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02)
- 2023(6024)
- 2022(5241)
- 2021(4984)
- 2020(4087)
- 2019(9060)
- 2018(9406)
- 2017(16230)
- 2016(9724)
- 2015(10999)
- 2014(11567)
- 2013(10879)
- 2012(10175)
- 2011(9192)
- 2010(9353)
- 2009(8469)
- 2008(8318)
- 2007(7805)
- 2006(6964)
- 2005(6208)
- 学科
- 济(29068)
- 经济(29029)
- 管理(23257)
- 业(17724)
- 企(13386)
- 企业(13386)
- 农(11161)
- 学(11030)
- 地方(9371)
- 中国(8952)
- 理论(8713)
- 方法(8580)
- 制(8336)
- 业经(7868)
- 财(7721)
- 农业(7602)
- 体(7025)
- 环境(6501)
- 教育(6175)
- 融(5734)
- 金融(5727)
- 教学(5711)
- 银(5637)
- 银行(5601)
- 和(5518)
- 数学(5442)
- 行(5385)
- 数学方法(5322)
- 法(4689)
- 划(4621)
- 机构
- 学院(133507)
- 大学(126942)
- 研究(47811)
- 管理(40289)
- 济(37620)
- 中国(36512)
- 经济(36210)
- 科学(34988)
- 理学(32336)
- 理学院(31794)
- 管理学(30844)
- 管理学院(30599)
- 农(29106)
- 京(28751)
- 所(26482)
- 江(24008)
- 研究所(23881)
- 州(22992)
- 农业(22696)
- 业大(22478)
- 中心(22282)
- 范(21610)
- 师范(21275)
- 财(21116)
- 省(20260)
- 技术(19790)
- 北京(18541)
- 院(17926)
- 师范大学(16421)
- 财经(15402)
- 基金
- 项目(84708)
- 科学(62743)
- 研究(61095)
- 基金(54968)
- 家(49976)
- 国家(49485)
- 科学基金(39721)
- 省(37857)
- 社会(33186)
- 社会科(30975)
- 社会科学(30969)
- 划(30537)
- 基金项目(29490)
- 教育(28203)
- 自然(26891)
- 编号(26678)
- 自然科(26096)
- 自然科学(26082)
- 自然科学基金(25543)
- 资助(23372)
- 成果(22235)
- 课题(20819)
- 重点(19929)
- 发(19674)
- 计划(17452)
- 年(17312)
- 创(16570)
- 科技(16520)
- 科研(16177)
- 部(15837)
共检索到213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万蕾 朱伟 操家顺 张兰芳 张俊
为了掌握苏州城市河道景观水体藻类富集、消长规律,为制订河道水环境质量改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于2004年5~12月对苏州苗家河试验区进行了水质状况以及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研究。试验区河道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73属,通过对数量进行比较,明确了苏州城市河道以绿藻-硅藻为优势种的浮游植物分布特征。通过对不同季节水体叶绿素a含量、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数量进行分析,发现浮游植物变化呈现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季节规律。这一变化结果初步揭示了河网地区城市滞流污染河道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种群分布和季节上的消长规律,可为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修复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城市河道 滞流水体 消长规律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马婕 申利亚 何培民 田潇岑 陈立婧
苏州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其城区河道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为探讨苏州城区河道浮游植物功能群的结构组成、周年演替以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本研究于2018年对苏州城区河道进行每两月一次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全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85属209种(包括变种和变型),可划分出29个功能群,其中19个(B、C、D、G、H1、J、Lo、M、MP、P、S1、S2、T、TC、W1、X1、X2、Y、Z)为该区的优势功能群。浮游植物功能群呈现出B+C+D+H1→W1+H1→P+G+H1→M+S1+H1的周年演替特征,功能群H1在全年占据绝对优势。RDA分析表明,水温、总氮、总磷和电导率是影响该水域浮游植物功能群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冬燕 林文鹏 赵敏
以正在生态恢复进行中的苏州河水体为研究对象,共设黄渡、华漕、北新泾、武宁路桥、长寿路桥和浙江路桥6个采样点,从2000年10月至2002年10月间按春、夏、秋、冬进行了9次采样,另外,在黄渡、华漕和武宁路桥于2002年的5月和6月增加了5次采样,对苏州河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苏州河浮游植物的平均个体数达到了4.7×106ind/L,细胞密度平均值为10.2×106ind/L,生物量均值为5.73 mg/L。苏州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定性和定量组分表达均显示绿藻优势,其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774 ind/μL和2.159 mg/L;属数、种数和生物量结构以硅藻...
