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89)
- 2023(8497)
- 2022(6992)
- 2021(6318)
- 2020(5191)
- 2019(11511)
- 2018(11121)
- 2017(20399)
- 2016(11648)
- 2015(12817)
- 2014(12354)
- 2013(12179)
- 2012(11544)
- 2011(10237)
- 2010(10237)
- 2009(9508)
- 2008(9631)
- 2007(8684)
- 2006(7584)
- 2005(6743)
- 学科
- 济(43093)
- 经济(43026)
- 管理(32807)
- 业(31531)
- 企(25008)
- 企业(25008)
- 方法(19806)
- 数学(17238)
- 数学方法(16945)
- 农(13440)
- 学(13078)
- 财(12910)
- 中国(11667)
- 贸(10244)
- 贸易(10238)
- 易(9976)
- 业经(9793)
- 农业(9028)
- 制(8656)
- 务(7967)
- 财务(7956)
- 财务管理(7936)
- 企业财务(7534)
- 地方(7301)
- 技术(6990)
- 银(6955)
- 银行(6886)
- 环境(6762)
- 融(6605)
- 金融(6605)
- 机构
- 大学(170778)
- 学院(168078)
- 研究(63988)
- 济(63503)
- 经济(62205)
- 管理(58641)
- 理学(51221)
- 理学院(50534)
- 管理学(49147)
- 管理学院(48896)
- 中国(46425)
- 农(45961)
- 科学(45644)
- 京(37412)
- 农业(37246)
- 所(36033)
- 业大(35863)
- 研究所(33159)
- 中心(28477)
- 财(27868)
- 江(25737)
- 农业大学(24691)
- 北京(23189)
- 省(23184)
- 院(22905)
- 财经(22262)
- 范(20639)
- 室(20602)
- 科学院(20561)
- 经(20376)
- 基金
- 项目(119487)
- 科学(91206)
- 基金(87202)
- 家(82300)
- 国家(81618)
- 研究(73959)
- 科学基金(66817)
- 自然(47963)
- 省(46967)
- 自然科(46909)
- 自然科学(46887)
- 社会(46532)
- 自然科学基金(46096)
- 基金项目(45937)
- 社会科(43993)
- 社会科学(43978)
- 划(40847)
- 资助(35881)
- 教育(33431)
- 重点(27798)
- 计划(26899)
- 编号(26611)
- 部(24936)
- 发(24871)
- 创(24595)
- 科技(24519)
- 科研(24347)
- 创新(23129)
- 业(22530)
- 农(20971)
共检索到249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文芳 王沛 常建伟 张钰漩 杨润强 顾振新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苯丙氨酸与谷氨酸对大豆芽菜中5-甲基四氢叶酸(5-CH_3-THF)富集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单因素及全排列试验优化出苯丙氨酸与谷氨酸的最适处理浓度,采用HPLC法测定5-CH_3-THF和对氨基苯甲酸(pABA)含量,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氨基酸组成,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叶酸合成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苯丙氨酸与谷氨酸处理均显著增加大豆芽菜中5-CH_3-THF含量,其含量随苯丙氨酸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且苯丙氨酸浓度为3 mmol·L~(-1)时5-CH_3-THF含量最高;而当谷氨酸浓度大于0.5 mmol·L~(-1)时,谷氨酸各浓度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二者联合处理结果表明:3 mmol·L~(-1)苯丙氨酸和1.0 mmol·L~(-1)谷氨酸为最佳联合施用浓度,在此条件下,大豆芽菜中5-CH_3-THF含量最高,比对照增加55.50%;pABA含量比对照增加134.49%;氨基酸代谢活跃,其中甲硫氨酸、甘氨酸及组氨酸等含量均增加;叶酸合成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提高,羟甲基二氢蝶呤焦磷酸化-二氢喋酸合成酶(HPPK-DHPS)、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多聚谷氨酸合成酶(FPGS)等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的4.91、5.58、3.59倍。[结论]苯丙氨酸与谷氨酸联合处理大豆芽菜可促进氨基酸代谢,增大叶酸的需要量,提高叶酸合成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促进中间底物pABA的积累,从而使5-CH_3-THF得以富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萍 韩永斌 顾振新 李冰冰
研究了糙米在浸泡培养过程中加入谷氨酸钠(MSG)、抗坏血酸(ASA),以及MSG加入时间对发芽糙米富积γ-氨基丁酸(GABA)的影响。在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和验证性试验,结果表明:MSG 1 mg.mL-1、ASA5 mg.mL-1以及培养24 h后加入MSG的条件下GABA富积量最高,为924.84 nmol.L-1,比对照高出2.73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晓婷 林捷 邵雪风 欧晓敏 孙翠霞 鲁国东 王宗华
以6周龄拟南芥生态型Columbia-4为材料,在0(CK)、5、10、15、20、25、30、35 mmol.L-1草酸(OA)胁迫48 h后,测定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以探讨OA胁迫对模式植物拟南芥活性氧代谢及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CK,PAL活性极显著地升高;SOD活性也受到诱导,在20 mmol.L-1OA胁迫下,SOD活性最高;CAT和POD的活性与CK相比,受到抑制,在20 mmol.L-1OA胁迫下,二者被抑制的程度最高,并且POD活性较CAT活性被抑制的程度更大;...
