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69)
2023(12971)
2022(10781)
2021(10078)
2020(8286)
2019(19119)
2018(19307)
2017(36747)
2016(20257)
2015(22689)
2014(22865)
2013(22424)
2012(20304)
2011(18132)
2010(18055)
2009(16331)
2008(15687)
2007(13619)
2006(12006)
2005(10549)
作者
(59683)
(49496)
(49002)
(46775)
(31529)
(23837)
(22223)
(19579)
(18816)
(17540)
(17012)
(16803)
(15778)
(15626)
(15272)
(15241)
(14808)
(14692)
(14193)
(13880)
(12407)
(12021)
(12020)
(11138)
(11028)
(10976)
(10943)
(10917)
(9938)
(9835)
学科
(78598)
经济(78515)
管理(55913)
(52154)
(41743)
企业(41743)
方法(34264)
数学(29298)
数学方法(28976)
(23784)
中国(21814)
(19982)
地方(18981)
业经(18919)
(17756)
农业(16259)
环境(15570)
(15230)
(13417)
(13270)
银行(13232)
理论(13102)
(12734)
贸易(12726)
(12724)
金融(12722)
(12645)
(12301)
技术(12003)
(11738)
机构
大学(283711)
学院(282398)
管理(111876)
(105578)
经济(103118)
理学(97125)
研究(96855)
理学院(95962)
管理学(94132)
管理学院(93650)
中国(71151)
科学(64279)
(61673)
(50704)
(49436)
(46817)
业大(46544)
研究所(45645)
中心(43882)
(40644)
农业(39838)
(38982)
北京(38909)
师范(38595)
财经(38078)
(35498)
(34643)
(33773)
师范大学(31313)
经济学(30694)
基金
项目(202301)
科学(157672)
研究(145536)
基金(145461)
(128635)
国家(127590)
科学基金(108355)
社会(89678)
社会科(84734)
社会科学(84711)
(78961)
基金项目(78473)
自然(72083)
自然科(70273)
自然科学(70256)
自然科学基金(68961)
(67257)
教育(65587)
编号(59622)
资助(58586)
成果(47601)
重点(45654)
(43516)
(43457)
(41433)
课题(40837)
科研(38763)
创新(38679)
计划(37336)
大学(36761)
期刊
(115531)
经济(115531)
研究(79549)
中国(52739)
学报(49850)
(46484)
科学(45870)
管理(39197)
大学(36952)
学学(34878)
(33309)
农业(32609)
教育(31140)
(23413)
金融(23413)
技术(22996)
业经(19791)
财经(17541)
(17311)
经济研究(17294)
图书(15807)
问题(15439)
资源(15197)
科技(14889)
(14807)
(14160)
理论(13925)
业大(13381)
实践(12989)
(12989)
共检索到403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涂军  石承苍  
若尔盖县是四川省重要的牧业基地,该县草原地区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和沙化。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的草地沙化进行了遥感监测。研究证实,该地区1994年沙地面积已达7610.4公顷,比1985年扩大了3750.5公顷,草地沙化面积比1985年扩大了两倍。以该地区为代表的若尔盖高原“沼泽—草甸—沙地”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在进一步恶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晓慧  李增元  高志海  
沙化土地遥感监测是采集沙化土地现状及其动态变化的重要技术手段,能够为国家防沙治沙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从遥感信息源、光谱特征分析、沙化因子提取、沙化土地分类和动态变化分析等方面总结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石承苍  凃军  
经近40年连续遥感监测发现,四川省若尔盖高原草地沙化与湿地退化现象十分严重。2004与1966年相比,草地沙化面积增加52 898.4 hm2,增幅达586.7%,2005与1986年相比,沼泽湿地减少115 051.0 hm2,减幅达54.2%。这两种事实表明,该地区土地荒漠化正在加剧。究其原因有:排干沼泽和牲畜超载等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气候干暖趋势加剧了这一变化。若尔盖高原处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部位,其土地荒漠化严重趋势应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汪晓菲  何平  康文星  
根据已有研究和野外考察获得的资料,对若尔盖草原沙化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质的变迁,河流频繁改道,母岩形成的土壤含沙量高,为该地区草原沙化提供了大的自然环境背景;气候干暖化为若尔盖高原土地沙化创造了条件;地表径流造成表土层流失,沙层裸露,风力的驱动作用,促进沙流蔓延,积沙及以沙丘的形成和移动等一系列沙化过程的发生、发展;疏干沼泽、扩大牧场,极大地加速了若尔盖湿地由沼泽→半沼泽→草甸→草原→沙漠化发展方向演变;不合理管理与过牧、超限度利用是导致草地沙化最主要的原因;若尔盖草原沙化过程不是一个单纯的自然过程,而是一个自然与经济、社会相关联,而以人为活动为诱导因素所引起的土地沙化过程,是自然因素和...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东  杨秀春  金云翔  徐斌  
