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96)
2023(9048)
2022(7862)
2021(7154)
2020(6288)
2019(14630)
2018(14704)
2017(28284)
2016(15784)
2015(18139)
2014(18433)
2013(18496)
2012(17454)
2011(16021)
2010(16206)
2009(15521)
2008(15744)
2007(14375)
2006(12630)
2005(11480)
作者
(48907)
(41279)
(41132)
(39207)
(25983)
(19835)
(18819)
(16205)
(15380)
(14637)
(14026)
(13884)
(13276)
(13185)
(13051)
(12780)
(12763)
(12092)
(12043)
(11851)
(10337)
(10328)
(10010)
(9317)
(9282)
(9263)
(9230)
(9172)
(8386)
(8204)
学科
(64681)
经济(64586)
管理(50544)
(45252)
(37131)
企业(37131)
方法(29778)
数学(26052)
数学方法(25813)
(19733)
(18500)
(17302)
中国(16121)
(15628)
业经(13783)
(11973)
农业(11960)
财务(11940)
地方(11917)
财务管理(11903)
(11664)
贸易(11661)
(11521)
(11381)
环境(11378)
(11332)
企业财务(11258)
(10770)
银行(10732)
(10181)
机构
大学(239446)
学院(237615)
(96305)
经济(94128)
管理(89272)
研究(82722)
理学(76173)
理学院(75255)
管理学(73995)
管理学院(73534)
中国(63537)
科学(52842)
(51637)
(47249)
(44722)
(44179)
研究所(40082)
中心(37873)
(37567)
业大(37532)
财经(36776)
农业(35298)
(33093)
北京(32576)
(30868)
师范(30561)
经济学(29825)
(29456)
(29150)
财经大学(27042)
基金
项目(156055)
科学(121723)
基金(112995)
研究(111439)
(99843)
国家(99057)
科学基金(83306)
社会(69478)
社会科(65701)
社会科学(65679)
(60518)
基金项目(60239)
自然(54931)
自然科(53466)
自然科学(53449)
自然科学基金(52507)
(51738)
教育(51119)
资助(46279)
编号(45703)
成果(37742)
重点(36028)
(35234)
(33437)
(32070)
(31765)
课题(31314)
科研(30256)
创新(29942)
教育部(29565)
期刊
(107833)
经济(107833)
研究(67249)
中国(49716)
学报(41128)
(39937)
(38899)
科学(37389)
管理(31269)
大学(29839)
学学(28029)
农业(26196)
教育(22244)
(20919)
金融(20919)
技术(19473)
财经(18723)
业经(16968)
经济研究(16320)
(16040)
问题(14648)
(14488)
资源(14060)
(12279)
技术经济(11735)
图书(11692)
理论(11529)
(11344)
科技(10699)
实践(10360)
共检索到3561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红玉  白云芳  
以整个若尔盖高原为研究区域,综合利用遥感、GIS技术、DEM和野外调查成果,系统分析了湿地资源变化的一般过程和机制。结果表明:①若尔盖高原湿地主要分布在高原内部海拔3380~3550m的丘陵区域,并且呈现出与草地相间分布的空间格局;②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湿地排水和泥炭开采活动,湿地面积萎缩了62%,典型区域达到88%左右;③典型区域植物群落调查表明,该区湿地生态系统发生了严重退化;④过度放牧加速了生态系统退化的程度,导致啮齿类动物的数量不断增大;⑤湿地资源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对区域生态平衡造成严重威胁,是区域环境变化的根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梅燕  
若尔盖湿地以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湿地生态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从分析若尔盖湿地的旅游资源入手 ,提出了若尔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几点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何池全  赵魁义  
论述了川西北高寒湿地的自然概况及其形成原因,分析该区湿地的主要生物多样性价值,分布有具有世界意义的特有物种(黑颈鹤)和珍稀濒危物种,并且还分布有许多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但近几年来,人类活动的频繁干扰,如泥炭开采、过度放牧而破坏植被,再加上本区气候因素的特殊性,局部地区已引起沙化,使本区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由此而提出相应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对策:协调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严控载畜量,发展人工草场;发挥本地优势,利用泥炭治沙;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强湿地立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斌  
