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11)
- 2023(9658)
- 2022(8568)
- 2021(8091)
- 2020(6783)
- 2019(15646)
- 2018(15796)
- 2017(30282)
- 2016(16564)
- 2015(18675)
- 2014(18673)
- 2013(18526)
- 2012(16837)
- 2011(15019)
- 2010(14713)
- 2009(13203)
- 2008(12637)
- 2007(10807)
- 2006(9246)
- 2005(7866)
- 学科
- 济(63488)
- 经济(63423)
- 管理(49177)
- 业(48212)
- 企(40587)
- 企业(40587)
- 方法(32004)
- 数学(27707)
- 数学方法(27404)
- 农(16919)
- 技术(16256)
- 中国(15228)
- 学(14826)
- 财(14473)
- 业经(14164)
- 地方(12471)
- 贸(11635)
- 贸易(11631)
- 理论(11380)
- 农业(11363)
- 易(11313)
- 和(10739)
- 环境(10415)
- 务(9660)
- 财务(9596)
- 财务管理(9582)
- 制(9417)
- 技术管理(9177)
- 划(9150)
- 企业财务(9081)
- 机构
- 大学(234076)
- 学院(232506)
- 管理(96702)
- 济(87277)
- 经济(85271)
- 理学(84857)
- 理学院(83950)
- 管理学(82457)
- 管理学院(82053)
- 研究(75592)
- 中国(52638)
- 科学(50098)
- 京(49963)
- 农(39081)
- 业大(38926)
- 所(38045)
- 财(36596)
- 研究所(35202)
- 中心(33823)
- 江(32098)
- 北京(31392)
- 农业(30834)
- 范(30468)
- 财经(30439)
- 师范(30193)
- 经(27769)
- 院(27685)
- 技术(27058)
- 州(26684)
- 经济学(24680)
- 基金
- 项目(168761)
- 科学(131456)
- 研究(121718)
- 基金(121206)
- 家(106217)
- 国家(105366)
- 科学基金(90297)
- 社会(74125)
- 社会科(70226)
- 社会科学(70205)
- 省(67046)
- 基金项目(65627)
- 自然(60631)
- 自然科(59183)
- 自然科学(59170)
- 自然科学基金(58098)
- 划(55993)
- 教育(55515)
- 编号(49906)
- 资助(49693)
- 成果(39261)
- 重点(37348)
- 部(36373)
- 创(35844)
- 发(35384)
- 课题(33952)
- 创新(33391)
- 科研(32423)
- 计划(31093)
- 大学(31024)
共检索到321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文军 杨伟丽 龚志华
以冬青科冬青属苦丁茶种植物春叶的嫩叶和老叶为原料 ,采用锅炒杀青、锅炒加盐杀青、蒸青 3种加工工艺制成成品茶 ,分析了各处理对成茶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嫩叶处理浸提液与老叶处理浸提液的化学成分含量及种类不同 ,老叶蒸青浸提液中含有嫩叶蒸青浸提液中没有的成分 F,嫩叶处理浸提液各化学成分含量高于老叶处理 ;蒸青处理、锅炒加盐杀青处理对改善苦丁茶浸提液的苦味、亮度、色泽和提高水浸出物、各化学成分的浸出量有利 ;锅炒杀青处理 (尤其是老叶锅炒杀青处理 )能够促进物质的转化 ,形成新的物质 ;物质 C是苦丁茶的主要成分之一 ,推测可能是一种多酚类物质
关键词:
苦丁茶 鲜叶 加工技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文军 杨伟丽 李觅路
为开发苦丁茶饮料提供依据 ,通过设置不同的原料组合 ,采用以感官审评为主 ,结合测定茶汤化学成分和物理性状的方法 ,对加工苦丁茶饮料的原料配伍进行了筛选 .结果表明 ,采用苦丁茶、绞股蓝、乌龙茶的质量比10∶ 10∶ 80配制 ,以 1∶ 12 0的茶水比进行浸提 ,有利于改善苦丁茶的感官品质及其饮料加工、贮藏中的保鲜性能
关键词:
苦丁茶饮料 配伍 筛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文军 杨伟丽 龚志华 程金勇 魏勇
为探讨苦丁茶饮料的最佳灭菌方法 ,采用辐射、间歇、12 1℃ ,115℃ ,10 8℃等方法对苦丁茶饮料灭菌 ,并对各处理进行微生物培养、测定物理性状和相对沉淀量 .结果表明 ,115℃和 12 1℃灭菌都能彻底杀死苦丁茶饮料中的细菌和真菌 ,且前者对饮料品质影响较小 .苦丁茶饮料灭菌后随贮藏时间的延长 ,茶汤的亮度、透光率逐渐降低 ,色泽不断加深 ,OD4 2 0 逐渐增大 ,p H值逐渐降低 ,形成的相对沉淀量也逐渐增多 ,其数值在 1个月左右发生一次极显著的变化 .
