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73)
- 2023(8364)
- 2022(7288)
- 2021(6868)
- 2020(6045)
- 2019(13990)
- 2018(13967)
- 2017(26996)
- 2016(15447)
- 2015(17590)
- 2014(17948)
- 2013(18104)
- 2012(17307)
- 2011(15873)
- 2010(16209)
- 2009(15309)
- 2008(15751)
- 2007(14712)
- 2006(12895)
- 2005(11551)
- 学科
- 济(67312)
- 经济(67248)
- 业(46438)
- 农(46360)
- 管理(34451)
- 农业(30486)
- 方法(29065)
- 数学(25880)
- 数学方法(25599)
- 企(25360)
- 企业(25360)
- 业经(17537)
- 中国(16007)
- 学(15727)
- 财(14736)
- 地方(13893)
- 制(13447)
- 贸(12789)
- 贸易(12788)
- 易(12435)
- 发(10558)
- 农业经济(10209)
- 银(9950)
- 银行(9898)
- 行(9462)
- 策(9373)
- 体(9253)
- 融(9245)
- 金融(9242)
- 村(9120)
- 机构
- 学院(234547)
- 大学(231437)
- 济(93724)
- 经济(91672)
- 管理(84143)
- 研究(84034)
- 理学(72418)
- 理学院(71539)
- 管理学(70054)
- 管理学院(69640)
- 农(68717)
- 中国(63653)
- 科学(56098)
- 农业(53577)
- 京(49716)
- 所(46317)
- 业大(46303)
- 研究所(42418)
- 财(40439)
- 中心(39382)
- 江(37523)
- 农业大学(33037)
- 财经(32078)
- 范(31677)
- 师范(31315)
- 北京(30827)
- 省(29274)
- 州(29238)
- 经(29020)
- 院(28428)
- 基金
- 项目(153580)
- 科学(117556)
- 研究(109386)
- 基金(108526)
- 家(96769)
- 国家(95865)
- 科学基金(78640)
- 社会(66502)
- 省(62491)
- 社会科(62405)
- 社会科学(62381)
- 基金项目(58075)
- 划(52020)
- 自然(51449)
- 自然科(50141)
- 自然科学(50119)
- 自然科学基金(49227)
- 教育(49130)
- 编号(46133)
- 资助(44443)
- 成果(38044)
- 农(36995)
- 重点(35077)
- 发(34760)
- 部(34044)
- 课题(31695)
- 创(31040)
- 计划(30056)
- 科研(29946)
- 创新(29102)
- 期刊
- 济(109407)
- 经济(109407)
- 农(71270)
- 研究(63359)
- 农业(48204)
- 学报(46372)
- 中国(46091)
- 科学(40015)
- 大学(34012)
- 学学(32537)
- 财(30207)
- 管理(23954)
- 业经(23838)
- 业(23536)
- 融(23154)
- 金融(23154)
- 教育(21844)
- 技术(18493)
- 问题(16338)
- 版(15867)
- 财经(15331)
- 经济研究(14656)
- 农村(14247)
- 村(14247)
- 农业经济(13983)
- 业大(13805)
- 经(13080)
- 世界(13054)
- 农业大学(11955)
- 资源(11911)
共检索到347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甘智才 尚伦学 刘勇 玉永雄
【目的】通过对苜蓿总皂甙含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找出一个能快速标记总皂甙含量高低的性状,探索总皂甙含量的遗传变异规律。【方法】以耐湿热苜蓿新品种渝苜一号为材料,测定100个苜蓿单株,从中选出5个高皂甙植株和5个低皂甙植株。【结果】通过各单株后代系的试验确定了这10个植株的总皂甙遗传力在0.118到0.745之间变化,后代系的变异系数在15.54%到28.81%之间变化,高低皂甙群体的遗传力分别为0.636和0.208,高皂甙群体的遗传力明显高于低皂甙群体。苜蓿总皂甙含量与株高、叶色、虫害程度、干重和干物质率的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叶色与总皂甙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405**),...
