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69)
- 2023(9061)
- 2022(7377)
- 2021(6588)
- 2020(5751)
- 2019(12654)
- 2018(12639)
- 2017(24384)
- 2016(13198)
- 2015(14754)
- 2014(14638)
- 2013(14629)
- 2012(13292)
- 2011(11745)
- 2010(11941)
- 2009(11726)
- 2008(11816)
- 2007(10999)
- 2006(9888)
- 2005(9364)
- 学科
- 业(75724)
- 企(70149)
- 企业(70149)
- 管理(61314)
- 济(58326)
- 经济(58209)
- 业经(25648)
- 财(25355)
- 农(23622)
- 方法(22627)
- 务(19309)
- 财务(19293)
- 财务管理(19274)
- 企业财务(18259)
- 制(18259)
- 农业(17197)
- 技术(15520)
- 数学(15005)
- 数学方法(14893)
- 体(13975)
- 中国(13309)
- 划(13081)
- 策(12702)
- 体制(12270)
- 和(12006)
- 理论(11415)
- 企业经济(11199)
- 经营(10763)
- 技术管理(10416)
- 地方(9827)
- 机构
- 学院(195544)
- 大学(189690)
- 济(84819)
- 经济(83255)
- 管理(81967)
- 理学(69698)
- 理学院(69093)
- 管理学(68410)
- 管理学院(68015)
- 研究(58812)
- 中国(49358)
- 财(44537)
- 京(38835)
- 财经(33929)
- 农(32790)
- 江(32576)
- 科学(31816)
- 经(30483)
- 所(28427)
- 中心(28102)
- 州(27783)
- 业大(26353)
- 农业(25258)
- 经济学(25104)
- 研究所(24734)
- 财经大学(24630)
- 北京(23979)
- 商学(23830)
- 商学院(23631)
- 经济学院(22632)
- 基金
- 项目(122256)
- 科学(98987)
- 研究(94156)
- 基金(90426)
- 家(75889)
- 国家(75097)
- 科学基金(67362)
- 社会(62480)
- 社会科(59152)
- 社会科学(59140)
- 省(49368)
- 基金项目(48086)
- 教育(42044)
- 自然(41936)
- 自然科(40975)
- 自然科学(40964)
- 自然科学基金(40309)
- 划(39070)
- 编号(37864)
- 资助(35763)
- 业(31410)
- 成果(30641)
- 制(30352)
- 创(29264)
- 部(27656)
- 重点(26644)
- 创新(26328)
- 发(26154)
- 课题(25805)
- 国家社会(25652)
- 期刊
- 济(104582)
- 经济(104582)
- 研究(60134)
- 中国(41033)
- 财(39788)
- 管理(36220)
- 农(32827)
- 科学(24332)
- 学报(22884)
- 农业(22014)
- 融(21146)
- 金融(21146)
- 业经(19752)
- 大学(19057)
- 技术(18524)
- 学学(18201)
- 财经(17725)
- 教育(16220)
- 经(15179)
- 经济研究(14916)
- 问题(13480)
- 业(13455)
- 财会(12093)
- 技术经济(11883)
- 现代(11104)
- 世界(10514)
- 会计(10390)
- 商业(9713)
- 贸(9612)
- 经济管理(9396)
共检索到3060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邢华 姜琴
苏州是我国IT制造业重要基地,也是全球IT制造业集聚的重要地区。《纽约时报》称苏州是电子产品、电脑和手机的“世界工厂”,《华尔街日报》则称苏州是世界上最热点的制造业基地之一。苏州IT制造业集聚的特点是,在政府主导下,以昆山经济开发区、苏州新区、吴江经济开发区、苏州工业园等四大开发区为载体,围绕跨国公司,大量IT制造企业共生共长而形成产业集聚。政府和跨国公司在苏州IT制造业集聚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威
产业集聚是提高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构建了产业集聚的衡量指标体系 ,并依据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对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进行了定量分析 ,揭示了集聚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指出了集聚地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产业集聚 指标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敏洁 徐常萍 唐磊
文章以中国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采用路径分析和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自助法,实证分析了制造业集聚对劳动力流动的多重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区域制造业集聚程度越高,空气污染越严重,工资和房价也越高,前者抑制劳动力流动,后两者促进劳动力流动,综合作用下,当前制造业集聚机制仍以向心力为主;智能制造提高了集聚下的环境效率、生产效率和企业空间盈利边界,强化了核心区域对劳动力流入的吸引,验证了“数字鸿沟”效应;改善欠发达地区空气污染和设施便利性问题成为发挥分散力,引导集聚走向分散的内在核心。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智能制造 区域福利 数字鸿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韩云
针对苏州制造业已处在制造业中心阶段,以及必然要向现代先进制造业基地转变的现实和趋势,文章分析了资源约束下的苏州低端制造业的性质、特征和增长困境,指出通过改变资源供应和需求的偏好,使生产向"微笑曲线"两边上部延伸,完善制造业价值链并提升其功能、突破增长困境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资源约束 苏州制造业 增长困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志华 高杰
首先利用结构重合度指数测算了苏州外资与民营制造业的同构度。其次利用结构熵模型测算了该地区外资与民营制造业的结构协调度。最后基于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单位根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技术,对苏州外资与民营制造业同构与协调之间的动态关系进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该地区外资与民营制造业是在趋同中逐步呈现出了协调发展的态势。
关键词:
外资 民营 同构 协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国霞 石敏俊 李娜
本文基于1995年和2003年《市场年鉴》和《投入产出表》,利用产业间集聚度指标,定量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两个产业之间的空间集聚程度,并把产业间空间集聚度和投入产出分析结合起来,量化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产业间集聚的经济学机制。结果显示,(1)我国制造业产业间集聚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进一步向沿海集聚。(2)纵向的投入产出关联和规模外部经济是驱动我国制造业产业间集聚的主要机制。(3)纵向的投入产出关联诱发了原料投入比例大的中间需求型产业和最终需求型产业之间的空间集聚;规模外部经济则促进了拥有共同市场地的最终需求型产业的空间集聚。(4)地理邻近也有利于产业间投入产出联系的加强,形成关系邻近与地理邻近之间循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周洋 钟韵
