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92)
2023(9461)
2022(8441)
2021(8057)
2020(6663)
2019(15455)
2018(15574)
2017(29824)
2016(16496)
2015(18546)
2014(18495)
2013(18225)
2012(16536)
2011(14721)
2010(14449)
2009(13039)
2008(12432)
2007(10512)
2006(8916)
2005(7526)
作者
(48615)
(40182)
(39947)
(37931)
(25466)
(19411)
(18048)
(15957)
(15343)
(14290)
(13819)
(13279)
(12627)
(12601)
(12384)
(12295)
(12226)
(12064)
(11364)
(11237)
(10253)
(9681)
(9638)
(8975)
(8928)
(8926)
(8922)
(8738)
(8146)
(8061)
学科
(60378)
经济(60313)
管理(45274)
(42451)
(35909)
企业(35909)
方法(30522)
数学(26572)
数学方法(26185)
(15711)
(15077)
中国(14627)
(14371)
业经(13435)
地方(12818)
理论(10941)
(10630)
贸易(10626)
(10503)
农业(10463)
(10310)
技术(9991)
环境(9864)
(9516)
(9469)
财务(9447)
财务管理(9433)
企业财务(8906)
教育(8803)
(8635)
机构
大学(228956)
学院(227692)
管理(92272)
(81794)
理学(81225)
理学院(80324)
经济(79820)
管理学(78634)
管理学院(78267)
研究(74278)
中国(51885)
科学(50865)
(48773)
(40510)
业大(39445)
(37851)
(35695)
研究所(35147)
中心(32983)
农业(32166)
(31325)
北京(30546)
(29765)
财经(29581)
师范(29464)
(27267)
(26938)
(26264)
技术(25801)
师范大学(23749)
基金
项目(166462)
科学(128811)
基金(119259)
研究(117735)
(105194)
国家(104333)
科学基金(88996)
社会(70757)
社会科(66934)
社会科学(66913)
(66345)
基金项目(64275)
自然(60987)
自然科(59528)
自然科学(59515)
自然科学基金(58414)
(55721)
教育(53716)
资助(49652)
编号(48212)
成果(38422)
重点(36765)
(35207)
(34707)
(34469)
课题(33012)
科研(32425)
创新(32087)
计划(31761)
大学(30464)
期刊
(84876)
经济(84876)
研究(62189)
学报(42607)
中国(37766)
科学(37016)
(36738)
管理(32600)
大学(31337)
学学(29702)
农业(26182)
(25078)
教育(24942)
技术(19460)
业经(14592)
(14499)
金融(14499)
图书(13424)
财经(13164)
经济研究(13102)
科技(12943)
(12813)
业大(12110)
理论(11836)
(11498)
林业(11267)
实践(11208)
(11208)
(10979)
问题(10938)
共检索到312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万灵  韩鲁佳  王唯涌  
以水为提取溶剂,对热絮凝法提取苜蓿中叶蛋白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分别考察了加水倍量、打浆时间、苜蓿汁液pH、保温时间和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保温10 min蛋白提取率达24.4%;随着苜蓿汁液pH的增大,叶蛋白中蛋白提取率和质量分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pH为3时提取率最高,为23.3%,pH为6(原浆)时质量分数最高,为61.5%;pH对叶蛋白中叶黄素质量分数有显著影响,pH为6时叶黄素质量分数最高,为1 022.1μg/g,碱性时次之,酸性最小。综合考虑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温度90℃、pH6、打浆时间3 min、加水倍量2.5...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凡枝  田丽萍  薛琳  李民  
为研究发酵酸法提取苜蓿叶蛋白的效果,试验在体积比(发酵酸体积/滤液体积)、混合液静置时间和发酵酸循环使用次数三因素不同水平上研究了对苜蓿叶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提取率影响顺序为发酵酸循环使用次数>体积比>混合液静置时间,最佳工艺为体积比2:1,发酵酸循环使用1次,沉淀10min。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勇  沈群  卢山  涂海根  
对叶蛋白主要提取工艺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改进叶蛋白提取工艺的建议:选择适当的原料,确定适宜的收获期,改进苹取和蛋白质絮凝技术及叶蛋白的纯化技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阎巧娟  李道娥  刘向阳  郭佩玉  韩鲁佳  
研究了加热法提取工艺条件对苜蓿叶蛋白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通过不同pH值和苜蓿的不同生长期的单因素,以及不同加水比例、加盐比例、提取液pH值和絮凝温度对蛋白质含量影响的多因素试验,得出了制取高蛋白质含量叶蛋白的提取工艺条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勇  唐建涛  沈群  
研究用加热法、酸碱法、酸化加热法和发酵酸法从营养酸模中提取叶蛋白的工艺。结果表明酸化加热法是一种提取效果好,且简单易行的方法。用该方法(pH=4.0,72℃)进行营养酸模叶蛋白的提取,叶蛋白质量分数达到63.23%,提取率达到36.09%,得率达到1.82%。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勇  涂海根  沈群  
采用加热法、酸碱法、酸化加热法和发酵酸法对籽粒克叶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得出了籽粒苋叶蛋白提取方法的适应性优劣顺序:酸化加热法-发酵酸法-加热法-酸碱法。对籽粒苋的叶绿体蛋白与白蛋白进行分离的结果为:白蛋白和叶绿体蛋白分别占总蛋白质的30.11%见和69.89%。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徐卓  陈震  吴桂成  杭杰  管永祥  孙政国  
为改进和优化金花菜(Medicago polymorpha)叶蛋白提取的工艺环节,并提高叶蛋白提取率及提取物纯度等参数指标,本研究选择长江下游农区广泛种植的金花菜为原料,通过设置较为合理科学的料液比、提取温度、加热时间、pH以及提取剂(酸)种类进行叶蛋白提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各单因素试验最佳参数分别为料液比1∶3、提取温度70℃、加热时间15 min、pH 4、提取剂(酸)为盐酸。基于清洁安全生产角度,选择了单因素试验中提取指标同样较高的柠檬酸作为提取剂,设置了料液比、pH及提取温度的3因素3水平响应面试验,发现影响叶蛋白提取率的因素依次为p H、提取温度、料液比。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料液比1∶3、pH 4.1、提取温度72℃,相应的叶蛋白提取率为49.63%,提取物纯度为56.87%。本研究优化的技术工艺及相关参数指标可为农区豆科草类植物多元化利用及叶蛋白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相关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成明华  关东胜  吴卫华  
