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78)
2023(6179)
2022(5616)
2021(5247)
2020(4814)
2019(11224)
2018(11302)
2017(21486)
2016(12465)
2015(14400)
2014(14911)
2013(14869)
2012(14454)
2011(13013)
2010(13286)
2009(12679)
2008(13158)
2007(12329)
2006(10558)
2005(9504)
作者
(41669)
(35372)
(35161)
(33622)
(22556)
(17307)
(16223)
(13927)
(13241)
(12748)
(12062)
(12046)
(11478)
(11458)
(11426)
(11271)
(10995)
(10488)
(10290)
(10276)
(9146)
(8989)
(8789)
(8115)
(8059)
(7917)
(7892)
(7860)
(7478)
(7422)
学科
(50173)
经济(50118)
(31675)
管理(31512)
方法(25961)
(25222)
企业(25222)
数学(22875)
数学方法(22564)
(15996)
(14355)
(12801)
中国(12033)
(10664)
贸易(10660)
(10361)
(9439)
地方(9246)
农业(9233)
业经(9137)
(8174)
理论(8117)
(7923)
财务(7901)
财务管理(7869)
(7671)
银行(7617)
企业财务(7370)
(7266)
金融(7261)
机构
大学(191461)
学院(188918)
(70530)
研究(69509)
经济(68763)
管理(64675)
理学(55158)
理学院(54407)
管理学(53054)
管理学院(52723)
中国(50974)
科学(49329)
(46802)
(41810)
(39615)
农业(37592)
业大(36515)
研究所(36396)
(32293)
中心(31738)
(30602)
北京(26251)
财经(25612)
(24778)
农业大学(24467)
师范(24364)
(24362)
(24187)
(23974)
(23057)
基金
项目(123796)
科学(92555)
基金(86515)
研究(81967)
(78914)
国家(78283)
科学基金(63201)
(49940)
社会(47703)
基金项目(45707)
社会科(44905)
社会科学(44885)
自然(43945)
自然科(42866)
自然科学(42837)
(42571)
自然科学基金(42054)
教育(38218)
资助(37402)
编号(33098)
重点(28960)
成果(28193)
计划(26606)
(26598)
(26536)
科技(25120)
科研(24999)
(24674)
课题(23701)
创新(23276)
期刊
(77908)
经济(77908)
研究(50742)
学报(44259)
(42377)
中国(36990)
科学(35258)
大学(31396)
学学(29984)
农业(28268)
(26456)
管理(21769)
教育(18855)
技术(15747)
(15474)
金融(15474)
(15461)
财经(12985)
业大(12602)
(12531)
业经(12221)
经济研究(12148)
(11164)
问题(10815)
农业大学(10601)
(9852)
技术经济(9651)
图书(9590)
统计(9575)
科技(9484)
共检索到2817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召稳  李元晓  梁含  王占彬  李旺  
苜蓿(Medicago sativa)作为反刍动物最主要的粗饲料蛋白来源,可通过青贮保持其最佳的饲用价值。本研究旨在分析苜蓿青贮的主要微生物组成,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到苜蓿青贮的主要菌种,研发适合苜蓿青贮的微生物添加剂。首先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天然半干苜蓿青贮中的微生物种群数量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利用MRS、NA、LB、PDA以及麦氏培养基,采用有氧和厌氧两种培养方式从天然苜蓿青贮饲料中筛选微生物菌种;对筛选到的微生物菌种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鉴定确定其种属。结果表明,苜蓿青贮中的主要微生物群落(鉴定到属的水平)为海洋杆菌属(Oceanobacill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i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is),分别占到24.9%、14.3%、13.9%。在37℃有氧和厌氧条件下以不同培养基共分离出30株菌株。经过形态学和保守序列比对确定,其中15株为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8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2株地衣芽孢杆菌(B. licheniformis);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阿氏芽孢杆菌(B. aryabhattai)、短小芽孢杆菌(B. pumilus)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yloliquefaciens)各1株。所筛选菌株和鉴定结果与宏基因组测序的分析结果相一致,表明所筛选的菌种可靠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衣尧  郑兰红  陈世建  盛军  孙谧  
对5株海洋微生物进行发酵培养,发酵液离心后,收集上清液,采用饱和正丁醇萃取制备海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采用MTT活性跟踪法,以BEL-7402、RKO、A549、U251和MCF-7等细胞系为模型,对代谢产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的筛选。结果显示,菌株S-1和N16代谢产物的活性组分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菌株S-1对MCF-7、U251和BEL-7402三种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44、102和82μg/ml;菌株N16对MCF-7和BEL-7402两种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84、133μg/ml。对菌株S-1和N16进行了16S r RNA序列分析、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结果显示,菌株S-1为短芽孢...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国良  李顺  贾春林  盛亦兵  何峰  李向林  
