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62)
- 2023(5101)
- 2022(4016)
- 2021(3872)
- 2020(3168)
- 2019(6728)
- 2018(6745)
- 2017(11573)
- 2016(6386)
- 2015(7227)
- 2014(6578)
- 2013(5722)
- 2012(5153)
- 2011(4513)
- 2010(4728)
- 2009(4323)
- 2008(4225)
- 2007(4088)
- 2006(3480)
- 2005(2991)
- 学科
- 业(23879)
- 管理(22707)
- 企(21778)
- 企业(21778)
- 济(17123)
- 经济(17106)
- 技术(13710)
- 技术管理(11168)
- 中国(8891)
- 教育(7354)
- 业经(6656)
- 理论(6090)
- 农(5791)
- 方法(5198)
- 教学(4860)
- 财(4711)
- 制(4349)
- 农业(4229)
- 地方(4059)
- 银(3915)
- 银行(3910)
- 划(3794)
- 行(3782)
- 策(3780)
- 产业(3624)
- 数学(3535)
- 数学方法(3486)
- 融(3424)
- 金融(3424)
- 和(3272)
- 机构
- 大学(80298)
- 学院(76807)
- 管理(30972)
- 济(29188)
- 经济(28513)
- 理学(26588)
- 理学院(26276)
- 管理学(25838)
- 管理学院(25660)
- 研究(24725)
- 中国(17084)
- 京(16606)
- 财(13513)
- 科学(13425)
- 江(12959)
- 范(12817)
- 师范(12755)
- 教育(11301)
- 中心(10953)
- 北京(10712)
- 所(10586)
- 财经(10269)
- 州(10231)
- 师范大学(10149)
- 院(9493)
- 研究所(9449)
- 技术(9400)
- 经(9326)
- 业大(8997)
- 商学(8746)
- 基金
- 项目(51070)
- 研究(42983)
- 科学(42388)
- 基金(35013)
- 家(28966)
- 国家(28618)
- 社会(27822)
- 社会科(26312)
- 社会科学(26306)
- 科学基金(26080)
- 省(22697)
- 教育(21888)
- 基金项目(18494)
- 划(18351)
- 创(18167)
- 编号(17602)
- 创新(15639)
- 成果(15013)
- 自然(14704)
- 自然科(14461)
- 自然科学(14459)
- 自然科学基金(14241)
- 课题(13921)
- 大学(12131)
- 资助(11957)
- 年(11745)
- 重点(11617)
- 规划(11593)
- 新(11468)
- 业(11415)
共检索到1269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易红郡
近现代以来,英国大学迫于内外部各种压力,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如办学理念从自由教育传统到技术教育与专业教育兼顾;培养目标从最初纯粹的社会精英到具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教育对象从面向少数上层阶级子女到所有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课程设置从最初局限于古典人文学科到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并重等。这些变化被认为既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结果,也是英国大学精神的创新,但英国传统的大学精神并没有被完全取代或抛弃。英国大学遵循"渐进式"变革的原则,既反映了它的保守主义传统,也体现了它的与时俱进精神。
关键词:
英国 近现代大学 大学精神 创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苏春景 张济洲
当代大学应成为学术创新的特殊组织。从大学自身的特殊性、名牌大学的成功经验、建设一流大学的呼唤等方面看,大学弘扬学术创新精神具有迫切性。弘扬当代大学的学术创新精神,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强化科研地位为起点,以建设通识课程为基础,以培养人文精神为关键,以改革评价方式为核心。
关键词:
当代大学 学术创新 科学发展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学忠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大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指向,在当前大学普遍存在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需要以更新办学理念为先导,以教学模式改革为重心,以教学评价为保障,整体优化教学环境,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素养。
关键词: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教学模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学忠
大学生的创新主要是对前人成果的再认识再创造,它涉及到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两个方面。就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而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路径,优化教学管理制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创新人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曹希敬 胡维佳 陶蕊
通过对近现代专利制度变迁的分析,探究了专利制度变迁的动因和利益取向,从起初促进工业社会发展演变成欧美发达经济体控制全球经济的战略工具,专利制度的本质属性被扭曲。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专利制度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指出专利制度既不是促进技术创新实现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其必要条件;专利制度对不同国家和行业技术创新的实现效果存在很大差异;专利制度实施程度的强弱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专利 反专利 亲专利 技术创新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孙大为
