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36)
2023(3258)
2022(2678)
2021(2503)
2020(2033)
2019(4304)
2018(4364)
2017(6643)
2016(3957)
2015(4729)
2014(4875)
2013(4445)
2012(4088)
2011(3651)
2010(3862)
2009(3182)
2008(3181)
2007(2977)
2006(2693)
2005(2461)
作者
(12217)
(10200)
(10191)
(9780)
(6496)
(4833)
(4545)
(4031)
(3837)
(3802)
(3543)
(3484)
(3469)
(3310)
(3178)
(3161)
(3143)
(3130)
(3103)
(2891)
(2796)
(2649)
(2608)
(2510)
(2393)
(2330)
(2285)
(2230)
(2206)
(2123)
学科
(15487)
技术(13632)
管理(13499)
(12342)
企业(12342)
(12022)
经济(12018)
技术管理(6524)
中国(6022)
教学(5734)
理论(5115)
教育(4862)
方法(4730)
(4636)
数学(4061)
数学方法(3993)
学法(3839)
教学法(3839)
农业(3719)
新技术(3624)
高新(3619)
高新技术(3619)
研究(3600)
学理(3484)
学理论(3484)
业经(2742)
(2583)
学校(2259)
技术经济(2106)
地方(2070)
机构
学院(57415)
大学(55386)
研究(21036)
管理(19841)
(19491)
经济(18918)
理学(16698)
理学院(16506)
管理学(16158)
管理学院(16038)
科学(13780)
中国(13114)
(12810)
技术(12308)
(11029)
(10785)
研究所(10079)
(10021)
业大(9573)
(9294)
中心(9275)
师范(9195)
职业(8884)
教育(8704)
北京(8438)
农业(8428)
科技(7945)
(7718)
(7685)
师范大学(7119)
基金
项目(38405)
研究(31539)
科学(29638)
基金(23477)
(20706)
国家(20518)
(18066)
科学基金(16905)
教育(16753)
社会(16636)
社会科(15750)
社会科学(15746)
(14907)
编号(13786)
基金项目(12303)
成果(11189)
课题(11142)
(10624)
自然(10097)
创新(9894)
自然科(9890)
自然科学(9886)
自然科学基金(9691)
重点(9421)
(9295)
资助(9152)
(9042)
科技(8709)
(8210)
项目编号(8139)
期刊
中国(21122)
(20907)
经济(20907)
教育(19387)
研究(17767)
技术(11654)
(9566)
科学(9041)
学报(9033)
管理(8922)
科技(8185)
职业(7166)
农业(7154)
大学(6871)
(6746)
论坛(6746)
学学(6077)
技术经济(5134)
(5082)
技术教育(5057)
职业技术(5057)
职业技术教育(5057)
(4714)
图书(3672)
高等(3053)
业经(2994)
(2935)
经济研究(2892)
软科学(2758)
情报(2669)
共检索到92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杜才平  
英国二战后为适应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创建了34所多科技术学院,开启了高等教育"二元制"时代,有力地推进了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但是,多科技术学院没有固守自己的办学优势,而是一味追求学术化,出现了"学术漂移"现象。多科技术学院虽只存在了20多年的时间,但其地方性、应用性的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启示意义,地方本科院校要明确自身办学定位,加强通识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地方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杜才平在《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第12期中,撰文系统介绍了英国多科技术学院的兴衰历程、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特征,并提出了英国多科技术学院对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启示。作者介绍了英国多科技术学院的兴起与式微。20世纪60年代英国教育和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新忠  卢瑶  
多科技术学院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的特有产物,经历了萌生与创立、发展与变迁、消亡与转型三个阶段。多科技术学院采用分流施教的方式,对英国适龄青年学子的高等教育机会、形式、任务、资源、层次进行合理分流,为工业社会培养了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促进了社会良性分层流动。借鉴英国多科技术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做法,我国应用型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应加强高等教育机会分流的公正化、学生分流施教的特色化、高等教育层次分流的开放化,进而满足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促进我国社会的合理分层流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崔清源  
为了增强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适应技术性社会对高素质职业性人才的需求,我们可借鉴德国西门子技术学院的办学特色。这些特色主要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养目标,与工程学士相通的培训模式,注重综合能力与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法,获得企业经验的企业实训。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明生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的今天,与人力资源市场建立良性互动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趋势,因此,从人才培养规格角度进行高等教育分类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琬婷  赵亮  