服务业集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在我国的部分城市已经出现并逐步发展成熟,然而国内学者对于我国产业集聚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对服务业集聚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拟从集聚产生的经济效益、集聚的空间特征和形成动因三个方面对制造业与服务业集聚进行比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仲伟周 吴穹 张跃胜 崔敏
在"互联网+"深度融合和刚性环境规制约束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文章将信息化水平、环境规制引入经典生产函数,研究了中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改进的区位商指数模型,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研究了信息化水平、环境规制强度对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水平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与信息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环境规制强度呈负相关关系且存在边际效用递减。基于此,提出通过不断加强信息化水平建设优化制造业聚集格局,并对制造业过度集聚的地区施行环境规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仲伟周 吴穹 张跃胜 崔敏
在"互联网+"深度融合和刚性环境规制约束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文章将信息化水平、环境规制引入经典生产函数,研究了中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改进的区位商指数模型,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研究了信息化水平、环境规制强度对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水平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与信息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环境规制强度呈负相关关系且存在边际效用递减。基于此,提出通过不断加强信息化水平建设优化制造业聚集格局,并对制造业过度集聚的地区施行环境规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曦
本文从理论与实证检验方面着手,探究了流通成本变动对制造业空间集聚机制的影响,利用流通成本的影响因素,使流通成本在制造业空间集聚中发挥积极作用,既要促进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又要催生出新的工业变革。
关键词:
流通成本变动 制造业空间集聚 创新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宏毅
文章选取2001—2015年中国20个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基尼系数测算了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实证考察了环境规制对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在制造业行业层面和高集聚行业层面环境规制与制造业产业集聚之间呈现明显的U型关系,在低集聚行业层面环境规制并没有产生产业集聚效应。由于中国目前的制造业集聚程度并不高,环境规制的增强并不会抑制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发展。
关键词:
环境规制 面板数据 产业集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良德
商贸流通产业集聚推动了集群供应链网络的形成,各商贸流通企业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促使集群供应链网络不断升级和重构。对于制造业而言,一方面流通业的集聚使得城市的空间布局不断改变,为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另一方面供应链内的竞争也加快了制造业转型和升级,促进了制造产业的内外部重构。本文拟针对商贸流通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集聚 制造业转型升级 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妮娅 陈潜
基于经纬度坐标数据与DO指数方法,文章从静态与动态两个互补视角综合考察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产业集聚现象。在静态分析上研究了中国制造业行业(四位数)的集聚态势与空间特征;在动态分析上考察了中国制造业行业集聚的动态变化与布局模式。研究发现:(1)56%的制造业行业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表现为集聚,且超过80%的行业集聚发生在50km的短距离上;(2)城市规划的土地功能分区政策并没有对中国制造业的行业集聚造成较大影响;(3)小型企业是大多数行业集聚的主体,约半数行业的企业分布模式是小企业围绕大企业集聚;(4)在动态行为演进上,约64%的行业空间分布模式保持稳定,少数行业的新进企业趋向于在原有企业周围集聚,部分行业集聚区发生转移;同时发现,共聚行业多为劳动力密集型而非知识密集型行业,这意味着中国的产业空间分布还处在一个由劳动力市场需求和成本驱动的集聚状态。
关键词:
行业集聚 集聚模式 空间统计 动态演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奕 夏杰长 李垚
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带动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体系下向中高端跃升,对于中国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产业空间协同视角切入,通过对成本剩余和收益剩余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外部因素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于制造业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创新性地使用基于偏最小二乘估计的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并利用2005—2013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耦合过程中外部因素的链条联系和传导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证实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特别是支持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之间高度关联、融合促进的内在联系;社会创新体系、综合交易成本、需求规模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间接作用于制造业升级,要素禀赋与政策环境也会对制造业升级产生正向的直接影响。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进制造业升级,应积极推动支持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引导制造企业剥离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同制造企业的紧密联系以及同第一知识基的有效对接,减少行政管制、降低准入门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良德
商贸流通产业集聚推动了集群供应链网络的形成,各商贸流通企业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促使集群供应链网络不断升级和重构。对于制造业而言,一方面流通业的集聚使得城市的空间布局不断改变,为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另一方面供应链内的竞争也加快了制造业转型和升级,促进了制造产业的内外部重构。本文拟针对商贸流通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集聚 制造业转型升级 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