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60)
- 2023(5524)
- 2022(4591)
- 2021(4123)
- 2020(3330)
- 2019(7260)
- 2018(6837)
- 2017(12690)
- 2016(6880)
- 2015(7098)
- 2014(6737)
- 2013(6611)
- 2012(5954)
- 2011(5201)
- 2010(4959)
- 2009(4464)
- 2008(4194)
- 2007(3492)
- 2006(2911)
- 2005(2416)
- 学科
- 济(25378)
- 经济(25343)
- 业(19526)
- 管理(19092)
- 企(14462)
- 企业(14462)
- 方法(11958)
- 数学(10924)
- 数学方法(10862)
- 农(8164)
- 财(7235)
- 贸(7083)
- 贸易(7082)
- 易(6931)
- 中国(6357)
- 农业(6012)
- 业经(5963)
- 学(5610)
- 环境(4776)
- 技术(4673)
- 务(4363)
- 财务(4362)
- 财务管理(4357)
- 地方(4321)
- 企业财务(4166)
- 制(4139)
- 产业(3993)
- 划(3844)
- 融(3840)
- 金融(3839)
- 机构
- 大学(96259)
- 学院(94893)
- 济(39692)
- 经济(39129)
- 管理(36613)
- 研究(34119)
- 理学(33056)
- 理学院(32638)
- 管理学(32093)
- 管理学院(31937)
- 农(24420)
- 中国(23986)
- 科学(23009)
- 业大(19941)
- 农业(19802)
- 京(19226)
- 所(17801)
- 研究所(16756)
- 财(15969)
- 中心(15219)
- 农业大学(13617)
- 财经(13434)
- 江(12628)
- 经(12467)
- 经济学(12254)
- 院(12199)
- 北京(11576)
- 范(11401)
- 经济学院(11330)
- 师范(11135)
- 基金
- 项目(73109)
- 科学(57210)
- 基金(54850)
- 家(51187)
- 国家(50775)
- 研究(46357)
- 科学基金(42510)
- 社会(31709)
- 社会科(30203)
- 社会科学(30194)
- 基金项目(29853)
- 自然(29365)
- 自然科(28741)
- 自然科学(28727)
- 自然科学基金(28259)
- 省(28185)
- 划(24641)
- 资助(20881)
- 教育(20583)
- 重点(16685)
- 编号(16269)
- 创(15823)
- 部(15773)
- 计划(15669)
- 发(15428)
- 创新(14855)
- 科研(14846)
- 业(14306)
- 国家社会(13985)
- 科技(13879)
共检索到127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默文·金
在脱欧公投之前,很多人都认为英国脱欧将是2016年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而事实证明,这一事件带来的影响程度被过度夸大。脱欧后的英国将走向何方?英国在欧洲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要讨论这些问题,需要区分清楚欧洲、欧盟、欧元区这三个概念。第一,英国依然还会是一个欧洲国家,公投的结果并不改变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第二,英国从来没有也没有打算加入欧元区。欧元区自身面临着很严重的问题。希腊、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曹伟 赵璨 杨德明
本文搜集并整理了2013—2018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关于“互联网+”的相关信息,研究了夸大其词的“互联网+”信息披露是否会影响银行信贷决策。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夸大其词的“互联网+”信息披露能够影响银行信贷决策。企业夸大其词程度越高,下一年度获取的银行借款越多,但增加的主要是短期贷款。同时,企业夸大其词的资源获取效应有一定的约束条件,只有在企业盈利能力较强、偿债能力较强、大股东掏空风险较小或环境不确定性较小的情况下,上述效应才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信贷资源配置过程中,银行并未识别出企业夸大其词的信号效应和机会主义,信贷决策效率较低。最后,治理机制的研究发现,随着企业信息环境的改善和信贷机构信息甄别能力的提高,夸大其词的“互联网+”信息披露的资源获取效应将难以奏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植凤寅
主持人的话:又到年关。原本就存在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资金面再次趋紧,而银行在年底普遍压缩信贷规模的举动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于是,典当行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作用再次被关注,甚至被夸大。不可否认,典当业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记者的采访中,几乎所用的典当业人士都非常清晰、冷静地告诉记者,对于典当行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季超
目前有人强调资金问题是当前农村经济的最突出的矛盾,这种观点有很大的片面性。 ①它未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资金供求矛盾的加剧,是经济发展中的现象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资金供求矛盾加剧主要是由于生产发展超高速形成的。大量事实证明。不少地方攀比速度,超越了资金、物资的承受能力,违背了经济规律,造成了恶性循环。如不解决超高速这个实质问题,必然会进一步激化资金供求的矛盾。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符号亮 丁杰 郭小群
作为关键信息披露,年报会通过管理层语调来影响投资者决策。基于信息操纵理论,以我国2009~2020年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为样本,实证检验企业管理层的正面语调操纵行为对股价崩盘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年报语调操纵存在正面信息夸大效应,投资者意见分歧在正向语调操纵和股价崩盘中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与文本可读性较高的公司相比,正向语调操纵的信息夸大效应在文本可读性较低的公司样本中更为显著;与机构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相比,信息夸大效应在机构持股比例较低的公司样本中更为显著。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丁纯 强皓凡 纪昊楠