草地生物量是衡量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基础。为了系统梳理草地生物量遥感监测研究进展,以Web of Science中1995–2020年的557篇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软件从发表论文的国家、机构和学科分布,以及关键词共现、文献共被引、期刊共被引等角度分别进行可视化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草地生物量遥感监测发文量随时间推移总体呈增长趋势;发文量排名前3的国家为美国、中国和德国;中国科学院发文量最多,且远超过其他机构;发表论文的学科以生态学、环境科学和遥感科学为主;从期刊被引用看,《Ecology》、《Oecologia》和《Global Change Biology》为被引频次前3的期刊;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植被、草原、气候变化、生态、地上生物量等为主要节点关键词;通过对热点关键词以及被引文献聚类结果分析,揭示新的遥感数据源和监测技术方法将会促进草地生物量遥感监测领域的迅速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除多  德吉央宗  普布次仁  姬秋梅  唐红  
草地退化已成为藏北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了定量监测草地生物量和退化草地的生物量动态变化,利用2004年8—9月藏北地区草地地上生物量最大时期的地面实测数据,分析了其地上生物量大小和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同期的Terra MODIS植被指数数据,建立了草地地上生物量的遥感监测和估算模型。主要结论如下:①由于受高寒气候、土壤、水分等环境因素的限制,8—9月藏北地区平均草地地上生物量较小,为96.88g/m2,其中绿色鲜草的比重在80%以上;不同区域不同草地类型地上生物量差异很大,范围在37.10~589.12 g/m2,平均而言,高寒沼泽化草甸的地上生物量最大,达356.84 g/...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颜亮东  殷青军  张海珍  闵庆文  吴素霞  伏洋  
利用EOS/MODIS、NOAA/AVHRR卫星遥感监测的植被指数(NDVI)、地面定点监测的实际地上牧草产量资料,依据卫星遥感监测原理,在点和面上研究、建立了植被指数与牧草产量之间的关系模式,给出了草地资源卫星遥感监测和评价方法。监测和评价结果显示:2004年青海省草地资源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递减,产量最高区处于黄南州南部和果洛州东南部,最低区处于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近20年来天然草地资源的分布规律没有发生变化,但草地生产力在逐步下降,草地资源在逐年减少,仅果洛州全州平均牧草产量比1986年下降了4.04%,牧草总量减少85.10×104t,理论载畜量减少了63.11×104只绵羊单位;暖干...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毅  刘碧颖  刘苗  孙建  曾涛  
近年来,在不合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下,若尔盖地区高寒草甸沙化日趋严重,草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土壤承载着植物、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等的生命活动,研究其理化性质、酶活性及二者的关系对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若尔盖地区沙化草地设置样地,收集植物群落信息、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探讨不同沙化梯度下高寒退化草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动态特征及其之间关系。结果发现:随着沙化程度的加剧,土壤容重、pH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增加趋势,土壤6种营养元素(有机碳、全碳、速效氮、全氮、速效磷和全磷)及脲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β-葡萄糖苷酶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呈递减趋势;土壤pH与碱性磷酸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木质素过氧化物酶、β-葡萄糖苷酶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碱性磷酸酶与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β-葡萄糖苷酶均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P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学敏  罗久富  陈德朝  朱欣伟  周金星  
为探索高寒脆弱生态区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生态系统中各植物种群资源利用能力,通过草地群落学调查结合物种重要值、 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 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等对若尔盖高原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重度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主要种的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轻度、中度退化群落中,建群种为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已侵入不可食性杂类草,且具有较高的重要值;在重度、极重度群落中,建群种更替为禾本科Poaceae植物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赖草Leymus secalinus,群落中不可食性杂类草的重要值高于轻度和中度退化群落。②随着退化程度加剧,除建群种具有较高的生态位宽度以外,退化草地指示种也在群落中占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增加了草地优良牧草的生长压力。③群落中主要种之间的所有生态位重叠指数平均值随退化程度加剧而降低,依次为轻度退化(0.59),中度退退化(0.58),重度退化(0.42)和极重度退化(0.40),主要种群之间对资源的利用随退化程度加剧在整体上逐渐趋向于离散。轻度退化群落中的线叶嵩草、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中度退化中的线叶嵩草、乳白香青Anaphalis lactea,重度退化中的垂穗披碱草以及极重度退化中的赖草,与群落中的其他种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综上,若尔盖高原草地在退化过程中,伴随具有不同资源利用策略的植物种群替代的过程。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阿卜杜热合曼·吾斯曼  玉素甫江·如素力  张发  茹克亚·萨吾提  张旭辉  
