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16)
2023(3754)
2022(3032)
2021(2852)
2020(2383)
2019(5058)
2018(4891)
2017(8716)
2016(4969)
2015(5361)
2014(5146)
2013(5012)
2012(5096)
2011(4589)
2010(4803)
2009(4417)
2008(4566)
2007(4080)
2006(3737)
2005(3341)
作者
(16065)
(13900)
(13785)
(13105)
(8833)
(6612)
(6138)
(5309)
(5200)
(5095)
(4899)
(4867)
(4579)
(4544)
(4443)
(4307)
(4111)
(4099)
(4048)
(3953)
(3541)
(3472)
(3383)
(3237)
(3198)
(3160)
(3119)
(3021)
(2818)
(2814)
学科
(19223)
经济(19199)
管理(11587)
(9335)
(7111)
企业(7111)
(7017)
方法(6450)
(5481)
数学(5265)
数学方法(5138)
中国(4899)
业经(4143)
(3853)
贸易(3851)
(3740)
农业(3733)
理论(3708)
环境(3663)
(3566)
金融(3563)
(3561)
地方(3336)
(3283)
(3179)
银行(3155)
(3152)
(3072)
教育(2962)
(2760)
机构
大学(76182)
学院(74931)
研究(31548)
(26725)
经济(26139)
管理(22535)
中国(21951)
科学(21812)
理学(19224)
理学院(18879)
管理学(18251)
管理学院(18126)
(17604)
(17222)
(17072)
研究所(16401)
农业(13733)
业大(13691)
中心(12967)
(12238)
(12190)
师范(12030)
(11993)
(11462)
北京(10790)
师范大学(9924)
科学院(9911)
财经(9881)
(9243)
农业大学(9067)
基金
项目(51828)
科学(39682)
基金(36976)
研究(34992)
(34546)
国家(34292)
科学基金(27538)
社会(20945)
(19907)
社会科(19670)
社会科学(19662)
基金项目(19233)
自然(19218)
自然科(18558)
自然科学(18543)
自然科学基金(18204)
(17788)
教育(16325)
资助(15203)
编号(13575)
重点(12744)
成果(11700)
(11383)
(10946)
计划(10779)
课题(10385)
(10286)
科研(10143)
科技(9713)
创新(9709)
期刊
(31929)
经济(31929)
研究(22314)
学报(17912)
(16269)
科学(15405)
中国(14190)
大学(12788)
学学(12189)
农业(11230)
教育(9839)
(8332)
管理(8210)
(6485)
金融(6485)
(5762)
经济研究(5402)
业大(5332)
(5298)
技术(4933)
业经(4816)
财经(4790)
国际(4670)
林业(4382)
资源(4341)
世界(4315)
农业大学(4223)
(4213)
(4152)
问题(4003)
共检索到113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A.И.彼列爾曼  陳傳康  
许多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和自然斗争的历史,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证明了周围地理环境的统一性,证明了地方气候及其水体、动植物界、岩石、土壤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和多方面的联系。人类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砍伐森林、耕作土壤、饲养家畜、建设城市、修筑道路,作用于自然,不断地破坏原有的复杂联系。不知道自然界的规律性,不知道存在于景观各因子间的联系,便不能预见:砍伐山地森林会使毗鄰的平原遭受到毁灭性的洪水的侵袭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Б.Б.波雷諾夫  韓慕康  陳傳康  
有没有用这个术语的必要呢?在阿列克山大·叶夫格尼耶维奇·费雨斯曼~1)不仅把地球化学品(Геохимичесниепровинции)提出作为某些地品单位的概念,而且已应用它来非常具体地把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А.И.巴拉諾夫  萧廷奎  徐云霞  
自古以来人們將一年分为四季:夏季、秋季、冬季和春季。这种分法是根据太陽高度和白晝長短的变化,而它們的变化又是为地軸和地軸平面对地球軌道平面的傾斜度所决定的。冬至和夏至通常算作天文季节的冬季和夏季的开始日期,而春分和秋分則算作春季和秋季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建华  刘军鸽  李元沅  刘炳炎  王志勇  
小沙江地区位于湖南省隆回县北部雪峰山的东南麓,成土母质以燕山期中、晚期二长花岗岩侵入体为主,山区土壤粗骨性强,土壤特性和成土母质的地球化学特性相似,具有富硅、富钾、富微量元素的特点,不仅适种多种农作物,有利生产多种绿色保健食品,而且二长花岗岩地区的森林生态、自然景观好,还有丰富的药石和矿泉水资源,是开发保健药石、特优饮料和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的好地方.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畅  
论地域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互补开发作者:王畅单位:河北省社科院燕赵所(石家庄,050011)文章认为,任何旅游资源都具有地域性特点,任何旅游景观都是地域文化景观。由于地域文化的涵盖面甚广,以往人们对此理解得很是狭隘、肤浅,近年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不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浩清  
黄山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以奇特的自然景观著称于世。分析自然景观的时空分布,反映了普遍存在自然界的边际效应规律。运用自然边际效应的启示,有助于对旅游资源的普查、开发和保护工作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金山  
一、前言 何谓“武陵源”?当今众说纷云:一指武陵山脉所伸展的地域;二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管辖的地区;三指张家界、索溪峪和天子山三个风景区。作者认为第三种说法比较能被人们所接受,故本文中的“武陵源”系指风景名胜张家界、索溪峪和天子山这三个风景区的合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成汉  