用无水乙醇作为苜蓿叶蛋白粉中叶绿素的提取剂对各工艺参数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叶蛋白粒度、液因质量比和浸提级数等因素对提取效果有显著影响;草腥味残留率可降至10%以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曲晓婷  张名位  温其标  张雁  张瑞芬  魏振承  池建伟  唐小俊  
【目的】建立米糠蛋白在较弱碱性和较低温下保持其特性的高效提取工艺并明确其理化特性。【方法】采用二次通用旋转正交组合设计优化米糠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米糠蛋白特性分别考察其在不同pH、温度、离子强度下的溶解性、乳化性和起泡性,其中,溶解度的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乳化性的测定采用离心法,起泡性的测定采用体积法。【结果】建立米糠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pH11的弱碱性水溶液为溶剂,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120min,在此条件下蛋白提取率可达80.93%。米糠蛋白的溶解度在等电点附近达到最低并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离子会降低其溶解度;pH、温度、离子强度对乳化性的影响与其对溶解性的影响表现一致性,蛋白浓...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家源  张洪才  陈舜胜  
以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精巢组织为原料,采用酸提法提取鱼精蛋白。以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的提取参数。结果显示,提取鱼精蛋白的影响因素重要性依次为:提取次数>硫酸用量>硫酸浓度>95%乙醇用量;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硫酸浓度0.2 mol/L、硫酸用量为2.5倍、提取次数为2次、95%乙醇用量为2.5倍,在此工艺条件下,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的得率为3.82%,蛋白含量达89.01%。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Tricine-SDS-PAGE)可知,提取的粗鱼精蛋白有2个条带,分子量分别在25 kDa和20 kDa附近。分析其氨酸酸组成发现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属于双鱼精蛋白,其中精氨酸和丙氨酸含量相对较高,分别占31.40%和17.39%。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魏佳   魏臻武   张有鑫   颜梦雨   闵学阳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食物来源日益多元化,人们对优质蛋白质食物消费量的不断增加,促使植物蛋白资源的开发和提取技术的兴起。植物蛋白有动物蛋白无可比拟的优势,通过对叶蛋白深加工制备的蛋白肽,可以进一步提升植物蛋白的营养价值。因此,植物叶蛋白的提取及精深加工备受关注,关于植物叶蛋白提取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也有深究,可谓前人之述备矣。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叶蛋白经典提取方法及精深加工生产蛋白肽的方法进行整理综述,从主要的叶蛋白提取环节着手,回顾了各提取方法的原理知识、操作注意事项并进行优缺点评价,以期为后续植物叶蛋白提取研究及蛋白肽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意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群  邓勇  唐建涛  
分别用德氏乳杆菌发酵淀粉糖化液和泡菜水作为母酸,对营养酸模榨汁液进行发酵制备发酵酸,用来沉淀叶蛋白。用由德氏乳杆菌制成的发酵酸沉淀叶蛋白,其粗蛋白的质量分数为59.22%~61.25%,提取率为35.3%~43.5%;用由泡菜水制成的发酵酸沉淀叶蛋白,其粗蛋白的质量分数为56.32%~59.48%,提取率为40.00%~44.97%。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芳  汪社英  方勇  王飞飞  谢伟  王茹  胡秋辉  
采用不同提取液从富硒绿茶茶渣中提取富硒绿茶硒蛋白,以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并分析了富硒绿茶硒蛋白含量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以0.1mol·L-1NaOH提取富硒绿茶茶渣,得到的蛋白质和硒含量最高。硒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质量体积比1∶30(g/mL),提取时间16h,提取温度40℃。另外,试验还表明,喷施生物硒肥可以显著提高富硒绿茶中总蛋白和硒蛋白的含量,富硒绿茶中有30.3%的硒与碱溶性蛋白质结合;除蛋氨酸外,硒肥处理对绿茶中其他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楠  阮俊青  包怡红  
以脱脂松仁粕为材料,清蛋白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蒸馏水为提取剂,设料(质量,g)液(体积,mL)比(1∶10、1∶15、1∶20、1∶25、1∶30)、提取温度(35、40、45、50、55℃)和提取时间(30、60、90、120、150 min)3个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清蛋白的提取工艺,并对清蛋白的功能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松仁粕中清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5、提取时间92 min、提取温度53℃,松仁粕中清蛋白的提取率可达23.52%;松仁粕清蛋白的溶解度在pH值为3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饶国华  赵谋明  林伟锋  杨晓泉  
以低次烟叶为材料,研究了烟叶蛋白质最佳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烟叶磨浆 工艺。结果表明,磨浆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固液比(烟叶:水)1:17,提取温度60℃,提取液pH 8.0,磨浆2次。 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研究了烟叶蛋白碱溶工艺,得到其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60℃,pH 8.0,时间60 min,搅拌条件 下碱溶3次。烟叶蛋白酸沉操作中,在pH 3.0,4℃下静置8 h效果最佳,最终烟叶蛋白提取率为76.6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