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59)
- 2023(7948)
- 2022(7141)
- 2021(6666)
- 2020(5816)
- 2019(13545)
- 2018(13520)
- 2017(26678)
- 2016(15065)
- 2015(16938)
- 2014(17161)
- 2013(17113)
- 2012(16400)
- 2011(14815)
- 2010(15089)
- 2009(14119)
- 2008(14389)
- 2007(13228)
- 2006(11556)
- 2005(10328)
- 学科
- 济(60842)
- 经济(60790)
- 管理(44638)
- 业(43099)
- 企(34499)
- 企业(34499)
- 方法(27922)
- 数学(25016)
- 数学方法(24711)
- 财(19770)
- 农(19068)
- 中国(15224)
- 地方(14155)
- 务(12764)
- 制(12737)
- 财务(12737)
- 学(12720)
- 财务管理(12707)
- 贸(12555)
- 贸易(12551)
- 农业(12276)
- 易(12166)
- 企业财务(12027)
- 业经(12013)
- 策(10622)
- 银(10209)
- 银行(10184)
- 环境(10083)
- 行(9613)
- 融(9256)
- 机构
- 学院(215292)
- 大学(213006)
- 济(88738)
- 经济(86691)
- 管理(81353)
- 研究(74032)
- 理学(69111)
- 理学院(68342)
- 管理学(67138)
- 管理学院(66733)
- 中国(57329)
- 科学(46017)
- 京(44716)
- 财(43718)
- 农(39679)
- 所(38959)
- 研究所(35181)
- 中心(35100)
- 江(34427)
- 财经(33380)
- 业大(32717)
- 农业(31465)
- 州(30196)
- 经(29989)
- 北京(28202)
- 范(27858)
- 师范(27577)
- 经济学(26895)
- 院(26265)
- 经济学院(24356)
- 基金
- 项目(137533)
- 科学(107309)
- 研究(100611)
- 基金(98143)
- 家(85167)
- 国家(84429)
- 科学基金(71503)
- 社会(61524)
- 社会科(58226)
- 社会科学(58206)
- 省(55431)
- 基金项目(51902)
- 自然(47007)
- 划(46323)
- 教育(46290)
- 自然科(45828)
- 自然科学(45811)
- 自然科学基金(44967)
- 编号(42114)
- 资助(41490)
- 成果(35297)
- 重点(31319)
- 部(30787)
- 发(30443)
- 课题(29465)
- 创(27797)
- 科研(26778)
- 性(26177)
- 创新(26040)
- 教育部(25827)
共检索到325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毕春娟 陈振楼 许世远 郑祥民
苏州河一期污水截流工程完成并运行以后,非点源污染对苏州河的污染贡献日益增大,研究苏州河非点源污染的类型、特点、过程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已逐渐成为解决苏州河污染问题的一个主要方面。苏州河非点源污染类型主要包括农业非点源污染、畜禽粪尿污染、城镇及乡村地表径流、底泥二次污染、船舶航运污染以及沿岸码头作业等。在此基础上,指出苏州河市郊段非点源污染严重、支流非点源污染负荷大是目前苏州河非点源污染的两个主要特征,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
关键词:
苏州河 非点源污染 调控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水芹 阮仁良 屠鹤鸣
利用苏州河及其支流的水文水质调查资料综合分析苏州河水系控制和污染源分布特点 ,指出苏州河的支流污水汇入是苏州河污染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 ,建立苏州河水系一维非恒定流河网水动力学模型与一维河网动态水质模型 ,对苏州河七条支流建闸控制工程后的水环境影响进行计算、分析与评价 ,预测建闸后对黄浦江各水厂的水质变化和苏州河、蕴藻浜以及七条支流的水质变化。预测结果 :七条支流建闸后 ,苏州河及其支流的水质有所改善 ,污水在苏州河内回荡有所减轻 ,排向黄浦江的速度加快。另外 ,污水从蕴藻浜排向黄浦江 ,缩短了污水在黄浦江输移的距离 ,黄浦江沿岸的水厂水质大大改善 ,污水在黄浦江内回荡的时间也有所减少 ,但...
