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01)
- 2023(10095)
- 2022(8964)
- 2021(8426)
- 2020(7083)
- 2019(16308)
- 2018(16487)
- 2017(31405)
- 2016(17244)
- 2015(19622)
- 2014(19581)
- 2013(19390)
- 2012(17686)
- 2011(15762)
- 2010(15488)
- 2009(13940)
- 2008(13411)
- 2007(11572)
- 2006(9965)
- 2005(8491)
- 学科
- 济(66424)
- 经济(66355)
- 管理(50951)
- 业(49800)
- 企(42011)
- 企业(42011)
- 方法(34245)
- 数学(29616)
- 数学方法(29174)
- 农(17051)
- 学(16835)
- 技术(16557)
- 中国(15510)
- 财(15165)
- 业经(14452)
- 地方(12650)
- 理论(12051)
- 贸(11736)
- 贸易(11731)
- 农业(11575)
- 易(11407)
- 和(11222)
- 环境(10828)
- 务(10232)
- 财务(10163)
- 财务管理(10144)
- 制(9763)
- 企业财务(9596)
- 划(9514)
- 教育(9325)
- 机构
- 大学(247094)
- 学院(245183)
- 管理(100137)
- 济(90468)
- 经济(88345)
- 理学(87911)
- 理学院(86897)
- 管理学(85191)
- 管理学院(84775)
- 研究(80435)
- 中国(56220)
- 科学(54699)
- 京(52732)
- 农(43827)
- 业大(41760)
- 所(41298)
- 研究所(38252)
- 财(38186)
- 中心(35971)
- 农业(34821)
- 江(34267)
- 北京(33004)
- 范(31817)
- 财经(31746)
- 师范(31441)
- 技术(29288)
- 院(29265)
- 经(28900)
- 州(28331)
- 经济学(25607)
- 基金
- 项目(177266)
- 科学(137920)
- 基金(127526)
- 研究(125667)
- 家(112274)
- 国家(111394)
- 科学基金(95332)
- 社会(76083)
- 社会科(72096)
- 社会科学(72074)
- 省(70677)
- 基金项目(68452)
- 自然(64972)
- 自然科(63453)
- 自然科学(63432)
- 自然科学基金(62261)
- 划(59272)
- 教育(57519)
- 资助(53135)
- 编号(51036)
- 成果(40317)
- 重点(39516)
- 部(38072)
- 创(37582)
- 发(37158)
- 创新(35069)
- 课题(35051)
- 科研(34359)
- 计划(33759)
- 大学(32455)
共检索到339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文军 杨伟丽 龚志华 程金勇 魏勇
为探讨苦丁茶饮料的最佳灭菌方法 ,采用辐射、间歇、12 1℃ ,115℃ ,10 8℃等方法对苦丁茶饮料灭菌 ,并对各处理进行微生物培养、测定物理性状和相对沉淀量 .结果表明 ,115℃和 12 1℃灭菌都能彻底杀死苦丁茶饮料中的细菌和真菌 ,且前者对饮料品质影响较小 .苦丁茶饮料灭菌后随贮藏时间的延长 ,茶汤的亮度、透光率逐渐降低 ,色泽不断加深 ,OD4 2 0 逐渐增大 ,p H值逐渐降低 ,形成的相对沉淀量也逐渐增多 ,其数值在 1个月左右发生一次极显著的变化 .
关键词:
苦丁茶饮料 灭菌 筛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文军 杨伟丽 李觅路
为开发苦丁茶饮料提供依据 ,通过设置不同的原料组合 ,采用以感官审评为主 ,结合测定茶汤化学成分和物理性状的方法 ,对加工苦丁茶饮料的原料配伍进行了筛选 .结果表明 ,采用苦丁茶、绞股蓝、乌龙茶的质量比10∶ 10∶ 80配制 ,以 1∶ 12 0的茶水比进行浸提 ,有利于改善苦丁茶的感官品质及其饮料加工、贮藏中的保鲜性能
关键词:
苦丁茶饮料 配伍 筛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文军 杨伟丽 龚志华 魏勇
为进一步解决苦丁茶饮料加工、贮藏过程中的护色、防混浊、防沉淀等技术难题 ,选用 4种天然添加剂 (植酸、葡萄糖酸 -δ-内酯 ,甘草酸 ,V - C)或其组合对苦丁茶饮料进行保鲜 ,采用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物理性状、相对沉淀量的测定以及微生物培养等方面来评估保鲜效果 ,以筛选出有效天然添加剂 .试验结果表明 ,组合添加剂对苦丁茶饮料的护色、防混浊、防沉淀的协同增效作用不够理想 ,但在单一添加剂中 ,V- C,甘草酸和植酸能有效保鲜 ,且以V- C最好 ,甘草酸次之 .