关键词:
苦丁茶饮料 灭菌 筛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文军 杨伟丽 龚志华 魏勇
为进一步解决苦丁茶饮料加工、贮藏过程中的护色、防混浊、防沉淀等技术难题 ,选用 4种天然添加剂 (植酸、葡萄糖酸 -δ-内酯 ,甘草酸 ,V - C)或其组合对苦丁茶饮料进行保鲜 ,采用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物理性状、相对沉淀量的测定以及微生物培养等方面来评估保鲜效果 ,以筛选出有效天然添加剂 .试验结果表明 ,组合添加剂对苦丁茶饮料的护色、防混浊、防沉淀的协同增效作用不够理想 ,但在单一添加剂中 ,V- C,甘草酸和植酸能有效保鲜 ,且以V- C最好 ,甘草酸次之 .
关键词:
苦丁茶饮料 天然添加剂 筛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文军 龚志华 黄建安 萧力争 蔡利娅 刘仲华
研究了外源单宁酶对绿茶品质成分的酶解特性、酶解条件优化及其酶解液在微滤澄清工艺中的效应.结果表明,根据绿茶粗滤液中酯型儿茶素的含量添加相应活性单位的外源单宁酶,在40℃酶解2 h,主要苦味成分酯型儿茶素能够有效地降解为简单儿茶素,达到提取物的无苦味,并且酶解液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等品质成分的得率依次增加5.56%,6.18%,11.17%,3.53%.微滤澄清工艺对外源单宁酶加工无苦味茶叶提取物在工效、产品得率方面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可作为外源单宁酶加工无苦味茶叶提取物的配套技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文志华 刘光华 李荣福 黄家雄 尼章光
以保山番木瓜为原料研究番木瓜酒加工技术,考察不同发酵温度、糖浓度对果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和糖浓度对酒的品质有较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果酒 番木瓜 加工 技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鲁周民 杨佳 李文华
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设计,对栗糕糖的配方及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栗糕糖原料配比以板栗、红小豆、糖、水等主要原料按质量比3∶1∶5.6∶8为宜;配料中糖配比以白砂糖与葡萄糖按质量比6∶4为宜;加入占4种主要原料质量5%的明胶可使产品获得很好的感官效果;添加占4种主要原料质量0.15%的柠檬酸可有效改善产品风味。通过试验提出了栗糕糖的加工工艺,即板栗75℃烘烤2h,剥壳去衣加3~4倍水糊化30min,打浆;红小豆挑拣后洗净,浸泡12h,加2~3倍水煮45min打浆;板栗和红小豆打浆液混合,加入配料熬制40~45min,出锅冷却成型。
关键词:
板栗 栗糕糖 加工工艺 原料配方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亮 周智修 舒爱民 刘晓
采用感官审评、高效液相色谱和比色法等方法对浙江苦丁茶、广西苦丁茶、贵州苦丁茶和茶叶的感官和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浙江苦丁茶和广西苦丁茶 ,绿色紧实 ,味苦回甘 ,具有典型苦丁茶的品质特点 ;贵州苦丁茶没有一般苦丁茶“味苦回甘”的特点。浙江苦丁茶和广西苦丁茶氨基酸总量、生物碱、可溶性糖、黄酮和β 胡萝卜素等化学成分也基本一致 ,与贵州苦丁茶及茶叶有较大的区别。因此 ,浙江苦丁茶和广西苦丁茶为一般意义的“真正苦丁茶”。表 3参 5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国平
综述了激光熔覆加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特点,熔覆材料的选择和对组织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激光熔覆加工技术的应用范围,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
激光熔覆 熔覆材料 复合涂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亚梅 袁春龙 叶淑瑶 霍彦雄 李旭 刘雨