以植被覆盖度作为草地退化的遥感监测指标,基于2001-2020年天山新疆段MODIS NDVI和气象遥感资料,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草地退化指数、冷/热点分析、变异系数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草地退化时空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 2001-2020年平均草地退化面积占总面积的34.04%,草地退化指数为1.67,处于轻度退化水平。2)空间上,轻度退化草地空间分异特征明显,主要集中分布在天山西部和中段山区,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草地面积较小且不集中,95%以上的区域草地植被覆盖度变异系数小于0.2,总体上覆盖度的年际波动小,变化相对稳定。3) 2001-2020年草地植被覆盖度受气候因子驱动的区域占总面积的44.23%,主要分布在天山西部和东部,受非气候因子驱动的区域占总面积的55.77%,在山区和南北两侧地势较平缓的区域均有分布,说明非气候因子在天山新疆段草地的变化中起到主导作用。该研究结论可为当地草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巧  陈永富  
利用QuickBird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运用三波段法、NDVI像元二分法、综合法估算研究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并对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检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估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相关性均较高(均达到了0.84以上),其中NDVI像元二分法和综合法的相对误差不大,精度能达到92%以上。经系统性检验,NDVI像元二分法和综合法的拟合精度较高,模型的整体性较好,可用于QuickBird数据估算植被覆盖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震  刘时银  魏俊锋  蒋宗立  
冰川跃动是冰川周期性地快速运动,给下游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对已经发现的跃动冰川进行监测不仅有助于提高对冰川跃动机理的认识,而且对冰川跃动灾害预警预报和风险评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中发现,1963-2009年东帕米尔高原昆盖山的5Y663L0023冰川末端发生大幅前进。本文利用Landsat影像、ASTER立体像对等数据对该冰川前进过程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该冰川于1990-1992年和2007-2013年分别前进81±30 m和811±30 m,其中2007-2013年的前进属于跃动引发的前进。其中跃动最高峰在2007年8月21日-2008年10月26日,期间32.7×10~6m~3的冰体发生卸载,导致末端前进了704±30 m,面积扩张了0.34 km~2。针对东帕米尔地区跃动冰川周期研究的空白,本文认为该冰川跃动周期中跃动期为4 a,平静期最短为15 a左右。该冰川属于多温型冰川,跃动受热力学机制影响的可能性较大,但液态降水、冰雪融水的增加也是影响因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那晓东  臧淑英  张树清  
资源型城市大庆是随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的城市。随着石油资源的开发以及人类对草原的掠夺式经营,引起了草地退化和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失调。草地是维持大庆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草地退化严重影响了大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该文以大庆为研究区,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现代卫星遥感技术和GPS测量技术,基于大庆1988、1992、1996、2001年4个年度的Landsat TM影像来研究该地区的草地退化轨迹。选取草地植被覆盖度和可食牧草率两个指标来反映草地退化的程度。这两个指标的计算是由基于植被指数的遥感定量反演模型得到的。将上述两个因子赋予一定的权重,做出反映草地退化程度的草地退化综合分级图。并将校正...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莉雯  卫亚星  
湿地是地球上最具生产力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具有很高的资源价值、经济价值、环境效益和多种生态功能。湿地研究己成为当前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等多学科交汇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目前国内外在对湿地研究过程中,采用遥感技术的关注焦点已逐渐从光学遥感转移到雷达遥感上。采用雷达遥感数据监测湿地的研究,经过了20~30年的研究历程,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面对复杂性较为突出的湿地生态系统来说,仍有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本文从雷达遥感系统的主要参数波长、极化、入射角,以及湿地雷达遥感监测的主要相关专题时相、环境影响和采用的分析技术方面,回顾了国内外主要地理科学文献上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总结分析了研究结论和研究发展趋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爽  姚静  
文章以环北京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项目为依托,讨论了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业务化工作中数据预处理、信息提取、动态监测分析、外业调查、数据质量控制等技术关键环节,并重点阐述了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工作中亟需解决的若干问题及思路,以期为今后全国范围内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提供指导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