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75)
- 2023(6583)
- 2022(5462)
- 2021(5034)
- 2020(4222)
- 2019(9267)
- 2018(8987)
- 2017(16274)
- 2016(9488)
- 2015(10266)
- 2014(9874)
- 2013(9044)
- 2012(8012)
- 2011(7110)
- 2010(6959)
- 2009(6441)
- 2008(6152)
- 2007(5656)
- 2006(4674)
- 2005(3910)
- 学科
- 济(30305)
- 经济(30267)
- 管理(27897)
- 业(22397)
- 企(17802)
- 企业(17802)
- 方法(14486)
- 数学(12909)
- 数学方法(12840)
- 财(10359)
- 中国(8833)
- 农(8628)
- 贸(7870)
- 贸易(7866)
- 易(7694)
- 业经(7082)
- 学(6589)
- 家(6448)
- 农业(6012)
- 国家(5905)
- 出(5829)
- 技术(5741)
- 工作(5706)
- 地方(5579)
- 环境(5491)
- 制(5407)
- 人事(5355)
- 人事管理(5355)
- 划(5078)
- 务(4827)
- 机构
- 大学(128637)
- 学院(124139)
- 济(48738)
- 经济(47882)
- 管理(47429)
- 理学(42243)
- 理学院(41783)
- 管理学(41014)
- 研究(40812)
- 管理学院(40810)
- 中国(28555)
- 科学(27047)
- 农(27039)
- 京(25734)
- 业大(23614)
- 财(22679)
- 农业(21742)
- 所(20676)
- 研究所(19269)
- 中心(18393)
- 财经(17983)
- 江(17600)
- 范(16653)
- 经(16578)
- 师范(16371)
- 北京(15568)
- 经济学(15203)
- 农业大学(15191)
- 院(14647)
- 经济学院(14011)
- 基金
- 项目(91329)
- 科学(71094)
- 基金(66243)
- 研究(62646)
- 家(59754)
- 国家(59244)
- 科学基金(50149)
- 社会(40839)
- 社会科(38826)
- 社会科学(38815)
- 省(36377)
- 基金项目(35946)
- 自然(33468)
- 自然科(32755)
- 自然科学(32743)
- 自然科学基金(32196)
- 划(30761)
- 教育(29492)
- 资助(25599)
- 编号(23814)
- 重点(20565)
- 部(19772)
- 创(19741)
- 成果(19207)
- 发(18900)
- 创新(18354)
- 科研(18301)
- 计划(18008)
- 大学(17437)
- 国家社会(17126)
共检索到1725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楠 罗珺文 孟祥赛
近年来,全球高等教育和科研领域已形成对“影响力议程”的共识,即强调科研成果学术影响的同时还应重视其外部社会影响力,使其对经济、文化、公共政策、医疗、环境、教育等方面带来改变。其中,英国在落实影响力议程方面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回应,包括在政府层面对科研管理机构进行改组,搭建了全新的科研与创新治理框架;在高校层面采取全方位的战略措施,推动科研成果的影响辐射社会;在学者中形成了对影响力议程的高度关注和多元化的态度表达。英国作为全球影响力进程中的“先行者”,其改革实践为更好地构建我国科研生态体系和管理制度提供了可资借鉴之处:第一,通过搭建协同开放的科研与创新治理框架形成推动影响力议程的协同效应;第二,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战略行动推动影响力导向的知识创新;第三,通过共建信任体系与信任机制,为学者的科研活动保留一定的空间和弹性。
关键词:
影响力议程 科研治理 科研成果的社会影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肖岩 李智
我国学者科研影响力的提升,离不开国家经济实力的壮大和科研投入的高速增长。"H指数"的概念简单,计算方便,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国际学界的认可。我国科研工作者的"H指数"与年龄成反比,显示出年轻学者的国际化程度及影响力增强。在对学术机构进行评价时,各种人才计划的精英学者数量往往被赋予较大的权重,而对学者真正的学术产出却很难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笔者对中国土木工程结构大类(包括结构工程及岩土工程)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颖 肖仙桃
[目的/意义]利用Altmetrics对学者影响力进行评价已得到广泛认可,但现有Altmetrics指标均来自于国外网络平台,由于我国政策和语言差异,我国学者对其使用较少,导致已有的指标体系不适用于我国学者的评价,因此文章参照国外Altmetrics指标体系构建了适合我国学者影响力评价的Altmetrics指标体系。[方法/过程]文章在分析国外Altmetrics指标来源平台的基础上,从国内相似平台的代表性平台中选取Altmetrics指标,引入因子分析法筛选指标并确定权重以构建指标体系,利用相关性检验和二维评价方法对所得指标体系进行验证。[结果/结论]以上方法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可以用于我国学者影响力评价,但评价层面不同于传统文献计量指标,二者互为补充。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夏琬钧 任鹏 陈晓红
[目的/意义]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影响力预测研究进行梳理和综合述评,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过程]利用文献调研法,从影响因素及预测方法两方面对该领域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其中影响因素可分为论文成果类、个体属性类和合作关系类;预测方法主要有统计回归法、机器学习法和学术网络法。[结果/结论]未来应着力于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理论研究、多源数据融合、基线标准规范、数据处理优化、学术网络动态演化等方面的深入探索,构建多维、多源、动态化、基准化、精准化的预测模型。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诚 卢嘉华
随着微博在"两会"中发挥其重大作用,微博从一个新兴事物逐渐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新宠"。它以其便捷的使用方式、瞬息的传播速度以及广泛的网络群体,吸引着政府官员及其公职人员入驻。根据微博影响力评价指标对福州政府微博进行分析,结合其在日常重大事情之中的表现,突出说明政府微博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并对其进行权重评价,以期探索出政府机构通过政府微博这一公众平台建立亲民政府和良好城市形象的有效方案。
关键词:
政府微博 影响力 评价体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晓娟 向锦鹏
