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32)
2023(4471)
2022(3660)
2021(3428)
2020(2837)
2019(6443)
2018(6548)
2017(11430)
2016(6210)
2015(6793)
2014(6728)
2013(6043)
2012(5351)
2011(4693)
2010(4940)
2009(4461)
2008(4156)
2007(4192)
2006(3375)
2005(2853)
作者
(14648)
(12302)
(11950)
(11287)
(7654)
(5767)
(5329)
(4630)
(4517)
(4308)
(4060)
(4011)
(3846)
(3724)
(3697)
(3620)
(3578)
(3554)
(3490)
(3420)
(3037)
(3008)
(2920)
(2790)
(2752)
(2742)
(2661)
(2627)
(2451)
(2427)
学科
管理(22999)
(22739)
(20314)
企业(20314)
(18746)
经济(18734)
技术(13966)
技术管理(11331)
中国(9037)
业经(5406)
方法(5392)
教育(5297)
(5172)
理论(4644)
(4260)
教学(4192)
(4184)
数学(4124)
数学方法(4087)
农业(3959)
学校(3810)
工作(3809)
地方(3714)
(3689)
(3566)
产业(3420)
研究(3279)
(3276)
银行(3274)
(3185)
机构
大学(78462)
学院(76794)
管理(32116)
(30118)
经济(29417)
理学(27736)
理学院(27505)
管理学(27106)
管理学院(26948)
研究(22399)
中国(15557)
(15310)
(13100)
(12602)
科学(11887)
(11865)
师范(11796)
中心(10590)
(10262)
财经(10052)
北京(9604)
业大(9586)
(9455)
技术(9429)
(9086)
师范大学(8814)
商学(8703)
商学院(8599)
(8555)
研究所(8525)
基金
项目(52369)
研究(44400)
科学(42967)
基金(35757)
(29337)
国家(29017)
社会(27845)
科学基金(26587)
社会科(26370)
社会科学(26367)
(23597)
教育(22632)
基金项目(19508)
编号(18752)
(18437)
(18317)
成果(16470)
创新(15782)
自然(15490)
自然科(15234)
自然科学(15231)
自然科学基金(15022)
课题(14221)
资助(12399)
(12113)
项目编号(11961)
规划(11735)
(11557)
(11540)
重点(11496)
期刊
(33691)
经济(33691)
研究(24312)
中国(23401)
教育(21489)
管理(15059)
(9942)
技术(9012)
科学(8110)
(7861)
科技(7431)
图书(7131)
学报(7108)
大学(6868)
(6058)
论坛(6058)
职业(5929)
业经(5920)
(5559)
金融(5559)
农业(5398)
书馆(5321)
图书馆(5321)
学学(5172)
高等(4980)
技术经济(4901)
财经(4734)
经济研究(4707)
(4245)
高等教育(4048)
共检索到1209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吕思培  
据英国《兰开夏郡晚邮报》2009年3月20日报道:两所普雷斯顿(Preston)高校联手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获得体验工作生活的机会。普雷斯顿大学(Preston College)与红衣主教纽曼大学(Cardinal Newman College)共同举行了研讨会,与普雷斯顿的雇主建立联系,鼓励他们向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工作机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开明  
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突然间变得严峻起来,城镇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7年我国城镇失业率为3.1%,失业人口约为440万人。而实际情况还要严重得多。一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深化,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日益增加,1...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薛兆丰  
据报道,奥巴马日前敦促国会尽快通过他提出的促进就业法案,以加快经济增长,改善高失业率状况。这类消息的潜台词是:"工作岗位"是可以由政府官员下定决心、排除万难来"创造"的。同样,政治家们也时不时讨论"工作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庄启东  周韩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多、品位贫多富少总量大,而物质资源和资金却相对紧缺。就劳动力供求而言,存在着总量与结构长期处于非均衡状态的问题,存在着分层与合成供求错位的问题,供求交叉缺口既多又大。仅就总量而言,一方面城镇劳动力数量颇大,近10年年平均供给量达760万人;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数量有增无减,不仅原始种养业终年余富上亿人,而且每年的新增劳动力也增长较快,多年保持着1500万的年均量。城乡劳动力资源总量大大超过了运行中的现实经济容量。在宏观管理上,那些不适应当今经济发展和就业趋势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桂英  岳昌君  
教育公平近年来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研究"课题组于2009年6月进行了第四次问卷调查,主要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及就业起薪等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家庭背景,包括家庭年收入、父母的受教育年限、家庭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以及性别因素等都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及就业起薪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发现,高校毕业生在高等教育阶段所积累的人力资本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产生更大的、更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其对就业起薪的影响程度不及家庭背景对就业起薪的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天宇  黄桂俊  
