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14)
- 2023(6172)
- 2022(5287)
- 2021(5005)
- 2020(4354)
- 2019(9789)
- 2018(9647)
- 2017(17571)
- 2016(10534)
- 2015(11821)
- 2014(12182)
- 2013(11830)
- 2012(11275)
- 2011(10053)
- 2010(10490)
- 2009(9659)
- 2008(9890)
- 2007(9230)
- 2006(8203)
- 2005(7672)
- 学科
- 济(36376)
- 经济(36315)
- 管理(28848)
- 业(26683)
- 企(22988)
- 企业(22988)
- 方法(16731)
- 数学(14137)
- 数学方法(13738)
- 学(11338)
- 财(11216)
- 中国(10427)
- 制(9448)
- 农(9398)
- 理论(8428)
- 地方(7717)
- 业经(7636)
- 银(7557)
- 银行(7539)
- 务(7361)
- 财务(7336)
- 财务管理(7309)
- 行(7111)
- 企业财务(6955)
- 融(6724)
- 金融(6724)
- 教育(6686)
- 教学(6390)
- 和(6123)
- 体(6041)
- 机构
- 大学(149369)
- 学院(147008)
- 研究(52956)
- 管理(50453)
- 济(50329)
- 经济(48832)
- 理学(42275)
- 理学院(41681)
- 管理学(40547)
- 管理学院(40285)
- 中国(39901)
- 科学(35764)
- 京(32984)
- 农(29636)
- 所(28598)
- 财(26869)
- 研究所(25879)
- 中心(25597)
- 江(25360)
- 业大(23946)
- 农业(23441)
- 范(22587)
- 师范(22262)
- 北京(20892)
- 财经(20484)
- 州(20149)
- 省(19408)
- 技术(19230)
- 院(18916)
- 经(18412)
- 基金
- 项目(94513)
- 科学(72562)
- 基金(66238)
- 研究(65772)
- 家(59436)
- 国家(58906)
- 科学基金(49046)
- 社会(38369)
- 省(38254)
- 社会科(36236)
- 社会科学(36223)
- 基金项目(34066)
- 自然(33587)
- 自然科(32862)
- 自然科学(32850)
- 划(32778)
- 教育(32539)
- 自然科学基金(32235)
- 资助(28498)
- 编号(26341)
- 成果(23415)
- 重点(22118)
- 部(20249)
- 课题(20240)
- 发(19243)
- 计划(18939)
- 创(18722)
- 科研(18543)
- 性(18266)
- 创新(17621)
共检索到236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冯生尧 谢瑶妮
英国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考试相当于中国的高考制度,其特征之一在于大规模运用了中心评审课程作业。它是指在平时教学过程由教师布置或者学生自定的、需要学生实际表现的较为真实的任务,如实验、调查、野外考察、论文报告等。课程作业的具体评分工作由各中心的教师负责,评分的标准和政策则由全国性的大学入学考试机构统一制定。英国的中心评审课程作业,也即表现性评价。它的成功经验表明,只要设计合理,表现性评价可以较好地纳入公开考试之中,这对中国的考试改革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金福
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的高职项目化课程考核应用表现性评价方法,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必然要求。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涉及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其任务设计与考核体现在每个项目中,且对于每个项目及对应的工作过程都有具体详细的表现性、过程性的考核方案和细则。工作过程结束后,学生要达到的工作成果对应的考核指标就是"表现性评价"。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冯生尧
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呼唤高考制度的实质性转型。以有效选拔以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核心的高层次人才。表现性评价能够满足此种要求,故有必要纳入高考制度之中。国际上,从20世纪后期开始,英国、新加坡、我国香港地区等。都成功地把表现性评价纳入高考了。有关研究也表明,表现性评价的效度和信度能够达到可接受水平。我们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高考中设计符合中国国情的表现性评价方案。
关键词:
表现性评价 档案袋评价 高考 中国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朱伟强 崔允漷
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作为一种政策力量,规范着课程的实践。新课程提出了建立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要求用评价来促进学习,评价设计先于教学实施。本文主要讨论设计基于标准的课程需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开发什么样的学生学业评价。全文在阐述了表现性评价的意涵、特征、类型的基础上,呈现了四种作为表现性评价工具的评分量规,并为开发表现性评价提供了聚焦于学生学习的思考方式和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基于标准的课程设计 表现性评价 量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文叶
课程改革呼唤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质性实施,当下我们面临的不是"为什么要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而是"如何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表现性评价是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一条重要途径,不仅因为两者在理念层面的适切性,而且因为表现性评价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
表现性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文叶
