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37)
- 2023(4313)
- 2022(3728)
- 2021(3433)
- 2020(2956)
- 2019(6728)
- 2018(6456)
- 2017(12495)
- 2016(6889)
- 2015(7193)
- 2014(7294)
- 2013(7279)
- 2012(6779)
- 2011(6118)
- 2010(6038)
- 2009(5406)
- 2008(5619)
- 2007(4955)
- 2006(4068)
- 2005(3610)
- 学科
- 济(27207)
- 经济(27174)
- 业(20240)
- 管理(19310)
- 企(16441)
- 企业(16441)
- 方法(15331)
- 数学(13765)
- 数学方法(13635)
- 财(8151)
- 学(7643)
- 中国(6596)
- 农(6238)
- 务(5704)
- 财务(5694)
- 财务管理(5682)
- 企业财务(5554)
- 制(5118)
- 业经(4919)
- 贸(4685)
- 贸易(4685)
- 银(4677)
- 技术(4652)
- 银行(4641)
- 易(4541)
- 农业(4519)
- 融(4502)
- 金融(4502)
- 行(4380)
- 地方(4086)
- 机构
- 大学(99797)
- 学院(97973)
- 济(38062)
- 经济(37283)
- 研究(36558)
- 管理(34574)
- 理学(30561)
- 理学院(30155)
- 管理学(29459)
- 管理学院(29295)
- 中国(25803)
- 科学(24872)
- 农(22123)
- 京(20423)
- 所(20160)
- 财(19008)
- 研究所(18699)
- 业大(18076)
- 农业(17820)
- 中心(15758)
- 财经(15527)
- 江(14390)
- 经(14287)
- 院(13463)
- 北京(12615)
- 经济学(12540)
- 范(12278)
- 省(12077)
- 师范(12037)
- 财经大学(11911)
- 基金
- 项目(70928)
- 科学(54968)
- 基金(52545)
- 家(48967)
- 国家(48582)
- 研究(45409)
- 科学基金(40092)
- 社会(29446)
- 自然(28012)
- 社会科(27986)
- 社会科学(27978)
- 自然科(27433)
- 自然科学(27424)
- 基金项目(27383)
- 省(27153)
- 自然科学基金(26984)
- 划(23598)
- 资助(22369)
- 教育(21206)
- 重点(16589)
- 部(15958)
- 编号(15532)
- 计划(14856)
- 创(14612)
- 科研(14469)
- 发(14351)
- 创新(13761)
- 性(13367)
- 科技(13263)
- 业(13194)
共检索到138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于林清 云锦凤 郭九峰 孙国琴 张利军 孙娟娟
为了寻找快速测定苜蓿秋眠性的方法,利用来自美国的11个苜蓿秋眠标准对照品种,分析了不同品种的幼苗子叶到第1真叶、第1、2真叶间距离与苜蓿的秋眠性、抗寒性的关系,发现苜蓿的秋眠级与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极显著正相关,与第1~2真叶节间距也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越冬率也极显著正相关;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与越冬率极显著负相关(P<0.01),第1~2真叶节间距也与越冬率极显著负相关(P<0.01);以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第1~2真叶节间距可评价苜蓿品种的秋眠性与抗寒性。苜蓿不同秋眠类别组之间的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第1~2真叶节间距存在显著差异,可以用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第1~2真叶节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志英 李西良 李峰 陶雅 刘磊 王宗礼 孙启忠
【目的】秋眠是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对晚秋生长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根系是紫花苜蓿越冬的主要功能器官,秋眠性与其越冬具重要关联,但对于如何通过根系性状的越冬特征来实现抗寒效应,仍不清楚。文章中从根系性状越冬反应的角度,探究秋眠性对紫花苜蓿抗寒性的作用过程。【方法】采用11个标准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以紫花苜蓿在中国适宜分布区中较为寒冷的中温带地区为例,通过标准主轴分析(standardized major axis,SMA)等方法,研究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各根系性状在越冬过程的差异化响应及其异速生长关系,进一步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新卫 韩清芳 贾志宽
以地下根系生长、地上生物量和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为对象,研究了8个不同秋眠级数苜蓿品种的吸水规律。结果表明:休眠和半休眠苜蓿品种的时空变化特征表现出一致性;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呈递减趋势;年刈割3茬,地上生物量与苜蓿耗水量密切相关,呈“V”字型分布;生育期内,分枝期历时最长、耗水最多,开花期耗水速率最快;3年内,苜蓿根系主要分布在60 cm土层,侧根主要发生于0~40 cm层,60 cm层下无侧根发生。根系主要依靠侧根在120 cm土层内吸收土壤水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希强 张涵 王学敏 仪登霞 王赞
【目的】发掘紫花苜蓿秋眠性关联位点,为揭示紫花苜蓿秋眠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紫花苜蓿关联群体由75份321个四倍体紫花苜蓿基因型构成,其中中国紫花苜蓿品种每份材料选取6—8个基因型;其余材料每份选取3—4个基因型。利用紫花苜蓿基因组均匀分布的85对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标记,对321个紫花苜蓿基因型进行扫描。于2014—2015年连续两年对紫花苜蓿秋眠性开展调查,并利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及混合线性模型(MLM)2种方法,开展秋眠性与SSR分子标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秋眠性 关联分析 SSR标记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杜乐山 刘海燕 翟晓朦 任梦云 李俊生 关潇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植物的影响是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为研究CO_2浓度升高对苜蓿(Medicago sativa)不同生长期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利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s,OTC)模拟未来CO_2浓度,以秋眠型、半秋眠型和极非秋眠型的苜蓿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苜蓿叶片解剖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叶片解剖结构受CO_2浓度升高、生长期的影响较大,受秋眠类型影响较小;且受三因子交互效应影响显著。2)叶片解剖结构随CO_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P<0.01),有利于增加叶绿体含量和气体交换速率,进而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叶片厚度、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随生长期变化显著增加(P0.05),可能是因为秋眠性受光照时长、气温的影响较大,受CO_2的影响较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万里强 李向林 袁庆华 何峰 陈玮玮