关键词:
拟南芥 草酸 抗氧化酶 苯丙氨酸解氨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蒋明 武文一 文华 刘伟 吴凡 田娟 杨长庚
分别用含6种水平(质量比分别为0.78%、0.95%、1.09%、1.34%、1.51%和1.72%)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的等氮等能(粗蛋白30.10%,总能17.73 MJ/kg)饲料,在池塘网箱中(实验期间水温为24~32℃)饲喂初始体重为(52.70±1.80)g的吉富罗非鱼60 d,考察饲料phe对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饲料系数、体成分、部分血清生化指标及前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获得吉富罗非鱼对饲料苯丙氨酸的需要量。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phe水平的升高,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苯丙氨酸 需要量 生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雷雨婷 汤睿 任春梅
以拟南芥野生型Col–0(CK)和酪氨酸降解途径缺陷突变体sscd1为试验材料,观察统计了4种浓度(0.1、0.5、1.0、2.0 mmol/L)苯丙氨酸处理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分析了苯丙氨酸对酪氨酸降解途径中关键基因HGO、MAAI和SSCD1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0.5、1.0、2.0 mmol/L苯丙氨酸处理能够抑制拟南芥种子的萌发和根的生长,对突变体sscd1的抑制程度高于野生型对照;0.1、0.5 mmol/L苯丙氨酸促进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1.0、2.0 mmol/L苯丙氨酸抑制地上部生长,其中对突变体sscd1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q RT–PCR分析发现,苯丙氨酸处理能显著上调野生型中HGO基因的表达以及酪氨酸降解途径缺陷突变体sscd1中HGO和MAAI基因的表达,表明苯丙氨酸能上调拟南芥酪氨酸降解途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彦玲 张环
以含对叶霉病不同抗性基因的番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叶霉病菌侵染过程中PAL酶活性和次生代谢物木质素含量的变化与品种抗性、病原菌生理小种间的相互关系。接种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增加,抗病品种的PAL酶活性高峰出现早于感病品种。番茄品种的抗病性与其接种后36hPAL酶活性变化百分比呈极显著正相关(r=0 96 )。另外,还成功地利用PAL酶活性变化速度这一指标对叶霉病生理小种的变异进行了生化鉴定。
关键词:
番茄 叶霉病 苯丙氨酸解氨酶 抗病指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邱枫 许雷 高洪文
用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筛层析分离纯化了真叶期柠条根、速生期柠条叶、茎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并测定了PAL全酶的分子量。用SDS-PAGE鉴定了全酶的组成,测定了各亚基的分子量。结果表明:柠条叶中存在306KD和222KD两种PAL,前者是由82KD和74KD亚基组成的异聚体,后者是由74KD亚基组成的同聚体;而柠条根和茎中仅存在74KD亚基组成的222KD全酶。该研究为pal基因的克隆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柠条 苯丙氨酸解氨酶 分离纯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丽慧 陈建明 潘茜 沈斌乾 姜建湖 黄爱霞
为了研究草鱼鱼种对饲料中苯丙氨酸的需求量,用7组等氮精制饲料[苯丙氨酸水平为8.2~21.2g/(kg干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13.21 g的草鱼鱼种56 d。结果表明,鱼体增重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积累率随饲料苯丙氨酸水平从8.2 g/kg提高到12 g/kg而显著升高,但继续升高则不再有显著变化;饲料苯丙氨酸水平对草鱼全鱼粗蛋白质影响显著(P0.05)。分别以鱼体增重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积累率为指标,用折线回归模型分析,求得草鱼鱼种对饲料苯丙氨酸的需求量分别为12.73、12.20和12.55 g/(kg干饲料)。因此...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程淑婉 蒋敬 胡小根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简称PAL,下同)是高等植物体内苯丙基类(Phenylpropanoid)物质代谢过程的定速酶,它对木质素、酚类、类黄酮类等次生物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与细胞分化及植株抗御病虫害能力有密切关系。在木本植物方面,我们已研究过刺槐及松属树种的PAL活性,Whetten等也对火炬松PAL活性作了类似的报道,此外,Higuchi曾报道PAL在竹株木质化过程中的作用。对于杨树
关键词: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杨树 木质分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向枭 周兴华 叶元土 陈建 段彪
采用离体灌注试验系统和茚三酮对氨基酸显色的试验方法,定量分析了鲤肠道壁对氨基酸吸收和跨壁运输量,在相同的试验环境下,分别研究鲤肠道对L-甲硫氨酸和L-苯丙氨酸的吸收转运量。结果表明,在60 min内鲤肠道可对灌流液的氨基酸进行持续的吸收转运,并在肠道外积累;当肠道内灌流氨基酸浓度逐渐增加时,肠道外培养液中氨基酸的浓度与其起始浓度呈正相关变化,并未出现高浓度氨基酸对吸收转运的"抑制"效应;通过对吸收转运量达到最大值时试验氨基酸的浓度与吸收转运量的比较,以及氨基酸吸收转运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等的比较分析表明,鲤肠道能有效地吸收、运输L-甲硫氨酸和L-苯丙氨酸。鲤肠道对L-甲硫氨酸和L-苯丙氨酸的吸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叶建仁 黄素红 李传道 程淑婉
