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19)
- 2023(10597)
- 2022(9513)
- 2021(9012)
- 2020(7510)
- 2019(17317)
- 2018(17391)
- 2017(33338)
- 2016(18049)
- 2015(20246)
- 2014(20121)
- 2013(19769)
- 2012(18125)
- 2011(16201)
- 2010(16012)
- 2009(14590)
- 2008(13961)
- 2007(11877)
- 2006(10256)
- 2005(8873)
- 学科
- 济(68876)
- 经济(68805)
- 管理(53036)
- 业(47548)
- 企(40395)
- 企业(40395)
- 方法(32441)
- 数学(27771)
- 数学方法(27443)
- 农(17861)
- 中国(17431)
- 学(17315)
- 财(16459)
- 环境(15416)
- 业经(15190)
- 地方(14465)
- 理论(12413)
- 和(12325)
- 划(12025)
- 农业(11930)
- 贸(11826)
- 贸易(11820)
- 易(11460)
- 技术(11043)
- 务(10915)
- 财务(10856)
- 财务管理(10838)
- 制(10771)
- 企业财务(10302)
- 教育(10260)
- 机构
- 大学(252310)
- 学院(250808)
- 管理(101379)
- 济(93646)
- 经济(91466)
- 理学(88728)
- 理学院(87740)
- 管理学(86208)
- 管理学院(85769)
- 研究(83303)
- 中国(59268)
- 科学(54550)
- 京(54068)
- 所(41891)
- 财(41279)
- 农(40492)
- 业大(39598)
- 研究所(38687)
- 中心(37083)
- 江(35156)
- 北京(34149)
- 范(34135)
- 财经(33871)
- 师范(33839)
- 农业(31891)
- 院(30817)
- 经(30799)
- 州(29139)
- 师范大学(27376)
- 技术(26928)
- 基金
- 项目(180017)
- 科学(140161)
- 研究(130789)
- 基金(129263)
- 家(113236)
- 国家(112240)
- 科学基金(95919)
- 社会(80203)
- 社会科(75773)
- 社会科学(75751)
- 省(71033)
- 基金项目(69772)
- 自然(63986)
- 自然科(62414)
- 自然科学(62399)
- 自然科学基金(61238)
- 划(59748)
- 教育(59541)
- 编号(53935)
- 资助(52949)
- 成果(43093)
- 重点(39938)
- 部(38797)
- 发(38016)
- 创(37201)
- 课题(36704)
- 科研(34607)
- 创新(34569)
- 项目编号(33587)
- 大学(33381)
- 期刊
- 济(100125)
- 经济(100125)
- 研究(71768)
- 中国(43579)
- 学报(42703)
- 科学(38477)
- 农(36578)
- 管理(35887)
- 大学(31458)
- 财(29744)
- 教育(29552)
- 学学(29548)
- 农业(25994)
- 技术(20912)
- 融(17325)
- 金融(17325)
- 业经(16855)
- 经济研究(15865)
- 财经(15559)
- 图书(15383)
- 科技(13298)
- 业(13065)
- 经(13053)
- 理论(12884)
- 问题(12814)
- 实践(12033)
- 践(12033)
- 资源(11825)
- 版(11754)
- 技术经济(11442)
共检索到352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巫涛 彭重华 黄宗胜 吴毅
上堡古村位于湘西南绥宁县古苗疆境内,它是苗族首都遗址所在地。本文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首次对遗址的生态、物态、文态环境景观特色展开研究,其结果有利于古遗址的开发与保护,同时为现代新农村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苗族古国 上堡遗址 环境特色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武录义 岳永杰 刘果厚 高润宏 苏志成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内蒙古元上都遗址区景观格局的影响,运用小波分析、遥感技术等方法,分析了1981-2010年元上都遗址区气候变化规律和1990年、2000年、2010年3个不同时期的景观格局动态。结果表明:元上都遗址区近30 a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际变率为0.065℃·a-1,在30 a低频区和10 a中频区呈明显冷暖交替期。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显著,在25 a的低频区呈明显干旱期,而10 a的中频区呈干湿交替,受气候暖干化的影响仍将持续;元上都遗址区草地景观优势度在降低,景观结构变化较大。其中草地、水域、湿地与沼泽面积在减小,而耕地、林地、居民点和沙地面积在增加,沙地面积增幅显...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白力军 宝音陶格涛 苏金华 布仁图雅 万志强
草原文化遗址是草原民族文化的灵魂之一,加强对草原文化遗址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与遥感(remote sensing,RS)技术以及景观分析软件,选取了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景观格局指数等指标对元上都遗址区域近30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草地是元上都遗址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在研究时间段内面积波动变化;2)近30年,元上都遗址草地、林地、农田之间相互转化频繁,伴随着景观指标的不断变化;3)2000–2005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高,林地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速率最高;4)景观整体比较脆弱,越来越多样化、破碎化,但已逐渐趋于稳定;生态建设工程的大力开展以及农牧民生产方式的不断变化是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维持草原类型的面积和草原景观的稳定性,对元上都遗址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蒲培勇
从文化人类学探寻三线建设工业遗址背后蕴含着建设者族群意识以及族群表达的文化身份,分析三线建设城市文化具有地方性知识、族群记忆、文化认同等方面的内涵构成,以适应三线建设城市发展的文化诉求。三线建设工业遗址是城市文化形象提升不可缺的物证,从文化景观概念阐释三线工业遗址具有文化景观的属性,以攀枝花三线建设席草坪工业遗址广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提出了三线建设工业遗址文化景观的空间性、功能性和时代性的具体表述,为我国三线建设城市工业遗址的景观重构和城市文化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三线建设 工业遗址 文化人类学 文化景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蒲培勇
