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04)
2023(8524)
2022(7251)
2021(6544)
2020(5103)
2019(11852)
2018(11509)
2017(21324)
2016(11551)
2015(12708)
2014(12642)
2013(12597)
2012(12255)
2011(11273)
2010(11712)
2009(10620)
2008(10394)
2007(9477)
2006(8774)
2005(8146)
作者
(34638)
(29145)
(28969)
(27224)
(19126)
(14160)
(13111)
(11349)
(11208)
(10672)
(10139)
(10051)
(9681)
(9509)
(9310)
(9099)
(8690)
(8615)
(8530)
(8507)
(7560)
(7294)
(7130)
(6876)
(6642)
(6609)
(6590)
(6466)
(5997)
(5826)
学科
(56578)
经济(56537)
(29751)
管理(27883)
地方(24823)
(21313)
企业(21313)
中国(19425)
(17775)
业经(13979)
方法(13729)
地方经济(13561)
农业(12749)
数学(11302)
数学方法(11174)
(11016)
(10845)
环境(10037)
(9737)
金融(9735)
(9562)
贸易(9550)
(9304)
银行(9292)
(9156)
(9033)
(9018)
技术(8430)
(8137)
(7971)
机构
学院(165922)
大学(161437)
(66768)
研究(66289)
经济(65199)
管理(58611)
中国(49019)
理学(48839)
理学院(48006)
管理学(47204)
管理学院(46854)
科学(41568)
(37235)
(34459)
(33113)
研究所(31209)
(30260)
中心(29569)
(29055)
(26908)
师范(26619)
(25863)
(24384)
业大(23831)
农业(23343)
北京(23094)
(22926)
财经(22038)
师范大学(21363)
科学院(20465)
基金
项目(107812)
科学(85201)
研究(79969)
基金(75515)
(66391)
国家(65793)
科学基金(55628)
社会(50314)
社会科(47665)
社会科学(47655)
(45299)
基金项目(40417)
(37209)
教育(35443)
自然(35195)
自然科(34288)
自然科学(34282)
自然科学基金(33631)
编号(33025)
(30689)
资助(29341)
成果(26682)
重点(25408)
课题(24975)
发展(24772)
(24348)
(22395)
(22333)
创新(20913)
国家社会(20011)
期刊
(88649)
经济(88649)
研究(53589)
中国(41640)
(29347)
科学(24961)
学报(24632)
管理(24008)
教育(22223)
农业(20282)
(19961)
(18573)
金融(18573)
大学(18045)
学学(16764)
业经(16683)
技术(14920)
经济研究(13126)
问题(11480)
(11083)
资源(10959)
财经(10425)
(9392)
图书(9186)
(8967)
现代(8753)
(8665)
论坛(8665)
(8658)
商业(8576)
共检索到273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海贤  Robin·Tomson  陈闽齐  邹军  
在江苏沿江开发战略的推动下,苏州沿江地区加快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在沿江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过度依赖工业和外资、抗风险能力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等问题。在分析该地区的发展态势、特征与问题、机遇与挑战基础上,研究了苏州沿江地区的功能定位,提出了多中心增长、发展走廊、蓝色和绿色生态走廊、土地混合利用、渐进式开发等策略,从总体上引导苏州沿江地区的持续发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丁亚菲  
1992年初,中央决定以上海浦东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上海和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长江沿江地区是我国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具有广阔的腹地和市场。中央提出沿江开发、开放,将使这一地区迎来一个新的经济发展热洲,也将使它成为9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热点地区。沿江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给中国银行沿江各行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向我们提出了挑战。为了更好地为沿江经济的开发、开放服务,我们必须审时度势,认清自身的不足,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本文拟就沿江分行当前在支持、配合当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5个方面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权东计  朱海霞  王震  刘瑞龙  
汉杜陵是西安主城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区域功能和空间发展战略对西安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充分阐述区域自然环境条件、文物遗址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区位条件,借助于SWOT分析法,构筑了SWOT矩阵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汉杜陵区域的功能定位与空间战略布局。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曾芬钰  诸大建  周建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倪宏伟  
要达到促进沿江中行发展和振兴流域经济的目的,无疑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范围之广、面临的困难之多是可想而知的。作为新兴科学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客观世界新的本质联系和运动规律,具有高度概括性,综合性和方法性。有鉴于此,或许能为我们认识沿江中行发展战略问题提供一些新的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靳磊  成冬梅  
信托公司面临的市场环境并不宽松,在功能、制度和人才方面处于一定的劣势。信托公司应进一步细分信托市场,立足优势领域,发展专属性业务,积极参与证券行业信托业务的竞争,加大市场开拓和机制创新力度,不断提高竞争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亨淮  
