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80)
- 2023(2959)
- 2022(2302)
- 2021(2482)
- 2020(1923)
- 2019(4545)
- 2018(4606)
- 2017(6695)
- 2016(5095)
- 2015(5608)
- 2014(5778)
- 2013(4877)
- 2012(4590)
- 2011(4446)
- 2010(4674)
- 2009(3913)
- 2008(3714)
- 2007(3539)
- 2006(3335)
- 2005(3205)
- 学科
- 教育(18566)
- 中国(9732)
- 学(8653)
- 济(8513)
- 经济(8508)
- 理论(6880)
- 教学(5999)
- 管理(4891)
- 发(3658)
- 思想(3641)
- 研究(3520)
- 发展(3505)
- 政治(3455)
- 展(3382)
- 革(3328)
- 改革(3164)
- 高等(3083)
- 学法(2908)
- 教学法(2908)
- 经济学(2900)
- 思想政治(2888)
- 政治教育(2888)
- 治教(2888)
- 业(2883)
- 德育(2868)
- 教育改革(2783)
- 学校(2722)
- 学理(2560)
- 学理论(2560)
- 生(2486)
- 机构
- 大学(61566)
- 学院(54638)
- 教育(26595)
- 研究(25625)
- 范(19878)
- 师范(19806)
- 师范大学(16719)
- 京(15077)
- 科学(14444)
- 济(13885)
- 经济(13289)
- 所(12807)
- 管理(11731)
- 中国(11677)
- 研究所(11662)
- 职业(11134)
- 技术(10859)
- 北京(10676)
- 江(10511)
- 教育学(10201)
- 中心(9828)
- 理学(9374)
- 院(9147)
- 理学院(9092)
- 管理学(8729)
- 管理学院(8574)
- 州(7873)
- 职业技术(7640)
- 研究院(7525)
- 教育学院(7515)
共检索到1006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简成熙
彼得斯及其同僚弟子在20世纪60年代立基于启蒙时代以来的自由主义传统,正式将"自主性"标举为教育目的。这不仅是当年伦敦学派很鲜明的教育主张,其所重视的理性反思也同样形塑了课程规划、教学方法、公民与道德教育,影响深远。不过,80年代以后,逐渐引起了多元的反思。怀特曾以自由主义的立场与乔娜珊、卡尔、史密斯、斯坦迪什及麦克罗荷林五位学者相互论辩。他们的论辩内容反映出英国当代教育哲学之发展具有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特色,分析与综合交互为用的方法论特征,及接地气的教育哲学实践性格。英国教育哲学的发展,无论对于方法论革新还是教育政策反思而言,均值得华人世界从事教育哲学的研究者参考与借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赵显通
约翰·怀特教授是英国教育哲学界的知名学者,也是当代分析派教育哲学伦敦学派的杰出代表。此次访谈主要围绕着教师教育与教育哲学展开。这篇访谈录既有教师教育与哲学的联系这样的理论性问题,同时也涵盖诸如教师如何学习教育哲学这样的实践性问题。国内读者可以借此了解一位知名教育哲学学者对教师教育与哲学这一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育哲学 约翰·怀特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中英
教育哲学的研究方法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教育哲学的教学和研究,近年来引起学界的关注。从历史上看,20世纪以来教育哲学家们就有关教育哲学的研究方法提出过不同的观点,如历史法、比较法、批判法、抽象法以及一些更加专门的现象学方法、解释学方法、概念分析方法、话语分析方法等。在这些观点之外,本文基于对教育哲学的学科视野和研究对象的认识,提出教育哲学研究的一种核心方法——论辩,并简要地探索了其哲学的源泉与实践中应用的程序或要求。
关键词:
教育哲学 论辩 研究方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魏士强
约翰·S·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蕴含了丰富的高等教育管理理念,其中高等教育公共管理的强化是认识论哲学与政治论哲学博弈的结果,纯粹的自治和绝对的政府控制都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最佳选择,高等教育管理的理想是建构利益相关者的治理结构等思想对认识和改善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显通
约翰·怀特教授是英国教育哲学界的领军人物,也是当代分析派教育哲学伦敦学派的主要代表。这篇对他的访谈主要围绕着教育目的展开,其中也涉及怀特个人的学术思想发展历程、其对应试导向的教育所提出的合理化改革建议以及相关国际学术组织等问题。此访谈可以使国内学者更真切地跟踪了解怀特教授的学术轨迹、人生各阶段思想的发展及其研究兴趣的最新变化。
关键词:
教育目的 有意义的生活 约翰·怀特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伟
自由主义是现代性的核心,它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教育的价值诉求。自由主义教育思潮对传统教育价值的颠覆既没有为教育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案,也没有为正当教育价值的确立提供一条可能的路径。自由主义的本质是价值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这使教育以及"善的教育"的存在的合法性受到威胁。自由主义不仅已成为挑战传统教育观念从而影响教育实践的坚硬立场,而且它所拥有的民间力量也构成了教育价值取向的一个实践方案。"范美忠事件"所引发的思考,不仅涉及自由主义在国家政治中的价值取向,也涉及教育应如何面对自由主义的价值挑战。正当教育价值的寻获必须从对自由主义教育价值的批判入手。反思与批判自由主义是当前教育哲学必然的担当。
