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39)
2023(5792)
2022(4649)
2021(4790)
2020(3967)
2019(9472)
2018(9695)
2017(16907)
2016(10382)
2015(12064)
2014(12436)
2013(11248)
2012(10092)
2011(9291)
2010(10092)
2009(8964)
2008(8682)
2007(7947)
2006(7197)
2005(6793)
作者
(26552)
(21746)
(21619)
(21167)
(13958)
(10449)
(9968)
(8506)
(8421)
(8040)
(7571)
(7218)
(7088)
(7039)
(6959)
(6645)
(6573)
(6525)
(6433)
(6311)
(5776)
(5449)
(5363)
(5145)
(5143)
(5045)
(4961)
(4860)
(4413)
(4375)
学科
(33038)
经济(33001)
管理(22806)
教育(20354)
(19834)
方法(17432)
(16856)
企业(16856)
数学(15811)
中国(15438)
数学方法(15245)
理论(11314)
教学(9322)
(9115)
(8943)
(6873)
业经(6616)
(6543)
技术(6073)
(5917)
地方(5704)
农业(5449)
(5185)
银行(5181)
(5001)
学法(4999)
教学法(4999)
贸易(4992)
发展(4981)
(4964)
机构
大学(137964)
学院(132996)
管理(46231)
研究(45822)
(43493)
经济(42106)
理学(39299)
理学院(38792)
管理学(37559)
管理学院(37299)
(31252)
教育(30941)
中国(29906)
(28670)
师范(28519)
科学(26817)
师范大学(23323)
(23048)
(22279)
(21441)
中心(20916)
北京(20910)
研究所(20093)
技术(19399)
(18248)
职业(18020)
(17054)
业大(16983)
(16553)
财经(16401)
基金
项目(82591)
研究(67465)
科学(66400)
基金(55840)
(47327)
国家(46796)
教育(41107)
科学基金(40080)
社会(38947)
社会科(36619)
社会科学(36611)
(34058)
编号(30941)
(30748)
成果(28248)
基金项目(27433)
课题(25059)
自然(25049)
自然科(24536)
自然科学(24533)
资助(24457)
自然科学基金(24056)
(21297)
重点(19986)
(19680)
规划(18979)
项目编号(18710)
(18050)
教育部(17774)
(17164)
期刊
教育(54286)
研究(50712)
(48785)
经济(48785)
中国(38193)
技术(18314)
管理(17901)
学报(17354)
(16505)
科学(16297)
(15388)
大学(15097)
职业(14050)
学学(12052)
(11024)
金融(11024)
农业(10317)
技术教育(9170)
职业技术(9170)
职业技术教育(9170)
图书(8661)
财经(8044)
统计(8034)
(8032)
论坛(8032)
业经(7883)
经济研究(7416)
(7220)
(7197)
(6939)
共检索到215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黄福涛  
影响现代中国高等教育形成和发展的苏联高等教育模式 ,最早可以追溯到 19世纪法国拿破仑时代高等教育体制的影响 ,这一模式的基本雏形形成于沙皇俄国时代 ,确立于 2 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教育改革。就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而言 ,2 0世纪 30年代形成的苏联模式对新中国的教育影响很大 ,而战后、特别是 6 0年代之后苏联高等教育对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影响甚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巫丽君  王河江  
高等教育区域一体化的核心特征是各种办学资源的"越界"流动,其目的在于提升区域高等教育综合竞争力。长三角高等教育区域一体化经历了区域教育市场孕育、区域教育合作展开和区域教育聚合体创设三个阶段,其演进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多中心治理模式。长三角高等教育区域一体化的长远发展必须在全球化的视阈中逐步推进,实现区域一体化向国际化的有效延伸。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晓飒  李申申  
建设教育强国,开展"双一流"建设,必须充分挖掘我国高等教育的内生资源,以实现优秀高等教育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国传统高等教育最具本原价值的内容主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以思想原创为大学生命的真谛、寓道德规范教育于教育教学之中的育人方法、自由平等的学术争鸣风气、基于"道"和"情"的融洽师生关系,以及注重质疑论辩的古典研讨性教学方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蔺亚琼  李紫玲  
在美国,精英性质的专门职业教育始于本科教育之后。本文基于对医学教育演变历程的分析,探究了这种教育序列如何形成。19世纪,美国医生职业危机重重,准入门槛降低,医学教育质量堪忧。1893年,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进行了教育改革,其举措之一即要求申请者完成本科教育。改革取得成功,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模式随之扩散,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招收本科毕业生。这种教育序列延长了医学教育年限,抬高了医生的准入门槛,有助于提升医生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文理学院占据着美国大学的核心地位,在生源竞争中,专业学院难与文理学院抗衡。依托本科教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晨  
