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51)
2023(7941)
2022(6836)
2021(6326)
2020(5278)
2019(11862)
2018(11727)
2017(23004)
2016(12606)
2015(13976)
2014(14078)
2013(13411)
2012(12520)
2011(11367)
2010(11755)
2009(11318)
2008(11176)
2007(10173)
2006(9299)
2005(8706)
作者
(34770)
(29126)
(28838)
(27701)
(18678)
(13705)
(13127)
(10994)
(10988)
(10616)
(9956)
(9576)
(9439)
(9392)
(9289)
(8930)
(8650)
(8541)
(8531)
(8400)
(7418)
(7155)
(6930)
(6657)
(6577)
(6540)
(6483)
(6446)
(5818)
(5700)
学科
管理(46310)
(44389)
经济(44310)
(39105)
(33496)
企业(33496)
(17495)
(15665)
方法(15588)
(13998)
数学(13078)
中国(12941)
数学方法(12830)
环境(12362)
业经(11373)
(10564)
(10341)
(10210)
财务(10180)
财务管理(10154)
(9712)
(9692)
银行(9685)
企业财务(9658)
(9378)
贸易(9374)
(9298)
(9195)
(9031)
(8998)
机构
学院(177890)
大学(176923)
(75605)
经济(73904)
管理(68846)
研究(60615)
理学(58283)
理学院(57675)
管理学(56867)
管理学院(56510)
中国(47850)
(41140)
(36821)
科学(33651)
财经(30572)
(29792)
(28998)
中心(28079)
(27542)
研究所(26276)
(25148)
北京(23318)
经济学(22931)
(22850)
师范(22649)
(22489)
财经大学(22365)
(22332)
业大(22247)
经济学院(20399)
基金
项目(112620)
科学(89988)
研究(86462)
基金(82271)
(70152)
国家(69553)
科学基金(60401)
社会(56104)
社会科(53171)
社会科学(53161)
(43473)
基金项目(42510)
教育(39701)
自然(37408)
(36510)
自然科(36472)
自然科学(36463)
自然科学基金(35808)
编号(35443)
资助(33651)
成果(30580)
(27503)
(25886)
重点(25387)
课题(25210)
(24135)
(23413)
(23160)
国家社会(23035)
教育部(22626)
期刊
(90080)
经济(90080)
研究(57818)
中国(38896)
(33124)
管理(27551)
(23694)
科学(22508)
学报(22412)
(21369)
金融(21369)
教育(20582)
大学(18139)
学学(17034)
财经(15555)
农业(15537)
技术(14730)
业经(14446)
经济研究(13870)
(13326)
问题(11401)
(10036)
国际(8914)
现代(8560)
理论(8361)
世界(8113)
(7985)
技术经济(7850)
财会(7849)
(7771)
共检索到282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幸欢  
本文研究了作为域外环境与公共决策领域普适性公众参与制度的公民陪审团制度,在其运行逻辑中,蕴含着抽选公民陪审员和遴选专家证人、专家证人小组接受公民陪审员的询问等基本程序。公民陪审团兴起的制度背景在于社会理性对技术理性的纠偏与协调,以及代议制民主向协商民主的转变趋向。从中可以得出的启示在于,自上而下地推动实现公众与政府的有效协作和互信,以多种形式的公众参与方式相互印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以随机抽选的方式保证参与者的代表性,以交互性的质询和讨论方式保证参与质量,充分的程序和制度保障保证参与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林华  朱智毅  
人民陪审制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也彰显着社会主义民主价值。但是,从协商民主视角出发,我国当前的人民陪审制还面临着陪审员队伍精英化趋势明显、"陪而不审、合而不议"现象突出和现有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处理好人民陪审员遴选方面"代表性"与"专业性"的关系,完善相应的程序性保障机制,健全相应的激励与惩戒机制,这些理应成为我国人民陪审制未来革新的方向。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翔  于晓虹  
人民陪审活跃度不仅反映出普通公民参与司法活动的活跃程度,还关系着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实现程度和实施效果。人民陪审活跃度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着明显的地方性差异,文章基于31个省份的跨案例比较,并辅以多家法院的访谈调研资料,系统识别了影响和制约陪审活跃度的体制性因素。研究发现,以司法公信力、陪审人力资源为代表的民主性资源,并不会带来高陪审活跃度;只有在法治水平、办案压力、财政资源供给等专业性资源的牵引和带动下,才能激发较高的陪审活跃度。民主化与专业化的交织关系构成了解释陪审活跃度差异的深层逻辑,也是理解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理论线索。在此意义上,我国人民陪审制度可以被视为是以专业化为底色的一种民主化实践。
