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06)
- 2023(9062)
- 2022(8201)
- 2021(7834)
- 2020(6654)
- 2019(15451)
- 2018(15470)
- 2017(30007)
- 2016(16651)
- 2015(18702)
- 2014(18866)
- 2013(18631)
- 2012(17052)
- 2011(15264)
- 2010(15006)
- 2009(13555)
- 2008(13031)
- 2007(11207)
- 2006(9586)
- 2005(8296)
- 学科
- 济(61206)
- 经济(61140)
- 管理(45550)
- 业(43573)
- 企(36322)
- 企业(36322)
- 方法(30547)
- 数学(26333)
- 数学方法(26000)
- 农(16608)
- 学(15877)
- 中国(15235)
- 财(14663)
- 业经(13654)
- 地方(12929)
- 农业(11173)
- 理论(11121)
- 贸(10928)
- 贸易(10924)
- 和(10885)
- 易(10583)
- 技术(10173)
- 环境(10059)
- 制(9913)
- 务(9670)
- 财务(9611)
- 财务管理(9596)
- 教育(9269)
- 企业财务(9095)
- 划(8832)
- 机构
- 大学(232854)
- 学院(230955)
- 管理(94008)
- 济(84199)
- 理学(82262)
- 经济(82118)
- 理学院(81322)
- 管理学(79801)
- 管理学院(79406)
- 研究(77711)
- 中国(54781)
- 科学(52522)
- 京(50362)
- 农(41110)
- 所(40390)
- 业大(38897)
- 研究所(37444)
- 财(36705)
- 中心(34550)
- 江(32561)
- 农业(32433)
- 北京(31935)
- 范(31011)
- 师范(30699)
- 财经(30245)
- 院(28630)
- 经(27475)
- 州(27011)
- 技术(25882)
- 师范大学(24890)
- 基金
- 项目(166910)
- 科学(129042)
- 研究(119727)
- 基金(118927)
- 家(104952)
- 国家(104063)
- 科学基金(88185)
- 社会(71552)
- 社会科(67589)
- 社会科学(67570)
- 省(66247)
- 基金项目(64317)
- 自然(59885)
- 自然科(58466)
- 自然科学(58451)
- 自然科学基金(57377)
- 划(55946)
- 教育(54395)
- 资助(49440)
- 编号(49416)
- 成果(39823)
- 重点(37072)
- 部(35843)
- 发(35086)
- 创(34531)
- 课题(33984)
- 科研(32440)
- 创新(32134)
- 计划(31501)
- 项目编号(30644)
共检索到322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君 邓小梅 丁美美 刘明骞 李俊成 惠文凯 廖柏勇 陈晓阳
为了更准确地掌握苦楝的地理变异及其规律,对17个省份的70个苦楝种源的果核和种子的18个性状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苦楝不同种源间在果核和种子表型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多数性状的重复力大于85%,其中种子百粒重、果核宽的种源重复力较高,达到98%以上;其次是果核百粒重、种子大小性状;而棱粒比、果核果形系数b的重复力较小,分别为74.56%、49.14%。部分性状的种源变异存在明显的地理趋势:由东向西,果核的宽度和质量、种子宽度、果核皮厚度、果核单果棱数均有增大的趋势;由南向北,果核长度、种子宽度、种子质量、果核单果棱数和果核皮系数均有增大的趋势,种子趋于粗短的椭圆形;海拔由低到高,果核和种...
关键词:
苦楝 果核 种子 种源 地理变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廖柏勇 陈丽君 王芳 何霞 刘明骞 陈涵斌 任颖 陈晓阳
苦楝(Melia azedarach l.)为楝科(Meliaceae)楝属(Melia l.)植物,俗称楝树、紫花树等,是速生、优质的多用途用材树种。我国苦楝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从北方的河北保定、山西运城和甘肃陇南到南方的海南崖县,从东部的台湾、福建沿海到西部的四川和云南,分布范围覆盖中国陆地的三分之一[1],集中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霞 邓成 杨嘉麒 张登 张梦洁 廖柏勇 王芳 陈晓阳
【目的】研究苦楝种源间生长性状的差异,揭示其地理变异规律,分析其气候生态学基础,为苦楝种子调拨提供理论依据,为广东省营造苦楝速生用材林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对15个省(自治区)的62个种源的树高、胸径、枝下高、干型、冠幅等6个性状进行观测统计,采用SPSS 20.0、SAS 9.0、Surfer 13.0与EXCEL 2011等数据分析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典型相关分析与趋势面分析。【结果】大部分苦楝种源在四会试验点的生长表现较好,且各性状在种源内及种源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冠幅的变幅最大,优劣单株相差23倍,在主要性状树高与胸径的表现上也分别相差8倍与12倍。苦楝的地理变异受纬度、经度和海拔的多重控制,以纬向变异为主,并具有一定的气候生态学基础,温度是制约苦楝生长的主导因子,光照、降水、气压等气候因子对苦楝各性状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聚类分析将62个种源分为5类,类别之间差异明显,类别之中符合物候区划。【结论】苦楝在种源间的变异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由东向西,由北向南,苦楝的生长量变大,形质表现变佳,随着海拔上升,保存率下降。气候生态学基础则表现为来自极端气温与气压温和、温度高、降水多的种源更具生长优势。纬度是引起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所以纬向变异这一模式与温度随纬度增加而递减这一规律密切相关。本研究后续将对四会种源试验林进行长期跟踪观测,并辅以分子遗传学分析,更全面探索苦楝地理变异规律。
关键词:
