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14)
- 2023(2646)
- 2022(2059)
- 2021(2159)
- 2020(1688)
- 2019(3993)
- 2018(4145)
- 2017(6071)
- 2016(4712)
- 2015(5374)
- 2014(5631)
- 2013(4727)
- 2012(4499)
- 2011(4252)
- 2010(4514)
- 2009(3688)
- 2008(3757)
- 2007(3452)
- 2006(3179)
- 2005(3008)
- 学科
- 教育(18340)
- 中国(9382)
- 济(7881)
- 经济(7871)
- 理论(6193)
- 教学(5531)
- 学(4907)
- 管理(4885)
- 业(3769)
- 发(3726)
- 发展(3557)
- 展(3435)
- 革(3196)
- 研究(3173)
- 思想(3144)
- 改革(3134)
- 方法(3072)
- 高等(3023)
- 政治(2965)
- 思想政治(2807)
- 政治教育(2807)
- 治教(2807)
- 德育(2784)
- 教育改革(2773)
- 企(2640)
- 企业(2640)
- 技术(2595)
- 学校(2539)
- 学法(2532)
- 教学法(2532)
- 机构
- 大学(59543)
- 学院(53712)
- 教育(26054)
- 研究(23755)
- 范(18984)
- 师范(18903)
- 师范大学(15907)
- 京(14674)
- 济(13554)
- 科学(13394)
- 经济(12971)
- 管理(12682)
- 所(11902)
- 研究所(10873)
- 职业(10836)
- 理学(10635)
- 北京(10535)
- 中国(10499)
- 理学院(10371)
- 技术(10324)
- 教育学(10028)
- 管理学(10004)
- 管理学院(9869)
- 江(9670)
- 中心(9268)
- 院(8548)
- 州(7582)
- 职业技术(7390)
- 教育学院(7367)
- 财(7108)
共检索到929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吴晓玲
21世纪英格兰与苏格兰基础教育新课改差异鲜明。在课改决策导向上,英格兰政府强调提高学业标准,激发优等生潜力,提高竞争力;苏格兰政府关注教育公平问题,强调关怀弱势学生,减小差距。在课改模式上,英格兰频繁启动变革、从局部关注走向整体筹划,强调中央控制;苏格兰课改整体设计、前后一贯、分段推进,赋予地方和学校以变通权。在课程取向上,英格兰课改强调核心学术知识的学习;苏格兰课改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技能的培养。在学业评价改革上,英格兰政府强调学校外部评估,最大化考试比例,提高考试难度,重建信誉;苏格兰政府重视学校内部评价,减少考试次数和科目内容,丰富评价指标,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
英国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学业评价改革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昊 王建平 余海婴
教育督导是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完善教育治理体系的过程中,英格兰基础教育督导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三对矛盾上:不断缩减的资源与承担的重大责任之间的矛盾、统一监管的要求与学校自主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监管功能与质量改进功能之间的矛盾。面对这些困境,英格兰教育标准局以效率提升应对资源紧缩,以适度弹性回应学校自主性需求,基于政策路径对两种功能进行区分协调。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衍生出了一些仍然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督导评价的公信力受到挑战、监管压力的持续提升带来负面效应、督导评价制度显现功能失灵的危机三个方面。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亚玲 李勉
增值评价作为衡量学校效能更为公平合理的方法,已被多个国家用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英格兰在基础教育增值评价上积累了二十余年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先后经历了简单增值评价、背景性增值评价、预期进步评价和进步评价四个发展阶段。英格兰增值评价的主要特点包括:坚持评价初衷,把握技术理性;关注核心要义,变化比较对象;取舍复杂算法,平衡社会效益;强化教育问责,督促学校改进。我国增值评价的开展可借鉴英格兰的经验,在国家层面做好增值评价实施的统筹规划,鼓励地方组织试点;基于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积累增值数据,逐步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增值数据系统;确保增值评价技术方法的科学性,同时兼顾现实可操作性;强化增值评价的诊断功能,做好面向学校、教师、家长等群体的宣传普及和培训工作。
关键词:
增值评价 基础教育 学校效能 英格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忠 唐瑛
1989年以来的14年中,新西兰对整个教育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本文介绍了新西兰的教育改革及改革后的新西兰教育体制。
关键词:
新西兰 教育行政体制 改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凯
卓越的基础教育表现离不开完善的教育质量督导与监测。爱尔兰基础教育质量督导秉持"以评促改"的理念,聚焦于"谁来评、评什么、怎么评、怎么用"的问题主线,建立起高效专业的督导机构与团队,构建出以教育质量基本框架为核心的理论支撑系统,探索出从类型设计、方法选择到运作程序的过程,积累出改进性、透明化的结果处理与应用机制。理解和探析爱尔兰教育督导与监测的设计经验,对于优化和完善我国教育质量的监测与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教育督导 监测 制度设计 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小情
