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20)
2023(3711)
2022(2801)
2021(3061)
2020(2105)
2019(5011)
2018(5119)
2017(7063)
2016(5303)
2015(6035)
2014(6157)
2013(5093)
2012(4734)
2011(4386)
2010(4768)
2009(3926)
2008(3754)
2007(3410)
2006(3109)
2005(3060)
作者
(11360)
(9245)
(9239)
(9077)
(5986)
(4524)
(4453)
(3974)
(3578)
(3462)
(3213)
(3162)
(3089)
(3054)
(2993)
(2978)
(2946)
(2880)
(2810)
(2806)
(2794)
(2381)
(2381)
(2316)
(2222)
(2181)
(2150)
(2040)
(2004)
(1963)
学科
教育(19407)
中国(9835)
(8429)
理论(8224)
教学(8215)
(7572)
经济(7562)
管理(5238)
学法(4619)
教学法(4619)
思想(4020)
学理(3958)
学理论(3958)
研究(3891)
政治(3889)
(3863)
发展(3657)
(3535)
(3519)
改革(3321)
思想政治(3310)
政治教育(3310)
治教(3310)
德育(3277)
高等(3251)
学校(3143)
经济学(2919)
教育改革(2801)
(2786)
(2730)
机构
大学(61717)
学院(56583)
教育(27139)
研究(24398)
(20189)
师范(20080)
师范大学(16780)
(15344)
科学(14002)
职业(13683)
技术(12743)
(11809)
(11686)
中国(11524)
管理(11513)
(11416)
经济(11013)
北京(10919)
研究所(10763)
教育学(10480)
中心(9893)
职业技术(9527)
理学(8976)
(8883)
(8799)
理学院(8720)
技术学院(8527)
管理学(8317)
管理学院(8179)
教育学院(7706)
基金
研究(33008)
项目(31940)
教育(25415)
科学(25222)
成果(17812)
编号(17286)
基金(17104)
社会(16168)
课题(16140)
社会科(14771)
社会科学(14770)
(14570)
(14535)
(14278)
(13886)
国家(13564)
规划(10962)
科学基金(10217)
(10164)
项目编号(10127)
研究成果(9867)
(9475)
重点(9209)
年度(9183)
(8878)
(8697)
(8678)
(8667)
阶段(8639)
教育部(8165)
期刊
教育(49671)
研究(28652)
中国(25266)
(14715)
经济(14715)
职业(13141)
技术(11067)
技术教育(8846)
职业技术(8846)
职业技术教育(8846)
学报(7927)
大学(7167)
科学(5901)
图书(5814)
高等(5799)
(5562)
论坛(5562)
(5390)
成人(5149)
成人教育(5149)
(5098)
高等教育(4884)
学学(4547)
(4545)
书馆(4408)
图书馆(4408)
管理(4258)
职教(4207)
发展(4023)
(4023)
共检索到103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罗龙祥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历来为我们所推崇,但我们却习惯着眼于这个方法所带来的知识或真理这样的后果,而忘却了助产术的实质乃在于心灵或精神。以助产术来达到考问我们心灵深处的问题,进而促使"心灵的完善",这才是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的内在本性。当前哲学研究出现了一种哲学践行的新方向,就是对苏格拉底助产术精神本性的宣扬,其中哲学教育的实践式方案正是要通过哲学教育的变革性探索,以一种可操作性途径来实现这种考问人的精神性之目的,使哲学能够真正地直面人的内在心灵,这不仅有助于心灵问题的解决,而且有助于人的心灵状态的安宁与幸福。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李海峰   王炜   李广鑫   王媛  
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学生的人机会话主要是“知识讲述”型会话关系,这会影响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人机“知识讲述”型会话关系,转变为“知识转化”型会话关系。为此,研究者以助产术理论、ChatGPT、学习分析和腾讯QQ工具为基础,探索智能助产术教学法的学习发生机制,开发智能苏格拉底会话机器人,构建智能助产术教学模式。本研究采用准实验方法,以“远程教育学”课程为教学内容,以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为对象,开展以智能会话机器人支持的教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智能助产术教学与直接使用ChatGPT的教学相比,能显著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但是对学习绩效、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不显著。为提高教学效果,研究者需提升计算机的系统算力,开发批判性思维学习支架,构建人机适切性互动机制,研制自我效能感提升策略。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铁芳  
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力求阐释《苏格拉底的申辩》所蕴含的教育哲学意蕴:苏格拉底从提出自己说真话的言说方式开始,引出公民德性是否可教的问题,再提出其辩证法教育的起点与核心即认识自己无知,并进一步阐释苏格拉底的知识观,即事关整全的知识观;接着提出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目的,也就是唤起人们的爱智的生活。以此为基础,苏格拉底进一步表明,其哲学教育的根本指向乃是城邦的福祉。整篇演说的核心就是苏格拉底为哲学生活与哲学教育而申辩。苏格拉底之死本身也成了苏格拉底哲学辩护的一部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方绪军  
