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21)
- 2023(10151)
- 2022(9194)
- 2021(8746)
- 2020(7329)
- 2019(17059)
- 2018(17124)
- 2017(33240)
- 2016(18185)
- 2015(20446)
- 2014(20387)
- 2013(20287)
- 2012(18660)
- 2011(16617)
- 2010(16393)
- 2009(14866)
- 2008(14313)
- 2007(12123)
- 2006(10644)
- 2005(9146)
- 学科
- 济(69661)
- 经济(69587)
- 管理(53309)
- 业(47910)
- 企(39888)
- 企业(39888)
- 方法(33115)
- 数学(28529)
- 数学方法(28195)
- 农(18991)
- 学(17443)
- 财(16976)
- 中国(16899)
- 地方(16628)
- 环境(15907)
- 业经(14955)
- 农业(12730)
- 和(12271)
- 划(12040)
- 贸(11653)
- 理论(11652)
- 贸易(11648)
- 务(11239)
- 易(11235)
- 财务(11181)
- 财务管理(11164)
- 技术(11006)
- 制(10999)
- 企业财务(10604)
- 教育(9399)
- 机构
- 大学(251677)
- 学院(249751)
- 管理(103399)
- 济(93013)
- 经济(90739)
- 理学(90187)
- 理学院(89114)
- 管理学(87571)
- 管理学院(87121)
- 研究(82657)
- 中国(60068)
- 京(54980)
- 科学(54028)
- 财(41211)
- 所(41009)
- 农(40634)
- 业大(39721)
- 中心(38004)
- 研究所(37748)
- 江(35703)
- 北京(34767)
- 范(34220)
- 师范(33950)
- 财经(33676)
- 州(31798)
- 农业(31795)
- 院(30991)
- 经(30582)
- 师范大学(27683)
- 经济学(26320)
- 基金
- 项目(179745)
- 科学(140776)
- 研究(130102)
- 基金(130097)
- 家(113528)
- 国家(112591)
- 科学基金(96969)
- 社会(80032)
- 社会科(75664)
- 社会科学(75643)
- 基金项目(70762)
- 省(69796)
- 自然(65278)
- 自然科(63669)
- 自然科学(63651)
- 自然科学基金(62462)
- 划(59728)
- 教育(58777)
- 编号(53618)
- 资助(53237)
- 成果(42351)
- 重点(39665)
- 部(39032)
- 发(37737)
- 创(36832)
- 课题(36232)
- 科研(34518)
- 创新(34284)
- 大学(33299)
- 教育部(33060)
- 期刊
- 济(100254)
- 经济(100254)
- 研究(71425)
- 中国(46493)
- 学报(40683)
- 科学(38284)
- 农(36118)
- 管理(35888)
- 大学(30167)
- 财(29996)
- 学学(28334)
- 教育(27435)
- 农业(25586)
- 技术(20957)
- 融(17930)
- 金融(17930)
- 业经(16657)
- 图书(15241)
- 财经(15147)
- 经济研究(14752)
- 资源(14021)
- 问题(13461)
- 科技(13150)
- 理论(13103)
- 业(12944)
- 经(12640)
- 实践(12326)
- 践(12326)
- 现代(11649)
- 技术经济(11568)
共检索到355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波 赵海霞 黄天送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推进促使人类开发与建设活动不断侵占坡地、优质农田等环境敏感地区,产生了众多生态环境问题,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针对不同类型区域的特点,对环境敏感地进行分类,划清区域未来开发与保护的界限,对实现区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从环境敏感地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与支撑能力以及环境敏感地在苏州全市域生态功能保护区的重要性程度为出发点,将苏州市环境敏感地划分为生态功能敏感地、地表水源敏感地、污染影响敏感地、优质农田敏感地和潜在灾害敏感地5类,并进一步明确其空间分布范围,为苏州市建设用地扩张控制、资源管理、生态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环境敏感地 空间分布 类型 苏州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诚 陈雯 王波
针对环太湖地区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的问题,利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在GIS的支持下,从资源特征与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入手,划定了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污染防治,潜在灾害预防,水资源、优质农地和历史文化保护等六类环境敏感区,并进行环太湖地区环境敏感性的综合评价,明确了环太湖地区环境敏感性空间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将环太湖地区划为高、较高、一般和低四类环境敏感性区域,可以作为确定各类区域未来最佳空间功能方向的重要依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雨村 陆建城
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基本模式,而伴随着工业化引发的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又不断"冲击"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本研究借助ArcGIS软件在空间分析方面的优势,以吴江区的生恋敏感性和交通便捷性的综合评价作为工业布局优化研究的切人点,并结合吴江区工业发展的现状,试图探索一种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布局方法,以便用于对吴江"存量"工业布局的优化和"增量"工业布局的指导。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苏同向 王浩
生态红线是为了维护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而划定的需实施特殊保护的区域线。本文研究基于风景园林学的视角,在RS和GIS的技术支持下,结合当前中国城镇化建设实际现状,以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江苏扬州市为研究对象,研究和归纳案例城市的生态景观资源特征和区域功能,整合生态红线区的保护用地,采用累积阻力模型的方法模拟和修正各生态资源的联系廊道。旨在寻求生态红线区与城乡绿地生态网络的空间耦合关联,使生态红线真正落地,建立城乡一体化绿化格局和良好的自然开放空间系统。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红线 绿地 生态网络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群 袁敏
改革开放30年来,苏州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2008年,苏州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00亿元。苏州经济增长的重要的拉动力固定资产投资,从2000年的516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2611.2亿元,在全国20个大中城市中位列第七,占江苏全省投资的17.3%,位列江苏省第一。2009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寇刘秀 包存宽 蒋大和
以苏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例,探讨运用生态足迹进行融合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为规划环评较早地介入规划编制过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规划编制初期,确定规划的生态底限,农业用地、非农建设用地和水域的面积不低于3 728、1 016和2 019 km~2;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根据现状评价的结果提出耕地是苏州城市发展的限制因子,水资源是优势因子,并估算了规划实施前后苏州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规划实施后,苏州市的人均生态赤字有加大的趋势,耕地的赤字是最主要的贡献者,草地和能源用地的生态盈亏无变化,林地的生态赤字将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的生态盈余将增加。依据该结果提出了减缓生态赤字的措...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自书 杨莉 王鹏腾 李王锋
