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52)
2023(10170)
2022(9005)
2021(8489)
2020(7159)
2019(16668)
2018(16655)
2017(32969)
2016(17873)
2015(19832)
2014(19808)
2013(19858)
2012(18116)
2011(16165)
2010(15991)
2009(14426)
2008(13873)
2007(11942)
2006(10309)
2005(8852)
作者
(50893)
(42060)
(41636)
(39907)
(26644)
(20122)
(19059)
(16613)
(15946)
(14927)
(14508)
(13994)
(13278)
(13192)
(12987)
(12748)
(12605)
(12514)
(11882)
(11861)
(10423)
(10231)
(10124)
(9545)
(9372)
(9297)
(9247)
(9201)
(8376)
(8225)
学科
(74264)
经济(74194)
管理(50080)
(49184)
(41607)
企业(41607)
方法(34717)
数学(29965)
数学方法(29660)
(19048)
中国(17431)
业经(17272)
(16885)
地方(16249)
(15932)
(12618)
农业(12559)
技术(12294)
(12158)
贸易(12153)
理论(11922)
产业(11877)
(11801)
(11758)
(11016)
环境(11011)
财务(10959)
财务管理(10940)
企业财务(10420)
(9772)
机构
大学(251436)
学院(249887)
管理(104136)
(99628)
经济(97523)
理学(91382)
理学院(90414)
管理学(88981)
管理学院(88552)
研究(82134)
中国(58108)
(53638)
科学(51804)
(42691)
(40408)
(38142)
业大(37995)
研究所(37178)
中心(36437)
财经(35217)
(34560)
北京(33823)
(33146)
师范(32843)
(32025)
(30246)
农业(29900)
经济学(29146)
(28561)
商学(26767)
基金
项目(178042)
科学(140232)
研究(130982)
基金(129009)
(111757)
国家(110860)
科学基金(95774)
社会(81651)
社会科(77475)
社会科学(77454)
(69836)
基金项目(69679)
自然(62690)
自然科(61187)
自然科学(61175)
自然科学基金(60095)
教育(59179)
(58396)
编号(53480)
资助(53014)
成果(42649)
重点(39458)
(39075)
(38503)
(37252)
课题(36404)
创新(34652)
科研(33859)
教育部(33511)
项目编号(33203)
期刊
(105764)
经济(105764)
研究(72502)
中国(41477)
学报(38481)
管理(37264)
科学(36343)
(34055)
(30244)
大学(29004)
学学(27277)
教育(26637)
农业(24332)
技术(21405)
业经(18241)
(17355)
金融(17355)
经济研究(16782)
财经(16336)
问题(14023)
(13926)
图书(13689)
科技(13113)
理论(12913)
技术经济(12554)
(12030)
实践(11972)
(11972)
现代(11808)
商业(11321)
共检索到3477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媛媛  
"去工业化"、"产业空心化"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英国产业结构日益"软化"。金融危机后,英国更加暴露出产业结构的失衡态势及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的脆弱性。为提振本国经济,实现产业结构的"再平衡",英国展开了以"回归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文章从产业结构视角出发,沿着"工业化—去工业化—再工业化"的脉络分析英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因及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英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成效,进而分析英国产业未来发展前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媛媛  
"去工业化"、"产业空心化"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英国产业结构日益"软化"。金融危机后,英国更加暴露出产业结构的失衡态势及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的脆弱性。为提振本国经济,实现产业结构的"再平衡",英国展开了以"回归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文章从产业结构视角出发,沿着"工业化—去工业化—再工业化"的脉络分析英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因及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英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成效,进而分析英国产业未来发展前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媛媛  
"去工业化"、"产业空心化"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英国产业结构日益"软化"。金融危机后,英国更加暴露出产业结构的失衡态势及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的脆弱性。为提振本国经济,实现产业结构的"再平衡",英国展开了以"回归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文章从产业结构视角出发,沿着"工业化—去工业化—再工业化"的脉络分析英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因及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英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成效,进而分析英国产业未来发展前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逯元堂  吴舜泽  马欣  
"十一五"以来,围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本文基于环境视角,从环境基尼系数与效应分解两个方面,分析产业结构调整的环境成效。结果表明,尽管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环境成效并不显著,工业行业的排污不公平性依然较大,产业技术升级对污染减排的贡献远大手产业结构调整。"十二五"期间,应进一步完善推进结构调整的配套政策措施,着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实现污染减排目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谭清文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与对策○谭清文文章认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是“九五”期间所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尽管自1978年以来产业结构有了较大改善,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农业基础不稳,后劲不足;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行业间发展不平衡;产业素质低下,等等。在充分...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池  
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意味着严峻的挑战。在世界范围内,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产业正在迅速成长,并且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进而带动了劳动就业结构、地区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乃至国际经济关系的重大变化。世界各国都以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契机,谋求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高度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洪谊雅  林怀艺  
当前世界正迎来新一轮的科技与产业革命,给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新机遇,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再是靠总量扩张的过程,而主要是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增速下降可能带来某些难以预料的挑战,这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紧迫要求。本文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新形势,提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并重发展,向工业3.0、4.0迈进,向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是向高收入国家、高质量城镇化、制造业强国、服务业大国迈进。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葛红玲  张景富  
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已不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是一项迫在眉睫的课题。本文介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一些突出矛盾 ,并以此为基础 ,对我国产业结构进行战略调整的思路和对策进行了具体分析和研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卫兵  胡红菊  
产业结构的调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与协同发展。在对金融影响产业结构的过程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当前我国银行(信贷)主导型金融模式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建立银行为金融体系主体、市场力量配置金融资源为主的新型金融模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冯彦  祝凌云  张大红  
基于SDM运用Matlab和Geoda测度细化产业结构对我国30个省碳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碳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集聚性和路径依赖性。其中对碳强度的影响,交通业(0.899,最为显著)>工业(0.372)>建筑业(0.316)>第一产业(0.083)>商业(-0.246),整体上看,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降低碳强度;同时现今碳强度更易受交通业、工业和建筑业的正影响和商业的负影响。因此降低此三类产业占比,增加商业占比,并配合新型节能环保技术,有利于降低本地区和周围地区的碳强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东  
2012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随着"一带一路""互联网+""营改增"、精准扶贫、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出台,2017年,国民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经济新常态下,国民经济运行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转型与优化是必然选择。文章结合当前经济运行特点指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要点,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路径展开研究,以期能够为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贾立江  范德成  武艳君  
如何针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是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和面板协整模型,探讨了各个行业发展和能源消费的依赖关系,揭示了在节能和碳排放约束下产业结构调整的特征。研究结果发现,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通过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作用于单位GDP碳排放的间接通径系数,也说明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下降,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上升是目前最为有效的一个方式。工业内部行业的结构调整以实际工业总产值和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弹性较高、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对碳排放强度影响较低的行业进行调整,如有色金属、化纤、食品行业进行调整。而对实际工业总产值和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弹性较低、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对...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健  徐海成  
基于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协整分析、G ranger因果分析,并用脉冲响应函数对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不相协调;技术效率是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第二产业的调整影响比较大,但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力度比较小;技术进步是深化和优化产业结构根本途径,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进一步提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旭红  李玄煜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正处于新常态下的攻坚阶段,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力度,尽快渡过"三期叠加"期,为GDP中高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文章立足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变革的视觉,研究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遇到的突出矛盾,深入剖析造成当前产业结构问题的原因,探讨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因素,提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