现代美国组织化经典教育起源于哥伦比亚大学名著课程,并通过名著阅读运动逐渐成为美国高等教育、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组成部分。经典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体现了其与西方现代社会、文化和教育变迁反思的复杂关系,在其背后隐含着古今之争以及理性进步主义,历史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三种立场。这三种立场影响了经典教育的存毁、经典著作的选择及理解方式和经典教育的模式,并演化出大众式和精英式的冲突。经典教育重点在于理解其核心是价值观念冲突,从而选择自己的立场,并理解这一立场与现实的关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对瑞典、法国高等教育的考察中国高等教育考察团1997年10月13日至10月24日韦钰同志率中国高等教育考察团一行6人,访问了瑞典和法国。代表团在瑞典期间,会见了瑞典教育科技副大臣、瑞典学会副主席、高教总署副署长,参观了斯德哥尔摩大学、SODERTRO...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国春  
高等教育问责制是院校研究在美国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在此期间,学术质量一直是院校研究密切关注的主题。当高等教育问责成为政府监管院校的重要手段时,院校研究得以发展并日趋制度化。随着高等教育问责主题的变迁,院校研究的质量旨趣日益凸显,在应对外部质量责任、促进院校质量改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美国院校研究在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功能与作用,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相乐  
大学特色是大学本质的反映,是大学特有的品质和风貌。大学特色伴随大学的产生而产生,伴随大学的发展而发展。根据大学特色产生、演进的历史实践,大学特色的形成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大学特色的形成是大学本质的具体外化,是大学对社会发展需要的主动回应,是大学理念引导下的实践建构,也依赖于大学制度创新。
[期刊] 改革  [作者] 彭森  
拉美模式考察彭森1995年年中,笔者随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代表团考察了阿根廷、巴西、墨西哥三国。我们在考察访问中深切地感受到,拉美三国在发展和改革中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注意和借鉴。一、拉美各国的经济发展步入稳定增长轨道拉美国家在70年代大多经历过一个快...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金子元久  徐国兴  
最近20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迅速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也激起了我研究中国及中国高等教育的强烈兴趣。纵观中国高等教育最近20年间的变化和发展,我个人认为其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从1998-1999年度开始,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这种“新”不仅表现在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方面,更表现在以市场化和国际化为主要特征的高等教育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梁彤  贾永堂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经历了初期强调绩效和资源与组织动员基础上的快速发展、中期激活地方政府和高校发展动能后的持续扩张,以及后期规模压力倒逼下的治理与发展转轨三个阶段,取得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体系趋于完备、国际地位快速上升、地方和高校自主性逐步增强等重大成就。借助发展型政府理论,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成就源于有为政府的责任意识和对国家自主性的有效运用,但其带来的激励错位、高校自主性受限和对市场的遮蔽等问题使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受困于外延式发展惯性。我国高等教育要突破规模压力,摆脱外延式发展惯性,实现内涵式发展,必须在坚持国家自主性的前提下使政府、社会和高等教育系统在制度嵌入互动中实现协同治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贾永堂  罗华陶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等教育发展与建设过程既是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高等教育落后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过程。这种赶超型发展特色源于初始道路的选择,有其历史必然性。在后发展理论看来,落后国家要成功摆脱边缘化困局,必须在初始阶段实现与国际体系的隔断,并在合适时机重新融入国际体系。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恰恰经过了与国际体系隔断与融入两个阶段,它们从不同方面塑造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作为后发展国家,中国高等教育要实现理性发展,必须着力推进高等教育宏观治理转型,进而实现高等学校发展的转型。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丁邦平  
本文是对 1 9世纪下半叶西方科学教育史的考察。首先 ,评介了早期对科学教育进入学校课程作出过巨大贡献的教育家斯宾塞、赫胥黎、赖斯和艾略特等人的科学教育思想。其次 ,对小学科学教育中出现的三种科学课程与教学模式作了剖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