苦楝 种源 地理变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阳 毕泉鑫 句娇 于丹 范思琪 陈梦圆 崔艺凡 傅光辉 王利兵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文冠果(Xanthocerassorbifolium Bunge)的种子形态特征及在山东省安丘地区苗期性状差异,了解文冠果不同种源变异特征,为文冠果在山东安丘地区引种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来自山东、河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河北、新疆、陕西等地的27个种源的文冠果种子为研究对象,对其种子形态指标进行测定,并在山东省安丘市开展种源试验。[结果]研究发现:不同种源间文冠果表型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这些差异可以稳定遗传(遗传力均大于0.9);苗期苗高与种源地降水、年均气温及地径与降水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苗高与种源地纬度、年均日照及地径与年均日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种子长、种子宽、种皮厚均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文冠果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且受较强遗传控制;文冠果苗期性状变异主要受降水、年均气温、年均日照3个环境主导因子的影响,种子性状变异主要受海拔的影响。综合种源苗期生长状况,初步筛选出山东东营、山东安丘、内蒙古库伦、辽宁关山和辽宁海城5个适合安丘地区育苗的速生种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叶 湛欣 邓小梅 陈晓阳 曾昭佳 鲁好君
为揭示红椿不同种源种子性状地理变异规律,对产自31个不同地区红椿种子的6个种子性状进行观察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种子成熟期及色泽在不同种源间存在多样性;种长、翅1长、翅2长、翅1宽、翅2宽、千粒重这6个种子性状在种源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经、纬度是影响种子性状的主要因素,种子长度、宽度、千粒重呈现出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增大的规律,除千粒重外其它种子性状均与海拔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无霜期呈显著负相关,除翅2宽外其它种子性状均与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根据6个种子性状数据,对红椿31个种源进行聚类,基本可划分为3大类群。
关键词:
红椿 种子性状 地理变异 种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诗明 2顾万春
将24个苦楝群体729个家系的5个地理气候因子及与其对应的苦楝18个表型性状因子进行典范相关分析,第一典范变量的特征根为0·9979(0·01水平极显著),占全部特征根的78%;跟进主成分分析将二元坐标降为1维数据轴,即表型性状梯度轴。采用内插法在苦楝自然分布区内按0·2表型性状梯度差值绘出等值线图,揭示出苦楝表型性状东北—西南梯度变异的地理模式。通过通径分析描述各表型性状对表型性状梯度值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从侧面证实了繁殖器官性状的稳中求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贵平 陈益泰 余元华 金其祥
对来自8个省(区)的25个南酸枣种源在福建邵武进行了造林试验。4年生幼林的生长结果表明:南酸枣的树高、胸径、分叉高和分叉数4个性状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树高和胸径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树高、胸径和分叉高3个生长性状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也表现出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和分叉高与种源地理纬度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经度则未表现出显著负相关,而分叉数与种源地理经度、纬度间以及与树高、胸径和分叉高间均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根据树高和胸径,采用独立选择法初选出贺州、容县、上犹和乐昌4个幼林期较速生的种源,并采用系统聚类法初步将种源划分为2个大区:亚热带中南部速生种源区和亚热带中北部生长相对较慢种源区。
关键词:
南酸枣 地理种源 幼林生长性状 种源区划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贵平 陈益泰 孙银祥 张建忠 孙海菁 卓仁英
对采自8个省(区)的26个南酸枣种源种子在浙江余杭进行了苗期试验。结果表明:南酸枣的苗高、地径、发芽率和发芽株数4个苗期性状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均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南酸枣苗木高生长7—8月份为速生期,高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79 0%以上,月生长高度在90 0cm以上,7月份前和9月份以后苗高生长量分别只占总生长量的13 9%和7 0%。苗高和地径与种源地理纬度间呈弱度负相关,与经度间则分别表现出0 10和0 01水平的负相关。根据苗高和地径,采用独立选择法选择出南丹、华安、融安和贺州4个苗期较速生的优良种源。采用系统聚类法将种源划分为三大种源区:以南亚热带种源为主的速生种源区,以中亚热...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曾志光 肖复明 包国华 叶金山 王胜亮 聂煜 王城辉 刘金生
对采自6省(区)37个木荷种源种子进行了苗期试验,结果表明:木荷种源间苗高、地径、生物量有着极显著的差异,且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木荷苗高生长以8-9月份为速生期,这时期的生长占年生长的50%~56%,苗高和地径生长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通过木荷种源选择,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并初步筛选出广东开平、阳山、韶关,福建华安,江西上犹等苗期生长表现突出的种源。
关键词:
木荷 苗期性状 遗传变异 种源试验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教忠意 唐凌凌 王保松 隋德宗
对苏鲁两省沿海地区10个产地苦楝Meliaaze darach果实长、果实宽、果实长宽比、果实千粒质量、核果长、核果宽、核果长宽比和核果千粒质量8个果实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产地间和产地内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产地间变异系数为2.15%~18.53%,均小于产地内家系间变异系数。产地间广义遗传力为59.68%~96.06%,亦均小于产地内家系间的广义遗传力。说明苦楝产地间和产地内家系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且产地内家系间变异>产地间变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苦楝产地果实性状受经度和纬度双重影响,主要呈现以纬度为主,以经度为辅的变异模式,聚类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判断。苦楝产地内...
