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71)
- 2023(14642)
- 2022(12453)
- 2021(11958)
- 2020(10264)
- 2019(23743)
- 2018(23526)
- 2017(43646)
- 2016(24332)
- 2015(27548)
- 2014(27507)
- 2013(26050)
- 2012(23945)
- 2011(21547)
- 2010(21792)
- 2009(19910)
- 2008(19706)
- 2007(17963)
- 2006(15313)
- 2005(13825)
- 学科
- 济(92236)
- 经济(92151)
- 管理(70732)
- 业(70074)
- 企(60312)
- 企业(60312)
- 方法(44463)
- 数学(38729)
- 数学方法(38195)
- 中国(28741)
- 财(25873)
- 农(23283)
- 教育(22077)
- 学(21834)
- 技术(21592)
- 业经(19677)
- 理论(19018)
- 地方(17277)
- 务(17221)
- 财务(17170)
- 财务管理(17132)
- 贸(16476)
- 贸易(16467)
- 企业财务(16314)
- 制(16269)
- 易(15994)
- 农业(15543)
- 和(14226)
- 银(13771)
- 银行(13739)
- 机构
- 大学(336119)
- 学院(331075)
- 济(131658)
- 管理(129148)
- 经济(128801)
- 理学(111583)
- 理学院(110361)
- 研究(109491)
- 管理学(108445)
- 管理学院(107774)
- 中国(77646)
- 京(70757)
- 科学(64992)
- 财(60671)
- 所(53029)
- 范(50683)
- 江(50574)
- 中心(50560)
- 师范(50283)
- 财经(48512)
- 研究所(48216)
- 农(47955)
- 业大(45452)
- 北京(44738)
- 经(43967)
- 师范大学(40746)
- 经济学(39919)
- 州(39905)
- 教育(39737)
- 院(39573)
- 基金
- 项目(219252)
- 科学(175585)
- 研究(166240)
- 基金(157451)
- 家(135513)
- 国家(134279)
- 科学基金(116531)
- 社会(104047)
- 社会科(98537)
- 社会科学(98509)
- 省(87411)
- 教育(84190)
- 基金项目(82850)
- 划(74849)
- 自然(74650)
- 自然科(73006)
- 自然科学(72986)
- 自然科学基金(71714)
- 编号(69410)
- 资助(63725)
- 成果(57989)
- 部(50327)
- 重点(50175)
- 创(49904)
- 课题(49902)
- 发(47328)
- 创新(45822)
- 教育部(44260)
- 项目编号(43020)
- 大学(42528)
- 期刊
- 济(138670)
- 经济(138670)
- 研究(102401)
- 中国(70674)
- 教育(64399)
- 财(49467)
- 管理(48548)
- 学报(46710)
- 科学(44592)
- 农(41676)
- 大学(37080)
- 技术(34884)
- 学学(33172)
- 农业(28409)
- 融(26455)
- 金融(26455)
- 财经(24044)
- 业经(22351)
- 经济研究(22298)
- 经(20703)
- 问题(17967)
- 图书(17393)
- 技术经济(17315)
- 职业(16617)
- 业(16447)
- 科技(15994)
- 坛(15884)
- 论坛(15884)
- 统计(15601)
- 贸(15351)
共检索到4938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洲
英国颁布《2004-2014科学与创新投资框架》后,作为创新核心动力的高等教育进行了很多改革。2011年英国政府发布创新年度报告,对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国家创新进行了阐述。本文根据《2004-2014科学与创新投资框架》和年度报告分析英国高等教育创新战略的主要内容及面临的挑战,并阐述总结了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
英国 高等教育创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晓杰
2004-2014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织开展了10届"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通过对论文评选的基本情况、获奖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主题、来源学校及指导教师等情况分析发现:在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比较高等教育研究比重最大;研究方法呈现出多样化和综合化等特点;形成了以厦门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学研究集群;指导教师结构在不断变化,形成了老一辈及中青年学者有序结合的良性发展局面。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定量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齐善鸿 吴思
本文利用三螺旋模型理论分析了我国1949年至今的创新战略演进,得出政府创新的三元互动趋势、大学创新的科研与创业趋势、产业创新的国际化趋势将成为中国创新战略的3条主线,并指出了创新战略多方参与机构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
三螺旋 创新战略 趋势分析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郑刚 马乐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战略顺利实施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近10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规模逐步扩大、比例稳步提升并保持较高的年增长率;呈现出学历生后来居上、高学历人才增多、自费生是主力军、周边国家占主体的特点。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还存在总体规模偏低、结构有待优化、资助体系尚未建立、推介手段单一等问题。推动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不仅需要政府在宏观层面制定方针政策、创新工作机制,扩大教育规模;更需要高校积极参与,开设特色学科专业和课程、创新培养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来华留学生 留学教育 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振刚 陈一华 黄洁明 张璇子
目前,国内外已有技术创新战略研究多聚焦于实现赶超的动力机制以及技术演化特征识别,存在分析视角单一、决策支撑数据碎片化等局限性,技术创新战略综合分析框架较为欠缺。本研究构建了创新者特质、技术演化、市场拉力三要素协同,创新追赶或领先、创新获利、技术系统理想度提升三动因融贯权衡的综合分析框架,可以有效剖析不同创新主体在技术演化各阶段应采取的技术创新战略。将分析框架应用于生物识别技术创新战略研究,为企业实现技术赶超、创新获利和技术系统理想度提升提供战略决策依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术蕊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委托上海市教科院和麦可思研究院共同编制,始终坚持面向社会大众以第三方的独立性来撰写报告,自2012年首发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社会大众了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重要窗口。《2014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是编写组在对全国1 139所独立设置高等职业学校、31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开发布的高职质量年报进行汇总分析,并结合约9万份2013届高职毕业生抽样问卷调查等的基础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卓 魏杰
开放式创新是当前创新战略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在剖析开放式创新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战略管理过程的研究框架,通过对组织内外部环境因素的系统分析,提出了基于开放创新模式和开放度的创新战略选择方法,并通过分析创新模式、开放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以识别开放创新战略的有效性。最后从开放创新内部组织因素、动态条件因素和决策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