本文介绍了义务教育阶段北欧四国的英语教育目标,初中学生校内外英语学习环境,四国中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及师资培训情况,指出了北欧英语基础教育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
北欧四国 英语基础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永军 钱佩芹
近五年来,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新课改中存在问题的研究大量涌现,成果多且杂,缺乏有效整合。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反思,指出了研究所涉及的具体方面,如理论基础不明或不当、课改方案不完善、传统文化缺失等;也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将国家政策与专家个人对新课改的解读相混淆、研究视角单一等;并提出了今后一个阶段我国该项研究的走向,如回归文本与实践、分清问题症结等。
关键词:
新课改 问题研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田腾飞
为了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芬兰制定了基础教育质量标准,同时构建了从国家、地区到学校三位一体、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质量评价体系,并为此成立了国家教育委员会和教育评估委员会等质量保障机构。无论从教育质量标准的指导思想、维度划分、指标设计、评价重心,还是从有关的教育立法、实施策略等芬兰基础教育都颇具特色。
关键词:
芬兰 基础教育 质量标准 评估 质量保障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尤铮
荷兰基础教育评价体系由学校、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三部分构成,学校和政府是重要的责任主体,以第三方机构和国际组织为主的非政府组织通过专业支撑、理念输出、组织考评等方式参与评价。荷兰基础教育评价体系在质量保障中的作用体现为两方面:一是评价属于质量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路径;二是评价体系调动了学校、政府、第三方机构、国际组织的参与,协调了各方的责权关系和职能定位,形成质量保障的合力,较好地实现了学校类型多样与质量卓越的平衡。
关键词:
教育评价 质量保障 第三方机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姜美玲
本文在把握荷兰教育体系特征基础上,从督导机构组织、督导人员职能和督导过程三个方面理解荷兰基础教育督导体系,进而以教育质量观念对我国基础教育督导评估进行新的认识。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柏檀
荷兰基础教育的显著特点是,超过70%的学校是私立学校。虽然这些私立学校是由非政府机构举办的,但它们却可以和公立学校一样获得政府的"平等资助"。实践证明,荷兰这种由政府提供而由私人生产的教育供给模式是有质量和高效率的。同时,公共经济学的分析表明,设计合理的公共服务市场化依然是可行的。
关键词:
基础教育 公共服务 供给模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周佳伟 王祖浩
2014年,芬兰颁布《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2014》,提出了七大核心素养,并基于核心素养建构了课程体系。七大核心素养包括:多元读写能力、信息通讯技术能力、照顾自己与管理日常生活、思考与学会学习、文化素养与互动表达、职业能力与创业素养和参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研究发现,芬兰的七大核心素养可分为"人与工具""人与自己"和"人与社会"三大方面,以此为基础"垂直连贯、水平统整"地建构课程体系。垂直方向上,核心素养的描述细致到每一学段;水平方向上,核心素养与各个学科的内容领域紧密相联,并通过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上。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徐扬
目前,从世界各地开展的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的实践来看,如何进一步深入课程改革中的理论思考,是影响整个课程改革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2016年,芬兰开始全面推行突出能力发展的《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标准》,其产生的社会效应再一次引起了世界教育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当前我国学者在芬兰基础教育方面的研究多围绕于某一学科课程标准的解析,或对其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分析,较少着眼于芬兰国家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理论的相关研究。因此,本文从伯恩斯坦"教育边界理论"的视角出发,特别是其"分类"和"架构"的概念,分析了芬兰科学课程改革在课程学科、师生关系和时空环境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边界消弭"现象,以期对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提供相应借鉴,但也要看清其产生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特殊背景,不可简单复制。关键字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博
在18世纪的苏格兰,除了老牌的苏格兰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之外,逐渐兴起了一些地方性银行,其中尤其以格拉斯哥船运银行(Ship’sBank)、徽章银行(ArmsBank)和蓟花银行(Thistle Bank)三家地方性银行最具代表性。事实上,这三家银行的出现都有着相同的历史背景:格拉斯哥烟草贸易的繁荣与烟草商人集团的兴起。以贸易为业的商人为何要发起设立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在贸易和社会转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笔者试图回到历史背景并加以解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