关键词:
苦丁茶饮料 天然添加剂 筛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文军 杨伟丽 龚志华
以冬青科冬青属苦丁茶种植物春叶的嫩叶和老叶为原料 ,采用锅炒杀青、锅炒加盐杀青、蒸青 3种加工工艺制成成品茶 ,分析了各处理对成茶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嫩叶处理浸提液与老叶处理浸提液的化学成分含量及种类不同 ,老叶蒸青浸提液中含有嫩叶蒸青浸提液中没有的成分 F,嫩叶处理浸提液各化学成分含量高于老叶处理 ;蒸青处理、锅炒加盐杀青处理对改善苦丁茶浸提液的苦味、亮度、色泽和提高水浸出物、各化学成分的浸出量有利 ;锅炒杀青处理 (尤其是老叶锅炒杀青处理 )能够促进物质的转化 ,形成新的物质 ;物质 C是苦丁茶的主要成分之一 ,推测可能是一种多酚类物质
关键词:
苦丁茶 鲜叶 加工技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怀德 刘伟 姜莉
采用酶解和发酵联用技术进行草鱼生物饮料加工技术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草鱼用木瓜蛋白酶酶解的最适条件为:酶用量(E/S)8.5g/kg,温度60℃,pH值7.5,酶解时间4h。酶解液的氨基态氮含量由7.0mg/kg增加到30.1mg/kg,增加4倍以上。酶解液接入30g/kg嗜热链球菌(S.t)和保加利亚乳杆菌(L.b),并在40℃发酵4h后风味色泽明显改善,此发酵液经硅藻土过滤可用于调配草鱼生物饮料。草鱼生物饮料配方为:草鱼发酵液80g/kg,麦芽糖浆30g/kg,蔗糖45g/kg,稳定剂3g/kg,酸味调节剂和香精适量。
关键词:
草鱼 氨基态氮 生物饮料 酶解 发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怀德 师学文 曹剑英
采用酶解技术对大豆多肽饮料的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质量浓度为8g/kg,温度为60℃,pH=7.0,水解3h时,大豆蛋白水解效果较好,酶解液的氨基态氮含量由210.6mg/kg增加到621.3mg/kg,增加了3倍。大豆多肽饮料配方是:大豆酶解液250g/kg,柠檬酸三钠0.5g/kg,磷酸三钠0.5g/kg,蔗糖60g/kg,稳定剂6g/kg,酸味调节剂和香精适量。
关键词:
大豆 木瓜蛋白酶 氨基态氮 多肽饮料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怀德 刘邻渭 李元瑞 刘兴华 李彦萍
研究了菊花、百合花、玫瑰花、金银花、桂花、红花、苹果花、木槿花、啤酒花的成分。结果表明 ,各种干花原料的蛋白质含量较高 ,均在 1 0 0 mg/ g以上 ,啤酒花的蛋白质含量达 2 1 7mg/ g,除金银花不含色氨酸外 ,其余几种花均含 1 8种氨基酸 ,包括人体所必须的 8种氨基酸 ,木槿花中谷氨酸含量最高 ,达 36 .34m g/ g。矿物质营养丰富 ,在苹果花、红花中铁的含量分别达 1 .32 ,2 .4 mg/ g。玫瑰花汁提取工艺为 :第 1次用 1 5倍的水在 4 5℃提取 2 h,第 2次用 1 0倍的水在 70℃提取 1 .5 h,第 3次用 1 0倍的水在 95℃提取 ...
