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76)
2023(10889)
2022(8925)
2021(8521)
2020(6921)
2019(15819)
2018(15161)
2017(29375)
2016(15587)
2015(17322)
2014(17101)
2013(16961)
2012(16047)
2011(14618)
2010(14705)
2009(13899)
2008(13179)
2007(11412)
2006(10288)
2005(9637)
作者
(42546)
(35454)
(35042)
(33904)
(22857)
(16973)
(16078)
(13751)
(13575)
(12813)
(12282)
(11778)
(11527)
(11418)
(11366)
(11054)
(10383)
(10366)
(10170)
(9913)
(8958)
(8557)
(8546)
(8104)
(8044)
(8001)
(7931)
(7543)
(7138)
(7107)
学科
(64078)
经济(64015)
(42908)
管理(42376)
(33922)
企业(33922)
(27576)
金融(27576)
中国(27439)
方法(27228)
(25549)
银行(25543)
数学(24990)
(24838)
数学方法(24748)
(19432)
(17989)
(16950)
贸易(16935)
(16881)
(16710)
业经(13427)
地方(12538)
(11966)
财务(11935)
财务管理(11917)
农业(11781)
中国金融(11568)
企业财务(11467)
(11420)
机构
大学(217837)
学院(217077)
(104326)
经济(102476)
研究(81495)
管理(80060)
中国(71047)
理学(68062)
理学院(67326)
管理学(66450)
管理学院(66031)
(50070)
(45701)
科学(43750)
(40522)
财经(39334)
中心(38531)
研究所(36551)
(36085)
经济学(34939)
(32945)
经济学院(31564)
(30882)
北京(29807)
财经大学(29614)
(28939)
(27556)
金融(27111)
(27022)
师范(26803)
基金
项目(139096)
科学(111241)
基金(104761)
研究(104021)
(90847)
国家(90136)
科学基金(77099)
社会(69529)
社会科(66327)
社会科学(66315)
基金项目(53036)
(50106)
自然(47173)
教育(47095)
自然科(46170)
自然科学(46159)
自然科学基金(45421)
资助(44717)
(43447)
编号(39901)
成果(33903)
(33082)
重点(31594)
(30791)
国家社会(30359)
(29368)
(29302)
教育部(28960)
中国(28687)
课题(28379)
期刊
(110613)
经济(110613)
研究(73991)
中国(44362)
(42033)
金融(42033)
(37229)
(30637)
管理(30481)
学报(29849)
科学(29225)
大学(23448)
学学(22158)
教育(20749)
财经(20479)
农业(20196)
经济研究(20177)
(17710)
技术(16400)
(15550)
业经(15243)
国际(14759)
问题(14382)
世界(13256)
(11140)
理论(10597)
技术经济(10200)
统计(10072)
现代(9426)
实践(9094)
共检索到3439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禹济昌  
现有文献表明 ,40年代中国爆发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国民党政府在中日战争期间庞大财政预算赤字导致大量的货币发行。但本文笔者认为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 ,事实上 ,英国在 1 941年 7月对中国金融政策的调整才是导致中国 40年代恶性通货膨胀爆发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这说明了货币政策的改变对政治和战争有重要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防治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课题组  
90年代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极为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间,如何确保在经济有效增长的同时,能够防治通货膨胀,这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报告侧重就90年代防治通货膨胀的若干政策思路和对策作些探索,以供宏观决策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左大培  
如果中央政府的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没有大的改变,如果群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不发生突然变化,我国今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将为10%左右,零售物价总指数也将为10%左右。我们必须强调的是要防止恶性通货膨胀再起。目前,与上年同期相比的零售物价指数上涨率已经降到10%以下,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已经没有了短期内恶性通货膨胀再起的危险。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仍然相当大,它主要是由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前几年本来应该上涨而实际上没有上涨的某些产品的价格今后不能不上涨。这部分产品价格是由于用行政命令手段反通贷膨胀才没有上涨的,但是这增大了企业的亏损和财政的补贴。今后财政用于这方面的补贴不可能再这样快地增...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郑先炳  
我国的经济自1991年初爬出谷底并全面回升以来,1992年持续高涨,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938亿元,增长率为12.8%,人均GDP首次突破2000元(按外汇牌价折合成美:元为363美元)。农业在没有多大改革措施出台和自然灾害较多、较严重时,增加值的增长率为3.7%,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有荣  