为探讨微生物添加剂对苜蓿青贮效果的影响,以发酵活干菌和乳酸菌两种微生物复合添加剂为材料,分别设置三种不同添加浓度和对照,添加到袋装苜蓿青贮中,分别在青贮第4,8,16,30,60天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微生物复合添加剂均可以改善苜蓿青贮的发酵品质,青贮pH显著下降,抑制氨态氮含量的增加,但对干物质含量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影响不显著。通过综合分析,本试验认为在苜蓿青贮中添加发酵活干菌复合添加剂2g/t或乳酸菌复合添加剂1g/t效果较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元森  吴坤  李翠香  贾新成  
【目的】研究黄瓜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方法】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不同种植茬次黄瓜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结果】黄瓜连作引起土壤中细菌种群发生较大变化,其中Bacteriovorax sp.(序列同源性为93%)、Pseudomonas sp.(序列同源性达97%)和另两种未培养(Uncultured)细菌种群数量减少,而Sphingomonas sp.(序列同源性达100%)和另一未培养细菌种群数量增加。连作对土壤真核微生物影响较小,但其在根际的数量变化幅度较非根际明显。【结论】黄瓜根际细菌数量与其生长发育关系密切,而非根际细菌数量随黄瓜生长发育变化不大。黄瓜连作导致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小龙  孙焕良  谢达平  孟桂元  
为了克服传统沤麻工艺的不足,提高沤麻的效率,以亚麻原茎为菌种筛选的来源,通过初筛、复筛得到了1株产果胶酶和木聚糖酶活性较高,不产纤维素酶的脱胶菌株A6.摇瓶脱胶试验表明,A6菌能24h完成亚麻脱胶,脱胶后,纤维残胶率为20.63%,胶质脱除率达38.80%,比天然水脱胶高出11%.初步鉴定并命名为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circulans)A6.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兰英  穆大伟  曾聪  潘永贵  
【目的】检测4℃保鲜贮藏7 d的菠萝果肉所感染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为人们安全食用菠萝果肉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固体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方法,对经稳定态Cl2O2溶液浸泡杀菌处理,并于4℃保鲜贮藏7 d的菠萝果肉进行微生物数量及种类调查,采用传统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测定以及ITS序列分析方法,对主要污染菌株进行分类地位确定。【结果】贮藏期间菠萝果肉主要感染的菌种为酵母菌,带菌量为3.44×107cfu/g;霉菌较少,仅有1.0×103cfu/g;没有检测到细菌。检测到的酵母菌M5-1和M5-3为红酵母属胶红酵母菌(Rhodotorula mucilagino-sa);M5-4为孢汉逊酵母属孢汉逊酵...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郑鸿飞  孙谧  王跃军  郝建华  高强  
通过以三丁酸甘油酯和α-乙酸萘酯为底物,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的酯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并从样品中分离到1株产酯酶活力和稳定性较高的菌株EB-1,对其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Bacillus subtilis subsp.subtilis模式菌株的同源性高达99.79%;又根据其产黑色素这一特性,最终将其确定为Bacillus subtilis var.niger,其16S rDNA序列在GenBank的注册号为EU016526。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银华  雷雪芹  徐廷生  王青青  田英申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揉丝微贮与传统青贮饲料发酵过程中pH和主要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方法】制作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和传统青贮饲料各70瓶,分别于装瓶前及装瓶后的第1,2,3,5,6,7,8,9,10,11,12,15,16,18,20,22,26,28,30和35天取样,用电子酸度计测pH;同时分别用MRS培养基和孟加拉红培养基培养样品,测定样品中的乳酸菌、酵母菌和霉菌数量。【结果】1)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pH在第6天下降到4以下,然后稳定在3.8左右,整体低于传统青贮饲料。2)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中的乳酸菌数量在第5天达到最高峰,为5.58×1011CFU/g,之后开始下降,直至第11天出现第...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侯爱香  刘静  李珂  李宗军  王佐  吴根梁  
为探明面筋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污染途径和微生物群落,从生产线、大型超市和零售小卖部多地取样,用平板计数法检测菌落总数、霉菌酵母数、耐热菌和大肠菌群数,用划线法和点接法将优势菌分离,通过形态观察和理化试验,结合16S rDNA序列和18S rDNA的ITS区域序列进行优势菌鉴定。结果显示:小卖部样品的细菌总数达8×104 CFU/g,酵母霉菌数达1.20×103 CFU/g,都大大超过地方标准上限的数倍,其他样品的微生物数量均在地方标准之内,说明挤压熟化工艺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后期生产销售是造成污染的主要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圣国  王加启  卜登攀  刘开朗  李旦  于萍  魏宏阳  周凌云  李发弟  