旅游,是一项综合性事业。它包括自然、历史、宗教、审美、经济、体育等多种因素,是人类为追求生存环境的合理性与和谐性而进行的富有意义的活动。所以,对一些重要的旅游景点,尤其是人文色彩比较浓重的名山大川,应该做多角度、多层面的审视,在综合化、立体化的认识、规划和建设中获取最佳效益。如果单纯着眼于一个层面、一种角度,势必使这些景区的建设失去平衡。这里说的综合化、立体化,不仅仅是指对某一景点的全面把握,还包括对国内众多著名景点的宏观认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M.E.勒雅霍夫  孙棨先  
气候变化和变动的问题是现代气候学的中心问题之一。著名学者,像A.I.沃耶依科夫、L,S.贝尔格、E.S.鲁宾斯坦对于这个问题已做了一些科学的贡献。L.A.维切尔、B.M.鲁巴合夫、P.P.帕莱切中斯基、M.S.爱真遜及其他等人,对于气候变化的原因提出了饶有兴趣的论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景刚  何春阳  李晓兵  
有效、合理地评估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自然/半自然景观的生态风险,对于优化城市土地利用格局、降低和防范城市生态环境风险,非常必要。论文在利用遥感和G IS技术测量北京1991~2004年景观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多因素景观空间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以此对北京地区1991~2004年快速城市扩展过程中的自然/半自然景观的空间生态风险水平进行了评估分析。具体结论为:①伴随着快速城市化过程,1991~2004年北京景观变化的主要特征为人工建筑景观持续增加以及耕地景观大量减少;同时,山区林地景观增加也比较明显。②研究区自然/半自然景观的生态风险水平总体表现出上升的趋势。其中,山区自然景观空间生态风险水平要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霍明远  
通过最新的遥感油气勘查 ,结合已有的油气地质和油气地球化学资料 ,对藏北地区油气资源进行了初步评价 ,认为该地区油气资源总量为40~60亿t左右。勘查重点放在羌塘地区的西北部 ,尤其是地球化学异常低值区具有大型推覆体构造的复合部位 ,最有希望找到亿吨以上整装油气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巧玲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基于自然景观的乡村旅游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手段之一开始兴盛起来。文章以乡村旅游的发展特点为出发点,采用文献资料法、社会调查法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基于自然景观的乡村旅游发展的田园农业旅游模式、回归自然旅游模式和农家乐旅游模式等主要模式,并对其存在的乡村旅游布局规划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健全、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缺乏鲜明的个性与特色、缺乏与旅游相关的专业人才和自然环境破坏加剧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从建立健全政府机构的管理机制、加强乡村硬件设施的建设、发展乡村区域特色和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对应策略,以期促进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毅  田勇  
从自然—景观恢复的角度出发,融合生态学、环境科学、景观生态学、生态旅游学及区域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结合岷江上游叠溪—松坪沟景区重建项目,尝试性地运用土地生态分析、区域生态规划和景观格局优化等方法对该区域做了调查研究,希望能够为岷江上游自然生态景观的恢复与重建提供适宜的理论支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牟雪洁  张箫  赵昕奕  饶胜  柴慧霞  朱振肖  汤文豪  
文章以延庆区7个主要A级自然景观为代表,采用旅行费用区间法(TCIA)核算其休闲旅游价值。结果表明:(1)2015年延庆区A级自然景观总旅游价值为12.33亿元,其中旅行费用最高,为9.22亿元,消费者剩余为3.11亿元,二者分别占旅游总价值的75%、25%;(2)不同自然景观的旅游价值差异较大,其中龙庆峡最高,为7.19亿元,其次为百里山水画廊、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分别为2.51亿元、1.46亿元,其余相对较低;(3)湿地景观单位面积旅游价值最高,平均约为1.08亿元/km2,森林景观单位面积旅游价值较低,最高也不足湿地的1/19。因此,建议在保护自然景观的前提下,适当利用、充分挖掘延庆区自然景观,尤其是森林景观的潜在旅游价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汉初   孙中瑞   吴佳雨   虞虎   杨显明   周道静  
景观美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体现,对于人类健康和福祉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也是基于自然旅游开展国家公园建设的前置条件。景观美学评价是国内外学术研究中公认的难题,目前尽管诸如国家公园等一些景观规划和决策都是在区域范围内进行的,国内研究仍缺乏关于区域尺度的景观美学价值评价。论文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视角,从景观的自然性、多样性和独特性3个维度,尝试从区域尺度评估西藏自然景观美学价值。结果显示:西藏自然景观美学价值处于低、较低、中等、较高和高等级的面积占比分别为12.2%、20.2%、32.4%、21.4%和13.8%。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总体上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高值区集中分布于藏东的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和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珠峰区域以及藏北羌塘高原区域;低值区除集中分布于那曲—阿里高原高寒荒漠草原和干旱荒漠以外,还广泛分散分布于中部的东部地区。多样性、自然性和独特性对西藏自然景观美学价值的影响程度逐次降低。西藏4个国家公园备选地中,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景观美学价值最高,冈仁波齐和羌塘相对较低。研究结果可为大尺度空间景观价值评估以及青藏高原国家公园建设、景观规划管理与生态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