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90)
2023(4728)
2022(3919)
2021(3995)
2020(3117)
2019(7488)
2018(7329)
2017(13298)
2016(7470)
2015(7966)
2014(8247)
2013(8139)
2012(7496)
2011(6557)
2010(6822)
2009(6567)
2008(7156)
2007(6171)
2006(5509)
2005(5285)
作者
(18783)
(15576)
(15497)
(15220)
(9984)
(7330)
(7316)
(6000)
(5858)
(5851)
(5312)
(5188)
(5171)
(5132)
(5020)
(4749)
(4590)
(4495)
(4423)
(4285)
(3992)
(3747)
(3717)
(3679)
(3636)
(3612)
(3482)
(3367)
(3125)
(2972)
学科
(26303)
经济(26262)
管理(25322)
(23415)
(21818)
(19684)
企业(19684)
财政(12492)
(11806)
(10295)
财务(10277)
财务管理(10234)
(10041)
方法(10022)
中国(9922)
企业财务(9828)
(8650)
数学(8391)
数学方法(8307)
体制(7812)
(7479)
(7141)
银行(7140)
(6965)
金融(6965)
(6716)
(6162)
制度(6160)
业经(5963)
理论(5920)
机构
大学(99920)
学院(97835)
(43432)
经济(42554)
管理(36005)
研究(35572)
(33913)
中国(30610)
理学(29645)
理学院(29355)
管理学(29036)
管理学院(28837)
财经(21591)
(21318)
(19560)
(18227)
科学(17537)
(16011)
财经大学(15811)
中心(15721)
研究所(15250)
北京(14557)
经济学(13978)
(13105)
师范(13030)
(12449)
经济学院(12412)
(12024)
(11529)
(11100)
基金
项目(51873)
研究(41748)
科学(40731)
基金(37774)
(31570)
国家(31273)
科学基金(27057)
社会(26274)
社会科(24910)
社会科学(24900)
教育(20252)
基金项目(19132)
(18200)
编号(17411)
成果(16337)
自然(16028)
资助(15871)
(15650)
自然科(15646)
自然科学(15643)
自然科学基金(15385)
(12815)
(12657)
课题(12222)
教育部(11707)
重点(11588)
(11476)
项目编号(11186)
国家社会(10908)
大学(10838)
期刊
(56001)
经济(56001)
研究(42507)
(32923)
中国(26369)
管理(15994)
教育(15344)
(15288)
金融(15288)
财经(12404)
学报(11534)
(10663)
科学(10327)
大学(9815)
(9778)
经济研究(9603)
学学(8824)
会计(8588)
(7894)
财政(7894)
财会(7579)
技术(7466)
业经(6928)
问题(6545)
(6133)
农业(5689)
理论(5628)
(5580)
国际(5115)
通讯(5033)
共检索到177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杜育红  
为了提高学校的有效性提高教育质量!从1988年开始,英格兰开始了一系列准市场取向的教育改革,旨在提高学校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强化政府对学校产出的控制 作为准市场取向改革的一个关键部分英格兰从1988年开始逐步实行校本财政改革实施新的拨款公式加大学校对经费的预算权力 文章在分析校本财政改革政策背景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英格兰校本财政改革的政策目标预算制度与拨款公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杜育红  
校本财政是当前世界基础教育财政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校本财政改革是这类改革中具有代表性的改革之一。文章首先介绍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校本财政改革的政策背景,然后详细分析了校本财政改革的原则与拨款公式,以及各方对改革的评价,最后从比较的视角提出了对我国基础教育财政改革的几点启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扬  杨之刚  
一、财政困境与改革成本过去14年里,中国的财政制度一直处于变动之中。令人不安的是,这种变动似乎并没有带来一个与市场经济运行相适应的新的财政框架,而且导致了日益恶化的财政赤字。渐进式的改革过程中出现这种状况可能有其必然性。改革前的中国经济体制若从资金流动的角度来刻画其特征,可概括成“财政主导”型。那时的财政收支囊括了政府和企业的主要收支,甚至包含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明  
20世纪 90年代是统一后的德国高等教育财政改革十分活跃的 1 0年。高等教育拨款、科研经费、学生资助三个层面的改革举措 ,使德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本位、以多元投资为特征的方向演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全厚  姜楠楠  刘超群  
文章认为,在公共领域开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不仅是公共服务供应机制的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公共领域的财政革命。首先,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是在公共领域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塑。其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方式能够更有效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再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能够减轻政府债务压力,舒缓财政风险,最后,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有利于提高公共部门管理水平。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馨  
本文以“财政本质”为主线,概要介绍了近半个世纪中我国对于“什么是财政”这一问题看法的演变过程,并由此得出结论:市场型财政具有“政府性”和“公共性”两大基本性质,任何肯定其中一个而否定另一个的观点都是不全面的;从本质上看,几千年来的财政都是国家财政或政府财政,但市场经济下政府财政具有“公共性”而成为公共财政。因此,“公共性”是市场经济赋予财政的特殊本质,决定了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廖楚晖  
一、教育产品公共属性的界定方法随着公共财政改革和理论的发展,我国教育经济学领域的一些专家和学者根据教育经济学和教育财政学发展的需要,开始对教育产品公共属性的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星  文政  
财政集权与分权是现代国家权力分布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从财政分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分权的依据、如何在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合理分权、分权应该遵循的原则、分权与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关系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期对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演进有所借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志广  
2005年10月,第五届国际财政社会学研讨会将在德国埃尔福大学(Erfurt University)召开,按照研讨会征文通知的说法,财政社会学思想长期以来受到忽略,现在是其被重新认识的时候了,并且各国之间巨大的发展差异为财政社会学研究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但国外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在国内还知者寥寥,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则几乎仍为空白。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对财政社会学及其研究成果进行介绍,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程睿娴  李妍  
土地财政问题是我国现阶段财政体制、政治体制、法律制度方面矛盾的集中体现,近年来,这一问题逐渐成为了国内学者研究的焦点,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对国内"土地财政"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介绍了土地财政研究的背景,从"土地财政"的界定、成因分析、经济社会问题、治理建议等方面对"土地财政"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归纳,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分税制改革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从"吃饭财政"转为"公共财政"和"民生财政"、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通过健全法制规范政府的征地行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华莱士·E.奥茨  刘承礼  
文章以述评的形式梳理了与财政联邦制相关的文献,它首先简短地回顾了财政联邦制的传统理论,包括各级政府职能的分工、财政分权的福利增量、财政工具的运用,随后探讨了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比如实验联邦制、辖区竞争和环境联邦制、财政联邦制的政治经济学、市场保护型联邦制、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财政分权。对传统理论和前沿理论的评述始终穿插着作者的认知线索,反映了财政联邦制研究的既有成果和未来方向。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朱科蓉  
教育市场化是近二三十年来英美两国在教育领域中的主要改革趋势,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理论基础。教育市场化改革的理论基础是新自由主义思想和新公共管理主义。教育市场化改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本文简要的对一些主要形式进行了描述,如特许学校、学券制、公助学额计划等。尽管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形式多样,但其根本的理念却是一致的,那就是把竞争机制引入教育领域。只有竞争才是教育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推动教育发展最为有效的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汪兴益  吴东胜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围绕这个目标,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也相应地要从集权型的、以计划经济体制为特征的、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直接管理方式转向政企分开、中央和省两级调控的、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特征的、以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调控方式。在这个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这程中,财政和银行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中,将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体,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财政和银行如何改革,尤其是两者在改革中确立什么样的关系,就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大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