关键词:
苜蓿 总皂甙 遗传力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秀芬 黄小娟 郭素云 黄珍玲 陈会鲜 兰秀 杨海霞 丁家东 何文
【目的】对凉粉草种质资源的主要光合性状和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及综合评价,为凉粉草种质资源筛选及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来源于不同地区的 8 份凉粉草种质为试验材料,测定其主要光合性状和农艺性状,采用遗传变异、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8份凉粉草种质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8份凉粉草种质光合性状变异系数为6.53%~26.94%,广义遗传力为48.47%~99.14%;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16.26%~36.44%,广义遗传力为69.85%~99.63%。对8份凉粉草种质的20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到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9.145%,基本解释20个性状中的大部分信息。其中第一主成分反映的是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细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水分利用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_(s)),第二主成分反映的是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_(n)),第三主成分反映的是叶宽、叶片面积和茎粗。通过综合得分初步筛选出X2、X3和X4为凉粉草优良种质。聚类分析将8份凉粉草种质划分为三大类群:第Ⅰ类群表现为叶片大,节间长,主茎粗且长,光合能力强,产量高;第Ⅱ类群表现为叶片较大,主茎短,产量低;第Ⅲ类群表现为叶片小,主茎较长,SPAD值高。【结论】8份凉粉草种质主要光合性状和农艺性状遗传变异较大,其中X2、X3和X4种质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杂交优良亲本。在品种选育早期应把SPAD、C_(i)和T_(r)等高遗传力性状纳入到品种筛选的目标性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坤 陈璇 杜光辉 郭鸿彦 郭蓉 吕品 郭孟璧 许艳萍 张庆滢 杨明
【目的】为探究两种生态型大麻杂交F_(2)代群体在不同生态环境种植下主要农艺性状间的遗传变异特点。【方法】以‘云麻1号’和‘Dame Blanche’杂交获得的F_(2)代株系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在3种生态环境种植下对亲本和F_(2)代分离群体的株高、茎粗和分枝数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并对这些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广义遗传力估算。【结果】8个农艺性状在3种生态环境种植下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F_(2)代群体中多数农艺性状平均值介于双亲之间,但群体中各农艺性状变异丰富,在3个生态环境中,10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均超过10%,平均变异系数(3个生态环境下变异系数之和/3)由大到小依次为:第一分枝高>鲜重>分枝长>分枝数>株高>茎粗>叶宽>小叶宽>叶长宽比>叶长。各农艺性状间关系密切,除小叶宽、叶宽、叶长宽比(叶形)3个性状外,其余7个农艺性状在3个生态环境下均两两呈极显著正相关性。株高、分枝数、分枝长等农艺性状分布呈连续正态分布,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10个农艺性状广义遗传力变化幅度为29.508%~82.575%,由大到小依次为:分枝长>株高>第一分枝高>叶长>分枝数>茎粗>叶宽>小叶宽>鲜重>叶长宽比,其中分枝长和株高广义遗传力超过80%。【结论】在F_(2)代群体中10个农艺性状变异丰富,表现出广泛的性状分离,各农艺性状间关系密切,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两种生态型大麻杂交F_(2)代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分离特征,结论可为大麻不同用途品种选育和相关性状的QTL定位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逯晓萍 米福贵 云锦凤 张瑞霞 张众 吕学理
采用世代均数分析法研究了2个饲用玉米杂交组合的P1,P2,F1,F2和B1,B2 6个世代材料的8个性状的遗 传表达特点。结果表明,世代间有显著差异,8个性状中加性效应是世代间遗传变异的主要因子,其遗传贡献率在 60%以上,因而,可以对这些性状进行直接选择。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在大多数性状中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并且,遗传贡献率在10%以上,只因性状和试材不同,非加性效应的重要程度有一定差异,但其遗传变异的作用是不 可忽视的。
关键词:
饲用玉米 基因效应 遗传变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彩霞 赵生国 李天科 雷赵民
旨在分析早胜牛及其杂交牛CALCA基因第4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发现与肉质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为加快肉牛选育进程提供参考。利用PCR-SSCP技术对早胜牛、南杂牛、秦杂牛和西杂牛共362个个体的CALCA基因第4外显子进行了遗传变异检测,并运用SPSS 17.0软件对早胜牛(平凉类群)遗传变异与经济性状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ALCA基因第4外显子存在2个突变位点T3237A和G3289A,并检测到AA和AB2种基因型。相关性分析表明,CALCA基因突变位点与剪切力、眼肌面积、热胴体重和熟肉率显著相关(P<0.05),AA基因型个体剪切力、热胴体重和熟肉率显著高于AB基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勇武 杨树明 曾亚文 杨涛 普晓英 杜娟
