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48)
- 2023(8383)
- 2022(7623)
- 2021(7310)
- 2020(6078)
- 2019(14329)
- 2018(14360)
- 2017(27987)
- 2016(15293)
- 2015(17250)
- 2014(17275)
- 2013(17081)
- 2012(15450)
- 2011(13812)
- 2010(13511)
- 2009(12151)
- 2008(11572)
- 2007(9753)
- 2006(8342)
- 2005(6982)
- 学科
- 济(57895)
- 经济(57830)
- 管理(43321)
- 业(40914)
- 企(34693)
- 企业(34693)
- 方法(29396)
- 数学(25444)
- 数学方法(25164)
- 农(14888)
- 中国(13894)
- 财(13729)
- 学(13521)
- 业经(12881)
- 地方(12011)
- 理论(10378)
- 和(10161)
- 农业(10015)
- 贸(10012)
- 贸易(10008)
- 易(9701)
- 技术(9611)
- 环境(9510)
- 务(9175)
- 财务(9118)
- 财务管理(9104)
- 制(8884)
- 教育(8630)
- 企业财务(8625)
- 划(8359)
- 机构
- 大学(212788)
- 学院(210882)
- 管理(88875)
- 济(78471)
- 理学(78200)
- 理学院(77373)
- 经济(76644)
- 管理学(76051)
- 管理学院(75691)
- 研究(67462)
- 中国(47596)
- 京(45149)
- 科学(44510)
- 财(34007)
- 业大(33615)
- 农(33494)
- 所(33477)
- 研究所(31016)
- 中心(30232)
- 江(28561)
- 北京(28354)
- 财经(28280)
- 范(27941)
- 师范(27687)
- 农业(26351)
- 经(25770)
- 院(24800)
- 州(23984)
- 技术(22552)
- 师范大学(22527)
- 基金
- 项目(153312)
- 科学(119627)
- 研究(111723)
- 基金(110376)
- 家(95985)
- 国家(95189)
- 科学基金(81886)
- 社会(67954)
- 社会科(64274)
- 社会科学(64256)
- 省(60435)
- 基金项目(59969)
- 自然(54917)
- 自然科(53611)
- 自然科学(53599)
- 自然科学基金(52605)
- 教育(50776)
- 划(50662)
- 编号(46356)
- 资助(45463)
- 成果(36869)
- 重点(33693)
- 部(33231)
- 发(32011)
- 创(32007)
- 课题(31132)
- 创新(29727)
- 科研(29489)
- 项目编号(28881)
- 大学(28517)
共检索到288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段浩平 张冬英 龚舒静 秦向东
采用传统热回流法和超声提取法结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苦荞茶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对两种方法的提取效果进行了对比。对苦荞茶热水冲泡后残余茶渣中的总固形物含量、总有机质、灰分、总钙、总磷、粗脂肪、粗纤维、粗蛋白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苦荞茶中黄酮含量丰富,对于黄酮的提取,超声波提取法较传统热回流法更具优势,黄酮的得率分别占原料质量的2.07%和0.57%。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显示两种方法提取的物质在成分和总量上均有明显差异。热水冲泡后的茶渣营养成分丰富,总有机质含量高,其中脂肪、纤维素和蛋白质类成分含量与苦荞麦持平,基本没有损失,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晓凤
为了建立酶法提取老鹰茶中总黄酮的方法表是,将老鹰茶样品经一定量的纤维素酶于不同酶解温度、pH、酶解时间酶解,结合95%乙醇提取黄酮,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在酶浓度为0.40 mg/mL,酶解温度为50℃,pH 5.0,酶解时间为120 min的最佳酶解条件下,老鹰茶中黄酮的含量达到2.68%。表明,方法能满足茶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要求。
关键词:
酶法提取 黄酮 老鹰茶 纤维素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晓凤 韩梅 胡莉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老鹰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以芦丁作为标准,以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作为显色体系对老鹰茶中总黄酮含量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该方法在0.00~0.08 mg/mL时与吸光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加标回收率为90.4%~93.7%,相对标准偏差(n=5)为2.8%~4.0%,操作简单方便,适用于老鹰茶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用该方法测得黄酮含量达2.83%。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黄酮 老鹰茶 芦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雍清青 姚响 周麟 屈燕