本文旨在对若尔盖湿地退化、草原沙漠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导致湿地退化、草原沙漠化的主导因素,并寻求合理对策。在前人已有研究和野外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近几十年来若尔盖地区人口激增、挖沟排水、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对湿地退化、草原沙漠化的影响明显,而气温升高、降雨减少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弱。分析表明,若尔盖湿地沙漠化在于人类活动干扰和自然因素的双重作用,自然因素是湿地沙漠化发生的大环境,是大空间、大跨度造成湿地沙漠化的自然环境背景,为生态环境恶化、湿地沙漠化提供一种可能性;而近几十年来人类强烈的破坏性活动才是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湿地沙漠化的主导因素。在遵循自然客...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华智  刘伟  杨楠  杨孔  谢红旗  
【目的】高原鼢鼠是若尔盖高原湿地最主要的鼠类之一,其扰动行为(采食和掘洞)会翻动土壤,改变土壤结构,破坏植物根系,从而影响土壤性质和植物生物量。本研究成果探讨了其影响机制,为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草地保护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夏季采用刈割法和环刀法收集了该地区高原鼢鼠鼠丘、洞道上方、扰动样方、无扰动对照样方4类生境中的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植物地上生物量、植物地下生物量、植物生物量分配五类指标数据。【结果】不同生境类型样方中,土壤含水率表现为无扰动对照样方>洞道上方>扰动样方>鼠丘,无扰动对照样方、扰动样方、洞道上方3类生境之间差异不显著,鼠丘与以上3种生境类型间均表现为差异显著(P无扰动对照样方>洞道上方>鼠丘,鼠丘生境显著低于扰动样方和对照样方,洞道上方生境显著低于扰动样方(P无扰动对照样方>洞道上方>鼠丘,扰动样方和对照样方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余生境类型两两组合之间均差异显著(P扰动样方>洞道上方>鼠丘,所有生境类型两两组合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地下生物量所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均远大于地上生物量,生物量明显更多地分配到地下部分,且随着高原鼢鼠扰动,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地上生物量反之。【结论】高原鼢鼠扰动降低了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植物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并使得植物生物量在高原鼢鼠扰动后增加了向地上分配的比例,对区域内生态系统功能产生深刻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汪晓菲  何平  康文星  
根据已有研究和野外考察获得的资料,对若尔盖草原沙化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质的变迁,河流频繁改道,母岩形成的土壤含沙量高,为该地区草原沙化提供了大的自然环境背景;气候干暖化为若尔盖高原土地沙化创造了条件;地表径流造成表土层流失,沙层裸露,风力的驱动作用,促进沙流蔓延,积沙及以沙丘的形成和移动等一系列沙化过程的发生、发展;疏干沼泽、扩大牧场,极大地加速了若尔盖湿地由沼泽→半沼泽→草甸→草原→沙漠化发展方向演变;不合理管理与过牧、超限度利用是导致草地沙化最主要的原因;若尔盖草原沙化过程不是一个单纯的自然过程,而是一个自然与经济、社会相关联,而以人为活动为诱导因素所引起的土地沙化过程,是自然因素和...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夏敏  王行  刘振亚  王娜  刘耘硕  王好才  肖雄  肖德荣  
依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采用的湿地分类及划分标准,研究了四川若尔盖高原沼泽、河流和湖泊3种湿地类型的碳储量及其碳汇经济价值.结果表明:(1)沼泽土壤的碳密度为733.60 Mg·hm~(-2),显著高于河流(205.46 Mg·hm~(-2))和湖泊(201.39 Mg·hm~(-2))的土壤碳密度,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3种湿地类型的土壤碳密度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与土壤深度呈显著负相关(P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亚辉  
若尔盖草地,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茫茫草原,曾经被称为"中国最美的湿地草原",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态噩梦,一片片沙化的伤疤在绿色大地蔓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晓宇  苏奋振  吕婷婷  仉天宇  吴迪  付敏  
采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以1985年、1995年、2000年和2009年为时间节点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的数量、变化速度、类型转换、重心位移等进行了提取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在研究期内的变化较为显著,各个时段的变化特点各有异同。整体上人工湿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1985年仅为零星分布,到了2009年则已处于主导地位,而且呈加速增长的趋势,2000年至2009年的增长速度达到了29.19km2/a;近岸湿地、沼泽湿地等自然湿地整体上呈逐年退缩趋势,其中沼泽湿地的退缩最为显著,多转变为了人工湿地和农业用地;黄河三角洲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养殖等人工湿地的扩张,另外黄河口的改道对...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何志鹏  梁雪峰  尚杰  
