科(29547)
自然科学(29540)
自然科学基金(28960)
重点(26904)
发展(25996)
(25667)
(25589)
(25510)
规划(23786)
(23155)
期刊
(87899)
经济(87899)
研究(68612)
教育(52637)
中国(50332)
(27064)
(25027)
学报(23875)
科学(22806)
管理(22680)
技术(20111)
大学(19488)
农业(19099)
(17924)
金融(17924)
学学(16614)
业经(14882)
经济研究(14269)
职业(13049)
财经(12505)
问题(11131)
(10949)
(10460)
(10033)
论坛(10033)
(9827)
技术经济(8983)
世界(8752)
技术教育(8655)
职业技术(8655)
共检索到3002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亚玲   李勉  
增值评价作为衡量学校效能更为公平合理的方法,已被多个国家用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英格兰在基础教育增值评价上积累了二十余年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先后经历了简单增值评价、背景性增值评价、预期进步评价和进步评价四个发展阶段。英格兰增值评价的主要特点包括:坚持评价初衷,把握技术理性;关注核心要义,变化比较对象;取舍复杂算法,平衡社会效益;强化教育问责,督促学校改进。我国增值评价的开展可借鉴英格兰的经验,在国家层面做好增值评价实施的统筹规划,鼓励地方组织试点;基于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积累增值数据,逐步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增值数据系统;确保增值评价技术方法的科学性,同时兼顾现实可操作性;强化增值评价的诊断功能,做好面向学校、教师、家长等群体的宣传普及和培训工作。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吴晓玲  
21世纪英格兰与苏格兰基础教育新课改差异鲜明。在课改决策导向上,英格兰政府强调提高学业标准,激发优等生潜力,提高竞争力;苏格兰政府关注教育公平问题,强调关怀弱势学生,减小差距。在课改模式上,英格兰频繁启动变革、从局部关注走向整体筹划,强调中央控制;苏格兰课改整体设计、前后一贯、分段推进,赋予地方和学校以变通权。在课程取向上,英格兰课改强调核心学术知识的学习;苏格兰课改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技能的培养。在学业评价改革上,英格兰政府强调学校外部评估,最大化考试比例,提高考试难度,重建信誉;苏格兰政府重视学校内部评价,减少考试次数和科目内容,丰富评价指标,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昊  王建平  余海婴  
教育督导是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完善教育治理体系的过程中,英格兰基础教育督导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三对矛盾上:不断缩减的资源与承担的重大责任之间的矛盾、统一监管的要求与学校自主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监管功能与质量改进功能之间的矛盾。面对这些困境,英格兰教育标准局以效率提升应对资源紧缩,以适度弹性回应学校自主性需求,基于政策路径对两种功能进行区分协调。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衍生出了一些仍然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督导评价的公信力受到挑战、监管压力的持续提升带来负面效应、督导评价制度显现功能失灵的危机三个方面。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孙杰远  韩小凡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历经以优先发展小学教育为重心的教育起步阶段(1949—1977年)、以普及义务教育为目标的恢复发展阶段(1978—2000年)和以民族团结教育为抓手的内涵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三个阶段。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少数民族学生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师资队伍逐步优化,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质量得到提升;双语教育稳步推进,少数民族基础教育需求得到满足;教育投入持续增加,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事业得到支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同时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主要表现为坚持党的领导,保障民族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坚持因地制宜,满足人民群众实际需求;坚持文化共生场域建设,推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坚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定华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基础教育科学发展,应重视统筹兼顾,促进基础教育协调发展;重视教育公平,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重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重视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重视加强学校管理,促进基础教育规范发展;重视安全教育,保障基础教育安全发展;重视生态校园建设,促进基础教育生态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陆璟  
数学是PISA 2012的主要领域,本文基于数学领域的测评结果,从教育结果公平、克服多样化挑战、学习机会公平、教育配置公平四个方面来评价上海基础教育公平情况。本文重点研究学生家庭经济社会文化地位(ESCS)与数学成绩关系、ESCS与数学学习机会的关系、ESCS与教育资源配置的关系以及教育结果和学习机会的校间均衡情况。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辛涛  田伟  邹舟  
