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
2023(58)
2022(54)
2021(52)
2020(41)
2019(86)
2018(84)
2017(178)
2016(97)
2015(105)
2014(84)
2013(82)
2012(102)
2011(67)
2010(63)
2009(80)
2008(69)
2007(72)
2006(58)
2005(55)
作者
(242)
(192)
(171)
(161)
(115)
(87)
(75)
(72)
(71)
(69)
(62)
(58)
(58)
(57)
(56)
(56)
(56)
(53)
(51)
(51)
(49)
(45)
(44)
(42)
(42)
(41)
(39)
(38)
(38)
(38)
学科
(244)
经济(243)
(183)
(172)
企业(172)
管理(149)
方法(120)
数学(104)
数学方法(103)
(96)
(85)
教育(79)
(79)
中国(76)
(66)
(64)
(62)
理论(62)
(60)
税收(60)
(58)
老年(58)
财务(58)
财务管理(58)
企业财务(55)
制度(51)
(51)
(48)
(47)
银行(47)
机构
大学(1294)
学院(1165)
管理(409)
(393)
经济(380)
理学(359)
研究(356)
管理学(353)
理学院(352)
管理学院(347)
(273)
(272)
师范(271)
教育(251)
中国(239)
师范大学(227)
(227)
北京(195)
(188)
科学(187)
(186)
财经(183)
(164)
研究所(160)
中心(158)
经济学(141)
财经大学(134)
(133)
经济学院(126)
(124)
基金
项目(625)
研究(549)
科学(516)
基金(454)
(367)
社会(366)
国家(362)
社会科(331)
社会科学(331)
科学基金(313)
教育(306)
成果(254)
编号(229)
(214)
(213)
基金项目(199)
资助(179)
课题(166)
重点(159)
(158)
自然(156)
教育部(155)
人文(154)
自然科(154)
自然科学(154)
自然科学基金(153)
(151)
大学(149)
项目编号(148)
规划(144)
期刊
研究(458)
(385)
经济(385)
教育(319)
中国(282)
(184)
学报(178)
大学(154)
管理(142)
学学(136)
科学(128)
(102)
(97)
金融(97)
图书(94)
(93)
技术(89)
财经(88)
(84)
(76)
比较(74)
(71)
改革(66)
(66)
(62)
书馆(61)
农业(61)
图书馆(61)
会计(60)
社会(60)
共检索到18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源  
Edith Sitwell是20世纪英国重要的现代主义女诗人。她历经两次世界大战,深谙战争对人类文明的深度摧毁。当时的文学界普遍存在悲观厌世情绪,而Edith Sitwell的作品,如《雨还在下》(Still Falls the Rain)和《祈祷》(Invocation)一反这种消极厌世情绪,乐观清新。以Edith Sitwell写于二战后期的《祈祷》这首诗为研究对象,从两个方面探析诗歌的积极乐观主义精神主题。首先,从该作品的拟题方面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象征主义手法体现乐观主题;其次,从该作品的内容方面分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莉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都提出过自己的美学观点。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就诗的本质、目的、题材、形式、想象力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美学主张。济慈的唯美主义、消极感受力与雪莱的柏拉图主义等为后世提供了极富价值的参考。梳理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美学思想,从诗歌的题材、想象力和语言等角度讨论了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的美学主张,分别阐述济慈与雪莱的柏拉图主义与唯美主义以及济慈的消极感受力;从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文学审美价值观和自然观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浪漫主义美学思想的影响。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勇  
关键词: 钢琴诗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福燕  延保全  
金室南渡以后,与当时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相适应,南渡诗人在诗学视阈之下对陶渊明的高洁人格给予评价;对陶诗的现实精神进行审视;此外,南渡诗人对陶诗的美学品质亦大为推崇和效仿。这种异代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既体现出接受史上的普遍性,又表现出了特定文化建构和时代背景下接受心理的特殊性。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宋雪雁  霍晓楠  刘寅鹏  邓君  