湿地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无法替代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本文以生态系统整体观点为出发点创新湿地管理机制,提出了流域分片管理机制、申请许可制度、统一授权管理机制等对策思路,为促进湿地管理工作的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跃鹏  张学霞  方宇  张雪  郭建斌  
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1980—2015年湿地景观破碎化及恢复优先性进行研究,以1980、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7期土地利用数据为数据源,在ArcGIS与Fragstats软件的支持下,获取景观破碎化及湿地变化信息,实现对若尔盖湿地景观破碎化及湿地动态演变过程的深度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湿地景观演变函数,揭示若尔盖湿地多年变化类型分布,并给出该区域湿地恢复的优先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湿地景观破碎化主要表现为斑块平均面积和蔓延度指数的萎缩,斑块密度的上升及香农多样性指数的增大。整个研究时段内,研究区湿地斑块平均面积减少了249.77 hm~2,斑块密度上升0.013 hm~(-2)。2)根据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涵义,将研究区湿地划分为稳定型、退化型、恢复型和波动型4种类型,研究发现退化型湿地的面积与稳定型湿地相比,是其75.43%,与恢复型湿地相比,是其2.27倍,若尔盖湿地退化严重,亟需进行湿地恢复。3)采用熵值法,以行政乡镇为若尔盖湿地恢复单元,得出若尔盖8个受影响的乡镇中,有2个一级恢复区、3个二级恢复区、3个三级恢复区。三级恢复区(阿西乡、嫩哇乡、达扎寺镇)应当予以优先恢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国杰  蒋瑛  张红玲  
利用1957~2011年若尔盖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终日、持续日数、活动积温的年际变化,对活动积温进行突变检验。研究表明:若尔盖≥0℃的初日提前的趋势并不明显;终日呈显著延后趋势;持续日数呈明显增加趋势。活动积温变化呈十分显著的增加趋势,1997年为积温增加的突变年,1998~2011年是热量和持续日数增加幅度最大的时期。1998~2011年若尔盖≥0℃的各不同保证率对应的持续日数均大于1957~1997年对应的持续日数,即初日提前,终日推迟,活动积温也明显增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慧琴  张彩虹  邹家红  
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域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维持系统,而我国是全球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但湿地的资源价值并没得到广泛的认识,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工作也没有全面开展,这对我国的生态环境极为不利。在湿地保护过程中,湿地的现有形态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本文分别对这三类情况下的保护工作进行博弈分析,结合我国湿地保护的现状,提出我国今后开展湿地保护的措施,以促进我国湿地保护工作的全面展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贾慧聪  潘东华  张万昌  
洞庭湖是我国面积仅次于鄱阳湖的第二大淡水湖。近些年来,洞庭湖区降水在减少,湘、资、沅、澧四水的来水量也在降低,尤其2011年春季以来,洞庭湖水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持续干旱,洞庭湖地区的降水量累计比历年同期减少了50%至60%。本文基于1985年、2000年和2011年的遥感影像数据,运用RS、GIS等,系统分析了洞庭湖区近30年土地利用/覆盖的数量和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过度围湖垦殖成为洞庭湖湖面萎缩的主要原因。湖区耕地总量持续增加,增幅达36.01%;湿地、林地、草地总量减少,其中湿地和草地面积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分别为72.88%和62.98%。研究结果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及政策的制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郝敬锋  刘红玉  李玉凤  胡和兵  安静  
运用遥感和GIS技术及转移矩阵模型,对江苏省海滨湿地区域1987年、1997年及2007年3个时期图件进行信息提取。分别对两个时段该区域湿地资源演变趋势及其驱动机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近30 a来,江苏海滨湿地资源演变趋势主要为自然湿地向人工湿地及非湿地转移,两个时段自然湿地面积分别减少11.57%和24.63%,整个研究期间人工湿地及非湿地分别增加了27.75%、6.92%;②影响江苏省海滨湿地资源演变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及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的入侵,与1987年相比米草沼泽增加了71.94%。整体而言,社会经济因素是江苏省海滨湿地资源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