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26)
2023(11202)
2022(9619)
2021(8679)
2020(7361)
2019(16955)
2018(16914)
2017(32085)
2016(17859)
2015(20461)
2014(21079)
2013(20856)
2012(20223)
2011(18478)
2010(19032)
2009(17646)
2008(17650)
2007(16338)
2006(14397)
2005(13359)
作者
(55491)
(46292)
(46287)
(43892)
(29347)
(22235)
(21257)
(18219)
(17515)
(16733)
(15804)
(15518)
(14887)
(14828)
(14628)
(14379)
(14178)
(13754)
(13505)
(13276)
(11879)
(11664)
(11357)
(10642)
(10604)
(10548)
(10315)
(10296)
(9531)
(9524)
学科
(80962)
经济(80871)
管理(45849)
(44653)
(33461)
企业(33461)
方法(29821)
数学(25604)
数学方法(25376)
中国(25289)
(24412)
地方(23547)
业经(17805)
(17495)
(17114)
(16334)
农业(16230)
(15231)
贸易(15221)
(14801)
银行(14765)
(14643)
(14542)
金融(14534)
(14309)
地方经济(12965)
(12510)
(12429)
理论(12167)
环境(11948)
机构
学院(263407)
大学(261305)
(108124)
经济(105563)
研究(99141)
管理(93661)
理学(78206)
理学院(77217)
管理学(75793)
管理学院(75304)
中国(75234)
科学(61346)
(58240)
(52916)
(51934)
(50050)
研究所(47675)
中心(45191)
(43329)
农业(40801)
业大(40620)
财经(38167)
北京(37607)
(37420)
师范(37001)
(35275)
(34449)
(34279)
经济学(32351)
(32083)
基金
项目(164784)
科学(126846)
研究(122170)
基金(114174)
(99802)
国家(98887)
科学基金(82097)
社会(74319)
社会科(70184)
社会科学(70163)
(67129)
基金项目(60047)
教育(56169)
(56163)
编号(51826)
自然(51166)
自然科(49904)
自然科学(49886)
自然科学基金(48955)
资助(47061)
成果(43787)
(41559)
重点(37926)
课题(37408)
(35739)
(33758)
发展(33296)
(32753)
创新(31632)
科研(31077)
期刊
(131226)
经济(131226)
研究(81924)
中国(61869)
(49067)
学报(43657)
科学(38742)
(38717)
教育(34764)
管理(34699)
农业(32991)
大学(32087)
学学(29947)
(27980)
金融(27980)
技术(24347)
业经(22949)
经济研究(20757)
财经(18777)
(17776)
问题(17485)
(16227)
(14144)
图书(13871)
技术经济(13332)
(13084)
商业(13065)
世界(12851)
国际(12650)
(12591)
共检索到421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预测  [作者] 郗润昌  
1 前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美苏两大国全球争夺的展开及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局面的出现,一个全新的国际战略环境因此而形成。在这样的国际政治背景下,美苏两大国利用核技术,展开疯狂的核军备竞赛,以企通过强化军事手段的途径,为各自政治战略既定的目标服务。战后近50年来,人们清楚地看到,不是由于核科技的进步,而是由于美苏两大国所进行的大规模核军备竞赛,人类方被置于核毁灭的阴影之下。因此,美苏的核军备控制与削减问题,便一直是战后多少年来国际政治及军事领域中一个十分令人关注的重大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德权  黄清  
目前,中俄关系进入到历史最好时期,在必要正确把握中国与俄罗斯林业经贸合作的发展趋势,进一步促进中俄林业合作与发展。从俄林产品贸易定位、俄加入WTO、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规范两国贸易秩序等不同角度阐述了两国林业经贸合作的发展趋势。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宗升  魏庆朝  
分析了英、美两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研究生教育也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双重任务,需要从丰富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层级、增加科研投入、强化合作等方面入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沈一飞  
