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91)
2023(2480)
2022(1971)
2021(2266)
2020(1728)
2019(4071)
2018(4194)
2017(5170)
2016(4547)
2015(5549)
2014(5798)
2013(4485)
2012(4154)
2011(3997)
2010(4240)
2009(3406)
2008(3230)
2007(3107)
2006(2881)
2005(2722)
作者
(8557)
(7022)
(6987)
(6876)
(4456)
(3473)
(3312)
(2980)
(2794)
(2730)
(2517)
(2474)
(2312)
(2250)
(2210)
(2191)
(2170)
(2165)
(2162)
(2085)
(2040)
(1982)
(1808)
(1692)
(1658)
(1636)
(1627)
(1622)
(1541)
(1493)
学科
教育(20856)
中国(10264)
教学(7352)
理论(6573)
研究(4327)
学校(4110)
思想(4090)
高等(4034)
政治(3965)
思想政治(3843)
政治教育(3843)
治教(3843)
德育(3823)
(3594)
(3555)
改革(3516)
学法(3468)
教学法(3468)
管理(3463)
(3241)
发展(3154)
(3031)
教育改革(2845)
学理(2731)
学理论(2731)
(2621)
计算(2454)
算机(2448)
计算机(2448)
机化(2430)
机构
大学(53983)
学院(43254)
教育(29548)
(20244)
师范(20206)
研究(19985)
师范大学(16928)
(13783)
教育学(11164)
职业(11045)
科学(10986)
北京(10020)
技术(9939)
(9238)
(8954)
研究所(8401)
教育学院(8298)
管理(7793)
职业技术(7531)
(7409)
中心(7304)
(6726)
技术学院(6448)
中国(6379)
理学(6338)
(6110)
理学院(6067)
研究院(6060)
教育科(6043)
教育科学(6002)
基金
研究(28028)
项目(24392)
教育(24048)
科学(20571)
成果(16652)
编号(15133)
课题(15109)
社会(13510)
(13490)
(12440)
社会科(12340)
社会科学(12337)
基金(12192)
(11651)
规划(10415)
研究成果(9609)
(9565)
项目编号(9063)
(8872)
年度(8736)
国家(8592)
大学(8178)
(8121)
(8077)
(7599)
(7588)
(7566)
阶段(7548)
教育部(7445)
重点(7362)
期刊
教育(53835)
研究(28872)
中国(24279)
职业(11826)
技术(8109)
高等(8075)
技术教育(7208)
职业技术(7208)
职业技术教育(7208)
高等教育(7004)
大学(6939)
(6663)
经济(6663)
成人(6055)
成人教育(6055)
图书(6011)
学报(5828)
(4953)
论坛(4953)
书馆(4644)
图书馆(4644)
(4377)
教研(4193)
高教(4193)
发展(4001)
(4001)
比较(3998)
职教(3760)
科学(3679)
(3189)
共检索到867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任玥  
据英国《卫报》2007年11月8日报道,英国一份免费向公众开放的杂志《MBC》上月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称《泰晤士高等教育副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所作的大学排名有误导公众之嫌,应该停止使用。研究者将2006年《泰晤士高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叶赋桂  钟周  李越  
本文对《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2004年和2005年世界大学排名的数据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考察,深入地分析了其排名方法、指标和结果,并从中剖析了该排名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意义,最后,通过该排名来观照和反思清华大学的办学实践,提出了清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和措施。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芭芭拉·科姆  郭珍  
本文分析了众多大学排名中存在的共同问题,并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大学排名测量的是什么?大学排名为谁服务?大学排名对谁最为重要?作者还通过具体分析一些欧洲大学排名与全国性大学排名,阐述这些大学排名对国家高等教育系统与高等教育机构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该如何正确运用大学排名、发挥大学排名的积极作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丛斌  郝晓伟  
国家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大体可分为国家控制型和国家监督型两类。分析两种模式对于大学排名名次和名次变化程度的影响后可以发现,国家控制型大学的排名名次显著低于国家监督型大学,但其名次提高程度总体上显著高于后者。不过随着排名名次从前向后移动,国家控制型大学在排名名次提高程度上的优势逐渐下降。原因在于国家监督型大学在享有自主权的情况下自由竞争,不断提高竞争力。国家控制型大学在政府重大项目资金支持下能够迅速缩小与国家监督型大学的差距,快速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乃至前列。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弗兰斯·范富格特  弗兰克·齐格勒  王楠  