利用脲酶选择性培养基,从奶牛瘤胃微生物BAC文库的15 360个克隆中筛选得到了12个脲酶克隆。利用酚-次氯酸法对脲酶克隆子的酶学性质分析,表明均具有不同的尿素分解能力,酶的活力范围是30~2 466 U/mg。脲酶阳性克隆插入片段大约是60 kb,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酶切图谱表明,各个克隆具有不同DNA片段,其中脲酶Urease 1、Urease 3、Urease 4和Urease 9的最适pH8.0,最适温度为60℃。本研究从奶牛瘤胃微生物BAC文库中筛选到了具有脲酶酶活特性的克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汝婷  陆翰文  庄宇彤  杨云朝  罗雨昕  迟德富  
【目的】筛选对乐果(有机磷类)、高效氯氰菊酯(菊酯类)和吡虫啉(新烟碱类)有抗药性的优势菌株,探究上述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人为施药筛掉敏感菌,采用稀释涂布法和连续划线法分离纯化对农药有一定抗性的优势细菌进行表型特征和16SrDNA的鉴定。【结果】从农药处理后的土壤中筛选到的优势细菌主要为芽孢杆菌属、金黄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4类:芽孢杆菌属中的C3菌株在高质量浓度4.000 g/L乐果和0.100 g/L的吡虫啉处理的土壤中不存在其菌落;不动杆菌属中的C5菌株在0.120 g/L和0.040 g/L的高效氯氰菊酯以及0.100 g/L吡虫啉处理组中均未发现该菌生长;假单胞菌属中的C6菌株在4.000 g/L的乐果及0.050 g/L和0.100 g/L的吡虫啉处理的土壤中无此菌株生长。不同质量浓度农药对土壤菌落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土壤中细菌和真菌菌落的抑制率与质量浓度之间呈正相关,且随时间推移,抑制率呈递减趋势,第14天仅有0.100 g/L吡虫啉处理组中的土壤细菌和真菌菌落数未恢复至正常水平;真菌中乐果和吡虫啉处理组间,第14天低质量浓度的土壤真菌菌落数显著(P 乐果>高效氯氰菊酯,且吡虫啉对土壤细菌数量抑制程度最高,对土壤真菌影响较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媛  王雁萍  郝湘妹  杨逢源  赵珊珊  
为获得苜蓿青贮用乳酸菌,本研究从苜蓿附生乳酸菌中通过抑菌活性、酸化苜蓿粉及结构性糖代谢中间产物的性能指标筛选优良菌株,并研究其对苜蓿(Medicago sativa)青贮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1)筛选到抑菌活性较高、酸化苜蓿粉及结构性糖代谢中间产物综合性能较好的菌株ZZU A341,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2)青贮90 d,添加该菌株的处理组pH、氨态氮含量低于添加商业菌株(YX)的处理组,显著低于自然青贮(P <0.05)。综上所述,使用该筛选方法获得的优良乳酸菌可有效改善苜蓿发酵品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亮   杨金水   黄娅茹   姜婷婷   余启军   袁红莉  
联合生物加工被认为是木质纤维素转化的最理想形式,虽然通过代谢工程改造可以基于单一菌株实现联合生物加工,但过高的代谢压力导致菌株转化效率并不理想。为了系统认识微生物种间分工和实现联合生物加工的理性设计,本文聚焦于天然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群中的种间分工,从底物协同水解、营养因子交叉喂养和“糖骗子”限制的角度综述了目前物种间的分工协作模式,介绍了物种分工在木质纤维素转化中的应用,以及天然木质纤维素菌群中种间分工研究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为联合生物加工菌群的构建提供设计原则,推动木质纤维素的高效转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圣国  王加启  卜登攀  刘开朗  朱雅新  周凌云  
【目的】从奶牛瘤胃微生物BAC文库中筛选含乙酰CoA羧化酶(ACCase)基因的克隆子,并对其全长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利用PCR序列驱动筛选法,从瘤胃微生物BAC文库中筛选ACCase基因,鸟枪法测定基因序列后,进行基因注释、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筛选得到了含ACCase基因的克隆(U12),其插入片段序列(URE12)全长43 358 bp,GC含量为43.75%,经GeneMark程序预测含有38个基因,经Signature程序预测属于变形菌门。ACCase基因(Acc-32)编码159个氨基酸,与Elusimicrobium minutum的ACCase基因具有41%的相...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胡进玲  古丽君  曹师  成凤花  李彦忠  
本研究采用PDA平板暴露法对草类植物微生物实验室的无菌间和常规操作间进行微生物收集与检测,并对主要菌种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比较酒精喷雾、超净台擦拭等操作前后无菌间杂菌菌落数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本实验室共检测到11种主要杂菌,包括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海迪茨氏菌(Dietzia maris)、球形节杆菌(Arthrobacter globiformis)等8种细菌和青霉(Penicilliumsp.)、壳皮盘菌(Peziza ostracoderma)、枝孢样枝孢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3种真菌。其中,优势菌种依次为玫瑰色库克菌(Kocuria rosea)、球形节杆菌、海迪茨氏菌,菌落总数分别为28、28、23个。研究还发现,本实验室无菌间的杂菌种类远多于常规操作间,且包含了常规操作间所有杂菌种类,说明常规操作间的杂菌可能来源于无菌间,而检测到的杂菌种类主要为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病原菌,与报道的空气中常见微生物种类差异较大,说明无菌间的杂菌可能是微生物研究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对无菌间进行除菌操作后,超净台内部杂菌种类减少了64%,超净台外部杂菌种类减少9%。因此,彻底擦拭超净工作台的内外、喷洒酒精等操作可有效减少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造成的污染。从杂菌来源来看,规范试验操作,减少实验室内外空气流动也十分必要。本研究为实验室微生物污染物的检测、预防及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