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61)
2023(7697)
2022(6591)
2021(6131)
2020(5190)
2019(11354)
2018(11136)
2017(20228)
2016(11629)
2015(13297)
2014(12892)
2013(12104)
2012(10919)
2011(9927)
2010(10280)
2009(9847)
2008(9787)
2007(9107)
2006(8084)
2005(7336)
作者
(31667)
(26538)
(26299)
(24976)
(16600)
(12815)
(12008)
(10316)
(10076)
(9509)
(9087)
(8950)
(8609)
(8439)
(8172)
(8000)
(7983)
(7811)
(7639)
(7610)
(6881)
(6430)
(6284)
(6254)
(5953)
(5944)
(5873)
(5847)
(5437)
(5205)
学科
管理(41867)
(37842)
经济(37768)
(36235)
(33313)
企业(33313)
(15110)
方法(14507)
(13805)
技术(13006)
中国(12629)
数学(12064)
数学方法(11874)
教育(10751)
业经(10664)
技术管理(9902)
(9440)
(9358)
理论(8467)
(8337)
银行(8320)
(8308)
财务(8288)
财务管理(8265)
体制(7987)
(7904)
企业财务(7831)
(7514)
金融(7512)
(7469)
机构
大学(163417)
学院(156498)
(62013)
经济(60375)
管理(60020)
研究(54195)
理学(50845)
理学院(50257)
管理学(49386)
管理学院(49074)
中国(38931)
(34747)
(32339)
科学(30278)
(25922)
(25735)
财经(24377)
中心(23938)
研究所(22841)
(22263)
师范(22097)
北京(22069)
(21966)
(21904)
业大(21137)
(20576)
(19871)
经济学(18800)
财经大学(17931)
师范大学(17782)
基金
项目(102856)
科学(82179)
研究(79905)
基金(72721)
(61767)
国家(61208)
科学基金(53423)
社会(51173)
社会科(48448)
社会科学(48433)
(42385)
教育(39098)
基金项目(37947)
(34946)
自然(32251)
编号(32113)
自然科(31513)
自然科学(31503)
自然科学基金(30916)
资助(28486)
成果(27818)
(25313)
(24795)
课题(24562)
重点(23691)
(23283)
创新(23191)
大学(21694)
(21615)
国家社会(20709)
期刊
(73248)
经济(73248)
研究(55167)
中国(43004)
教育(32179)
(27422)
管理(24850)
学报(21931)
科学(20649)
(19939)
大学(18920)
学学(16110)
技术(14889)
(14701)
金融(14701)
农业(13289)
财经(12680)
(10941)
业经(10841)
经济研究(10760)
科技(9591)
(9183)
问题(8462)
技术经济(8205)
图书(7737)
(7634)
(7434)
财会(7319)
(7296)
论坛(7296)
共检索到251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桢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007年10月14日报道,本周发布的一份回顾报告将建议改革大学毕业生评价机制,使其更能体现学生的日常表现,为用人单位提供更详细的应聘者信息。报告指出,现有分级制将学业成绩分为1等、2.1等及2.2等和3等,这种评价已经过时,也过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卫建国  殷亚婕  陈超  
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着眼于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两个方面,退出——呼吁机制的提出,无疑是对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的补充与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由于各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退出——呼吁机制会出现不同的模式。就我国目前情况看,将退出机制作为公司治理的主导机制是难以实现的,建立以呼吁机制为主导的退出——呼吁机制模式应当是理性的选择。公司及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拓宽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呼吁渠道,降低呼吁的成本,提高呼吁的效率,从而提高公司治理的水平。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同仪  
随着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的爆发,金融危机逐渐蔓延至全球,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也难以幸免。2008年,一度回落的中国大学生考研人数为何在之后的两年又迅速攀升,且连创新高。就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就业形势对高校应届大学毕业生考研的影响作些探索与分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明明  
据《纽约时报》2010年5月21日报道,与2009年相比较,美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相对好转。或许这种好转的局面大部分要归因于2009年是美国历史上就业形势最糟糕的一年。全美学院和雇主联盟(the National Associationof Colleges and Employers)最新的调查显示,2010年美国大学生的就业率比2009年提高了5个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瑞林  
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前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目标,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大学生就业就是一个难题。本文剖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詹明安  张辉  张燕华  
目前,大学毕业生数量几乎已占到社会新增可就业岗位的一半,他们的就业困境正在成为我国又一重大的社会问题。本文在分析历年社会可就业岗位总量和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岗位需求趋势的基础上,构造出能客观衡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的特征指标,并以此得出未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矛盾出现的高峰期,具有较强的定量分析特征,可供宏观经济研究者和决策者参考。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游清泉  
客观事实证明,教育不是制造失业的主要原因,是许多其它因素和原因使今天的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困境。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毕业生人数的大幅度攀升。当有的人今天为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欣喜局面喝彩时,也有人为连年扩招后严峻的就业形势给社会带来的压力而忐忑不安。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传洲  
家族治理在我国私营企业乃至股份制企业中广泛存在,对于家族治理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从社会信任、文化传统、制度变迁、法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本文从退出与呼吁机制的角度分析了家族治理的各种模式,指出家族治理实质上是家族企业在具体经营模式和社会环境下的退出与呼吁机制有机结合的必然和理性选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箐  魏建  
中国公立医院现行的医生激励机制难以有效激励医生合理医疗。依据赫希曼(Hirschman)的"退出-呼吁"理论,文章首次构建博弈模型分析患者呼吁在约束医生行为方面的作用,并分析了患者退出对医生行为的影响。当二者成本较低时,患者退出和呼吁能够约束医生合理医疗。但随着患者退出和呼吁成本的提高,上述机制作用下降,直至完全无效。此外,患者退出有利于正面激励医生。文章围绕降低患者的退出和呼吁成本,从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入手,重构医生激励机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从国  
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毕业生集中在城市和发达地区就业一方面加剧了这里的就业竞争,造成了这里人才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基层和经济落后地区引进人才的难度,抑制了这些地区的发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创新基层就业制度,为大学生基层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实现人才的自由流动和工作收益均等。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任辉  汪艳仙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为了真正解除大学毕业生的后顾之忧,必须填补现行失业保险制度中的空白,建立大学毕业生失业保险制度,设立专项的失业保险基金,积极立法,加强管理,为失业大学毕业生提供切实的物质支持,让他们在实现就业之前可以维持自己的生活,从而保证这一群体在社会中的稳定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严锋  
经济不发达地区要想达到持续发展,集聚和留住高层次人才是十分重要的人力资源问题。应当在分析高层次人才的突出特征、把握其典型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呼吁”机制,呼吁在前,退出在后,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带头人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裕品  毕文淦  
实行双向选择积极做好引导─—清华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初探刘裕品,毕文淦1985年以来,作为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我校实行了“在国家分配方针、原则指导下,学生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分配办法,至今已经十年了。事实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成文  杨歌舞  谭日辉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由于就业市场的培育滞后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趋严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需求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行为选择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供给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供求匹配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因此,完善就业政策以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