技术创新和就业机会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在理论上是不确定的,其净效果要通过实证分析来判断。利用我国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技术创新具有增加居民消费的净效果,就业机会则具有减少居民消费的净效果。因此,要刺激居民消费的增加,需要鼓励技术创新,并要解决就业结构、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以及社会保障不健全等问题。在此前提下,通过增加就业机会来增加居民消费是可行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长华  
近年来,学历歧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许多用人单位不顾岗位属性和实际需要,互相攀比,争相抬高学历门槛,盲目追求高学历、重点大学,一些用人单位还在人才招聘中设置"特殊条款",造成事实上的"同等学力不同等",也造成人才浪费,直接损害了普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权益。杜绝学历歧视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国家、社会、用人单位和高校要达成共识,步调协同,发挥规范、引领作用。特提出如下建议:1.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充分广阔的舞台。全社会都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尊重人才,崇尚创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创新人才管理体制,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搭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西蒙.莱斯特  孔莹晖  
人们普遍认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创新,而且在美国知识产权行业创造了许多高薪的出口导向型就业机会。因此,美国需要强力的知识产权保护,其他国家也亦如此。所以在贸易谈判中,美国力促其他国家签署强力知识产权保护协定。但是这个理论正确吗?强力知识产权保护真能推动创新、创造就业吗?首先来看看就业。以下是美国商会公布的报告:知识产权能很好地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力,而美国的经济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为美国创造了4000万就业岗位、2/3的出口,其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吉祥  
非农就业机会差距是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方面。文章的研究结果显示,1985~2005年间,我国非农就业机会的省际差异显著下降。通过将非农就业机会的差距分解为地区内差距和地区间差距,东部地区内部差距和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差距不仅是总差距的主要贡献者,而且它们的下降也是导致总差距下降的原因。但是,由于非农就业机会在地区间扩散的速度相对较慢,所以,目前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是总差距的主要方面。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华  闫继臣  
一、我国就业与再就业的重负:严峻的就业压力进入21世纪,就业和再就业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对于城镇就业供应量而言,主要取决于3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人口自然增长形成的新增劳动力,这部分人口估计未来10年内平均每年约有1500万人;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估计每年约230万~270万人;三是企业深化改革,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及增长方式的转变,这种改革导致的失业人口,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998年底的数据,约有892.10万人,其中: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10万人。这3种劳动力供给量加总,预计从目前至21世纪初的10年内,我国平均每年需要至少创造出2500万个就业岗位,才能实现理论上的充...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玲  
1993年1O月11日至14日,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阿利会议中心协调组织召开了题为“为缓解贫困和改善食品保障创造就业”的国际政策研讨会。与会者由4个方面的代表组成:(1)国际机构,如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开发署和粮农组织、国际货币基金会和世界银行等;(2)发达国家的官方和民间救援组织,如德国的技术合作公司、美国的发展援助代理机构等等;(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负责扶贫计划的决策机构;(4)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和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人员。笔者与农业部农研中心的蒋中一应邀出席了会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冯彦明  夏杰长  
如何解决失业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且增速较快、劳动参与率很高但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下降、经济增长率较高但经济结构不协调、缺乏现成、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解决失业显得更为紧迫。由于市场失灵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就业机会成为一种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