利用粳稻02428突变体的RIL群体336个F9家系,对糙米中总黄酮和生物碱等2种功能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异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种功能活性成分在F9家系间均有较大的变异,其中生物碱含量变异最大,总黄酮变异最小,变异系数分别为55.87%和22.67%。②剑叶宽与总黄酮含量(0.135**)、结实率与生物碱含量(0.130**)呈极显著相关;穗下节长与总黄酮含量(0.127*)、秕粒数与生物碱含量(-0.125*)呈显著相关。③剑叶宽、穗下节长与总黄酮含量、秕粒数与生物碱含量的相关关系主要是直接效应,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129,0.250和-0.298;结实率与生物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永建 张莉萍 潘光堂 荣廷昭
研究了7 个 C I M M Y T玉米种质群体在四川生态环境下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和光周期敏感性。结果表明,参试的7 个 C I M M Y T玉米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在群体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在群体内存在极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墨白961、墨白962和墨白963 属光周期敏感型种质。墨白968 属中度光周期敏感型种质, 墨白964 和墨白966 较适合于四川生态条件, 墨白967 虽然抽丝、成熟均最早且无明显的光周期反应, 但由于其综合性状表现不佳, 没有利用价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世荣 刘吉新 陈于敏 李荣波 郑晔 张其钢 吴志刚 刘慰华 赵国珍
【目的】分析高原粳稻主栽品种的遗传状况,寻找与农艺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为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在2种海拔条件下调查81份高原粳稻主栽品种的农艺性状,并利用48个SSR标记对供试品种进行多态性扫描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Tassel 2.1 MLM(MixedLinear Model)方法进行SSR标记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37个SSR标记在供试品种间具有多态性,共检测出139个等位变异,变异范围为2~10个,平均3.76个。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2个亚群,关联分析表明,在P<0.05水平,2种环境下均检测出RM1195和RM209分别与株高和千粒重相关联,RM267、RM332、RM490、RM583和RM590与结实率相关联,各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在0.074~0.352。而在P<0.001水平,只有RM332与结实率相关联,该分子标记位于11号染色体上。【结论】检测出的7个标记可以为高原粳稻杂交配组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赖勇 王鹏喜 范贵强 司二静 王晋 杨轲 孟亚雄 李葆春 马小乐 尚勋武 王化俊
【目的】分析大麦亲本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寻找与部分农艺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为大麦杂交组合的配置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86个SSR标记对113份大麦亲本材料进行多态性扫描,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挑选57个标记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Tassel 2.1 GLM(general linearmodel)和MLM(mixed linear model)方法进行标记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86个标记共检测出200个等位变异,变异范围为1—5个;基因频率的变异范围为0.0088—1.0000,Shannon指数变异范围为0.0000—1.2236;遗传相似系数(GS)...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詹秋文 林平 李娣 李杰勤 赵庆伍 祖敏 董美荣 刘敏
选取Tx623A×S722的P1、P2、F1和F24个世代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高丹草的株高、叶长、叶宽、分蘖数、单株干重和鲜重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杂种F1在除分蘖数外的5个主要农艺性状上均表现超亲优势,株高的普通遗传率最高(H2G=47.91%),单株干重的普通遗传率最低(H2G=23.61%)。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发现株高符合2对等显性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E-6模型),主基因的遗传率为50.31%;叶长受多基因控制(C-0模型);叶宽为1对主基因+多基因的混合遗传(D-0摸型);分蘖数、单株干重和鲜重均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遗传模型(E-1模型),主基因的遗传率...