本文对我国学者分析货币政策效应时所借鉴的主要西方理论及据此得出的我国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必然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的结论提出质疑 ,并结合我国实际 ,对目前盛行的模型进行修正 ,推导得出在我国通货紧缩背景下实施适度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并不必然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的结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卢嘉瑞  
在改革中我们遇到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通货膨胀。探讨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对于实现治理整顿的目标,促进改革和经济建设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一、改革以来的通货臌胀及成因分析自70年代末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发生了两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第一次,从1978年到1982年,因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货币发行过多,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通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赵留彦  
本文考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恶性通货膨胀时期股票收益与通货膨胀的短期关系。恶性通货膨胀可近似看作是纯粹的货币现象,使用恶性通货膨胀时期的数据,研究者可以尽量避开实际经济变量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股票收益与事后实现的通货膨胀和事前预期的通货膨胀本质上都是正相关的。股票能够几乎完全对冲预期通货膨胀风险,也能部分程度上对冲未预期通货膨胀风险。中国恶性通货膨胀时期的经历支持了费雪效应假说,这一时期股票是一种不错的保值品种。该结论有助于重新认识"股票收益—通货膨胀之谜"。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熊家文  
俄罗斯遭受恶性通货膨胀的肆虐长达四年之久。这场来势异常凶猛的恶性通货膨胀震撼了俄罗斯,也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俄罗斯恶性通货膨胀的起因和后果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潘伟光  罗庆成  
低通货膨胀下的经济持续增长对中国九十年代通货膨胀的反思潘伟光罗庆成自1979年以来,中国出现了两次较高的通货膨胀,一次是1988—1989年,通货膨胀率达到17—18%;另一次则发生在90年代,出现了比上一次更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指数不仅在两位数以...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邵文献  
当前金融形势十分严峻。通货膨胀已影响到经济的稳定、改革的深化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如何抑制通物膨胀,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关注的大事。本文拟从金融角度就通货膨胀的成因、启示和对策谈点己见。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锐  
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现象,通货膨胀在新兴市场国家呈现出了超越全球平均水平以及与工业化国家差距不断拉大的特征。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通胀明显加强的主要原因是其自身经济扩张和出口增长所产生的强大需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中,新兴市场国家试图有效遏制通货膨胀已非本国单方面力量所能为,而必须加强国际性协调和区域政策合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杨  
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现象,通货膨胀如今在新兴市场国家呈现出了超越全球平均水平以及与工业化国家差距不断拉大的特征。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通胀明显加强的主要原因是其自身经济扩张和出口强劲增长所产生的强大需求。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中,新兴市场国家试图有效遏制通货膨胀已非本国单方面力量所能为,而必须加强国际性协调和区域政策的联合。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正新  章婷  
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预期具有分层性、持续性、波动性、时滞性等特点,其成因是由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国内货币供给超额增长以及农产品、劳动力成本、水电油气等商品价格上涨所致。应加强流动性管理,正确引导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增强货币政策的公信力,控制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对国际热钱流入的监管。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学彬  周光友  徐明东  
当前中国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包括需求拉动、自然灾害、通胀预期、市场投机等短期因素和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自然资源有限性、要素价格重估、成本推动等长期因素。本文认为适度通胀有利于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当前宏观调控效果初步显现,短期还应继续实行适度紧缩政策,但紧缩力度需逐步降低;应参考一篮子货币,保持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基本稳定,实际有效汇率适度升值;应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货币调控机制;应保障农业生产,稳定供给和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同时还应严厉打击哄抬物价、投机炒作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