当前教师研修中的许多问题是由于教师研修表现的评价缺失造成的。对教师研修表现的评价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只有笼统的目的,没有表现性目标;只有听中学,没有实践任务;只有凭借行政手段的管理,没有能够引领教师专业学习的评价。而教师专业的性质、专业发展和课改的要求明确了教师研修的目标是一种实践、能力的提升,属于表现性目标,需要运用表现性评价。在教师研修中运用表现性评价,需要将表现性评价镶嵌在研修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在着手设计研修活动之前,就要明确表现性目标,随之设计作为研修活动任务的表现任务,还要充分利用评分规则促进教师自我引导的专业学习,从而促进教师研修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教师研修 表现性评价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国清
成人学生不同于传统学校中的学生,他们学习动机强烈、务实,具有丰富的经验,理解能力强,但记忆力较差,因此对于成人学生的学习评价不能单纯沿袭传统的纸笔测验或标准化测验。20世纪90年代,美国教育界开始试行新的学生评价方法——表现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延
在对表现性评价的内涵和理论依据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如何应用表现性评价方法,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的路径和措施,并对成功案例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
表现性评价 实践教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殷明 季琼
高等职业教育侧重于培养职业性、应用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课程教学中注重能力本位与工作任务情境,传授“功能性知识”,课程学业更适合采用表现性评价以衡量学生的认知思维与推理技能,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现实、有意义的问题的能力。表现性评价设计的核心包括评价任务设计与评分量规设计。评价任务设计框架包括主题内容、行动或实践、情境、意义,以有效地引发学生“证明其习得功能性知识”的表现。评分量规设计框架包括评分指标、指标权重、质量水平层次、水平分值、标准描述,可作为表现性评价设计具体步骤的参考,最终促进高职课程教学实践更好实现育人效果。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李烁 荣芳
本文从表现性评定产生的背景谈起,阐述了其理论基础、概念及其作用,并对表现性评定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表现性评定 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素养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贾婵娟 祝泽红 刘春玲
采用表现性评价量表进行评估是英国解决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无法达到国家统一课程评价标准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表现性评价量表在国家课程评价标准之下设置了八个进阶评价水平,包含13个科目(其中数学、英语和科学为核心科目),通过教师在真实情境中收集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学业能力表现资料,从而做出评价。经过多年实践,表现性评价量表的使用范围由普通学校扩大到特殊学校,使用的学生人数增长迅速,且使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借鉴英国的经验,我国应以评价构建特殊教育需要与普通课程标准的中间纽带,描绘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教与学的真实状态,促进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英国 特殊教育需要学生 表现性评价量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小明
表现性评价是对能力(或倾向)的行为表现进行直接评价的方法,是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呼唤之下出现的,它与传统的客观测验不是对立而是互补的关系。表现性评价有多种形式,在进行编制时,首先要明确所要评价的能力或倾向,而后再编制表现性任务,最后确立具体的评价方法。表现性评价对解决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评价问题不无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
课程改革 课程标准 表现性评价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文叶 陈铭洲
探索以"表现性评价"为代表的新型评价模式,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直面的挑战。设计良好的表现性评价能更好地评价批判性思维、有效沟通和发表学术见解等能力,弥补传统客观纸笔测验主要关注肤浅学习和基本技能的不足。镶嵌于课程与教学的表现性评价,对教师和学生会更有"教育性"。实施课程嵌入式的表现性评价,一方面要提升教师的评价素养,另一方面需要专业力量来确保评价是"值得信任",同时还要在高利害评价中使用表现性评价。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核心素养 表现性评价 质量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文叶
长期以来,传统纸笔测验主导着考试、教学与学习。进入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但我们的课堂与教学却很难被撬动——仍旧是偏重记忆、脱离生活情境的知识的讲解、习题的操练,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却始终停留在肤浅、被动的学习上。以新型评价为抓手来改变浅表化的、被动式的学习成为迫切的需求。该研究从评价入手来探索教与学的变革,经历理论研究、模型建构、试点改进和推广应用等四个阶段,初步形成了基于本土的促进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实践方案。此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表现性评价实践模型、嵌入表现性评价的课程方案设计与实施、学校层面促进深度学习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关键词:
表现性评价 深度学习 评价促进教与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