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31)
2023(7100)
2022(5759)
2021(5170)
2020(4594)
2019(10008)
2018(9842)
2017(19481)
2016(10538)
2015(11452)
2014(11331)
2013(11571)
2012(10685)
2011(9156)
2010(9371)
2009(9095)
2008(9421)
2007(8522)
2006(7708)
2005(7072)
作者
(30156)
(25253)
(25226)
(23608)
(16542)
(12119)
(11357)
(9717)
(9538)
(9142)
(8839)
(8464)
(8351)
(8191)
(7747)
(7545)
(7522)
(7516)
(7501)
(7412)
(6370)
(6251)
(6116)
(5936)
(5825)
(5626)
(5617)
(5596)
(5145)
(4911)
学科
(66870)
(61682)
企业(61682)
(54033)
经济(53968)
管理(46519)
业经(24110)
方法(22922)
(21903)
(19242)
农业(16997)
(15856)
财务(15854)
财务管理(15849)
企业财务(14967)
数学(14397)
数学方法(14311)
技术(14204)
地方(11813)
(10988)
理论(10952)
(10881)
(10863)
企业经济(10331)
(10137)
技术管理(9645)
经营(9616)
中国(9237)
经济理论(8885)
(8877)
机构
学院(160722)
大学(151836)
管理(69332)
(69089)
经济(67936)
理学(59420)
理学院(58870)
管理学(58286)
管理学院(57968)
研究(46954)
中国(37917)
(32155)
(31249)
(29510)
科学(27973)
(27499)
财经(25477)
(23301)
业大(23273)
农业(23099)
(22886)
中心(21946)
(20877)
研究所(20774)
商学(20510)
商学院(20323)
经济管理(19802)
经济学(19518)
(19292)
师范(19124)
基金
项目(101785)
科学(82564)
研究(76523)
基金(74689)
(62938)
国家(62250)
科学基金(56212)
社会(51066)
社会科(48420)
社会科学(48406)
(45266)
基金项目(40907)
自然(35965)
自然科(35128)
自然科学(35119)
自然科学基金(34541)
(32991)
教育(32743)
资助(30228)
编号(30073)
(29301)
(24603)
(23882)
创新(21964)
(21851)
重点(21844)
成果(21709)
(20632)
国家社会(20336)
课题(20248)
期刊
(85737)
经济(85737)
研究(43391)
管理(29063)
(28779)
(27428)
中国(27242)
科学(20735)
农业(20336)
业经(18197)
学报(18026)
技术(14844)
大学(14463)
学学(14091)
(13031)
金融(13031)
(12928)
财经(12227)
经济研究(11500)
问题(11198)
技术经济(10687)
(10615)
(10033)
财会(9261)
现代(9150)
商业(9069)
世界(8679)
教育(8546)
资源(8071)
经济管理(7836)
共检索到238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游富相  
结合浙滇两省旅游业发展现状,运用经典的"波特五力模型"对两省旅游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从提高旅游行业主管部门行政级别、提高从业者劳动收益、加大投资力度、加快体制创新、强化特色经营、提高旅游人才培养效率、加快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浙滇两省旅游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魏俊  胡静  朱磊  于洁  
基于超效率DEA-MI模型对鄂皖两省29个城市旅游效率与曼奎斯特指数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武汉和黄山两市旅游效率始终保持有效,咸宁市的效率排名进步最大,合肥的效率排名降低的幅度最大,各个城市的旅游效率的差异有缩小的趋势。(2)区域维度上,鄂西圈旅游效率的进步最大,区域内部各市的效率差距不断缩小;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效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区域内部差异较大;武汉都市圈和皖北区域旅游效率名次均值较低,其中武汉都市圈内部各市之间的差异有扩大的趋势,而皖北区域城市效率差异不断缩小。(3)两省的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均呈现快速上涨的态势,其中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各地级市州之间旅游效率增长的差距正逐步缩小,更加均衡;鄂皖两省在2009—2012年间旅游效率增长速度最快,近几年增长的动力已逐渐放缓。最后研究分析得出经济水平、资源禀赋、交通条件、技术创新、政策因素和行政区划变动都对不同城市不同阶段效率的驱动程度不同,城市旅游发展效率的变动是多种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甘巧林  
旅游业发展实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本文主要从总量、质量、效益和成长力 4个方面构置了区域旅游业发展实力的指标体系 ,就广东、北京、上海、福建、江苏、浙江、云南、辽宁、陕西、山东等 1 0省市进行发展实力的对比分析 :广东与北京实力最强 ;上海、江苏、浙江其次 ;云南后来居上 ;辽宁、福建、山东、陕西居第四层次。最后对广东的旅游业发展优势与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邢夫敏  孙琳  
本文从旅游业效率视角研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采用DEA方法对江苏省2012-2017年13个城市的旅游综合效率及分解效率的静态值进行测算,分析旅游综合效率与分解效率之间的联系,运用变异系数描述各效率离散程度。结果显示:江苏省旅游综合效率在空间上大致呈现"南北较高、东西较低"的分布格局,综合效率值存在"两头大、中间小"的明显差异;在分解效率中,城市间旅游技术效率差距相对较小,规模效率逐步成为影响旅游综合效率的主导因素。最后,根据测算结果对城市旅游效率进行归类,并提出江苏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权礼  陈玲玲  
区域旅游产业碳排放测度及驱动因素研究对旅游业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采用"自下而上"法估算了2001—2015年江苏省旅游业及主要部门的能源消费与CO_2排放量的序时性变化,并利用LMDI分解法对CO_2变化的驱动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江苏省旅游业能源消费量自289.54×108 MJ提升至710.11×108 MJ,CO_2排放量自211.86×104 t增加为448.68×104 t。(2)旅游交通的能源消费和CO_2排放量最高,旅游住宿的能源消费和CO_2排放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而旅游活动的能源消费和CO_2排放持续快速走高。(3)能源结构、能源强度、消费水平和游客规模所引起的CO_2排放变动总量为87.74×104 t。其中,消费水平和游客规模是主要促进因素,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则是抑制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晓河  周海春  