关键词:
建闸控制 水质模型 环境影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顾西西 姜允芳
河流绿色廊道是城市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发挥着生态环境保护、景观美化、游憩娱乐等功能。从物质设施的角度,将可达性分解成三个方面,首先是河流绿廊与居民分布之间的空间可达性,距离作为可达性指标,得出结论:80%以上的居民到达苏州河绿色廊道的距离小于1000m;其次,从河流绿廊配套的基础设施角度,考虑步行、公交和私家车三种模式下的交通可达性,结果表明:基础设施的城乡差异和土地利用方式极大地影响了苏州河绿廊的交通可达;第三,运用空间句法理论,综合考虑街道网络结构与苏州河绿廊的联系性,得出街道可达性等级分布现状特征。最后,结合多元功能需求,从提高居住空间可达性、通行方式的可达性、道路实施的导向性等方面,对...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爱斌 王春华 阮俊安
历史上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成为各类污水的受纳场所,运河水体长期达不到功能区的要求。1990~2002年的水质监测表明,运河水体污染属于耗氧型和富营养型有机污染。运河两岸截污纳管和引水冲污工程明显改善了运河水质,多数污染因子从2001年开始达标。治理运河污染的策略,首先是截污纳管以控制污染源,通过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评价污染源,得出主要污染源80个,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和NH3-N,据此提出截污纳管的污染治理措施。
关键词:
运河 水质 污染治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姚玉鑫 张英 周李 徐鹏炜
随着农村非点源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将总量控制体系纳入到非点源污染的防治中已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许多研究都对减少农村非点源污染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和工程性措施,但对于农村非点源污染物排放量的具体调控研究较少,没有按照"公平、效率、可行"的原则进行污染物总量的分配。基于对南太湖地区农村小流域典型污染物输出特征的研究,本文利用排污系数法对农村非点源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快速估算,采用最大纳污量优化程序计算了农村小流域内水体纳污量与环境容量,并提出相应的污染物削减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南太湖地区农村小流域污染物输出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磷,农村生活污染为主要污染源。流域污染物输出浓度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提高水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冬燕 林文鹏 赵敏
以正在生态恢复进行中的苏州河水体为研究对象,共设黄渡、华漕、北新泾、武宁路桥、长寿路桥和浙江路桥6个采样点,从2000年10月至2002年10月间按春、夏、秋、冬进行了9次采样,另外,在黄渡、华漕和武宁路桥于2002年的5月和6月增加了5次采样,对苏州河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苏州河浮游植物的平均个体数达到了4.7×106ind/L,细胞密度平均值为10.2×106ind/L,生物量均值为5.73 mg/L。苏州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定性和定量组分表达均显示绿藻优势,其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774 ind/μL和2.159 mg/L;属数、种数和生物量结构以硅藻...