低温和短日照是引起苜蓿秋眠的主要环境因子。本试验研究了降温与缩短光长对不同秋眠型紫花苜蓿品种生理特征变化的影响机制,并探讨其与秋眠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缩短光长和降温互作处理对于苜蓿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显著(P<0.05)大于单一处理;缩短光长或降温使各个品种SOD、POD活性升高,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且秋眠型品种阿尔冈金生理指标的变化受短日照影响更为明显。短日照和低温都是苜蓿生长的一种逆境,酶活性以及渗透性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与苜蓿秋眠性存在某种关联。
关键词:
苜蓿 低温 短日照 秋眠性 生理特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菊兰 朱耀军 文菀玉 武高洁 宁宇 马骅 王义飞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对秋茄幼苗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及秋茄幼苗对低温胁迫的防御机制,以期为抗寒性红树植物种的选育、引种提供参考。[方法]以秋茄幼苗为材料,分别在5℃与12℃低温下进行胁迫试验。应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和便携式脉冲调制叶绿素荧光仪(PAM-2500)分别测定光合参数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应用EXCEL和SPSS13. 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作图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低温胁迫对秋茄幼苗的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及水分利用率(WUE)影响显著(P
关键词:
秋茄幼苗 低温胁迫 光合特征 荧光特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剑锋 柳福柱 程云清 程军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安梨、花盖梨、尖把酸梨、南果梨和磨盘梨5种秋子梨品种的花粉进行了形态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秋子梨品种花粉的外部形态大致相同,均为橄榄形,有3条萌发沟,不同品种的萌发沟宽度存在差异,轴面观主要为三角形与方形2种;不同品种花粉粒的大小差异不大,均为30~50μm;不同品种间花粉壁表面纹饰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主要为网脊粗细及其交叉与平行排列的程度不同,其中花盖梨与南果梨网脊主要为平行排列,安梨、尖把酸梨与磨盘梨的网脊走向以交叉为主。此外,不同品种的网孔大小与形态也存在差异。
关键词:
秋子梨 花粉形态 扫描电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霍平慧 李剑峰 师尚礼 张淑卿
【目的】研究经硅胶脱水处理并密封贮藏1年后,不同含水量陇东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Longdong)种子在碱性盐胁迫下的出苗、幼苗生长情况及抗性。【方法】采用硅胶干燥法对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脱水处理(0、12、24、48、72、96、120、144、216 h),将种子置于透气网袋并埋入硅胶,种子与硅胶的比例1﹕10(w/w),每天定期更换经120℃高温烘干至恒重的硅胶,分别得到不同含水量的种子(9.03%、7.09%、6.93%、6.36%、5.72%、5.46%、5.18%、4.97%、4.59%)。铝箔密封并于室温下通风干燥处贮藏1年后,以NaHCO3和Na2C...
关键词:
含水量 紫花苜蓿 生长 生理特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苏明申 叶正文 吴钰良 李胜源 钱进 张均强
研究了25~15℃变温与20℃恒温条件对23个桃品种打破休眠的影响。在21个品种中16个品种未打破生理休眠的时期,9个品种叶芽和花芽在25~15℃下的萌动指数大于在20℃条件下的萌动指数,5个品种的花芽在25~15℃下的破眠情况大于在20℃条件下,2个品种的叶芽在25~15℃下的破眠情况大于在20℃条件下。14个品种已部分打破生理休眠的时期,继续供试的16个品种对温度的反应不同,叶芽和花芽对温度的反应不同,大观山1号在25~15℃下的破眠情况大于在20℃条件下,2个桃品种安农水蜜和玉露在25~15℃下的破眠情况小于在20℃条件下;多数品种的叶芽在25~15℃下的破眠情况大于在20℃条件下,多数...
关键词:
桃品种 温度 叶芽 花芽 打破休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程旭 陈良秋 冯美利 曹红星 唐龙祥
通过测定低温胁迫过程中槟榔的叶片相对电导率(REC),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的半致死温度(LT50),评价了不同品种槟榔的耐寒性。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过程中,4个槟榔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均随温度的下降而不断上升,但上升幅度因品种而异。4个品种耐寒性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Tw>Qz>Qh>Ld。槟榔品种低温处理后叶片受伤害程度与电导率测试结果吻合,表明半致死温度可作为槟榔抗寒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结合海南30年的温度气象资料,认为海南的气温适合槟榔的生长,冬季不同月份极端低温危害也不容忽视。该试验结果可以为抗寒槟榔种质筛选和槟榔抗寒性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槟榔 耐寒性 半致死温度 相对电导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跃 万里强 李向林 毕舒贻 黄海燕 栗振义 曹婧
为探讨水分胁迫对3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的生长特性和根系ABA浓度的影响,在温室可控条件下,采用盆栽停水法设置轻度(停水7d)、中度(停水14d)和重度(停水21d)3个水分胁迫水平,对敖汉、中苜1号和三得利3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处理,并分别测量叶片水势、相对含水量、气孔导度、根系ABA含量、地上生物量、根冠比及Fv/Fm。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增加,紫花苜蓿的地上生物量、Fv/Fm、叶水势、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气孔导度下降,根冠比和根系ABA含量升高。品种间的地上生物量和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