【目的】探讨滇山茶‘狮子头’(Camellia reticulata ‘Shizitou’)及其芽变品种‘大玛瑙’(C. reticulata‘Damanao’)花瓣中黄酮类化合物在花发育过程中的差异和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规律,为滇山茶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滇山茶‘狮子头’及其芽变品种‘大玛瑙’花蕾期和盛花期花瓣为材料,采用UPLC-MS/MS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及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进行代谢组与转录组联合分析,筛选黄酮类差异代谢物及关键差异基因,并选取其中6条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在2个品种中共鉴定到78种黄酮类代谢物,且以黄酮醇、黄酮、异黄酮为主;其中有11个差异代谢物,包括表没食儿茶素、根皮苷、槲皮素等。转录组学分析发现,类黄酮生物合成、苯丙烷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与芽变的发生密切相关,在3条通路中共富集到53个差异表达基因。代谢组与转录组联合分析发现,AUX、HCT、CHS、ANR、MYB等基因可能参与滇山茶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结论】初步解析了2个滇山茶品种黄酮类代谢物成分差异的转录调控机制,筛选了差异表达基因。
关键词:
滇山茶 花发育过程 转录组 代谢组 黄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小俊 李跃建 梁根云 房超 刘独臣 杨宏
本研究测试了开花授粉后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南瓜果实干物质、不溶性膳食纤维、总糖、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等营养成份,研究了它们的积累规律。发现几种营养成份的形成有突变期,主要集中在25~35 d之间,这为生产上确定老嫩果不同采收方式下的最佳采收时间提供了参考。本研究还通过常温条件贮藏,测定贮藏不同天数后南瓜成熟果营养成份,研究和分析了南瓜果实干物质、不溶性膳食纤维、总糖、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等主要营养成份在采后变化的情况,结果显示在夏季常温贮藏下,10 d内营养成份变化率大,但随着贮藏时间的进一步延长,各成份的变化率很小。
关键词:
印度南瓜 甜栗 营养成份 变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姚小华 盛能荣 王炳三 叶金好 郑荣章
余甘子果肉含水率为84.94%~88.13%,不同品种(类型)含水率顺序为:穗型>粉甘>先峰型>山甘野生群体>罗东大白>枣甘>丰-1型。不同品种(类型)可溶性固形物(TSS)差异较大,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减小,气干状态下增加。已分离鉴定出16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果肉含有丰富的V_c,品种(类型)之间差异大。9月份前夏果V_c低于春果,9月份以后V_c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与果肉本身V_c含量成正比;果肉V_c具高稳定性。余甘子果肉、果汁澄清液、沉淀物及干渣均含有丰富的大量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果肉含有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蔗糖和多种单糖,其单宁含量为3%~5%(鲜样)。营养(化学)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剑中 崔永忠 黄茵 卢南 牛建华
文山松毛虫是云南局部地区危害较严重的松毛虫之一。从昆虫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探讨其蛹的营养价值。经测定,蛹蛋白质含量为612.6g/kg,含有15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测);脂肪含量为197.5g/kg,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614.6g/kg,P/S值为1.6316;必需脂肪酸284.0g/kg,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丰富的矿物元素,具有极高的食用和利用价值;此外,几丁质含量为64.9g/kg,也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关键词:
文山松毛虫,蛹,营养价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海波 陈俊文 贺亮 刘亚群 白静 吴学谦
为了对我国青藏高原黄金菇的食用、营养、药用价值和安全状况作出科学评价,以为黄金菇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研基础数据,采用国标法,对黄金菇子实体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可溶性糖等主要营养成份、矿物质、氨基酸组成与含量、维生素、活性成分多糖以及重金属元素等含量进行测定,并与同步检测的香菇和双孢蘑菇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香菇和双孢蘑菇相比,黄金菇具有高含量的粗蛋白、氨基酸和矿物质,同时还含有很高的维生素B1、B2,维生素C和维生素E。此外,黄金菇的粗多糖含量略高于香菇,但低于双孢蘑菇。黄金菇4种重金属铅、镉、砷和汞的含量均远远高于香菇和双孢蘑菇,其中铅和砷含量尚在国标规定的食品安全标准范围之内...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葛明菊 金则新 李钧敏 钟章成 张利龙