关键词:
苏州河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凯旋 王瑞 达良俊
总结了国内外城市滨水区的发展历程和内在动因,介绍了城市滨水区的研究动态,以上海苏州河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苏州河更新规划以复合规划、立体分层设计、无界限设计和多方位体验为规划理念,强调防洪安全、交通设施、滨河文化和遗产保护、生态格局、视觉景观和游憩感知六大体系,将滨水道路、滨水绿地、河道水系以及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进行一体化规划,并明确规划结构。
关键词:
滨水区 更新规划 复合规划 苏州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国璋 方向明
80年代以来,兰州市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影响了兰州市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文章认为:工业生产大量用煤、某些企业布局不合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象因素是造成兰州市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的主要原因,并探讨了兰州市大气污染的治理对策,指出清洁生产是解决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兰州市,大气污染,治理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英娜 张天柱
近年来,农业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导致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滇池流域水体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了当前滇池流域农业非点污染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自2004年起中央连续三年出台一系列扶农、支农政策以来给滇池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带来的转机,最后结合当前宏观制度背景的变化情况,对滇池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提出了多项对策建议。
关键词:
滇池 农业 非点源污染 控制 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靳美珠 张晓惠 袁雪竹
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建立北运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敏感区的划分模型,以2009年研究区域TM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DEM)、研究区土壤利用类型图等为数据基础,在GIS9.3和ERDAS9.2平台上通过对各模型因子进行栅格运算生成北运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潜在敏感区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划分了高、中、低三个风险区以及安全区。鉴于我国与美国不同的自然条件,以及土壤流失与固体垃圾的扩散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在引进和应用该模型时,对方程中各因子的算法和参数做了一定的调整和改进,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可以有效的运用于非点源污染敏感区的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永忠 谢晓军 杨引禄 曹艳春 杨改河
【目的】在最佳管理措施(BMPs)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构建宁夏黄河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方案,为宁夏黄河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分析宁夏黄河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特征的基础上,根据BMPs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基于BMPs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综合防控方案。【结果】在农户、农村社区、农田、区域4个层面上,构建了工程型与非工程型BMPs相结合的宁夏黄河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并提出了一些建议。【结论】构建了基于BMPs的宁夏黄河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综合防控方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付永虎 刘黎明 任国平 刘朝旭 郭赟 叶津炜
土地利用优化和空间防控策略对非点源污染风险控制及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太湖流域典型平原河网地区-上海市青浦区为研究对象,将灰色线性规划模型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相结合,以控制非点源污染风险和增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为目标,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空间分区防控研究,在空间上划设了水资源保育区、水资源重点防护区、非点源污染一般阻控区、非点源污染中等阻控区及非点源污染重点阻控区,并针对不同分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与2012年相比,预测2020年优化防控方案下,可减少总氮、总磷的输出10.96%和41.33%。由此表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构建空间差异化防控机制是有效调控非点源污染风险,实现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促进经济发展和保证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途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冬梅 王育才 管宏杰
陕西省水资源不仅数量上短缺,在质量上也污染严重。农业生产中的非点源污染即高残留毒害性农药的应用、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和禽畜粪便的任意排放是陕西水资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控制陕西农业非点源污染应从法律、政策、技术三个层面推动:制定和完善非点源污染防治的法律,并强化执法;制定以围绕农业清洁生产为核心的产业鼓励政策、风险分担政策、财政扶持政策、金融扶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以政策引导农民自觉采取有利于环境的行为;推广安全的农药施用技术、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科学的施肥技术、禽畜粪便资源化技术和缓冲带构建技术等,为防治农
关键词:
陕西 水资源 农业非点源污染 防治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士强 林卫青 徐祖信 廖振良
简述了苏州河概况、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一期工程所取得的成果,提出二期工程重点。为论证二期重点工程及其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达性,应用苏州河水系水动力水质模型对二期工程措施的水质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方案包括截污、底泥疏浚、综合调水等。通过计算和分析对二期工程目标的设定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二期工程实施后,苏州河水质总体上可以实现既定目标。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潘莹 唐文乔 张饮江 顾珏蓉
在对胭脂鱼血液学指标进行测定的基础上,在室内用苏州河原水对胭脂鱼做了32 d的毒理实验。血液学指标测定表明,在(15±1)℃和(25±1)℃水温下,2龄胭脂鱼的平均Hb含量为(77±9.50)g/L,RBC为(1.98×1012±0.13×1012)ind/L,WBC为(2.06×1010±0.12×1010)ind/L,SOD活性为(106.21±4.09)U/mL,溶菌酶活性为(224.53±16.98)U/mL。毒理实验表明,在(15±1)℃水温下,经过曝气、循环、消毒后的两河段苏州河水对2龄胭脂鱼的Hb含量影响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而两实验组间无差异;三组间的RBC均无差异;三组的...
关键词:
胭脂鱼 血液学指标 响应 苏州河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