当前,农民收入与农业增长问题引起决策界和理论界的高度重视。为了掌握当前我国农民收入与农业增长的基本情况,我们前往农业大省湖南、湖北进行了为期15天的调查研究,获得了有关农民收入与农业增长第一手资料。现整理如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迎涛  
旅游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从技术创新、旅游业经营和旅游业发展环境等方面有力地推动了旅游业结构的升级优化。运用偏离-份额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河南省旅游业结构现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全国水平而言,河南省旅游业结构存在着各部门发展不协调、内部关联度不高、整体结构效益欠佳等问题。河南旅游业已呈现出集群发展趋势,从旅游业集群视角提出了河南省旅游业结构升级优化的相关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贵平  
[目的]目前我国正处于关键的经济转型期,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产业之一,其耦合发展对于存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方法]通过构建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法计算江苏省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的关联度,进一步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两者的协调程度。[结果]生态农业系统与生态旅游系统中的旅游经济、旅游资源和旅游价值的关联度分别为0.719,0.673和0.621,大小顺序分别为旅游经济>旅游资源>旅游价值,而生态旅游系统与生态农业系统中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关联度分别为0.687,0.700和0.626,大小顺序分别为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系统,耦合作用均分别为较强、较强和中等。2012~2016年江苏省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耦合度处于磨合阶段,但一直在增加,同时耦合水平经历了初级协调发展水平到中级协调发展水平的过程。[结论]江苏省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耦合发展仍有进步的空间,今后应加强耦合发展机制,推动两大耦合产业走向更深更广的发展领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保证生态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红艳  刘钦普  周丽  余子萍  
基于碳足迹理论,提出旅游碳承载力的概念和测算方法,利用旅游碳足迹和旅游碳承载力模型,计算对比江苏省15年来的旅游碳足迹、旅游碳承载力,深入认识江苏旅游业碳排放与碳固定的平衡状况及动态变化。研究表明:从2000—2015年,江苏总旅游碳足迹和人均旅游碳足迹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旅游业碳足迹总量由487.3万吨增加到9 033.4万吨,人均旅游碳足迹由66.3 kg增加到145.1 kg。同时,江苏总旅游碳承载力缓慢增长,人均旅游碳承载力则持续下降。总旅游碳承载力由564.2万吨增长到1 981.0万吨。人均旅游碳承载力由76.7kg下降到31.8kg。因此,江苏总旅游碳足迹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总旅游承载力,生态压力日趋严峻。提高江苏旅游业的碳排效率,增加植物碳汇任重道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欢  章锦河  杨嫚  康璟瑶  孙晋坤  
碳排放是区域旅游业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从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活动三个方面测算了江苏省2001~2013年旅游业的碳排放,研究了碳排放的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了江苏省旅游碳排放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状态。研究表明:(1)旅游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加,但年均增长率低于旅游经济增长率。旅游业碳排放总量从2001年的188.5747×10~4 t增加到2013年的478.0887×10~4 t,增幅为153.53%,年均增长率为8.06%,低于同期旅游经济年均增长率9.74%。(2)旅游交通碳排放是区域旅游业碳排放的主要组成部分。2001~2013年,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占旅游业碳排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韩玉军  苗茜  
我国已经入世,对外全面开放服务市场已是大势所趋,因此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将面临机遇和挑战。本文在阐述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了入世将对我国旅游业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从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继续推行“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加强对旅游生产要素的深度开发;积极发展我国国内旅游;旅游业向高科技化方向发展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H·罗宾逊  张克东  
厄斯托黎尔学术讨论会(Estoril Seminar)的报告:“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巴黎,1967年)曾指出:从长远看,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近数十年来由于广大职工带薪假日增多、家庭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文化知识广泛传播和运输业的发展等原因,导致了旅游业迅速发展。在这良好的基础上,只要能因地制宜地做好规划工作,必将促进旅游业顺利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旅游业不久以前,人们还认为旅游业只是发达国家的事业,然而近年来很多发展中国家已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戴松年  
气候与旅游者的关系至为密切。任何游览地区总是处在一定气候条件下,任何旅游活动都是在一定气候条件下进行的。 我国气候复杂多变,不仅存在大尺度的地域分异,也存在着小尺度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现象是引起人们旅游动机的自然基础,形成了各不相同的游览区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