从文化人类学探寻三线建设工业遗址背后蕴含着建设者族群意识以及族群表达的文化身份,分析三线建设城市文化具有地方性知识、族群记忆、文化认同等方面的内涵构成,以适应三线建设城市发展的文化诉求。三线建设工业遗址是城市文化形象提升不可缺的物证,从文化景观概念阐释三线工业遗址具有文化景观的属性,以攀枝花三线建设席草坪工业遗址广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提出了三线建设工业遗址文化景观的空间性、功能性和时代性的具体表述,为我国三线建设城市工业遗址的景观重构和城市文化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三线建设 工业遗址 文化人类学 文化景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权东计
在系统分析昭陵陵园山顶、山脊、山谷、平原地貌景观和陵园建筑遗址与陪葬墓空间分布模式的基础上,从山体形象、风水空间格局、长安城空间特征三个方面论述了昭陵陵园的空间意象和"依山为陵"的历史文化意义。
关键词:
唐昭陵 遗址 空间意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欢 曹林森 李红
以大运河淮安段为例,利用RS和GIS技术对遗产周边环境的景观进行分类,对各景观类型的景观视觉影响度进行评价,使用色谱正片叠底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叠加分析,确定不同视觉敏感等级的划分区域。结果表明:淮安段遗产区的优势景观类型为耕地景观和建筑景观,分别占47.68%和34.25%;近景的视觉影响度介于0.6~2.0,中景的视觉影响度介于0.4~0.8,远景的视觉影响度介于0.2~0.4;淮安段1级视觉敏感区总共3.04 km~2,占总面积的0.52%,2级视觉敏感区27.03 km~2,占4.64%。研究结果为大运河遗产周边环境的景观保护与视觉管理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关键词:
遗产保护 景观视觉 视觉评价 大运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覃建雄 唐勇 陈兴 张培 沈兴菊 薛熙明
如何发掘、保护、发挥和利用好地震堰塞湖景观资源及其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潜在的独特作用,成为国内外亟待解决的重大科研课题。论文通过汶川地震遗址区地震新增地质景观(尤其是新增地质灾害景观和堰塞湖景观)的挖掘、识别、清理及其资源体系的建立,阐述地震新增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类型、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出基于地震新增遗迹景观及堰塞湖景观资源的旅游开发模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燕 杨新海
工业遗址是伴随着现代工业的转型升级和城市结构的布局调整而出现的。通过对当前工业遗址保护中不同空间景观要素的总结归纳,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的同时,着重提出其具体的处理方式和相关对策,以期为工业遗址保护利用及其景观再生提供借鉴。
关键词:
工业遗址 景观要素 规划设计对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星 肖云 朱雯雯
基于长沙市的实地调查表明:老社区绿地环境景观普遍存在绿地面积较少、绿地布局不合理、园林活动空间"不近人情"等问题以及试点社区改造存在的主要不足,并从绿地率、绿地规划布局和人性化绿化空间营造提出了老社区绿地环境景观改造方法。
关键词:
老社区 环境景观 提质改造 长沙市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殷乾亮
以城市居住环境景观生态设计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当前城市居住环境景观存在问题基础上,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根据居住环境景观生态设计的复杂性、多面性、综合性、连续性,以及由于人与环境的互动作用的特点,考虑居住环境生态系统具有自然生态特性和人类文化特性,提出了城市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应遵循生态设计的思路,建立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高度适应相互协调的和谐发展的生态家园。
关键词:
生态设计 居住环境 景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茂川
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但随之而来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地方文化以及地域特色的逐渐丧失便属其中之一。作为城市设计重要组成部分的环境景观设计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城市记忆的概念正是在这一特定的时期提出来的。在我国有关城市记忆方面的讨论和实践已经展开。城市记忆有利于改变目前的现状,有利于城市精神的塑造,有利于创造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有利于联系城市的过去与未来。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王红旗
这是一个中西合壁的婚礼。这里不是肃穆的教堂,而是北京明城墙遗址的角楼。这里不是特设的圣坛,而是角楼上红门画廊高阔的艺术广场。 最让人难忘的是婚礼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和深层的个性色彩。好像让我自己细细体味了一轮人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业红 闵庆文 刘某承
旅游发展是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和适应管理的重要举措,有针对性地、科学地掌握其旅游资源利用特征是成功发展旅游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技术型(浙江青田)、景观型(云南红河)和遗址型(江西万年)农业文化遗产地为例,开展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利用特征对比研究。研究建立了以主体旅游资源特征、辅助旅游资源特征、外部因素特征以及客源与市场特征为内容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利用特征评价体系,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分析的"优势-劣势-状态-响应"概念模型,提出技术型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采用"市场带动资源模式",景观型采用"资源带动市场模式",遗址型采用"节事活动带动模式",可为案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新伟 金石柱 郑鑫 李东辉
本研究采用了空间分析法,对相关的不同数据层进行叠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延边地区渤海国遗址分布与自然环境有显著关系。在地形方面:300-400米为渤海国时期延边地区最佳居住高程,0-3°的坡度,遗址类型和数量最多。平地、南向、东南向、东向为渤海国时期最宜居坡向。在水文方面:渤海国遗址多沿河流分布。0-600米为渤海国聚落址距河流的最佳距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