开放式创新 战略管理 研究框架 研究展望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陈立勇 罗发奋 丁新
英国开放大学是享誉世界的远程开放大学,其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实践经验为全球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借鉴。其2005/2006年度报告,从一贯遵循的对理念开放、对公众开放、对方法开放和对地域开放(下文简称"四个开放")的角度,阐述了该校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实践进展。本文拟对报告进行解读,探析其"四个开放"理念指导下的最新成就的成因,探讨其对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卜令通 许亚楠 陈传明 张嘉伟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国制造企业面临通过战略变革实现创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囿于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现有研究难以指导管理者实现有效的战略变革。鉴于此,立足战略三角框架,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 QCA),基于2018年中国A股上市制造企业样本数据,检验政府效率、创新创业活跃度、过往绩效、控股股东性质、市场竞争度与战略变革幅度6项条件对创新绩效的组态效应。结果表明:战略变革不构成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不同制度情境下企业应依据组织要素特征选择战略变革模式。4种组态能够引致高创新绩效:高政府效率、非高创新创业活跃度环境下高绩效国企宜实施回避式战略变革;高政府效率、高创新创业活跃度环境下高绩效民企应实施妥洽式战略变革;高政府效率、高创新创业活跃度环境下非高绩效国企宜实施转向式战略变革;非高政府效率、非高创新创业活跃度环境下非高绩效企业应进行复兴式战略变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潘昆峰 袁娟
区域高等教育创新能力是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高等教育科研水平是高等教育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以2014年高等教育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科研论文为基础数据,利用发表论文数作为高等教育科研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研究了中国337个地级以上行政区的高等教育科研创新能力的空间结构;从高等教育规模、院校竞争、知识生产方式、知识区域流动、城市比较优势等维度设计了指标,评价了各城市高等教育科研创新能力;利用泊松回归模型,探讨了城市高等教育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北京是我国高等教育科研创新的中心,区域创新集群地区主要在长三角,中西部省会城市的高等教育科研创新能力落后于其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城市内部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克利 孙宗禹
要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就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创新。当前,既要克服高等教育研究脱离高等教育实践的倾向,也要克服高等教育实际工作者远离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局面。而加强院校研究是促进高等教育研究与实际有机结合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创新 科学研究 实践 院校研究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张超
2014年1月,斯隆联盟发布2013年度美国网络高等教育调研报告。该报告分为网络高等教育和MOOCs两部分。通过分析,笔者发现,美国网络高等教育呈现"一热一冷"的"极化"现象。2013年三分之一的美国在校生选择了网络教育课程,为历年最高,且网络教育的覆盖率与学校规模呈正相关。通过梳理斯隆联盟发布的2003至2013年度美国网络高等教育调研报告发现,11年间美国网络高等教育的"热"趋势表现在发展规模持续扩大、战略地位上升、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这主要得益于美国完善的教育制度保障和教学认证评估机制,也得益于政府、高校、企业间良性的合作。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近两年MOOCs在美国高校遇冷,主要原因在于MO...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玄玄
与用户需求不匹配是产品创新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用户导向的跟随创新战略,以研发满足用户需求的新产品为目的,是挽救产品创新失败项目的重要方式。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对产品创新失败项目挽救的成本和边际收益进行剖析,并具体分析跟随创新战略下新产品在引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参与市场竞争可获取的收益,进而判断采用跟随创新战略挽救产品创新失败项目的可行性以及企业在不同竞争环境下为获取更大利润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跟随创新 产品创新 失败项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靖华 王荣鑫
针对银行服务创新战略问题,采用简单定量分析方法,选取在浙银行为研究样本,对创新目标、创新方向、创新模式和创新领域四个要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的银行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银行服务创新战略:总体上,浙江银行业以提升服务质量为创新目标进行有意识、系统化、基于市场信息的创新活动,并制定了市场细分和差异化战略,进而实行产品创新;其中,非国有银行和区域性银行以扩大市场份额为创新目标,采取定制化战略模式;在创新领域上,非国有银行重视产品创新,区域性银行重点进行营销创新。
关键词:
服务创新 创新战略 银行业 调查 浙江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陈波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拓展旨在改变过于依赖审计业务收入和国内业务收入的情况,实现事务所的可持续发展。业务拓展可以向客户群体、业务类型和地理范围三个方向进行。业务拓展是一个政府引导下的持续创新过程,需要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精英人士发挥企业家的创新职能。在拓展新业务的过程中,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在战略层面做好结构调整、文化培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在业务拓展战略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事务所决策层必须高度重视管理咨询等非审计服务与审计服务可能存在的冲突。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 业务拓展 创新理论 管理咨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英国当今高等教育政策框架及其影响分析
俄美“新战略框架”分析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标准体系:分析与评价
高等教育投资战略:基于泰国学生贷款的案例分析
我国高校博士毕业生就业情况及趋势分析——基于2014、2015届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17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成绩、问题与挑战——基于《2018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分析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实践样态与现实反思——基于2016年32省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响应:问题表征及优化策略——基于192份省级《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文本分析
走向高等教育研究的行动者:2014年度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者与机构分析
美国2011年创新战略报告评析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