大血藤为一种传统药用植物。为了了解大血藤的药用成分,利用聚酰胺薄层层析及HPLC法分析了大血藤各器官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聚酰胺薄层层析及HPLC法分析都显示大血藤叶片含有10种不同的黄酮甙,而嫩茎、叶柄与老茎中分别含有10种、8种及5种不同的黄酮甙;大血藤叶片黄酮类化合物经盐酸水解后HPLC分析显示有8种不同的黄酮类化合物。大血藤叶片及嫩茎的黄酮类化合物组成成分较多,具有一定的应用开发前景。图3表1参8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龚燕飞 陈建华 吴耀辉
采用浸提法对佛肚竹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提取的影响因素顺序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最佳提取条件为以70%乙醇为溶剂,1∶15的液料比,70℃下浸提90 min。实验还研究了测量黄酮类含量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
佛肚竹 黄酮 提取工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敏华 王庆林
利用HPLC-UV和HPLC-ESI-MSn技术,测定了苦荞麦麸皮中黄酮类化合物在微波辅助常压和高压提取过程中化学组分的动态变化,观察提取压力和提取时间对其化学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提取压力超过400 kPa时芦丁开始失去1个芸香糖转化为槲皮素;随着微波照射时间的延长,芦丁、表儿茶素和槲皮素提取产率先增加,而后下降;提取压力越大,提取速率越快,分解的速度也越快,达到最高提取产率的时间越短。
关键词:
苦荞麦麸皮 微波辅助提取 黄酮类化合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水源 王燕 李俊凯 顾曼如 束怀瑞
对银杏极短枝叶片中类黄酮、水分、干物重、淀粉、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及pH值全周期测定 ,结果表明 :叶中类黄酮含量在 7月 4日、11月 1日出现高峰 ;在相关与偏相关分析中 ,叶类黄酮与叶中含水量、可滴定酸均呈显著负相关 ,与淀粉、可溶性糖之间相关达不到显著水平 ,但在 8月初至 11月底 ,叶类黄酮与可溶性糖、淀粉之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其后期可溶性糖浓度与叶类黄酮含量关系更加密切 ;叶类黄酮与pH值呈极显著抛物线正相关。对叶中类黄酮与光合产物、水分及干物重、可滴定酸及pH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静 陈嘉文
以一种甲虫蛹-金甲陆虾为原料,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测定,并初步探索了陆虾蛋白质的水解条件.分析表明,金甲陆虾体内蛋白质含量为58.70%,其中含有18种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高达21.02%;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经酶水解试验,初步得出制备陆虾营养食品的工艺路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英 韩鲁佳
黄芩及其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 ,除传统意义上的抗炎、抗变态、抗病毒以及解热和保肝作用外 ,近年来对其抗氧化、抗肿瘤和抗HIV 1病毒的研究日趋深入。为深化对黄芩既往功效的认识 ,发现新的药理作用 ,综述了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癌、抗病毒等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情况 ,指出以往的研究多针对黄芩中含量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 ,且多为正品黄芩 ,对黄芩的进一步研究应注意到黄芩中含量相对较低的黄酮类化合物 ,其潜在的药理作用有待于研究和开发 ,同时还应注重研究黄芩黄酮类化合物所具有的药理活性的化学理论基础及其作用机制。黄芩配合物生物活性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在黄芩黄酮类化...
关键词:
黄芩 黄酮类化合物 药理学作用 研究进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水源 王燕 李俊凯 顾曼如 束怀瑞
对银杏叶丛枝叶黄酮类化合物、花青苷、简单酚类、木质素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 :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分别在 7月 4日、11月 1日出现高峰 ;花青苷含量变化与黄酮类化合物类似 ,但波动幅度大、波动次数相对多 ;简单酚类含量前期上升 ,也于 7月 4日达到第 1次高峰 ,后分别在 8月 1日和 10月 17日出现低谷 ;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峰相比 ,木质素第 1次峰滞后 ,第 2次峰提前 ;在前期与后期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处于最低时 ,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最高峰段。黄酮类化合物与花青苷、简单酚类、木质素呈显著正相关 ,在 7月中旬至 9月底 ,与可溶性蛋白质之间正相关达到显著水平。但偏相关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