关键词:
林木育种学 苦楝 果实 性状 变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玲 罗建
林芝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linzhiensis Cheng et L.K.Fu)是松科(Pinaceae)云杉属(Picea Dietr.)常绿高大乔木,为西藏高原亚高山暗针叶林主要、特有的建群树种之一[1-2]。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的林芝、米林、波密等地,并向西分布至朗县、错那、洛扎、隆子、工布江达。林芝云杉是云杉属中木材品质系数最高的树种[3],生长迅速,寿命持久,在水热条件优越的地区能长成罕见的巨树,胸径可达2.5 m,最大树高可达73 m,单株立木材积达到50
关键词:
林芝云杉 种源 苗期性状 早期选择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增金 郑风英 任可 吴佳木 荣俊冬 陈礼光 郑郁善
为了解凹叶厚朴不同种源苗期性状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筛选出适合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育苗的凹叶厚朴优良种源.以21个种源的凹叶厚朴为研究对象,对其苗期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及相关性分析,并在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开展种源试验.结果表明:凹叶厚朴不同种源间的苗期性状除平均根径外,其它性状均有显著差异,苗期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67%~48.76%,除地径、总根长和平均根径外其余性状遗传力均达到90%以上;苗高与茎生物量、总生物量、平均根茎、叶总酚含量、茎总酚含量、全株总酚含量呈显著相关;地径与茎生物量、总根长、叶生物量、根生物量、总生物量呈显著相关;年降水量与地径、总根长、平均根径呈显著相关,平均根径与纬度、经度呈显著相关,年日照时数与苗期性状无显著相关性.利用多性状综合评定方法,初步筛选出适宜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生长的优良种源,即江西九江庐山、浙江杭州淳安、浙江丽水景宁、湖北黄冈蕲春、湖北恩施5个种源.
关键词:
凹叶厚朴 苗期性状 种源 地理变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萍 金国庆 周志春 余琳 范辉华
利用来自7省区36个木荷种源在浙江淳安和福建建瓯两试验点的苗期测定材料,研究其苗木生长、根系特征和叶片形态等12个性状的种源差异及其地理变异模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主根长、侧根长和叶片颜色在种源间无显著差异外,其它性状的种源效应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种源苗木性状与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苗高、叶片特征(叶片数、叶片宽、叶片厚)及秋末嫩叶颜色等呈典型的纬向变异模式,产地温度则是造成这种纬向变异模式的主要环境作用因子。与北部种源比较,南部种源生长快,叶片数量多,但叶片较薄较窄,其秋末嫩叶颜色变化对寒冷信号反应敏感。影响木荷种子性状表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产地的年降水量。以苗高为标准,分别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岳华峰 邵文豪 井振华 卢萍 黄琳 姜景民
The 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seed length,seed diameter,seed length? seed diameter,seed length/seed diameter and hundred grain weight from nine area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ere found in seed characters of C.sclerophylla from different areas.The most coe...
关键词:
苦槠 种子性状 地理变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旭军1 张日清2 许忠坤1 程勇1 吴际友1 张玖荣3
摘 要:研究了红榉自然分布区 4 个省份 15 个种源的种子长、宽、长宽比及千粒重等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1)红榉种源间种子长、宽、长宽比和千粒重等性状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且种源水平上各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 0.901 8、0.921 0、0.922 1 和 0.900 8,单株水平上的遗传力分别为 0.926 0、0.979 2、0.932 6 和 0.992 5,表明红榉种子形态性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且受到中等程度以上的遗传控制;(2)相关分析表明,红榉种子长、宽及千粒重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相关关系,且红榉种子性状无明显的经向和纬向变异,种子长主要受年均温和无霜期影响,种子宽主要受 1 ...
关键词:
关键词:红榉 种源 种子形态性状 变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