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变革下,职业教育在线课程打破了以往班级授课制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形态,实现了教学范式、学习范式的改变。在客观上却产生了“苏格拉底之疑”的时代反思,衍生出媒介教育哲学深刻审视新教育媒介的时代价值与未来走向,催生了“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的争鸣,并暴露出在线课程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与鸿沟。基于此,从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的时代语境中,探索职业院校开展在线课程所要面临着多重选择性的困惑,包括“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操作知识”、“教学约束”与“个体约束”、“教学滤镜”与“群体质量”以及“教学动态化”与“教学静态化”。为此,提出了超越历史性“苏格拉底之疑”的方法论基础,包括构建“线上+线下”互补式教学模式,拓宽职业教育课程在线虚拟认知的具身场域;搭建在线课程“教学秩序”,逐步实现从“个体约束”向“自我约束”迁移;创新在线课程“类型化教学方法”,积极组建“学校—网络—家庭”教育协同体;生成常态化的“诊断+改进”运行机制,在教学动态化中把握教学静态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莉  刘铁芳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教育学的重要概念,也是当下教学实践的基本方法。文章采用文本细读对"产婆术"进行追本溯源,以此提倡回归古典的教育解读。在苏格拉底的教育实践中,"产婆术"的实践目的是探究事物本质和引导个体省察自我灵魂;"产婆术"的实践主体既需要具备勇敢、虔敬、节制等高贵德性,也需要具有辨别需要、真假与天性的教育技艺;"产婆术"的实践过程表现出因人而异、循环深入和开放结局的特点。当下教育实践使用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时需要审慎,需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前提,注重理智思维的养成,朝向人生志向的萌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金生  
本文借鉴释义学实践哲学关于“实践”及“实践智慧”的思想,阐述了教育哲学的知识地位与知识地形式,提出教育哲学是以“生活世界”为其可靠的合法的基础,是以“教育智慧”为有效的独特的“知识理想”。教育哲学作为对人类教育生活的价值性阐释,以哲学的方式对教育实践的目标,原则以及行动进行洞察,形成“教育智慧”,并以此参与到教育实践中去,建构独特的智慧与实践的关系。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罗纳德·格罗斯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生活在古典时期的雅典,被公认为"史上最伟大的导师","给予西方文明最深远影响的两位历史人物之一"——另一位是晚他好几个世纪的耶稣。英国诗人、画家威廉·布莱克临终时意味深长地说:"我曾是苏格拉底。我一定和他交谈过,我也一定与耶稣交谈过。我能模糊地忆起与他们俩在一起时的情景。"有别于"传道者"和"受难者"耶稣传递给世人的"爱"和"信"的伟大力量,苏格拉底影响西方文明的地方在于,他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余清臣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2014年,为培养教育哲学方向的研究生,拓展教育哲学的研究领域,作者结合自身在教育实践方面的学术与实践积累,在北京师范大学开设《教育实践的哲学》课程,由此开始正式探索教育实践的哲学世界。基于课程建设的积累,作者在2017年8月开始的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访学期间正式完成该书,并于回国后出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余清臣  
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哲学,教育哲学的研究立场、路径与所持的实践观有紧密的联系。从教育哲学的历史来看,规范教育哲学和分析教育哲学都把教育实践当做人类认识理性规范下的教育行动。这种规范化立场在当前造成了传统教育哲学研究与复杂的日常教育实践的疏离。新兴的教育哲学开始承认实践的自在性,开始真正关注自在的实践世界。建立在自在实践观之上的教育哲学是一种实现实践转向的教育哲学,可以称为实践教育哲学。实践教育哲学在发展中应坚持理性秩序与实践复杂性的持续互动,建构包容复杂性的整体性理论;坚持对合理化封闭取向的批判和追求合理性的开放态度;坚持把实践世界作为研究对象,以"解释和建议"作为研究取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慎英  
苏格拉底假定了某种现象背后的"先在本质"的存在。知识就是认识者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本质,这就是杜威所嘲讽的"旁观者知识观"。缘自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的旁观者知识观经苏格拉底等人的维护使"接受学习"长时间地主导了人类的求知方式。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使学生在知识面前没有了自由探索的空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关若村  于秀丽  
孔子与苏格拉底是出现于历史的同一时期,来自于东方和西方的大教育家、思想家,他们都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做出了贡献。文章从对他们所处时代背景的分析,对两者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对象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带给我们对于当代教育的启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廷勇  
与晦涩式口语传统的对话,苏格拉底明确界定了说话、思想、存在和真实的本质关联,认为思想是心灵就某个关注对象自己跟自己的谈话。与演说式口语传统的对话,苏格拉底批评智者的演说术消解了说话的求真本质,破坏了说者和听者之间的伦理和自由关系,败坏了年轻人的灵魂。他认为说话与伦理、正义和德性关系重大。苏格拉底在对话式的哲学生活中向人们表明什么是好的对话,何以通过对话省察自己内在心灵,引导他人,进而走上追寻真实、理性和德性的思之道路。苏格拉底对话式口语传统与教育是同构耦合的,是本真教育的显现和在场,为教育准备了求真向善的基底。对置身于媒介丛林中的教育来说,苏格拉底对话的启示是,在寻求媒介与说话和对话的深度融合之中将学校营造为精神世界的学习共同体。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邵燕楠  
教育哲学研究存在哲学化与实践化之间的张力。过度哲学化被指责为与教育不相关,远离教育实践,并被哲学家所轻视;而过度实践化则被指责为缺少教育哲学的味道。教育研究与哲学研究在教育哲学研究中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教育哲学研究。教育哲学研究者不可能做到完全平衡哲学化与实践化,总会有自己的价值偏向。教育哲学研究者无论持有哲学化还是实践化的价值取向都无可厚非,应在价值偏向的基础上审慎地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薛晓阳  班华  
教育模式研究具有独特的方法论性质 ,是教育理论实践化和教育实践理论化的中介形式。它以自己独特的知识形态区别于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没有教育的模式研究 ,教育科学的应用性就失去基本的知识依据。由此 ,教育的模式研究关乎教育科学的命运与使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毕诚  宋荐戈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哲学思考——读张腾霄《教育哲学漫谈》●毕诚宋荐戈张腾霄撰著的《教育哲学漫谈》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以朴实而稳健的洗炼笔法分14章对什么是教育哲学、东西方教育哲学发展史的脉络与特点、教育与政治及经济的关系、教育与遗传及环境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