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14)
2023(3528)
2022(3133)
2021(3065)
2020(2583)
2019(6321)
2018(6711)
2017(12137)
2016(6660)
2015(7288)
2014(7246)
2013(7201)
2012(6622)
2011(5786)
2010(6179)
2009(5764)
2008(5785)
2007(4756)
2006(4434)
2005(4146)
作者
(17576)
(14536)
(14323)
(13861)
(9494)
(6896)
(6830)
(5590)
(5493)
(5253)
(5105)
(5051)
(4808)
(4604)
(4507)
(4461)
(4376)
(4241)
(4189)
(4169)
(3775)
(3641)
(3604)
(3379)
(3351)
(3278)
(3259)
(3136)
(3027)
(2901)
学科
(16127)
经济(16079)
(15967)
管理(14721)
(14026)
(10370)
企业(10370)
服务(9487)
(8130)
制度(8127)
(7524)
银行(7509)
(7387)
(7311)
中国(7283)
(6927)
金融(6927)
教育(6684)
体制(6646)
(6332)
工作(5828)
(5393)
业经(5269)
(4960)
医疗(4941)
服务业(4865)
研究(4654)
(4592)
税收(4463)
(4446)
机构
大学(84085)
学院(79169)
研究(33107)
(30990)
经济(29774)
管理(28784)
中国(25922)
理学(23034)
理学院(22724)
管理学(22412)
管理学院(22218)
(19354)
(18293)
科学(17531)
(16605)
中心(14780)
(14578)
研究所(14552)
北京(13117)
(13016)
(12836)
师范(12731)
财经(12550)
(12444)
(11468)
(11466)
(11208)
教育(10940)
师范大学(10579)
业大(9784)
基金
项目(48719)
研究(39872)
科学(37094)
基金(33001)
(28481)
国家(28182)
社会(23635)
科学基金(23225)
社会科(22096)
社会科学(22089)
教育(19265)
(18596)
编号(17912)
成果(16913)
基金项目(16826)
(15968)
自然(13395)
自然科(13059)
自然科学(13053)
资助(13043)
自然科学基金(12840)
课题(12768)
项目编号(11225)
(11147)
重点(11101)
(10732)
(10717)
(10684)
(10498)
(10232)
期刊
(41702)
经济(41702)
研究(31877)
中国(28301)
教育(19373)
(14144)
(12904)
金融(12904)
(11581)
学报(11216)
管理(10936)
(10507)
图书(9386)
科学(9276)
大学(9025)
学学(7564)
农业(7474)
(7229)
卫生(7229)
书馆(7079)
图书馆(7079)
技术(6221)
财经(6113)
经济研究(5894)
(5362)
业经(5221)
(4842)
论坛(4842)
(4577)
理论(4408)
共检索到146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杏果  
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英国推行医疗卫生服务的管办分离改革,将服务的提供者和购买者角色分开,通过内部市场,推动医院之间的相互竞争,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改善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杏果  
德国医疗服务管办分离改革强调市场调节为主、国家干预为辅。通过第三方购买,强化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竞争;通过赋予患者选择权,强化服务购买者之间的竞争;通过增加营利性医院的服务供给,形成对公立医院的竞争压力;通过公立医院自治,激发公立医院活力;在重塑医疗服务供给体系的基础上,强化政府公共责任和行业自治。德国医疗服务管办分离改革对我国管办分开、处理政府与医院关系、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顾海  李佳佳  
本文介绍了英国、德国、美国、新加坡、印度的医疗服务体系,总结了国外医疗服务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现状。借鉴国外的经验,从医疗服务体系的层级结构和不同性质医疗机构的构成出发,对构建我国现代新型医疗服务体系进行了思考。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吴伟旋  向前  
捆绑支付通过改善现有的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各自为战、碎片化的诊疗模式,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提高整体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服务费用,为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思路。国外经验表明,要贯彻实施捆绑支付模式,我国应建设完整的医疗服务供应链,推动医疗机构整合;变经济刺激为经济约束,营造有序竞争环境;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马文雯  李超凡  孙强  
构建整合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医疗卫生服务支付方式是促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医疗卫生服务整合、控制医疗费用、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关键举措。文章系统梳理了美国、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家整合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医疗卫生服务支付方式的最新进展,总结了按绩效支付、按协作支付、捆绑付费支付方式的设计思路和实践应用,为研制适应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合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医疗卫生服务支付方式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马忆农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忠  贺睿博  张亮  陈城  
目的:总结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范围和治理结构的国际经验,为相关研究和改革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制度-结构-过程-结局”作为分析框架,对部分国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范围和治理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各国通过立法规定了相应的供给范围,持续的筹资和支付方式、激励机制改革有助于促进服务有效供给。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治理需要与关键要素相互适应,才能形成有效的治理结构,促进服务供给。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文武  
2008年台湾人口为2300万人,65岁以上老龄人占10.4%,人均GDP为17509美元,人均卫生支出达到1087美元。从国际比较来看,其卫生投入效果比在世界上处于先进水平;其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为6.4%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新明,汪宏  
由500人组成的白宫工作小组,经过9个月的努力工作,终于完成了长达24万字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卫生改革法案”,并于1993年10月上旬由克林顿总统提交国会审议,使美国的卫生改革从设计阶段走向了论证与修改完善阶段。 究竟是什么原因迫使美国政府改革他们一直引以为自豪的“世界上质量最好的”卫生服务系统?美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志锋  张天  
缩小因地区差异导致的健康差距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差距,对我国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地区间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差异化现实,文章运用2007年省际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问题,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医疗服务均等化和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为实现卫生资源地区间和谐分配、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战略提供一个现实和政策的支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钊  刘晓峰  汪汇  
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仅实现了筹资的市场化而医疗服务价格的市场化则严重滞后。基于一个简单的医生职业选择模型,本文发现,这种片面的市场化是造成医改过程中"看病难"与"看病贵"两大矛盾同时凸显的关键。政府不应当以片面市场化条件下的弊病来否定医改的市场化导向,下一步的医改恰恰应当进一步实现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只有这样,才能在彻底消除"以药养医"现象的同时缓解"看病难"与"看病贵"两大矛盾。本文为讨论政府补贴行为、药品流通体制和医疗服务定价等医改中的重大问题提供了一个简洁有力的分析框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梁中堂  
长期计划经济形成的三次产业关系和畸形的经济结构,是包括医疗卫生在内的我国经济社会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总根源。改革以往限制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和转化的制度障碍,进一步放开第三产业,促进农村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和加快城镇化过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民获得现代医疗卫生服务的必由之路。在我国经济社会由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的情况下,医疗卫生体制别无选择地要实施市场化改革。缺少整体改革方案和改革严重滞后,是造成当前医疗卫生领域许多问题的直接原因。医疗卫生费用过高等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许多问题主要是由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目标不明确、分配制度改革滞后等原因造成的。解决我国医疗卫生领域诸多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缩短经济转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董虹  王珏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日益凸现,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更是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历史的视角,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演进过程进行总结,并通过分析其动力机制,探索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徐伟  
通过实证的方法得出我国医疗卫生具有较低的需求价格弹性和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分别为-0.1017和0.9547;在此基础上,分析高收入弹性导致在收入增长的情况下需求的快速增长,而供给增长的缓慢造成供需缺口,形成现在“看病难”的局面,需求的低价格弹性加上供给方的诱导需求导致了不必要的费用的上升,造成“看病贵”现象;为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并给出一种可行的医疗卫生改革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