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63)
- 2023(11319)
- 2022(9592)
- 2021(8831)
- 2020(7502)
- 2019(17110)
- 2018(16914)
- 2017(31669)
- 2016(17605)
- 2015(20037)
- 2014(20154)
- 2013(19639)
- 2012(18251)
- 2011(16408)
- 2010(16690)
- 2009(15934)
- 2008(16076)
- 2007(15192)
- 2006(13547)
- 2005(12795)
- 学科
- 管理(66253)
- 济(62606)
- 经济(62495)
- 业(53534)
- 企(47873)
- 企业(47873)
- 财(25791)
- 方法(25315)
- 数学(21008)
- 制(20815)
- 数学方法(20775)
- 中国(17676)
- 农(16624)
- 务(15950)
- 财务(15898)
- 财务管理(15852)
- 业经(15106)
- 学(15066)
- 企业财务(15063)
- 体(14508)
- 银(14081)
- 银行(14036)
- 融(13335)
- 金融(13328)
- 行(13255)
- 地方(11722)
- 理论(11687)
- 贸(11629)
- 贸易(11621)
- 划(11455)
- 机构
- 大学(251116)
- 学院(248676)
- 济(97248)
- 经济(94828)
- 管理(94571)
- 研究(87353)
- 理学(77851)
- 理学院(76940)
- 管理学(75676)
- 管理学院(75188)
- 中国(72045)
- 京(56092)
- 财(55092)
- 科学(52564)
- 所(45545)
- 农(44307)
- 江(41627)
- 中心(41300)
- 财经(40588)
- 研究所(40371)
- 经(36725)
- 业大(36691)
- 北京(35738)
- 农业(34912)
- 州(32941)
- 院(32194)
- 省(30936)
- 范(30237)
- 财经大学(30081)
- 师范(29766)
- 基金
- 项目(157377)
- 科学(122428)
- 基金(113717)
- 研究(112490)
- 家(100596)
- 国家(99771)
- 科学基金(84608)
- 社会(70096)
- 社会科(66351)
- 社会科学(66329)
- 省(60662)
- 基金项目(59040)
- 自然(56076)
- 自然科(54769)
- 自然科学(54747)
- 自然科学基金(53809)
- 教育(52197)
- 划(52148)
- 资助(47745)
- 编号(44929)
- 成果(38108)
- 重点(35758)
- 部(35115)
- 课题(32933)
- 制(32885)
- 创(32297)
- 发(32264)
- 创新(30451)
- 科研(30185)
- 教育部(29807)
- 期刊
- 济(119652)
- 经济(119652)
- 研究(79156)
- 中国(61791)
- 财(48434)
- 学报(42838)
- 管理(41391)
- 农(39850)
- 科学(38451)
- 大学(32558)
- 融(31827)
- 金融(31827)
- 学学(30759)
- 教育(27684)
- 农业(25859)
- 财经(21992)
- 技术(21435)
- 经(18885)
- 经济研究(18412)
- 业经(18214)
- 业(15294)
- 问题(14649)
- 版(12937)
- 会计(12744)
- 理论(12405)
- 财会(12381)
- 贸(11753)
- 现代(11622)
- 技术经济(11045)
- 国际(11013)
共检索到408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孙国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伟业 于忠
银行间债券市场是连接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桥梁。由于做市商的缺位 ,造成了该市场的流动性偏低 ,交易不连续等问题。该文对做市商制度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做市商主体构成进行了探讨 ,并对如何促进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杨俊虹
做市商制度运行三年来,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但目前仍存在诸如报价券种期限结构不合理、双边报价连续性较差及政策支持有待完善等问题。该文借鉴了国外发达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在准入条件、考评与退出制度等方面的经验,并就完善国内做市商制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做市商制度 双边报价 期限结构 连续报价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革平
一、做市商制度概念内涵 做市商制度(MarketMaker)是指在证券市场上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度的证券经营法人,不断向交易者报出某些特定证券的买入价和卖出价,并在所报价位上接受公众买卖要求,保证及时成交,避免出现买卖双方不匹配(只有供给或只有需求)而无法成交的情况。通过做市商的这种连续不断的买卖,以达到增强市场流动性和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杨明
实践证明做市商制度具有提高流动性、发现和稳定价格、分散市场风险等优点,但要直正发挥做市商制度的作用,还需具备一定的条件。联系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买际,为进一步推动做市商制度的完善,还应在增加双边报价商数量、优化债券结构、出台扶持措施和加强对双边报价商的监管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关键词:
做市商制度 流动性 银行间债券市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蒋天虹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曹海珍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发展仅两年,但从实践看,已收到了良好的运行效果。本文在对中国做市商制度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做市商制度的四点建议。
关键词:
债券市场 做市商制度 场外市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永波 郭牧炫
本文在梳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发展历程及其与市场流动性关系的基础上,以一段包含牛、熊市的完整市场周期为样本,考察了双边价差的影响因素,并对不同行情下做市商报价行为及稳定市场的效果作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做市商提供的市场流动性整体不足,而做市商的表现明显好于尝试做市商;从做市商稳定市场的效果看,只有五大行发挥了一定作用。原因在于,市场没有分层、做市商缺乏激励使得做市业务无法盈利,仅做市商考核排名(提高声誉)能对国有大行带来一定激励,因此越是以盈利为考核目标的机构做市的意愿越低。
关键词:
做市商制度 买卖价差 银行间债券市场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徐梦笛
加强做市商制度研究,对于推动我国债券市场深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回顾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发展历程和成绩,并从多个角度就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提出相关建议。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市场容量稳步增长,参与主体日渐多元化,对外开放持续推进,这些均推动我国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形成当前以银行间为主,交易所、柜台市场作为有效补充的多层次债券市场。
关键词:
银行间债券市场 做市商制度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绍统
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二十多年来取得历史性成效,国债地方债发行管理和市场建设不断推陈出新。从本世纪初国债市场化发行机制基本建立,到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试点发行,再到2015年地方政府债券全面推行自发自还,我国政府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新中国金融和财政体系改革的变迁。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政府债券市场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政府债券市场做大做强,既是时代的迫切要求,也是市场发展的内生需要。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丰习来
为了活跃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券交易,央行批准了9家商业银行开展双边报价业务,但由于存在很多限制因素,做市商制度并未真正形成。本文分析了做市商制度的产生过程,对完善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做市商制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双边报价商 询价交易 报价价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周爱民 吴蕾
本文利用银行间双边报价债券市场逐笔交易高频数据对做市商报价行为进行实证研究。运用做市商报价调整的误差修正模型,并对报价与成交净价之间进行Granger非因果检验发现,做市商双边报价机制具有迅速纠错的功能和信息传导的功能,竞争性做市商制度具有更高市场效率。本文试图从全新的角度证明做市商双边报价机制的优越性,并提出相应的机制优化设计建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湛毅青
英国政府通过“双重资助系统”对大学科研提供基础条件拨款和项目拨款,保持和提升大学进行科学研究的实力。近年来,大学科研投入的多样化改变了大学科研投入结构原有的平衡,威胁到大学科研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国政府大幅增加了对大学的科研投入,并不断更新和完善拨款方式,保证拨款的公平性与合理性。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余辉
做市商制度有利于改善债券市场的流动性,维护市场稳定。笔者在文中对影响做市商做市行为的关键因素——做市成本和收益作出具体分析,并就提高做市商做市积极性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银行间债券市场 做市商 成本效益分析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张煜
做市商制度自从在银行间债市确立以来,在提高市场流动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受市场基础及市场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局限,未能发挥更大的功效。该文在回顾了做市商制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现行制度的实践表现略作评价,并从政策定位、制度设计及技术处理等层面对完善做市商制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做市商制度 银行间债市 流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