[期刊] 改革  [作者] 何代欣  
发轫于新加坡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住房福利分配在新兴国家的一种创新。如何有效借鉴其经验并进行本土化改进是一大难题。立足于我国现代化住房长期短缺的基本事实,系统梳理了新加坡建立公积金制度的历史轨迹及最新进展,数量化和案例式地解读了其优势及问题,而后延伸至亚洲主要经济体乃至同阶段西方工业化各国,探讨其如何通过住房金融或者住房福利政策解决民众居住困难。我国现行公积金制度需要改进信息不对称和福利改善效应不显著的问题,管理的透明和规范程度亦需加强。这一政策的未来走向会与经济社会转型、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和财税体制改革高度关联。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燕清   张东   耿旭  
经济体要实现提高生产力、促进就业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必须动态促进当前和未来的技能供需均衡,尤其要为未来提前储备技能。梳理欧盟、国际劳工组织和新加坡、芬兰、美国技能预测制度的实践发现,技能预测制度的构成主体因技能预测工作的复杂性而呈现多元特征,技能预测内容因经济发展战略和技能预测变量而异,技能预测方法聚焦于职位描述与技能描述。针对有效率的技能预测制度提出如下结论:技能预测的最优制度模式为“市场—政府”协作模式,建立遴选技能预测主体与建构伙伴合作关系的机制、设置技能参与者的培训课程是技能预测制度的关键保障,技能预测的重点内容涵盖技能供给和需求预测、全周期技能错配监测、技能预测结果的发布与使用等方面。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万慧  
运用软预算约束理论,通过对中国和德国的税收分享制度的分析,指出德国的税收分享转移支付由于内置了均等化政策,导致严重的负激励和软预算约束问题,德国均等化的代价是巨大的。中国的税收返还制度将均等化政策分离给了一般性转移支付,从而规避了这一问题,中国的转移支付体系是优于德国的。中国应当保留而不是取消税收返还制度,并对其进行纵深设计。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姜蓓佳  樊艺琳  
职业教育升学一直在"严格限制"和"适当放开"之间摇摆,构建职教高考制度的提出再次引发了职业教育坚守就业导向还是兼顾升学的探讨。以历史制度主义为视角,分析我国职业教育升学的政策历程,发现:职业教育升学在20世纪80年代偶然起步,在90年代初露端倪,在新世纪前十年里曲折发展,2010年以来在类型化中进阶升级。制度逻辑上,在经济社会发展背景、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就业政策等深层结构因素影响下,呈现出"内外部因素驱动下的强制性与诱致性双重变革"的特征;以就业为立场的初始选择、坚固的政策场域以及利益攸关方众多导致的改革成本大、风险高等现实背景致使制度建构的路径依赖;1997年、2006年、2010年及2019年分别对应的"形成中职生升学的方法雏形""严格限制中职生升学比例""开始探索分类招生""建立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是影响政策整体走向的四个关键节点。历史镜鉴为:职业教育被限制升学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应该超越就业与升学之间的对立;在更宽广的背景下认识职业教育升学通道;继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类型定位,加快构建职业教育高考制度。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鑫  夏英  杨海芬  
现阶段,我国已迈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新阶段,农业保险领域亟需突破传统农业保险模式,开拓农业保险稳定收入的新功能,从“保成本”向“保收入”高层次迈进。为了探寻适合我国国情和农情的农业收入保险发展路径并制定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本文选取农业收入保险发展最为成功的美国作为典型样本,进行跨区域对比。文章首先阐述美国农业收入保险的缘起和演变过程;其次,介绍美国农业收入保险体系构成、路径选择,并系统归纳农业收入保险的典型成功经验;最后,结合我国农业收入保险试点运行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以及中、美两国农业收入保险之间的异同,就如何推进我国农业收入保险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鄢德奎  陈德敏  
为缓解邻避设施选址过程出现的邻避情结,美国在大型开发项目的实践中发展出了社区利益协定制度。通过系统考察洛杉矶斯台普斯中心项目、洛杉矶国际机场扩建项目、纽约大西洋场项目中社区利益协定的实践样态,认为社区利益协定只有具备社区介入原则、程序公开原则与包容原则,才能确保利害关系人公平地参与建设项目的利益与风险分配。最后,为规避利害关系人因邻避设施选址程序所产生的争议,就我国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审批程序中如何引入社区利益协定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高振翔  