关键词:
干花 玫瑰花饮料 加工工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玉琼 钟梅 马蓉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观察了4种添加剂对藤茶饮料加工及贮藏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3.0~5.0的条件下有利于茶汤黄酮的保存及色泽品质的稳定,沉淀减少;随着蔗糖添加量的增加,茶汤黄酮的保存率增加,冷藏条件下晶体析出减少,在常温及高温条件下沉淀增加,并以蔗糖添加量质量分数6.0%~9.0%为宜;质量分数为0.004%~0.010%Vc的添加量既有利于茶汤黄酮的保存,也有利于色泽品质及减少沉淀的形成;β-CD对减少茶汤沉淀及结晶效果明显,对茶汤黄酮及色泽的保护不明显。
关键词:
藤茶 饮料 添加剂 品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霞 杨恒明 陈荣顺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绿茶饮料中的特征挥发性和非挥发性化合物,为绿茶饮料风味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MS)和电子鼻技术,对12种绿茶饮料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并结合电子舌和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绿茶饮料中的非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结果]利用HS-SPME/GC-MS在12种绿茶饮料中共检测出135种香气物质,其中酯类40种,醇类21种,醛酮类27种,萜烯类31种,烃类8种,酚类4种,酸类1种,其他物质3种。共有的挥发性香气组分是柠檬烯、α-松油醇和芳樟醇,根据气味活度值(odour activity value, OAV)确定芳樟醇是绿茶饮料的特征香气物质,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赋予绿茶饮料独特的风味。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结果表明电子鼻和电子舌可以区分12种绿茶饮料,第一主成分(PC1)与第二主成分(PC2)的贡献率之和分别达91.08%和92.58%。茶氨酸是绿茶饮料中含量最高的游离氨基酸,茶氨酸含量与绿茶饮料整体滋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种类绿茶饮料的气味和滋味特征存在差异,通过HS-SPME/GC-MS、电子鼻、电子舌和氨基酸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可以较好地分析12种绿茶饮料中的风味物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星春 石百铮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有效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其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本文通过模拟法在茶饮料工艺流程设计教学中的案例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和讨论,阐述了模拟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问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京芳 陈思思
以红枣、核桃为原料,探讨加酸核桃红枣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研究该复合蛋白饮料的稳定技术和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核桃仁去皮的适宜条件是在100℃下用10 g/L N aOH浸泡3 m in,藻酸丙二醇酯(PGA)与单甘酯是该酸性复合饮料较理想的稳定剂,该复合饮料最佳配方是:枣汁与核桃浆体积比为2∶1,每升复合饮料加入蔗糖40 g,蛋白糖3 g,单甘酯1 g,柠檬酸3 g,磷酸二氢钠1.5 g及PGA 4 g,其适宜的杀菌条件是100℃下煮沸杀菌15 m in。
关键词:
核桃 红枣 复合饮料 稳定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文军 龚志华 黄建安 萧力争 蔡利娅 刘仲华
研究了外源单宁酶对绿茶品质成分的酶解特性、酶解条件优化及其酶解液在微滤澄清工艺中的效应.结果表明,根据绿茶粗滤液中酯型儿茶素的含量添加相应活性单位的外源单宁酶,在40℃酶解2 h,主要苦味成分酯型儿茶素能够有效地降解为简单儿茶素,达到提取物的无苦味,并且酶解液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等品质成分的得率依次增加5.56%,6.18%,11.17%,3.53%.微滤澄清工艺对外源单宁酶加工无苦味茶叶提取物在工效、产品得率方面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可作为外源单宁酶加工无苦味茶叶提取物的配套技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秋豆 胡凯 陈亚淑 彭达 谢笔钧 孙智达
以芒果汁为主,加入少量的牛奶,接种乳酸菌强化发酵,制备益生菌发酵芒果饮料,考察益生菌发酵芒果饮料的加工及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发酵后芒果汁中的活菌数为2.13×10~(7 )cfu/mL,POD酶、PPO酶和PME酶失活;芒果汁经过发酵后,抗氧化性总体增高,营养成分含量均增加,其中蛋白质含量增加92.97%、总糖含量增加47.32%、水分含量增加1.66%、维生素C含量增加27.37%、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增加13.24%、可滴定酸增加1倍,但还原糖含量降低10.84%;发酵芒果汁中的总酚含量较新鲜芒果汁增加13.24%;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检测发现,没食子酸、对羟基苯甲酸和芒果苷经过发酵后含量减少,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和没食子酸糖苷类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发酵后芒果汁的糖酸比值为62.91±0.72,酸甜可口,口感和谐,品质较高;发酵后果汁颜色更加柔和、颗粒度增大,但分散更加均匀,状态更加稳定。
关键词:
芒果汁 益生菌 发酵 酶活性 营养成分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兴壮 张华 张晓黎 迟吉捷 鲁明 王小鹤
为提高市场上的果汁乳酸饮料的营养和质量,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对乳酸菌发酵苹果饮料工艺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苹果品种为富士与国光重量比1∶1复配,乳酸菌发酵条件为发酵剂接种量5%、发酵温度18~28℃,发酵苹果饮料配方为发酵苹果汁30%、发酵液25%、砂糖12%,加水量为33%(调配时加入)。
关键词:
乳酸菌 苹果 发酵工艺 饮料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柯范生 郑佳俐 林雅玲 陈丽娇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确定荔枝果汁饮料的配方及复配稳定剂和护色剂的配方.结果表明,混浊型荔枝果汁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糖酸比45∶1、原汁含量3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Brix;复配稳定剂的配方为:60 mg.L-1羧甲基纤维素+20mg.L-1黄原胶+20 mg.L-1海藻酸钠;添加1000 mg.L-1柠檬酸和100 mg.L-1EDTA-Na2可有效抑制荔枝果汁饮料储藏过程中的褐变.
关键词:
荔枝 混浊汁 稳定性 非酶褐变 护色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