松针褐斑病(Lecanostictaacicola)是我国南方重要病害。在湿地松(Pinuselliottii)抗褐斑病选育研究的基础上对湿地松针叶中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与抗病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二年生健康针叶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活性水平与针叶的抗病性有密切关系。在测定的13个无性系和单株中,4个易感株的酶活性较低,9个抗病无性系中除个别酶活性与易感株相近外,其余无性系的酶活性和比活性都明显比易感株高。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株间差异相对较小,但在总体水平上,抗病无性系的酶活性和比活性也比易感株略高。用松针褐斑病菌毒素液处理后,无论是抗病针叶还是易感针叶,6-磷酸葡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昕涧 曹阳春 郑辰 刘凯 郭龙 蔡传江 刘宝龙 姚军虎
【目的】研究日粮添加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对犊牛生长性能和血清代谢物的影响,为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在奶牛高效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试验选取20头1日龄体重为(38±3)kg的荷斯坦公犊,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亮氨酸组(1.435 g·L(-1))、苯丙氨酸组(0.725 g·L(-1))、混合氨基酸组(1.435 g·L(-1)亮氨酸和0.725 g·L(-1)苯丙氨酸),每组5头牛,各组以丙氨酸调节为等氮日粮。犊牛单独饲喂,试验共8周,预试期1周,正试期7周。试验犊牛单圈饲养,试验日粮由原奶和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曹丽茹 叶飞宇 库丽霞 马晨晨 庞芸芸 梁小菡 张新 鲁晓民
【目的】挖掘玉米抗旱关键基因、揭示其抗旱分子机制,为培育抗旱玉米新品种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指导。【方法】采用转录组数据结合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WGCNA)与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的筛选方法,鉴定与抗旱和复水相关的ZmPAL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编码PAL的基因进行全基因组分析。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ZmPAL基因在干旱处理条件下的表达情况,以及ZmPAL5在不同自交系间的表达特性和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最后,利用遗传转化分析ZmPAL5在玉米中的抗旱功能,并借助CRISPR/Cas9技术对PAL5同源基因进行缺失型拟南芥突变体的抗旱性分析。【结果】鉴定了19个玉米ZmPAL基因,其中6个基因聚集在第5染色体上,其编码蛋白多为亲水性酸性蛋白,且PAL家族基因的进化相对保守。ZmPAL基因启动子区域含有大量与激素和非生物应激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确定了6个核心基因,其中4个基因在干旱处理后显著上调表达。尤其是ZmPAL5在干旱胁迫后表达量增加了8.57倍。在干旱胁迫和复水处理条件下,发现抗旱自交系郑8713中ZmPAL5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旱敏感自交系B73。同时,ZmPAL5是一个组成型表达基因,在幼茎中表现出高水平的表达。过表达ZmPAL5玉米在干旱胁迫下生长良好,其相对含水量、木质素、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分别是野生型的1.52、1.49、1.47、1.43、1.44、1.41、1.53、1.41和1.35倍,但丙二醛含量是野生型的0.65倍。PAL5缺失型拟南芥突变体对干旱敏感。在干旱胁迫下,其生理生化指标与过表达ZmPAL5玉米的指标变化趋势相反。【结论】筛选出6个响应干旱胁迫的核心基因(ZmPAL3、ZmPAL5、ZmPAL6、ZmPAL8、ZmPAL11和ZmPAL13),其中,ZmPAL5的表达量与抗旱性呈正相关。ZmPAL5通过影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正向调节植物的抗旱性和恢复能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刚忠 谭启玲 胡承孝 陈守文 郑苍松 孙学成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聚-γ-谷氨酸对小白菜地上部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养分含量的降低,聚-γ-谷氨酸处理小白菜较对照叶片Pn、Gs、Tr和Ci均有提高;在90%养分含量下施加聚-γ-谷氨酸显著提高了叶片中叶绿素a的含量;在70%~100%养分含量范围内,小白菜地上部产量较对照均有所提高,说明聚-γ-谷氨酸可通过降低气孔限制值、增加叶绿素含量和提高吸收光强的能力,从而促进小白菜对光能的捕获及其转化,提高其光能利用效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春红 翟彩霞 郑秋玲 董文琦 李运朝 崔四平 范尉尉 贾银锁
分别采用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Hel minthospolium maydis T小种毒素(HMT毒素)和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培养滤液中的提取蛋白及菌丝细胞壁的提取液,预处理不同玉米品种3叶期叶片后再接种高浓度HMT毒素,在无菌条件下培养5 d后测量叶片病斑大小,并测定玉米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只有纯化的低浓度HMT毒素能够作为激发子诱导玉米获得系统性广谱抗性,但不同玉米品种所需的最适合浓度有差异;TC103以质量浓度0.025μg/mL毒素预处理效果最好,PAL活性最高;TB37和TMo17 2个自交系,以质量浓度分别为0.025μg/mL和0.050μg/mL的毒素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