欧盟委员会开发的全球多维大学排名(U-Multirank)是一个全新的、立足全球的、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与科研系统透明度的工具,它致力于继承已有排名之优势同时规避已有排名之不足。U-Multirank遵循包括用户导向原则、多重维度原则、机构可比性原则、排名的多层次性原则和方法的可靠性原则在内的五个设计原则;设计了包括教学、科研、知识转换、国际化定位和地区参与在内的五个绩效维度及一系列指标;为用户提供了在线工具以创建院校排名和领域排名两种类型的排名。试测和实施阶段的初探表明,在维度与指标的可行性、院校参与的积极性、扩大参与规模的可操作性方面,U-Multirank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并将逐步实施于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林建华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需要理性认识大学排名的作用。尽管大学排名有诸多问题和局限性,但的确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大学发展状态的信息,如使用得当,是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的。内涵发展需要大学有充分的定力,不忘初心,摈弃浮躁,建立自信,这样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发展之路。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军  田小红  张升芸  
基于中国内地、香港、日本的三所顶尖研究型大学的案例,批判地审视了三个大学系统的科研在何种程度上、以何种方式应对来自评估的压力。实证数据表明:香港高校的科研产出国际化程度最高,内地高校的人均科研产出最多,日本高校介于两者之间。由此认为,全球大学排名已经形成"专政式"的系统控制,主宰了高等教育的系统重构。为扭转全球大学排名倚重英文科研成果,滥用量化标准和缺乏伦理价值判断的趋向,中国高等教育应制订相关政策帮助高校致力于自身使命,采取相应的国家行动从根本上杜绝这类畸形的、大跃进式的、非理性的竞赛运动,引导高校可持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平原  
大学排行榜的好坏,取决于评价标准的设计、统计数据的方式以及具体操作是否严谨。大学评价不能重"物"轻"人"。对于"大学精神",我认为没有凝定不变的东西,也不相信用一两句话就能概括十几万人近百年的努力,有关讨论是"可爱"而"不可信"的,而我宁愿把这种讨论转化为讲述"大学故事"。校园里广泛流传的故事,经过一代代师生的选择、淘洗和再创造,以活灵活现的形式,不断传承并塑造着大学精神。它同样可以成为大学史乃至教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大学教授是大学故事中的主体,如何实现古人"从游"之义,坚守与自己身份相适应的道德准则,经得住金钱和名位的诱惑,已成为十分严峻的问题。必须回到"尊师重道"上来,在对中国传统教育精神...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赵双阁  王和馨  
孙伏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报刊编辑家,在他长达几十年的报刊编辑生涯中,尤以五四后期主编《晨报副刊》时最为出色。孙伏园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认为副刊的作用已不再局限于供人消闲或提供娱乐上,而应当具有传播知识、广泛开展社会批评等多项职能,此外应五四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副刊还应肩负起传播新思潮启迪民智的重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旗帜的感召下,孙伏园创办的《晨报副刊》横扫了充斥副刊的低级趣味,为五四时期盛极一时的四大副刊全面繁荣的盛况奠定了坚实的根基,成就了《晨报副刊》在中国报纸副刊史上的卓越地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玉  于洁  孙丽  
本文通过对英国泰晤士河谷大学和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高等教育中双方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差异的比较 ,分析了中外旅游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办学中课程设计的有关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建议 ,以促进国际合作办学的顺利开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徐国兴  刘亚敏  
通过对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2015年亚洲大学排行榜的有关数据的再分析来比较中日两国高水平大学的状况可发现,目前,在所有的主要指标上,中日两国高水平大学的客观差距已经非常小,而且,两者的差距均不具有统计显著性。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可得知,中日高水平大学所呈现的基本现状特征与最近若干年两国中央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导向密切相关。中国政府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水平大学的质量,应该坚持正确的高教财政投资战略,并根据形势变化适当做出调整。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伟  裴旭  
大学排名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首先对我国大学排名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简述,然后对大学排名迅速发展的原因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规范我国大学排名活动的若干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周晓慧  霍国庆  
本文探讨了中美大学排行榜的演变和实质,比较了中美代表性大学排行榜及其评估指 标体系,分析了中美大学排行榜之间的差距,并提出了缩小差距的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林晓青  
作为大学评价的一种显性表达方式,大学排名引起了学生、家长、大学、企业、政府等社会各界的关注。当前大学排名普遍存在的静态排名有一定的局限性,并在指标体系的设定、方法的使用及结果的信度等方面存在着争议。故应对静态大学排名方法进行改进,使用纳入态势的大学排名的动态模型,并用算例进行验证和说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