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节的结构性矛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长期以来高校继续教育坚持的创收教育发展模式及趋同化办学体系导致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生际、类际、校际、区域趋同等现象。我国高校继续教育要在终身教育体系中保持竞争力,就必须建立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式、评价体系及培养机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晓波  
本文从教育政策视角对英国高等教育双重制下多科技术学院政策进行梳理,解读其指导并服务于实践的经验,总结政策所取得的功效,剖析它最后走向终结的原因,以展示其全貌,探求高等教育的某些发展规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姚加惠  
英国多科技术学院曾是世界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典范,追随者众多。在办学过程中,由于政府大包大揽,学校被动作为;社会评价误导,学校被迫作为;外界管理主体不全,学生难以作为等诸多因素,导致其仅仅存在27年就发生学术漂移,趋于没落。这留给我们诸多启示,值得反思。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宇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就业质量为目标,充分发挥校企优势,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等单位合作,开展"订单+联合"人才培养合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宇  
以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为特征的现代学徒制因其强大的人才培养功能和效率受到各国瞩目,因此成为很多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近年来,在教育部的推动和指导下,我国一些地方和学校也都积极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更是明确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从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学徒制的成功经验来看,检验现代学徒制成败的一个关键是看学生毕业是否可以顺利进入企业工作,并能胜任企业提供的岗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和光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软件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则是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尽管各高职院校针对软件技术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善、人才培养方式比较单一、运行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成都职业技术学院采用系统化理论,以成都高新区成职融创产教园和国家级众创空间成都创业学院为载体,依托软件技术专业群,探索构建出了“双园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第一,构建了“双园”协同育人“三机制”。一是构建了融合共享机制,通过搭建共享平台、共建资源清单、开展技术交流等活动,实现各类资源的共建共享。二是构建了双向驱动机制,通过建立信息反馈平台,一方面,产业园向创业园提供新技术应用支持,提升创新创业质量;另一方面,创业园向产业园反馈技术应用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三是构建了运行保障机制,建立由行业领军人物、创业精英、企业高管和学院教授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定期开展检查、考核等活动,保障产业园与创业园在人才培养上的有效融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晶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共同培养ICT(信息通信技术)人才过程中,探索出"课证共生共长"模式。"共生"是指把行业企业的标准转化成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标准,根据标准培养出的人才又服务于企业;"共长"是指密切跟踪企业标准变化,不断把企业新标准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按新标准落地培养的人才又反过来推动行业企业的发展。该模式实质是把在职工程师必须通过的认证和学校课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红  
南京浦口,因为曾经的浦口火车站而著名。1911年,津浦铁路建成通车,浦口火车站成为连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11省的交通枢纽。作为南北交通要冲和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近代史上,浦口火车站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地名——1918年冬,朱自清去北京上学,在浦口火车站与父亲话别,写下了散文名篇《背影》。1929年5月,孙中山的灵柩由北京运抵浦口火车站,然后过江至中山陵……铁路蜿蜒,见证历史,历史也让浦口成为了有着深厚铁路文化底蕴之处。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选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宇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校企合作全过程贯穿、工学结合全方位实施、工学交替全面普及、订单培养为主体的"三全一主体"建设思路,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实现人才培养的开放性。基本思路。一是将校企合作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吸纳企业人员参与专业人才培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谢一风  
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是当前和未来较长一个时期内中国高职院校的现实选择。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树立和坚持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可借鉴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