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20)
2023(5486)
2022(4325)
2021(4396)
2020(3363)
2019(8012)
2018(8109)
2017(12687)
2016(8620)
2015(10017)
2014(10633)
2013(9644)
2012(8843)
2011(7848)
2010(8262)
2009(7135)
2008(7398)
2007(6857)
2006(6065)
2005(5532)
作者
(21046)
(17151)
(17089)
(16676)
(10833)
(8240)
(8147)
(6898)
(6858)
(6730)
(5992)
(5726)
(5702)
(5619)
(5606)
(5555)
(5330)
(5121)
(5099)
(5084)
(4681)
(4442)
(4292)
(4161)
(4028)
(3900)
(3825)
(3822)
(3570)
(3522)
学科
(21815)
管理(21783)
教育(20221)
(17214)
经济(17186)
(16987)
(14468)
企业(14468)
中国(14211)
财政(12076)
(9589)
理论(9370)
(9061)
财务(9051)
财务管理(8999)
企业财务(8527)
(8298)
教学(8220)
(7181)
(6977)
地方(6083)
方法(5582)
(5069)
制度(5060)
(4964)
(4893)
(4757)
业经(4597)
学法(4450)
教学法(4450)
机构
大学(104652)
学院(102188)
研究(37359)
教育(28512)
管理(28344)
(27560)
(26512)
经济(26468)
(25028)
(25024)
师范(24926)
中国(23454)
科学(22973)
理学(22730)
理学院(22349)
管理学(21733)
管理学院(21517)
(21345)
师范大学(20186)
(19483)
职业(17526)
北京(17253)
技术(16962)
研究所(16879)
中心(15873)
(15327)
财经(14797)
(14422)
(13961)
(13162)
基金
项目(56804)
研究(51707)
科学(43755)
基金(33982)
教育(32662)
(28291)
国家(27836)
社会(27098)
编号(25734)
(25394)
社会科(25118)
社会科学(25110)
成果(24852)
科学基金(22208)
(21983)
课题(21774)
(18937)
基金项目(16825)
(15393)
项目编号(15230)
规划(14764)
重点(14546)
资助(14043)
研究成果(13674)
(13574)
(13463)
(13440)
阶段(13401)
(13386)
(12983)
期刊
教育(51252)
研究(45527)
(38818)
经济(38818)
中国(35448)
(26452)
学报(15532)
职业(13481)
大学(13381)
技术(13360)
科学(11873)
(10909)
学学(10553)
管理(9626)
技术教育(8893)
职业技术(8893)
职业技术教育(8893)
财会(7784)
财经(7756)
会计(7635)
图书(7360)
(6982)
财政(6982)
(6947)
金融(6947)
(6923)
论坛(6923)
业经(6891)
农业(6832)
(6658)
共检索到1845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肖甦  
苏霍姆林斯基的人道主义教育思想受到中国教师的广泛推崇和爱戴。改革开放以来,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在我国的传播和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为了顺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和教育环境,新时期对苏氏教育思想的研究与践行,应该以体现时代感和创新性为前提,理论联系实际地深入下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高峰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理想的教育应是"培养真正的人……这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追寻大师的足迹,我们提出并实践了"幸福教育"。"幸福教育"要通过构建幸福课堂、打造幸福校园、促进教师幸福等多种途径来实现。教育以幸福为目的,既是一种实然事实的存在,也是一种应然价值的追求;既是一种教育理想,更是一种教育实践。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锦  
B·A·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生涯紧密相伴的,就是“帕夫雷什中学”。他以这里为教育基地,使这所普通的乡村学校拥有了优美动人的育人环境,培养造就了大批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可以说,苏霍姆林斯基充满创造...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义高  
为了促进落实"和谐教育"与"和谐社会"相匹配的规律,本文从十一个侧面解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核心思想体系。其解读逻辑涉及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教育观念、独到举措、系统工程、教师素质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说》首发式今天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举行。2018年9月28日是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去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苏霍姆林斯基是"世界文化名人",并发文号召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诞辰100周年。苏霍姆林斯基是享誉世界的苏联时期乌克兰籍教育家,也是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影响最大的外国教育家,对其教育思想的学习和研究热度至今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顾明远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最早由我校外国教育研究所和华东师大外国教育研究所介绍到我国。他的教育思想具有丰富性、全面性、深刻性等特点,尤其是他关于和谐教育、培养学生精神生活的思想,说到了教育的本质。近年来我国引进许多西方的教育理论,但大多是技术层面的,缺少对人的价值的完整论述。因此,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应该在我国教育界继续大力学习和推广。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岩﨑正吾  张鹏  
20世纪60年代及80年代中后期,日本出现了两次研究苏俄教育的浪潮,作为苏联著名教育家之一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成为日本的苏俄教育研究者的重点研究对象。20世纪50年代后到60年代,日本开始出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日本苏霍姆林斯基研究进一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除了继续出版苏霍姆林斯基的译作之外还出现了大批关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实践和理论的论文;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苏联的解体,日本的苏霍姆林斯基研究进入停滞期。进而,还从苏霍姆林斯基对马卡连柯教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对日本苏霍姆林斯基思想研究进行了展望:苏霍姆林斯基关于"精神世界的丰富"、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实践和理论对于日本当下及未来的教育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雅文  
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国际部承办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学校教育改革”国际研讨会于2004年11月10日至12日在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召开,来自国内外200多所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В·Ф·杰尔卡奇  肖甦  姜晓燕  
苏霍姆林斯基以独树一帜的人道主义教育理念和毕生的精力将乌克兰一所普通农村学校——帕夫雷什学校打造成世界著名的教育实验学校。几十年后的今天,这所学校依然坚持践行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思想,并适应时代进步需要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将其不断丰富、扩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曾晓洁  
1998年11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了“纪念苏霍姆林斯基八十华诞教育思想国际研讨会”。苏霍姆林斯基是国际上著名的教育家,他的著作在我国的中译本已近30部,他的“个性和谐全面发展”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界广泛流传。为纪念苏氏华诞八十周年,联合...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义高  
苏霍姆林斯基的最大成功,在于造就了全面和谐发展的合格公民和幸福个人。他没有或很少使用“素质”这个词,但他的全部实践证明,他所造就的这种公民和个人,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在身体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上,都是高水平的。他在教育观念、施教措施上,敢于...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柏高  
北京师大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将举办“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国际研讨会与讲习班柏高“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由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指导性方针,它指示我们要“面向世界”,看看国门之外有无可供采集的教育资源,以用于我们的素质教育。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埃里卡·卡尔特曼  朋腾  
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其一生的自然教育实践从教育学的视角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人与外在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与内在自我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文化是自然教育的重要依托,他强调通过与自然的交流唤醒儿童的情感,强调在自然中通过情感文化来教育儿童、培养儿童的性格、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进而防止儿童的异化。此外,苏霍姆林斯基还认为,帮助儿童形成爱的能力是自然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且男孩子在这方面需要更多的帮助。可以说,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自然教育是培养出真正的、精神意义上的人的重要先决条件。并且,苏霍姆林斯基用其亲身的教育实践证明了通过自然教育来防止人的异化并非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而是一种超越制度的重要教育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