在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的推动下,欧美金融体系核心环节如货币流通、服务方式、风险控制等逐步向数字化转型,直销银行也呈现数字化发展趋势直销银行是一种无需实体网点和分支机构,远程提供服务的新型银行运作模式,最初诞生于英国。随着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欧美直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尹忠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美台军事关系经历了从正式军事同盟到秘密军事合作的演变。美台军事关系的特点是一种单向的军事援助关系 ,包括武器出售、技术输出、人员培训、情报支援、军官往来等。美台军事关系的发展趋向体现在美国考虑扩大对台军事合作 ,重点加强与台湾的军事协同能力 ,并谋求以立法形式强化美台军事关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袁锐锷  胡安娜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 ,发达国家尤其是英美两国正在大力改革研究生教育以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尽管英美研究生教育各有特色 ,但由于应对 2 1世纪的共同要求 ,两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凸现了一些共同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军梅  张瑞德  
隔海相望的日本和俄罗斯,作为西方世界的经济强国和原超级大国的继承者,他们在亚太地区的作用举足轻重,两国关系的好坏对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来说更是至关重要。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片面亲西方政策受挫,致使亚太地区在他的整个外交格局中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庄起善  
俄罗斯物价变动已引起世界舆论的极大关注。俄罗斯的物价变动与原苏联的价格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本文将从分析原苏联的价格体系入手,就原苏联物价变动的初衷及造成的矛盾、近年来俄罗斯三次物价大涨、后果及其发展趋势作一简述。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高淑琴  贾庆国  
在俄罗斯,能源不仅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和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且严重影响国家内政外交,并且,这种影响仍在继续加深。能源企业出口获得的巨额外汇收入,是俄罗斯最重要的财政源泉;最近几年,通过一系列能源外交活动,俄罗斯逐渐恢复本国在欧亚大陆及全球的政治影响和地缘优势;梅德韦杰夫就任总统后,继续把能源工业视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强调能源工业在俄罗斯恢复世界大国地位的外交杠杆作用,这使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具有了鲜明的能源特征。那么,从前任总统普京到现任总统的梅德韦杰夫,俄罗斯是如何形成了系统的能源外交学说?主要内容和支柱是什么?能源外交学说所依赖的能源工业基础和能源外交发展趋势如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雷丽平  
宗教热是今日俄罗斯重要的政治思潮和文化现象。持续十几年的俄罗斯宗教热仍有发展的趋势,只不过从内容到形式、从内涵到外形都有不同形式的变化罢了。宗教热已不是纯宗教现象,宗教热已在向现代化、知识化、政治化方向发展,这正是宗教热温度不减、能持续发展的原因。宗教热从内容到形式的变化反映了俄罗斯知识分子的思想动向。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耀先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正处在一个极其微妙的发展阶段。一方面要加快发展,深化改革;一方面又要防止严重通货膨胀的出现。这种矛盾更多地集中在中央银行。需要有对形势的清醒认识和深入地分析、判断。中央六号文件贯彻以来的二、三个月,我国国内经济形势正在发生变化。经济、金融运行出现了新的转机;投资在高位上开始下降;货币供应的高速增长及流动性增加的态势出现逆转;过快的工业生产速度在下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云  郑东亮  
2016年我国就业形势呈现总体稳定、稳而承压、稳中有进的基本态势,城镇新增就业同比增加、失业保持较低水平、市场供求平衡、企业用工和群体就业稳定。同时,存在供求减弱、局部失业风险加大、去产能职工安置和部分群体就业难、人才供给短板突出、新就业形态扶持不足等突出问题。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社会条件下,就业形势表现出增长动力转换、结构分化、旧矛盾和新问题交织、主要指标时序波动等明显的转型期特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云  郑东亮  
2016年我国就业形势呈现总体稳定、稳而承压、稳中有进的基本态势,城镇新增就业同比增加、失业保持较低水平、市场供求平衡、企业用工和群体就业稳定。同时,存在供求减弱、局部失业风险加大、去产能职工安置和部分群体就业难、人才供给短板突出、新就业形态扶持不足等突出问题。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社会条件下,就业形势表现出增长动力转换、结构分化、旧矛盾和新问题交织、主要指标时序波动等明显的转型期特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席四  程崇祯  
当前生产国际一体化发展趋势及原因分析郭席四程崇祯生产国际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的特征。进入80年代中期以来,生产国际一体化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这一趋势符合生产和技术发展的需求,同时符合各国的利益。生产国际一体化因能更有效地利用各国所具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