本研究为黑龙江沿江区域的科技发展设计出一种全方位开放的新型复合发展战略:即充分发挥沿江区域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以黑河市为发展极,以黑龙江干流为第一增长轴、以北黑铁路公路为第二增长轴、以松花江下游为第三增长轴,并通过江河干支流、铁路、公路向四周辐射,形成一个点——线——面——体的立体发展战略模式。借鸡下蛋、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合作开发、推广适用技术、引进新技术、适当发展高技术,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根据沿江各地的具体情况,从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出发有选择地区分轻重缓急,并有所侧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志宪  虞孝感  
江苏沿江地区包括拥有长江岸线的 6个省辖市和 15个县级市 ,土地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省的 2 5 .9%和30 .2 % ,而GDP却占全省的 4 8%。沿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但江南与江北区域差异明显 ,在所选择的 8项社会经济城市发展指标中 ,除城镇密度外 ,其它 7项指标江北均低于江南地区。沿江城市带可构建成宁通、宁苏、苏通三条城镇发展轴 ,宁仪、三江、泰扬三个城镇发展组团 ,其中宁通、宁苏二条沿江发展轴是城市带的中心轴线。各发展轴及城市组团的协调发展要以市场为纽带 ,以共同发展为宗旨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加大区域合作的力度。离岸港口城镇有港区功能较单一的发展模式及功能较全面...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金其桢  
长江沿江开发开放战略的形成及发展金其桢(江南大学副研究员)“八十年代着沿海,九十年代看沿江。”继八十年代沿海开发开放取得辉煌成就和成功经验之后,九十年代,党中央和国务院又不失时机地实施了长江沿江开发开放战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此而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学军  张予  于露  
分析了长江沿江六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即长三角地区、皖江城市带、武汉城市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成渝经济区)的发展状况。基于极化区理论,提出了国家战略发展区识别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经济的外向化程度、产业和服务业区位熵的定量分析,初步识别了各战略发展区的功能,即长三角经济区主要承担参与国际竞争、创新和门户功能,皖江城市带主要承担区域服务带动和创新功能,鄱阳湖经济区主要承担生态保育和区域带动功能,武汉城市圈主要承担中部带动和创新功能,长株潭城市群主要承担区域服务和带动功能,成渝经济区主要承担西部生态保育、西部带动功能。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群慧  贺俊  
未来中国制造业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困境和挑战,不仅要求中国政府和企业充分吸收和学习发达工业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制度、政策安排和共性创新实践,更要求中国从自身独特的产业基础、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和文化特征出发,构建并不断提升其独特的制造业核心能力。比较研究和历史分析显示,任何工业强国都具有不易模仿、不易扩散的核心技术能力,而能够促成后发国家跃升成为工业强国的制度安排,必然要与该国制造业的核心技术能力相匹配。与核心技术能力相适应的制度安排,既具有发达工业国家制度安排的一般性,更具有路径依赖和一国独特能力所决定的异质性,而只有制度安排中的那些异质性成分才能构成工业强国的组织能力,并与技术能力一起在具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欣  周伟  吴殿廷  
以北京市海淀新区产业功能定位为实例,分析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城市新区产业功能定位之间耦合关系的客观性、存在方式和利用途径。认为在新区的发展过程中,二者既互为基础,又相互支撑。在新区产业功能定位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制定过程中,应当注意把握这种耦合关系,改进规划方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伟荣  
该文从分析研究苏州沿太湖地区的历史和现状入手,站在长三角区域进入高铁时代和后世博时代的战略高度,回答了人们所关注的保护与发展、生态与文化、东太湖整治与滨湖新城建设等等敏感问题。在此基础上厘清了发展战略思路,提出了打造绿色低碳示范区的战略目标和构建区域发展共同体的实现路径。文章同时提出了"抓住生态文明纲,走好富民强市路"、"深挖河、广植树、控人口"等重要指导思想,"把苏州沿太湖地区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的中心花园"的近期目标和"把环太湖城市圈建设成为国际著名的花园式湖泊城市"的远期目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安树伟  闫程莉  
1978年以来,山西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经济结构,经济波动幅度大;农业结构已经发生根本转变,但脱贫任务依然艰巨;资源开发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新业态快速成长;交通等基础设施基本成型,区域开发格局由点轴开发向网络开发格局转变;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任重而道远。未来山西的总体定位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新型的综合能源与制造业基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华夏文明展示、传承与创新区。战略思路是:要促进支柱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安树伟  闫程莉  
1978年以来,山西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经济结构,经济波动幅度大;农业结构已经发生根本转变,但脱贫任务依然艰巨;资源开发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新业态快速成长;交通等基础设施基本成型,区域开发格局由点轴开发向网络开发格局转变;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任重而道远。未来山西的总体定位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新型的综合能源与制造业基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华夏文明展示、传承与创新区。战略思路是:要促进支柱产业发展的多元化、大城市优先增长的城镇化,继续加快东西通道的建设,强化以产业集聚为手段的环境污染治理,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在全国地域分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