关键词:
自由主义 现代性 教育哲学 教育价值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铁芳
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力求阐释《苏格拉底的申辩》所蕴含的教育哲学意蕴:苏格拉底从提出自己说真话的言说方式开始,引出公民德性是否可教的问题,再提出其辩证法教育的起点与核心即认识自己无知,并进一步阐释苏格拉底的知识观,即事关整全的知识观;接着提出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目的,也就是唤起人们的爱智的生活。以此为基础,苏格拉底进一步表明,其哲学教育的根本指向乃是城邦的福祉。整篇演说的核心就是苏格拉底为哲学生活与哲学教育而申辩。苏格拉底之死本身也成了苏格拉底哲学辩护的一部分。
关键词: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申辩》 哲学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丽
怀特海有机哲学影响深远,其方法论为我们建构现代教学理论提供了全新认识。理想教学理论的建构要在做好前期的"收集"工作的基础上,恰当地预设逻辑起点,以教学现象的解释和预测为价值取向,努力追求理论本身的内在一致性和逻辑上的完满,在保持理论的开放性中不断完善或重建教学理论。
关键词:
怀特海 教学理论 有机哲学 方法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史宁中
这不是激情的产物,恰恰相反,这是避免激情的产物。思考教育,希望能够究其原本,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推理。思考的结果,或许会对现实教育的反思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教育一词出自《孟子·尽心上》,其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由此而见,孟老先生是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教育哲学不是教育学和哲学"加"出来的,而是交融出来的,"酿"出来的,是它自己"长"出来的。教育哲学诞生在19世纪上半叶,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对"教育是什么"进而对"人是什么"的回答。在教育领域里工作着的人,思考和研习教育哲学,决定了其教育自觉的状态。
关键词:
哲学 教育学 教育哲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长伟 方展画
如果说杜威哲学的使命是批判二元论,恢复连续性,维护自身即是目的的教育实践,那么就杜威而言,由于近现代的科学革命使得经验的连续性与完整性成为可能,教育哲学的现时代使命就被他定位在批判专制社会的教育的二元分裂,恢复教育经验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实现一种以自身为目的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民主生活方式上。在这个意义上,杜威的教育哲学就是民主的教育哲学,批判专制的教育,守护民主的教育始终是杜威教育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关键词:
教育哲学 经验 专制 民主 教育实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金生
本文借鉴释义学实践哲学关于“实践”及“实践智慧”的思想,阐述了教育哲学的知识地位与知识地形式,提出教育哲学是以“生活世界”为其可靠的合法的基础,是以“教育智慧”为有效的独特的“知识理想”。教育哲学作为对人类教育生活的价值性阐释,以哲学的方式对教育实践的目标,原则以及行动进行洞察,形成“教育智慧”,并以此参与到教育实践中去,建构独特的智慧与实践的关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润洲
哲学地教教育哲学既意味着爱智、创新地教教育哲学,也意味着反思、批判地教教育哲学,还意味着对话、说理地教教育哲学。当下,哲学地教教育哲学主要遭遇着智慧的知识化、知识的非智慧化和话语霸权的盛行等阻隔。因此,哲学地教教育哲学则需践行教研融通,探寻教育智慧;学会哲学思考,实现转识成智;秉承自知无知,开展对话教学。
关键词:
教育哲学 教学 哲学 智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炜
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在我国教育学界影响较大,为有效融合作者意图、文本意图、读者意图三重视界,其前提应该厘清大学治理、高等学问、自治与问责等核心概念,界定认识论哲学与政治论哲学的内涵,处理好学术自治与大学治理的关系,增强辩证思维能力,进而才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高等教育哲学,完善现代大学治理制度和体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嘉毅 燕镇鸿
约翰·怀特在课程理论中提出了非常著名的自治理论。指出教育旨在促进学生自主地追求个人幸福,而个人幸福的获得取决于学生在反省之后自主地做出选择,所以把自主性或者对经验进行反省和做出明智选择的能力作为课程支柱性的基础。自治反对灌输,为了过幸福生活,学生应该具有特定气质、独特个性或美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