[目的/意义]基于数字人文的视角,对《全唐诗》贬谪诗人时空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与分析,与历史、文学领域研究相互印证。有助于相关学者发现新的研究线索,并为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使用计量统计方法与QGIS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采集、清洗、分析,对《全唐诗》贬谪诗人时空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结论]对《全唐诗》贬谪诗人时空轨迹的可视化研究有助于探索贬谪诗人相关要素挖掘方法,为历史、文学领域研究《全唐诗》贬谪诗人提供新线索。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杨立群  
安史之乱爆发后,马嵬之变使李杨情事成为唐代诗人一个化解不开的情结。唐代诗人吟咏马嵬之变,带有强烈的切肤之痛。唐人众多的马嵬诗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盛衰的变化,也表达了诗人们对女性、对人生、对历史、对政治的种种思索,体现了唐代知识分子的社会批判意识和人文情怀。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温敦  
《诗经》语言精练形象,风格高雅,且多为四言诗句,经历代广泛传播,许多习用的语句已转化为成语。《诗经》中的成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其中有不少属于婚恋成语。透过这些成语,我们可以了解先秦时期人们的婚恋观念、社会的婚恋习俗以及婚庆礼仪。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郑蔚萍  
唐代音乐诗以音乐为审美对象,艺术地再现了唐音的曼妙,以及诗人听乐时丰富的心理感受。唐代音乐诗通过诸般艺术手法,如以声拟声、以形摹声、侧面烘托以及双声叠韵词的运用,将乐声给予人们的复杂感受,形象地描摹出来。在为后人提供宝贵的艺术创作经验的同时,唐代音乐诗以其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成为了中国诗歌史上永恒的经典。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杜静  
英国教师在职教育以政策法规为机制保障,以校本培训为主导模式,以伙伴合作为学习型组织,以督察评估为促进手段。借鉴英国教师在职教育的经验,我国教师在职教育可以通过教育立法,完善制度建设;转化运行机制,提升培训质量;重视院校协作,倡导伙伴合作;关注教师实践,推行校本培训。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竞芳  吴雪萍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英国学徒制已经成为政府所青睐的以工作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形式。其内容框架由能力本位要素学习、知识本位要素学习、可迁移或核心技能学习及雇员权利和义务学习等要素组成,并形成了针对不同目标群体的青年学徒制、计划引领学徒制、前学徒制、学徒制、高级学徒制、成人学徒制等类型,呈现出多方合作、多方受益,学习方式灵活、升学路径开放,培训框架清晰、理论实践统一等特点。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薛二勇  盛群力  
英国教育市场化改革,冲击教育公平,尤其影响学生平等入学,于是政府对教育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制定法律,保证入学公平;设定准则,确保遴选公正;形成机制,构建公正系统;提起申诉,实现公平入学。这些政策举措值得赞赏,也值得我们思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晓慧  
李贺对贵族生活的渴望是在危机四伏却又崇尚享乐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展开的。他仕途偃蹇,贫病交加却秉性高傲,在极度的渴望与绝望中补偿情绪便幻化而出,主要表现在对贵族生活的强烈向往,对爱情的狂热渴望,对仙界的无比欣羡。这些"憧憬诗"是用美好的想象作精神补偿,为其苦涩的心灵寻找暂时的乐园,从而弥补在现实中的巨大缺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早娟  
盛唐大诗人王维的诗歌受佛教思想影响极为明显,佛教思想中的世界观、心性论及禅定思想从三个层面深刻影响了王维的诗歌。佛教世界观对王维的影响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对世界构成的基本认识形成了王维诗歌中灵动跳跃的诗意;其二,色空思想影响了王维对生命、人生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因而这些内容在王维笔下往往采用艺术化的方式来表现。佛教心性论中"境随心转"的思想对王维笔下自然景物的描绘产生了极大影响。佛教禅定思想对王维诗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作品中体物敏锐入微,识理透彻无碍这一点上。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詹利敏  
丰子恺与朱光潜作为同时代的文艺理论家,他们在文艺领域都有所建树,但其文艺观却有区别。其主要原因是两人文艺观建立的途径不同。丰子恺的诗画交流观更多地彰显出诗画联袂的共性与个性,而朱光潜的研究更多集中于对诗画性质的研究。虽然两人的文艺理论都凸显了诗画交流的互动性,但他们的侧重却有很大的差异,尤其在表现领域和诗画传达方面,丰子恺的诗画交流观用绘画来阐释诗境,而朱光潜的诗画交流观则用美学观点看诗画结合。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帅  
邹元标身兼多重身份,既是东林党魁、晚明清流领袖,又是阳明三传弟子之中的翘楚、江右王门的代表人物。嘉靖末至万历年间,正是明代诗坛复古思潮消退、以“性灵”论诗之风初兴之时,邹元标学古而不袭古,其诗学批评重点针对复古派剿袭模拟的弊习,论诗则兼具“性情”“性灵”之说,突出表现为对个人情感的关注。在晚明以“复古—性灵”为主流的诗坛中,邹元标的诗学观无疑具有独特的过渡性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