环境敏感地区面临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构建合理的水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与水环境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贵安新区是我国第八个国家级新区,承担重要的经济发展使命,同时生态环境高度敏感,区内93%的面积位于水源地上游汇水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以贵安新区为例,分析了环境敏感地区生态环境现状特征和压力,构建了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体系,通过实施流域分区管制、水系生态格局构建和重要水体湿地保护,强化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引导、产业布局优化和海绵城市建设,推动流域分区治理措施、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和河道生态建设,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可为我国中、西部环境敏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案例借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建国
以《苏州市城市水环境治理规划》为例,探讨"东方水城"苏州城市水系保护与治理的理念、原则、方法和关键问题,紧扣河道治理、沿岸整治、补水活水、截污治污、生态恢复等主要内容,构建"水系统"、改善"水环境"、恢复"水生态"、保护"水历史"、挖掘"水文化",以"水宁、水丰、水活、水净"为基础,达"水美"目标,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彰显城市特色、凸现城市魅力,供有关水系综合整治规划建设管理者参考。
关键词:
水环境整治 水生态修复 规划 苏州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兆富 杨桂山
采用苏州市1949年~2002年统计数据,研究揭示了苏州市土地利用特征,分析了苏州市耕地面积变化过程及区域差异,并定量分析了苏州市耕地资源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耕地占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①苏州市土地开发强度大,综合产出率高,建设用地比重大;耕地面积减少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494hm2,远低于全国水平;②随着经济的发展,苏州市耕地面积逐渐递减,经历了增加-快速减少-缓慢增加-缓慢减少-急剧减少-缓慢减少-快速减少的变化过程,人均耕地面积也有类似的变化趋势;③地资源面积随着人均GDP的增加呈指数递减趋势,用模拟的指数方程对耕地面积的估算值和实际值误差较小,证明用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文剑 程培罡
本文依据苏州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现状,总结了苏州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深入剖析了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雪青 夏妮妮 袁汝华 刘炳胜 陈杨杨
现行征地补偿标准偏低,随着我国大规模基础设施等公益性项目征地数量激增,探寻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对农民和项目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层面分析了现阶段公益性项目征地补偿依据,补偿费的内涵、构成及其测算方法。理论研究表明,现阶段公益性征地补偿应采用"适当补偿"原则,补偿费是指国家按照耕地原用途及农民实际价值损失支付给失地农民个人的合理费用,具体由耕地的经济价值和部分社会保障价值构成。个案研究表明,本文建立的补偿标准和方法是符合"适当补偿"原则的:首先高于现行征地补偿标准,符合农民的受偿意愿,更好地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权益,其次仍兼顾了政府的实际财政支付能力、经济可行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振龙
城乡一体化是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战略选择。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影响了城乡关系的协调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新世纪以来,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破除,初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在此背景下,如何在城乡规划中落实城乡一体化政策、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成为政府、规划师和城市研究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本研究以苏州为例,总结了城乡一体化理论的发展脉络、发展模式,并从苏州的实际入手,分析和总结苏州城乡一体化规划的规划体系、保障措施和机制创新等实施经验,为苏州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实施和其它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规划 模式 机制 苏州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杰宏
在保护文化遗产过程中,苏州市出台了多部地方性法规、若干地方政府规章。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政府制定的政府规章及非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形成多层次的保护机制。苏州市文化遗产主要从行政、民事、刑事三个方面进行保护,其中,行政保护"一马当前",体现在保护理念上,是以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为主,但整个保护体系中,民众的参与度不够高。在有限政府的模式下,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要以政府为引导,民众为主体的理念。《立法法》修正案施行后,苏州市要对"历史文化保护"的外延与内涵深入研究,尽可能拓展其范围。苏州市要对现有的保护文化遗产的地方性法规与政府规章进行审查、清理、修改。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夏永祥 陈群 李建强
一、苏州服务业发展现状(一)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1.服务业占GDP比重增加。实施服务业跨越发展以来,苏州市服务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1365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3050.3亿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舒帮荣 刘友兆 徐进亮 何蓓蓓 吴冠岑
对区域生态安全进行预警研究,有助于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结合预警理论,通过构建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运用超载度模型及Matlab支持下的BP人工神经网络(BP-ANN)对经济快速发展的苏州市1996~2015年生态安全进行预警分析。研究表明:①BP-ANN模拟效果较好,将其用于生态安全预警研究是可行的;②1996~2007年苏州市生态系统整体处于临界安全的中警状态,其超载水平经历了"加重-稳定-缓解"的变化过程,虽然今后几年内人类支持能力将持续提高,系统超载水平将波动性下降,但资源和环境问题仍不容乐观。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发挥政府主导性作用,从环境保护与治理、科技创新、产业转型、资源管理及人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