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39)
2023(10114)
2022(8407)
2021(7578)
2020(6271)
2019(14263)
2018(13947)
2017(27787)
2016(14499)
2015(16520)
2014(16600)
2013(16807)
2012(16282)
2011(14864)
2010(15620)
2009(15014)
2008(14045)
2007(12778)
2006(11942)
2005(11440)
作者
(42186)
(34476)
(34339)
(32624)
(21890)
(16200)
(15873)
(13286)
(13261)
(12539)
(11685)
(11474)
(11172)
(10959)
(10797)
(10652)
(10087)
(10051)
(9973)
(9777)
(9050)
(8392)
(8338)
(7934)
(7921)
(7919)
(7781)
(7592)
(6971)
(6793)
学科
(71743)
经济(71676)
(39652)
管理(36497)
中国(30221)
(29890)
企业(29890)
(27989)
金融(27989)
(26138)
银行(26128)
(25492)
地方(23638)
方法(22358)
(20260)
数学(18969)
数学方法(18866)
业经(17932)
(17239)
(16247)
(15291)
贸易(15273)
(14825)
农业(13755)
产业(12906)
地方经济(12690)
(12040)
中国金融(11350)
技术(11026)
(10913)
机构
学院(213671)
大学(211527)
(98845)
经济(96776)
研究(77934)
管理(76876)
中国(67360)
理学(63546)
理学院(62831)
管理学(62150)
管理学院(61741)
(48411)
(45963)
科学(41544)
(39112)
财经(36910)
中心(36808)
研究所(34499)
(33485)
(33212)
经济学(31577)
(30875)
北京(30736)
(29224)
师范(28993)
经济学院(28549)
(28241)
(27453)
财经大学(27179)
(25193)
基金
项目(124874)
研究(98967)
科学(98080)
基金(87772)
(73646)
国家(72968)
社会(63757)
科学基金(61842)
社会科(60809)
社会科学(60799)
(49772)
基金项目(45587)
教育(43839)
编号(41198)
(40955)
资助(36145)
成果(35159)
(34575)
自然(34486)
自然科(33587)
自然科学(33580)
自然科学基金(32971)
课题(29757)
发展(29169)
(28681)
重点(28283)
(27819)
(26715)
国家社会(26151)
(26058)
期刊
(119930)
经济(119930)
研究(76457)
中国(48342)
(41646)
金融(41646)
(34200)
管理(30566)
(30388)
教育(25136)
科学(24789)
学报(24732)
业经(20690)
农业(20205)
大学(19832)
经济研究(19695)
技术(18774)
财经(18499)
学学(18293)
问题(16777)
(16061)
国际(15348)
(15100)
理论(11886)
商业(11875)
世界(11334)
技术经济(11000)
现代(10634)
实践(10581)
(10581)
共检索到359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雷强  倪权生  吴君  
英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是金融产业集群现象的一个缩影,不仅提升了东道国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也推动了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本文基于金融产业集群的视角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金融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利用相关金融统计数据探讨了伦敦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产业结构分布、金融业就业状况以及劳动生产率结构。借鉴英国金融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在人力资本、金融法律监管改革和金融市场制度创新等方面对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初步设想。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课题组  尹秀资  
本文深入分析了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的市场数据组成结构及其产生、发布及利用的整个流程,并总结了其发展趋势;之后结合上海金融市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对比分析在新技术条件下进一步优化上海各类要素市场的市场数据开发和利用的目标及路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陆红军  
金融主导全球化的趋势表明,国际金融中心的博弈历来是大国崛起与博弈的制高点。全球化战略新思维应成为我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首先必须明确的定位思路,同时,借助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抓紧构建主动金融战略与策略,尽快完成从被动金融向主动金融的转型;最后提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中心网络体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 豫  
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应当借鉴新加坡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经验,把发展离岸金融作为突破口。具体做法上,一是大力发展不涉及本币的外汇交易、离岸金融业务和金融衍生品交易;二是先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开展,然后逐步允许具有条件的中资金融机构开展;三是严格监管。借鉴有些国家发展类似业务初期的做法,场内和场外交易均在央行可监控的不同形式平台上开展;四是上海市和中央有关部门为金融机构在上海开展离岸金融业务提供较新加坡等其他国际金融中心更为优惠的税收等配套政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巍  陈宇桦  李明  
经济全球化下,各国都致力于金融中心的发展,创造条件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是由金融中心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特性所决定的,各种决定要素的交集度越高,形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现代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本文将加入这些新特征要素对经济全球化下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进行分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谌斌  
中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不仅具备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和现实性,目前正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尤其是金融、经济、城市、科技进步等一系列因素制约。我们应坚持整体发展、重点倾斜的基本思路,改善和强化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又好又快地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增强中国金融竞争力、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金融业对外开放和金融监管水平、进一步优化金融环境、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等,以促进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早日形成。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胡坚  
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律与上海的选择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胡坚如何将上海建成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已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问题。在邓小平同志“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精神的指引下,上海正迈开大步,促进金融走向国际化。本文拟就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几...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陶冶  
本文对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伦敦、纽约、东京及区域性的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香港,在区位优势、形成发展、政府监管及业务类型上进行总体的比较分析,论证了拥有好的区位优势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及发展的基础,揭示了在发展形成上,各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都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剧烈变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各国政府也在其发展过程中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政策调整,以促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在比较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在业务类型上都有自己的强势方面。同时,对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分析可以总结出这些城市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中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对我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袁江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重要举措,是向全世界展示金融改革开放"中国经验"的重要窗口。大型银行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面临紧迫而严峻的形势,必须主动作为、敢为人先,加快自身转型创新发展,尽快实现市场核心竞争力和全球品牌形象的全面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给银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温德经  
繁荣的文化是当今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突出特质,而文化产业也是其支柱性产业。上海应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高度,积极调整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和路径并予以制度性的保障,提高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姜淮  
本文通过金融中心形成潜力模型,对全国九个具有区域优势的大城市进行了经济实力、金融实力、基础设施水平、区位优势等四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得出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结论;并结合国务院批准设立上海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实际,对上海的优劣势进行相关分析,提出了其发展战略和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波  谭秋梅  
本文的目标是通过对金融中心的分析来讨论香港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评价内地金融业开放对香港金融业的影响,并借鉴香港经验为内地金融业进一步国际化提出可行性建议。本文以香港金融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得到的结论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文章最后对维护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进一步为借鉴香港经验,推动中国内地金融业国际化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想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望  
本文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特点和功能出发,初步分析研究了上海与中西部金融发展的比较优势,以及存在合作联动发展的机遇与潜力,对如何促进中西部金融发展并为上海创造更广阔的发展腹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胡俊华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现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从外延来看,上海要成为金融机构集聚的中心;从内涵来看,是上海各类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延伸。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理应发挥着主导作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给在沪商业银行特别是上海本地法人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本文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视角,结合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实际情况,从政策制定、机构建设市场发展和产品创新等多层面,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给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同时就如何抓住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契机,不断提升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竞争力,加快金融市场业...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陈洪辉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中心竞争格局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传统金融中心地位在下降,但仍占据主导地位,新兴经济体的金融中心地位在上升。本文通过梳理相关现象,探析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最新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