高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的召开使高校思政课改革与创新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传统的课堂教学正在逐渐被视频公开课等教学方式所取代。高校思政课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必须坚持科学的定位与目标,选择精准的教学内容和适当教学方法,重点是打造课上与课下、课堂与网络的融合,促进视频公开课制作的流程化、制度化、常态化。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视频公开课程 法律法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施小光
2011年5月26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举办了"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座谈会,国内十余名教育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专家应邀出席。座谈会上,与会专家从多个角度解读和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建校百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并就大学与文化的关系、现代大学制度、一流大学建设等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编辑部特将发言辑成,以飨读者。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章仁彪
"旦复旦兮,日月光华";"同舟共济,继往开来"。自两年前金秋的"复旦百年,梦已成真",到今年五月的"百年同济,诺言如山",大学校庆两度成为申城的节日。笔者深感:这就是大学的魅力,也是城市的魅力。大学校庆何以会成为大家共同的节日?这是因为大学走出了"象牙塔",这是因为大学融合于城市中,这是因为高教已进入大众化,这是因为大学回归了社会中心……我却更倾向于大学的文化和精神角度的解释。
关键词:
成真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黎红中 李东方 陈光巨
通过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改革、薪酬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实践,以“终身制”、“大锅饭”为特征的高校人事管理体制被逐步打破,以“岗位聘任制”和“绩效奖励制”为特征的新型制度框架已逐步建立起来。但这些改革举措都是以教师个体为对象,以教师个体的聘任、评价和报酬为出发点,缺乏对团队和组织层面的深入思考。在具体的改革实践中,一些改革举措(比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崇实
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产业和技术转移加速进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大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相适应,准确把握大学发展和创新的方向,以创新的精神、创新的理念,努力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这是大学的光荣使命和应尽职责。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骆郁廷
大学发展始终与大学文化相伴随、共存亡。文化兴,则大学兴;文化衰,则大学衰。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兴衰往往系于大学精神的存废。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而成的文化精髓,是凝聚一代又一代大学人心血汗水的文化结晶,是大学存在发展的共同价值基础,是造就栋梁之才的精神沃土,是大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孟楠
建构大学的精神文化,首先和重要的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建设好大学这个精神家园,这是大学以文化人的本质要求。要在大学精神文化的构建中,注重网络空间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重温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从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到巍然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靠的是中国人民顽强、团结、奋斗的精神。但社会主义事业仍然处在全球资本主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少雪
我国近代大学出现后,与政府的关系模式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大学完全依附于政府,到希望摆脱政府的过度控制谋求独立,再到政府希望继续加强对大学的控制,反映了我国的大学办学思想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相比来说,1949年前我国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比西方国家要紧密得多,这种关系一方面受长期的“政教合一”传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大学的产生与发展背景密切相关。
关键词:
大学 政府 控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岂之 谢阳举
在西方历史上 ,康德首次提出了近代理性化大学理念 ,为现代大学的科学探索与人文理性的结合奠定了基础。洪堡的大学理念实际上是康德大学理念的实践。以后 ,纽曼提出了通识教育和智育是大学之本质的理念。二战前后的贾斯珀 ,首次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以存在哲学为基础的大学理念 ,其最突显之处在于强调大学应实现人的精神全面发展的整体性。二战后的美国在大学理念上颇有建树 ,虽声调不一 ,但总体上是力求实现人的发展 ,其指导思想是现代人文主义
关键词:
大学理念 康德 纽曼 贾斯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