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12)
2023(12103)
2022(10135)
2021(9142)
2020(8017)
2019(18401)
2018(18311)
2017(35671)
2016(19506)
2015(21994)
2014(22213)
2013(22331)
2012(20633)
2011(18584)
2010(18924)
2009(18222)
2008(18682)
2007(17261)
2006(15137)
2005(14063)
作者
(57498)
(48283)
(48174)
(45970)
(30881)
(22965)
(21959)
(18779)
(18158)
(17316)
(16464)
(16237)
(15720)
(15340)
(15167)
(14837)
(14639)
(14340)
(14119)
(13982)
(12048)
(11978)
(11811)
(11039)
(10892)
(10833)
(10829)
(10810)
(9687)
(9652)
学科
(88327)
经济(88193)
(87744)
(79162)
企业(79162)
管理(76529)
方法(39741)
(31899)
数学(31006)
数学方法(30779)
(29316)
业经(28912)
(22758)
财务(22729)
财务管理(22692)
(22674)
企业财务(21501)
农业(20424)
中国(19980)
技术(17951)
(16572)
(16345)
(15953)
贸易(15944)
(15789)
(15485)
理论(15280)
(15230)
地方(15120)
体制(13967)
机构
学院(294837)
大学(290760)
(126218)
经济(123744)
管理(118408)
理学(101262)
理学院(100269)
管理学(98966)
管理学院(98402)
研究(93261)
中国(74395)
(62563)
(61236)
科学(54928)
(52212)
财经(48675)
(47881)
(47566)
(43913)
中心(43320)
业大(42779)
研究所(42350)
农业(41075)
经济学(38216)
北京(37606)
(36259)
财经大学(35594)
经济学院(34629)
(33876)
师范(33553)
基金
项目(185854)
科学(147695)
研究(137636)
基金(135924)
(116450)
国家(115398)
科学基金(100619)
社会(88857)
社会科(84221)
社会科学(84198)
(74096)
基金项目(72331)
自然(64283)
自然科(62779)
自然科学(62760)
教育(62508)
自然科学基金(61710)
(60378)
编号(55770)
资助(55000)
成果(44903)
(41962)
(41559)
重点(41424)
(40594)
(39769)
(39465)
创新(38042)
课题(37896)
国家社会(36390)
期刊
(146863)
经济(146863)
研究(86269)
中国(57333)
(54042)
(49241)
管理(47871)
学报(41270)
科学(39980)
农业(33045)
大学(31965)
学学(30459)
(28531)
金融(28531)
技术(26846)
业经(25844)
财经(25151)
教育(24651)
经济研究(22077)
(21605)
(19980)
问题(19632)
技术经济(17401)
财会(15844)
(15283)
现代(14873)
商业(14586)
世界(14302)
(13865)
理论(13763)
共检索到445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守红  聂庆明  
从产业总体规模、资本运营能力、对外竞争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五个方面选取26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的制造业竞争力以及制造业内部的28个行业的竞争力进行评价,并对如何增强苏锡常制造业竞争力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彩红  
从全国范围来看,江苏、浙江和上海的制造业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比较来看,两省一市的制造业总体上具有如下特点:产业互补性较强;结构层次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垂直型的区际分工格局已初步形成。这一方面反映出二省一市各自不同的产业定位及发展路径,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合理的区域分工有助于制造业竞争力的进一步增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彦云  张明倩  
加入WTO后,我国国民经济中各产业将面临新的竞争形势,正确评价制造业的区域竞争力,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1999-2003年我国工业企业数据,对我国制造业产业进行动态基本面分析,研究和评价我国制造业企业区域分布、企业规模状况、技术结构及企业类型。在对我国各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考察后,对处于竞争力不同层次的省份进行了要素结构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文兵  
本文以竞争力理论为基础,在可行性、科学性的原则下构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对安徽省制造业竞争力进行定位分析,并探讨制约安徽省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提出提升安徽制造业竞争力的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程池超  孙江明  
本文运用NTB指标和RCA指标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在对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劣势所在,并结合中日制造业间的国际分工类型和两国在不同分工领域的竞争关系,指出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力上与日本的差距,并基于以上分析,从劳动力资源、产业集中度、研发投入状况、劳动生产率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中国工业制品国际竞争力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和看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明娟  王子成  张建武  
在比较国内外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选择因子分析法来评价广东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研究发现广东省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产业主要是石油化工、仪器仪表、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医药制造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饮料、食品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业仍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纺织服装制造业显示竞争劣势;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部分资源密集型和污染型产业竞争优势丧失;汽车、电子、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形成有效的竞争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蔡建娜  
本文根据 1 994年到 1 999年 6年的工业总产值数据 ,用偏离—份额分析法考察了上海相对全国的发展状况 ,并以广东作参照。在得出上海制造业发展状况不佳的结论后 ,从结构和竞争力两个角度深入制造业内部分析问题所在 ,主要就竞争力问题对制造业内部 2 8个行业进行详细分析 ,并简要给出相应对策。文章意在通过对上海制造业发展状况的实证分析 ,引起社会对上海制造业以至上海工业发展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刘渝琳  李松  
FD I对我国工业品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实证检验发现,FD I较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但这种影响在下降,边际效应递减模型可以解释这种下降趋势的必然性。同时,我国工业产品国际竞争力存在较强的路径依赖特征,而FD I则是打破这种路径依赖的重要力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立平  
一国制造业的竞争力直接表现在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劳动生产率以及高科技含量三方面,本文分别从这三方面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总体上呈上升态势,但是制造业内部各行业的竞争力存在着两极分化现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米建伟  陈强  
一、我国制造业部门面临的国际竞争形势我国已经进入到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部门的快速发展成为这一阶段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对总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来看,2005年~2010年,制造业部门年均贡献率达到43.8%。从生产能力的国际比较来看,无论是钢铁、化纤等从事中间产品制造的重化工业部门,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蔡春林  
为了提升制造业全球竞争力,美国开始逐步调整制造业经济发展模式,将研发与生产都留在国内,自2011年开始实施"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引领全球制造业转向,争夺未来经济增长的制高点。中国可以借鉴美国。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刘天鸣  
制造业向来被视为是一国经济实力的代表。在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的制造业竞争力一直雄居各国之首。但从六十年代开始,随着西欧、日本经济的起飞,其制造业竞争力亦迅速提高。到了七十年代初,美、日、欧在世界制造业领域里已呈现三足鼎立之势。而进入八十年代后,三方的制造业竞争力仍在进一步发生着变化。本文的目的旨在简要评析美、日、欧制造业竞争力在八十年代的消长情况及其原因所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志春  
本文构建了由产业经济实力、产业开拓能力、产业配套能力以及产业技术创新能力4个方面9个指标组成的指标评价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苏、浙、沪三地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进行测度,并依据测度结果,提出了苏、浙、沪三地装备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建议,如:制定区域产业共同发展战略,提高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积极培育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翟冬平  
城市竞争力是城市综合能力的核心,是城市发展的基本驱动力,提高城市竞争力已得到国内各个城市的高度重视。文章从城市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科教文化、对外开放、环境建设5个方面共选取31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苏州、无锡、常州城市竞争力进行分类评价和综合评价。接着,对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增强城市竞争力的若干对策和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梅英  付晓娃  时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