关键词:
苏州河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霆
为了解通江城市河道浮游植物分布动态规律,同时为制定有效的水环境质量改善方案,对镇江市古运河的浮游植物组成与分布变化进行现场调查与分析,探讨了环境因子变化对河道浮游植物结构与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检出藻类6门38属,其中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为3个常见门类。河道内藻类细胞密度与生物量排序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对比河源采样点,河道内藻类细胞密度、生物量均在春、秋季大幅增长,藻类种类组成比例也逐渐由硅藻门为主过渡到以绿、蓝藻为主,但在夏、冬季这种变化趋势不明显。水动力、营养盐浓度、水温以及水体悬浮泥沙含量等多环境因子影响了河道内藻类生长与繁殖条件,其中因受闸控影响的水动力学条件变化是造成...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分布特征 镇江 古运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霆 陈静 曹方意 高俊峰
基于2011年对镇江市典型通江城市河道——古运河4个季节浮游植物组成与分布的现场调查与分析,采用改进的Levins公式和Petrailis指数分析了河道内浮游植物优势种群生态位宽度值和生态位重叠程度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各优势种的生态位有较大差异,各物种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存在较大差别。河道内春、秋季分别以十字藻、微囊藻生态位最宽,河道内以蓝、绿藻为主要发展型优势种;夏、冬季均以小环藻生态位最宽,硅藻门优势地位明显。不同时期河道内生境条件变化影响了藻类种群结构变化与优势种生态位的差异。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为星 徐玉萍 王丽卿 季高华 张玮
2011年8月调查了上海市城郊7个区县7条生态治理试点工程河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生物数量和水质理化因子状况。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讨论了浮游植物数量与水质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且评价了城郊河道水环境状况。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89种,其中绿藻门74种;硅藻门45种;蓝藻门41种;裸藻门18种;黄藻门4种;隐藻门和甲藻门各3种;金藻门1种,优势种多为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PCA分析表明,溶解氧、氮磷营养因子是影响浮游植物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悬浮物、氮磷营养因子、高锰酸盐指数和pH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驱动因子。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生物数量和优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潘璠 江敏 吴昊 唐燕 习文双 叶军强 于忠利
为了解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周边水体的差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联,本研究对上海市奉贤区某凡纳滨对虾养殖场的养殖池塘和外河道进行了采样检测,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养殖池塘及外河道的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池塘在整个养殖周期内共检测出了7门67属(绿藻门属数占51%),其中优势属有5门28属,硅藻门中的小环藻属为最常见优势属(F=1.0);总平均密度为1.09×10~(7)ind/L,其中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的平均密度占47%、30%和11%;相关性分析表明,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呈极显著正相关。外河道在整个采样周期内共检出7门56属(绿藻门属数占46%),其中优势属有6门26属,隐藻属和小环藻属为主要优势属;总平均密度为1.18×10~(5)ind/L,其中隐藻门、硅藻门和绿藻门的平均密度占46%、27%和13%;外河道的浮游植物结构主要受菌落总数和轮虫的影响。相较于外河道,池塘的浮游植物密度大且属类多,并在9-10月大量爆发微囊藻属,对对虾养殖造成了威胁,因此应密切关注总氮、总磷和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表明,人工干预下的对虾养殖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浮游植物群落存在结构差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邓建明 徐彩平 陈宇炜 邵晓阳 高俊峰
2010年春季(4月13日-4月22日)和夏季(7月10日-7月19日)对太湖流域主要入湖河道进行了两次调查。对不同河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入湖河流优势属主要有针杆藻(Synedra sp.)、隐藻(Cryptomonas sp.)、直链硅藻(Aulacoseira sp.)、脆杆藻属(Fragilaria sp.)和舟形藻(Navicula sp.)等;出湖河道主要优势属有直链硅藻(Aulacoseira sp.)、栅藻(Scenedesmus sp.)、隐藻(Cryptomonas sp.)等。夏季入湖河道优势属有针杆藻(Synedra sp.)、十字藻(Crucigenia ...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松波 耿红 刘娟娟 许浩
选取位于武汉城郊汤逊湖畔的30个养殖池塘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营养盐加富试验评价了浮游植物生长的氮磷限制类型。研究发现这些池塘的氮磷含量均较高,尤其是TP,绝大部分都在0.4 mg/L以上,TN/TP(原子比)变化范围为1.7~20.3。相关分析显示,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与氮素(TN,TDN,NO3-,NH4+,NO2-)显著正相关(r=0.402~0.677,P0.05)。营养盐加富试验显示浮游植物群落对加N的响应程度要显著大于加P;受N限制的池塘数量占50%;P限制的占13.3%;N、P共同限制的占23.3%;而不受N、P影响的仅...