证券预测信息“安全港”制度是一种旨在鼓励上市公司积极披露预测信息的免责安排。美国预测信息“安全港”制度包括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则、判例法规则和《1995年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案》规则三部分,三者之间既递进升级又各有侧重。尽管美国预测信息“安全港”制度不断发展,但实践中也引发了关于警示声明是否有效、责任豁免是否应考察披露人的主观状态、“安全港”制度是否放纵了信息披露违法等争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创设了中国版的预测信息“安全港”制度,力图在鼓励预测信息披露和督促披露人规范、审慎披露之间取得平衡,但目前仍存在预测信息重大性标准尚待厘清、除外情形适用条件有待细化、行政和自律监管领域免责制度缺位等问题。优化我国预测信息“安全港”制度,可从完善以理性投资者为核心的重大性标准、明确免责条件适用安排和细节、构建行政和自律监管免责机制等方面探索。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文举  李峰  
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顶层设计的核心内容,直接决定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运行效率。欧盟为解决碳排放权过剩而导致的市场失灵问题,对碳排放权总量确定、分配形式、分配方法、核算标准、存储机制、抵消机制、调控机制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初步形成有利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稳定运行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推进我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健全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应设定科学的碳排放权总量目标,制定合理的碳排放权分配方式,完善相机抉择的碳排放权调控体系,推行统一的碳排放权灵活履约机制,设立长效的创新支持计划。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孙宝玲  
2020年9月23日,SEC发布了新修订的《吹哨人规则》,对美国的证券吹哨人制度进行了改革,旨在提高制度的透明性、效率性与明确性。研究发现,新《吹哨人规则》反映了吹哨人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进一步促进奖金激励,以及提高举报的处理效率。本次修订也为继续讨论制度实施的深层次问题提供了契机,如线索认定的"独立分析"标准如何适用、吹哨人制度与公司内控体系如何协调等。我国新《举报规定》通过扩大奖励适用范围等举措进一步优化了证券有奖举报制度,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建议应提高举报人奖励与权益保护,明晰线索的实质与形式审查规则,加强信息公开并与证券法和公司法实践相协调,构建良好的证券有奖举报制度实施生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祁占勇   李璐  
职业教育制度认同是社会对于职业教育制度的内在体验与价值反馈的耦合,是实现职业教育社会认同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动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据。职业教育制度认同是一个综合性体系——以职业教育法治保障、资历框架、证书制度与技能培训制度为基点,构筑出公众对职业教育制度的认同网络。瑞典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现了瑞典对职业教育质量和社会发展的承诺,并且成为全球范围内职业教育职普融通运作的典范。瑞典职业教育制度通过法律和政策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切实的法治保障,以国家资历框架为职业教育创造了外显化的制度依据,依据市场需求与行业标准建立了灵活的证书制度,并且在技能培训制度中彰显终身学习理念。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高效、透明且可持续的职业教育制度认同体系,不仅提升了瑞典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也为我国职业教育制度认同的提升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彭雨晨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ESG信息的价值日益凸显。与这一发展趋势相比,我国现行ESG信息披露制度在适用范围、披露内容设计、鉴证监管规则、制度体系化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欧盟面临与我国相似的制度问题和社会背景,其最新立法《公司可持续报告指令》有着诸多制度创新,能为解决我国问题提供针对性经验。参考欧盟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可考虑适度扩大强制性ESG信息披露规则适用范围,秉持使用者导向并精细化设计ESG信息披露内容,系统构建ESG信息鉴证规则及行业监管规则,采取短期和长期措施完善ESG信息披露立法体系,从而优化我国ESG信息披露制度。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黄泽群  
图书馆法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英国图书馆立法时间较早,法律体系健全,对于我国图书馆立法具有镜鉴价值。文章以英国图书馆立法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立法脉络,归纳其立法特点,探讨其对我国制定和实施《公共图书馆法》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