基础教育质量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最终体现,如何对教育质量公平状况进行科学测量是教育研究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教育结果公平的测量起源于经济领域,常用的方法有计算绝对差异量数、相对差异量数以及对相对差异量数进行分解,其中核心的方法是相对差异量数分解,它深刻反映教育的不同侧面对教育结果的影响。本文以实际数据为例计算了这三种统计指标,结果表明,学生个体差异是造成教育结果不公平现象的主要原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永军  
当前中国基础教育中存在诸多不公平现象,一个良善的社会应当有一个好的制度设计,确保教育公平。首先,在观念上要将教育公平视为当今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优先确保;其次,在社会体制上,要建立和完善促进教育公平的相关强制性制度和强硬保障机制;再次,在教育过程内部,也要力求实现教育公平。此外,各级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还应当特别关注与支持民间教育公平运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建磐  
教师教育的基本走向大致可以概括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开放性教师教育体系的形成,教师教育中心的后移,教师教育机构从三级设置到一级设置和三层次教育的过渡,以及师范院校的个性化发展。顺应这些发展趋势,师范大学应注重科学合理的定位,着力改革教师的入职教育,并努力探索建立教师的终身教育体系。为适应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政府要提供充分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包括:改革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提高教师的入职要求,建立教师教育机构资格认证和课程认证制度,完善教师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积极建设远程教师教育体系、加大对教师教育的投入,以及对师范院校的改革与发展进行合理分类指导和支持。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徐顺  陈吉利  王锋  
在信息化浪潮的席卷下,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世界各国已经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新加坡是教育信息化启动较早、发展较快的亚洲国家,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规划的国家之一。我国与新加坡具有相似的教育文化背景,解读新加坡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规划对于我国制定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落实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任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文章着重介绍了新加坡最新出台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Master Plan3,并对三个不同时期制定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分析,最后得出了若干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启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翟博  
从区域、城乡、学校和受教育群体四个方面对于基础教育均衡度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发展从整体上看正在趋向均衡。各地区基础教育的差距总体出现缩小态势,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入学率,各地区中小学教师合格率差距不断缩小。同时,地区间财政性教育经费以及初等教育生均教育经费和中等教育生均教育经费的绝对差异仍然在拉大;小学和初中生均预算内经费城乡差异正在随着时序变化在减小,各地区城乡中小学教师合格率差异正在逐步减小。但是,我国中小学校之间的教育投入差距还相当大;不同群体之间接受基础教育还很不均衡。造成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翔  
基础教育和谐发展最终要通过学校课程落实于人的发展。基于此,基础教育和谐发展包含个体和谐发展与群体均衡发展,并反映相应的课程价值。促进基础教育和谐发展的课程策略涉及物质、制度和意识三个层面,即有效开发与均衡配置课程资源;建立上下贯通、职责分明的课程保障制度;树立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课程意识和观念。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林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基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在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政策制定过程中主体单一、资源充足度不够;政策评估过程中评估体系不健全,缺乏对评价的长程关注;对特殊儿童关注度相对较低等。分析当前基础教育发展政策问题产生的原因,具体包括以下方面:政策制定过程中社会参与力量未能完全调动;政策对象对基础教育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现行教育政策对基础教育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合理等。建立健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持续增加基础财政投入,建立健全教育均等化机制;保障多元政策主体广泛参与,提高政策主体理性认识;统筹教育硬件和师资力量配置,缩小城乡、校际差距;乡村学校应利用好自身资源,走出一条特色发展的道路。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裴娣娜  
中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本文从基础教育战略地位、教育观念、教育体制、研究主题以及区域推进五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基础教育现代转化的主要标志及特色 ,进而提出推进中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理论范畴研究的几个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