关键词:
氮限制 磷限制 营养盐加富试验 氮磷比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顾新根
巨量的长江入海径流是影响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生态的重要因素,入海径流量的分布和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长江口海区乃至东海中北部海区的理化性质,故其对讨论海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数量的平面分布和季节变动均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径流携带入海的丰富生源要素则是构成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具有高生产力的主要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萍 刘宪斌 李宝华 白明 李彤 王娟娟
2009—2013年选取春末、夏中、秋初3个季节对海河干流浮游植物进行连续5年的调查与监测,系统分析了海河干流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优势种、优势度、群落结构以及生物多样性组成,探讨其变化趋势和主要原因,运用单因子方差分析(ANOVA)分别对各年度间密度和生物量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并利用马加利夫(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对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河干流浮游植物隶属8门92属181种。绿藻门在细胞密度和种类组成上都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蓝藻门和硅藻门。主要优势种为:绿藻门的四尾栅藻、小球藻、卵囊藻、月牙藻和卡德藻;蓝藻门的微囊藻、胶鞘藻、螺旋藻、颤藻和蓝纤维藻;硅藻门的小环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广楼 陈碧鹃 崔毅 马绍赛 唐学玺
于2002~2003年对莱州湾浮游植物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查,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检出浮游植物22属45种。其中硅藻20属40种,占88.9%;甲藻2属5种,占11.1%。浮游植物数量的变动范围为0.16×104~20 642.83×104ind/m3,浮游植物数量均值的最高值出现在2003年8月,最低值出现在2003年5月。经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单纯度指数分析,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多样性和丰富度均较好,可以认为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从总体变化趋势看,调查期间浮游植物数量变动与温度呈显...
关键词:
莱州湾 浮游植物 生态特征 环境因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耘彤 何文辉 张慧 管卫兵
通过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对长兴岛青草沙水源地实证基地样板池浮游植物进行11次调查采样,从种类数、细胞丰度、优势种、生物多样性指数等对样板池立体复合生态操纵修复前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水体修复前,蓝藻占绝对优势;平裂藻、微囊藻和单角盘星藻为水体中的优势种;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经过"食藻虫—沉水植物—鱼类"立体复合生态修复后,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增加,蓝藻得到有效的控制,微囊藻不再是水体中的优势种类,群落结构优化,水质明显改善,生态修复效果显著。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钟晨辉 杨芳 林琪 郭书悦 黄瑞芳 林向阳 宋武林 陈德富
为准确掌握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循环制冷育苗过程水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本研究于2014年9月下旬~11月中旬调查了福建省连江县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海带育苗车间循环水9个批次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和生态特征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浮游植物43种,隶属于5门31属,以硅藻门出现的种类数最多,达22属32种,占总种数的74.42%,其它为蓝藻门、甲藻门、裸藻门和绿藻门。在整个育苗期间,第一优势种始终为奇异棍形藻(Bacillaria paradoxa),第二优势种为佛氏海毛藻(ThalaSSioThrix frauenfeldii)...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晓辉 刘家寿 朱爱民 肖耀坤 李世平
1997年4月至1998年1月对浮桥河水库浮游植物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水库常见浮游植物约189种,隶属于8门92属,其中硅藻门25属64种,绿藻门39属79种,蓝藻门17属30种,甲藻门、隐藻门、裸藻门、黄藻门及金藻门种类较少。其个体密度年平均为44.9×104ind/L;生物量年平均为6.439mg/L,其中蓝藻占33.37%,硅藻和绿藻分别占20.68%和20.16%,甲藻占16.31%。浮游植物现存量的季节变化表现为从春季开始平稳上升,至秋季达到最大值。蓝藻、硅藻、绿藻等主要种类的季节变化按生物量大小依次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水平分布为上游最高,中游次之,下游最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