【目的】研究野刺梨果渣的加工技术,为野刺梨果渣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野刺梨果渣为主料、抗结剂为辅料,制备野刺梨果渣超微粉;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确定粉碎温度、粉碎时间、抗结剂种类及抗结剂添加量为影响因素,以休止角、滑角、结块量、出粉率为评价粉体品质的指标,探究野刺梨果渣超微粉的加工工艺。【结果】优化确定的野刺梨果渣粉碎加工的条件为:-20℃下超微粉碎20min,选定微晶纤维素为抗结剂,其添加量为30g/kg,在此条件下获得的超微粉流动性好、结块少且出粉率高。成品超微粉不仅物理性状优越,营养素的保留和释
关键词:
野刺梨 果渣 超微粉碎 加工工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怀德 师学文 曹剑英
采用酶解技术对大豆多肽饮料的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质量浓度为8g/kg,温度为60℃,pH=7.0,水解3h时,大豆蛋白水解效果较好,酶解液的氨基态氮含量由210.6mg/kg增加到621.3mg/kg,增加了3倍。大豆多肽饮料配方是:大豆酶解液250g/kg,柠檬酸三钠0.5g/kg,磷酸三钠0.5g/kg,蔗糖60g/kg,稳定剂6g/kg,酸味调节剂和香精适量。
关键词:
大豆 木瓜蛋白酶 氨基态氮 多肽饮料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怀德 刘伟 姜莉
采用酶解和发酵联用技术进行草鱼生物饮料加工技术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草鱼用木瓜蛋白酶酶解的最适条件为:酶用量(E/S)8.5g/kg,温度60℃,pH值7.5,酶解时间4h。酶解液的氨基态氮含量由7.0mg/kg增加到30.1mg/kg,增加4倍以上。酶解液接入30g/kg嗜热链球菌(S.t)和保加利亚乳杆菌(L.b),并在40℃发酵4h后风味色泽明显改善,此发酵液经硅藻土过滤可用于调配草鱼生物饮料。草鱼生物饮料配方为:草鱼发酵液80g/kg,麦芽糖浆30g/kg,蔗糖45g/kg,稳定剂3g/kg,酸味调节剂和香精适量。
关键词:
草鱼 氨基态氮 生物饮料 酶解 发酵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郑道君 梁远发 刘国民 鄢东海 令狐昌弟 田永辉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木犀科苦丁茶植物物种间的遗传差异、亲缘关系,为木犀科苦丁茶的物种分类、鉴定和遗传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木犀科苦丁茶8个物种,包括粗壮女贞[Ligustrum robustum(Roxb.)Blume]、丽叶女贞(L.henryi Hemsl.)、日本女贞(L.japonicum Thunb.)、日本毛女贞(L.japonicum Thunb.var.pubscens Koidz)、女贞(L.lucidum Ait.)、序梗女贞(L.pedunculare Rehd)、牛矢果(Osmanthus masumuranus Hayata)和川滇蜡树(...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祥文 甘霖
从名优绿茶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劣变机理、名优绿茶贮藏保鲜技术应用现状等方面综述了近 2 0年来名优绿茶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成果与进展 ,指出了名优绿茶贮藏保鲜技术研究及其应用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发展趋势 .
关键词:
名优绿茶 品质劣变 贮藏保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云 李春华 赵康由 杨亮材
名茶鲜叶不同摊放程度、不同形状和加工工艺对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鲜叶摊放至含水量70%左右时,其氨基酸总量(福鼎种名茶:6.20%;蜀永103品种名茶:4.56%)及多数氨基酸组分含量均达到最大值,但摊放过度(摊放叶含水量降至64.0%以下),其含量又下降;以茶树大中叶种为原料加工的扁形或毛峰形名茶,其氨基酸含量较高,而加工的卷曲形或针形名茶则含量相对较低;与炒青和烘青工艺比较,半烘炒工艺加工的名茶大多数氨基酸含量较高,其次是炒青工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