2020年1月31日,三年半,三任首相,三次推迟,英国最终迎来了正式脱欧的历史时刻,进入脱欧后的过渡期,英欧关系翻开新的一页。形式脱欧易,实质脱欧难。英国和欧盟还有经贸谈判的硬骨头要啃。谈判还未开始,英欧双方已纷纷要价,英国试图尽可能多地获取类似单一市场和关税同盟成员国的优惠,而尽量少地承担相应的经济社会义务。对于英国而言,英国、欧盟达成的经贸协定越全面、越紧密,英国被要求遵守的欧盟的规则越多、领域越宽,其与美国等经济体谈判的余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定法 刘诚
英国全民公投决定退出欧盟,之后英国首相正式签署退出欧盟文件,英国"脱欧"已经没有"回头路"。英国公投结果是近年来民粹主义在欧洲兴起的产物,也是欧盟快速扩张的后果的显现。英国社会分裂将加剧,国家凝聚力进一步下降;而对于没有英国的欧盟而言其一体化建设将进一步提速。这一结果,将导致英国和欧盟形成竞争态势,有利于中国企业获得更为有利的投资条件。同时,欧元和英镑的长期影响力下降,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有望提升。当然,我们也必须警惕英国"脱欧"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例如英国作为中国资本向欧洲大陆投资中转站的作用弱化、中国与欧
关键词:
英国“脱欧” 中国对外投资 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段鹏
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公布,脱欧派占比51.89%,成为首个通过公投决定退出欧盟的国家。英国脱欧引发全球市场巨震,避险情绪急剧升温。外汇市场上,美元、日元作为避险货币大幅升值,其他货币出现贬值,英镑兑美元以8.9%的贬值幅度领跑全球;资本市场同步大幅下滑,MSCI股票指数下跌4.9%。英国、日本国债收益率均创历史新低;黄金价格上涨近5.0%,大宗商品价格明显回落。近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小莲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安叶平
通货膨胀对企业应税所得的虚假夸大及消除对策安叶平一、通货膨胀对企业应税所得的虚假夸大通货膨胀对企业所行税税基的虚夸是通过会计计量产生的。我们知道,在传统会计体系中,历史成本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计计量原则,在这一原则的约束下,企业所取得的各项资产必须以...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傅超 王靖懿 傅代国
2007年以来资本市场并购为中国上市公司带来巨额商誉,作为并购风险的"蓄水池"商誉是否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其资产价值,这不仅是一个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也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和对投资者的充分保护。基于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7-2013年财务报表数据,本文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商誉从总体上能带来超额收益,但是创业板上市公司除外,从超额收益的理论视角提供了创业板上市公司商誉会计信息质量存在问题的证据;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商誉的后续减值存在明显不充分的迹象,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尤为突出。本文建议监管方需加强对上市公司并购商誉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并购方也要更加重视并购商誉的资产价值真实性。
关键词:
并购商誉 超额收益 商誉减值 信息质量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徐建炜 艾西亚 张佳唯
欧盟始终对于强化与中国的双边贸易犹豫不决,而英国却是坚定的支持者。2016年的英国公投"脱欧",被许多人乐观地视为英国可能会直接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进一步推动中欧之间的贸易合作。然而,本文研究指出,即便中英双方都有意愿推动自由贸易协定,但具体达成这一协议仍然面临重重困难。第一,从现实性角度来看,英国脱欧后的当务之急是重塑与欧盟的贸易伙伴关系以及重启世贸组织谈判,在此之前很难与任何第三方国家进行谈判。第二,中英贸易协定不可能为中国企业提供利用英国平台进入欧洲的机会,甚至许多企业会从英国撤资并转向其他欧盟
关键词:
英国脱欧 中英自由贸易协定 中欧贸易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徐建炜 艾西亚 张佳唯
欧盟始终对于强化与中国的双边贸易犹豫不决,而英国却是坚定的支持者。2016年的英国公投"脱欧",被许多人乐观地视为英国可能会直接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进一步推动中欧之间的贸易合作。然而,本文研究指出,即便中英双方都有意愿推动自由贸易协定,但具体达成这一协议仍然面临重重困难。第一,从现实性角度来看,英国脱欧后的当务之急是重塑与欧盟的贸易伙伴关系以及重启世贸组织谈判,在此之前很难与任何第三方国家进行谈判。第二,中英贸易协定不可能为中国企业提供利用英国平台进入欧洲的机会,甚至许多企业会从英国撤资并转向其他欧盟国家;第三,从利益角度,中英贸易的互补性强于中国与欧盟其他国家的贸易,这就意味着失去英国的欧盟与中国将形成更强的竞争关系,这对未来的中欧贸易谈判是不利的。此外,中英自贸协定可能会对欧盟国家的汽车行业等造成负面影响,这会使得欧盟对中英谈判施加更多的压力,毕竟对英国而言,欧盟较之中国更为重要。因此,英国"脱欧"带给中国对外贸易的好处可能非常有限,在短期内不大可能推动欧盟与中国的贸易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的贸易谈判重心仍然应该着眼于欧盟,而不是偏向英国。
关键词:
英国脱欧 中英自由贸易协定 中欧贸易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原雪 许志瑜 张晓磊
"英国脱欧"对2016年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对英国和欧盟经济的危害尤其明显。欧盟和英国都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和投资合作伙伴,"英国脱欧"事件必然波及中国,并且在各个方面影响中国未来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英国脱欧"可能会导致欧洲市场对华进口需求萎缩,增加中国企业对欧投资风险,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有损于中国利益;另一方面,"英国脱欧"也可能会促进中英、中欧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甚至促成中欧、中英自贸协定的达成,从而为中国引进外资、对外直接投资、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新的机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