[目的/意义]在开放政府数据活动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研究政府开放数据网站的影响力状况,评估开放政府数据活动现状。[方法/过程]利用网络计量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使用链接特征与流量特征为指标,考察代表性国家开放数据网站的影响力。[结果/结论]除极少数国家以外,大部分国家的开放数据网站影响力处于较低水平,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局限]注重于网站本身的影响力研究,对语言、文化等影响因素的关注稍显不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谢乔昕 张宇
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两方面对政府干预、企业经济影响力与融资约束的关联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影响力的提高能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同时,经济影响力对于融资约束的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因企业国有股份比例差异所导致的融资歧视,但会强化经济影响力大且国有股份比例高的企业在融资方面的优势地位。
关键词:
政府干预 经济影响力 融资约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文秀 齐兴利
为了提高政府绩效审计的影响力,本文从各国政府审计组织面临的共同挑战和一些积极的探索出发,指出应注重选择有重大意义的审计主题,测量绩效审计的影响力及加强审计成果的沟通,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
绩效审计 审计影响 审计主题 审计报告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阳杰
关注实践作为当前全球教师教育的价值取向,推动着教师教育领域学者走近实践、影响实践。基于2017—2018年度"里克·赫斯美国教育学者公共影响力排名"等,本文重点分析了美国教师教育领域高影响力学者的名单及排名、影响力扩散路径与影响力扩散原因。研究发现,美国教师教育领域共有八人进入高影响力学者名单,多数学者排名位于前列;影响力扩散路径较多,主要扩散路径有谷歌学术等;影响力扩散原因主要为关注教师教育政策、形成高影响力学者合作网络、跨越身份的界限与主动借助多渠道扩散影响力。为了更为深入地影响实践,教师教育领域学者应通过多种方式关注与影响教师教育政策,构建高影响力学者学术社群,且争取在相关领域的机构中任职,主动通过多维路径扩散影响力。
关键词:
美国 教师教育 学者 影响力 扩散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赵传彪
当下,网络交流不断兴起,学者们的研究视角正逐渐汇集于网络上的学术交流,这种交流现象一方面加快了学术交流的速度,促进了学术交流的发展;另一方面,网络上的学术影响力该如何确定,该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网络学者的学术影响力,什么样的网络言论才能作为权威,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科学网博客为数据来源,采用加权处理的方法,进行科学网博客学者学术影响力的评价与研究;旨在了解当前网络学术交流的情况并试图寻求一套能够评价网络学者学术影响力的评价体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杜建 张玢 李阳 唐小利 许培扬
以中国医学科学院73位从事临床科研的博士生导师为样本,分析不同学术年龄组在各学术影响力指标上的表现差异,并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辅助优选指标。得到的优选指标包括发文量、总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h指数、A指数g、指数和累计影响因子,其中与"平均量"相关的篇均被引次数、A指数更适合于评价中国高水平学者的学术表现;而m熵指数不太适合于评价中国学者的国际影响力;中国科研人员的评价应该注意学术年龄这一因素。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伟明
[目的/意义]针对多种学者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方法结论非一致性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考虑共识度的学者学术影响力组合评价模型。[方法/过程]首先,定义本年度总被引次数、上年度总被引次数和前年度总被引次数的概念,结合H指数和总被引次数构建一套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熵权TOPSIS方法、VIKOR方法、Heronian算子、DEMATEL方法和幂算子对学者学术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计算5种不同的学者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结果;最后,设计考虑共识度的信息融合方法,计算学者学术影响力组合评价结果。[结果/结论]选取26位国际模糊决策领域专家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该模型不仅可以发挥各种综合评价方法的优点和弥补各种综合评价方法的缺点,可以避免人为选取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操纵的可能性,还可以使得最终的组合评价结果相对更为可靠,因此能够得到较为客观公正的学者学术影响力排名。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袁国华 寇晶晶 张建勇 韩正琪
[目的/意义]提出一种基于开放同行评议的学者影响力评价方法,即通过归纳收敛开放同行评议内容,形成能够表征学者不同层面影响力的多个标签簇,从而从质量层面多角度探索学者影响力,并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方法/过程]调研分析国内外现有学者影响力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构建基于开放同行评议的学者影响力评价方法,并以开放同行评议平台F1000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结果/结论]基于开放同行评议的学者评价方法是一种新的评价角度,实现了对学者的多角度评价,增加了学者影响力的饱满度和辨识度。分析表明,该方法与文献计量评价方法不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对传统评价方法的一种补充。传统的定量分析与开放同行评议方法的结合将是未来学术评价的发展趋势。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妍 郭舒 张建勇
[目的 /意义]随着Web 2.0环境下社交网络的普及与开放获取运动的兴起,学者影响力表现为两个方面:学术影响力与社会影响力。目前反映学者社会影响力的评价指标已达20多种,故需要遴选合理的评价指标,避免强相关性的指标,最终构建客观、公正的学者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过程]收集Plum X/Pitt工具中提供的指标和数据,采用Spearman方法尝试探究学者学术影响力指标(被引频次)与替代计量学中社会影响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各项社会影响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分析。[结果/结论]要综合评价学者的影响力,应当引入社会影响力指标;从数据关联性角度,一些学者影响力的评价指标需要进行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