关键词:
高丹草 农艺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郑海泽 曲运琴 乔玲 张红芳 姚勇
为了解绿豆亲本性状的遗传特点并提高杂交后代的选择效率,选择某些性状代表产量性状,从而提高单株选择的有效性,为今后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普通绿豆晋绿豆1号做母本和裂叶绿豆FLD08-4做父本构建F2,对F2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广义遗传力、相关分析、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F2中质量性状叶形为多基因控制,数量性状的变异非常丰富,具有广泛的分离和超亲现象,其中单株产量和单株荚数的变异系数达到50%以上,荚长的变异系数最低,并且各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高,其中单株荚数表现最高为99. 51,百粒质量表现最低为62. 61;相关性分析发现,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和荚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株高和百粒质量无显著相关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得到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质量的正偏相关均为极显著,而这3个变量对于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中单株荚数>百粒质量>单荚粒数。因此,在高产育种过程中对F2进行单株选择时首先关注单株荚数,在此基础上应选择百粒质量高、单荚粒数多的单株,可提高绿豆育种的选择效率,以期为高产优质绿豆新品种的选择提供指导。
关键词:
绿豆 农艺性状 遗传效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柳柳 洪德林
研究了自然条件及30℃、12 h光照控制条件下6个生态类型的95个粳稻品种芽鞘长度、不完全叶长度及7 d后苗高3个幼苗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与株高的相关性。结果表明,95个品种中3个幼苗性状都存在真实的遗传变异;3个幼苗性状平均值的大小与生育期长短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控制条件下不完全叶长度和苗高小于自然条件下的;在两种条件下,不完全叶长度在不同生态类型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且与株高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不完全叶长度可以作为鉴别株高差异大的亲本所配F1杂种种子纯度的幼苗性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河 郭建伟 卢丙越 孟衡玲 张薇 王田涛
【目的】马蓝种植区域广泛,在人工栽培中多采为自繁,不利于马蓝的优良品种选育。通过对云南省金平县生产中常栽的4个马蓝居群的重要农艺性状及植株不同部位主要活性成分靛玉红和靛蓝含量进行比较分析,为马蓝规范化栽培与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对4个马蓝居群的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分枝、部位生物量等重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测定,采用HPLC法测定其植株各部位中靛玉红和靛蓝含量,并分析相关关系。【结果】各马蓝居群根、茎、叶干重占株干重比值分别为12.37% ~ 22.26%、52.03% ~ 70.58%、9.16% ~ 35.60%。4个马蓝居群各部位靛玉红、靛蓝含量顺序均为叶>茎>根。4个马蓝居群各部位靛玉红含量根、茎、叶比值为1: (1.99 ~ 2.79): (10.87 ~ 18.01);靛蓝含量根、茎、叶比值为1: (1.60 ~ 5.97): (10.51 ~ 33.92)。叶鲜重、茎干重、叶干重、茎鲜重、茎靛蓝、根鲜重、二级分枝数、根干重、株鲜重、株干重、一级分枝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均在47%以上。茎粗与株鲜重、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一级分枝数显著负相关;二级分枝数与株干重显著正相关;叶靛蓝含量与根干重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鲜、干重显著正相关,与根靛蓝含量显著负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8.83%。【结论】在选育优良马蓝品种时,要重点考虑茎叶鲜干重大的品种。3号和4号马蓝居群是农艺性状好且靛蓝及靛玉红含量较高的优质马蓝资源,可为马蓝的优良品种选育及种植推广提供原料。
关键词:
马蓝 农艺性状 靛玉红 靛蓝 相关性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方乐金 施季森 李力 吴小龙 史廷先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data of 84 progenies of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exis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ree height, DBH, basal diameter, annual height growth and branch number among 84 progenies of L. formosana at 3 years old. The family heritabil...
关键词:
枫香 子代测定 遗传力 相关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施关正 赵致 张卫星 袁玉清
在抗旱防雨棚内采用盆栽试验,设置正常供水和中度干旱胁迫对5个玉米自交系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正常供水环境下,玉米自交系的单穗粒重与功能叶叶面积、行粒数、穗长之间的遗传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行粒数与单穗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其次是功能叶叶面积;中度干旱胁迫环境下,玉米自交系的单穗粒重与功能叶叶面积之间的遗传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与株高、行粒数之间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穗位高与单穗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其次为功能叶叶面积、百粒重、行粒数。在育种实践中,加强对功能叶叶面积、行粒数等农艺性状的选择易获得高产优良自交系,在抗旱育种方面,除对这两个性状的选择外,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