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80)
2023(12485)
2022(10749)
2021(9794)
2020(8243)
2019(19132)
2018(18935)
2017(36411)
2016(19811)
2015(22591)
2014(23019)
2013(23320)
2012(22497)
2011(20948)
2010(21397)
2009(20094)
2008(19874)
2007(18060)
2006(16342)
2005(15092)
作者
(62014)
(52290)
(52140)
(49509)
(33480)
(25242)
(23821)
(20552)
(19787)
(18899)
(18052)
(17616)
(16933)
(16877)
(16478)
(16117)
(15630)
(15323)
(15184)
(15114)
(13397)
(13047)
(12772)
(12004)
(11868)
(11747)
(11610)
(11538)
(10725)
(10409)
学科
(107328)
经济(107236)
管理(52500)
(49831)
方法(37902)
(37395)
企业(37395)
数学(33081)
数学方法(32838)
地方(29532)
中国(28280)
(27051)
(22856)
业经(20981)
(19129)
农业(18597)
地方经济(16946)
(16834)
(16435)
贸易(16424)
(15705)
环境(15546)
(15185)
(15064)
金融(15062)
(14813)
(14702)
银行(14660)
(14204)
资源(13118)
机构
学院(300164)
大学(299678)
(130818)
经济(128024)
研究(114439)
管理(108995)
理学(91825)
理学院(90558)
管理学(88984)
管理学院(88413)
中国(87193)
科学(71460)
(66587)
(61150)
(57470)
(56644)
研究所(55358)
中心(51264)
(48273)
业大(45502)
财经(44757)
农业(44302)
北京(43136)
(42165)
师范(41784)
(40559)
经济学(40464)
(40299)
(40065)
(36559)
基金
项目(190113)
科学(147864)
研究(137018)
基金(135314)
(119229)
国家(118185)
科学基金(98800)
社会(86274)
社会科(81584)
社会科学(81559)
(74540)
基金项目(71763)
(63437)
自然(63363)
自然科(61683)
自然科学(61661)
教育(61337)
自然科学基金(60552)
资助(55812)
编号(55546)
(47209)
成果(45614)
重点(43768)
(41778)
课题(39481)
(38164)
发展(37758)
(37204)
科研(36016)
创新(35842)
期刊
(159692)
经济(159692)
研究(93325)
中国(67922)
(51925)
学报(49218)
科学(46106)
(43725)
管理(39912)
大学(35470)
农业(35026)
学学(33275)
教育(30334)
(30212)
金融(30212)
技术(25998)
经济研究(25487)
业经(25238)
财经(22836)
问题(21022)
(19802)
(19209)
资源(17857)
技术经济(16610)
(15976)
图书(15284)
世界(15171)
统计(14649)
商业(14555)
国际(14026)
共检索到4777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蓓蓓  刘友兆  梅艳  张健  
不同的区域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本文采用1978~2006年江苏省苏州市与徐州市的统计数据,分析不同区域中耕地资源变化的特点,并定量分析了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不同区域GDP增加的耕地占用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苏州的耕地面积经历了3次明显的流失高峰,年递减率高达1.34%,而徐州市的耕地面积变化则相对缓和,年递减率只有0.33%,人均耕地面积也有类似的变化趋势;②不同区域的耕地资源面积随着GDP的增加均呈指数递减趋势,用模拟的指数方程对耕地面积的估算值和实际值比较误差较小,证明用指数递减方程预测耕地占用面积随着GDP的变化是可行的;③在不同的区域每单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兆富  杨桂山  
采用苏州市1949年~2002年统计数据,研究揭示了苏州市土地利用特征,分析了苏州市耕地面积变化过程及区域差异,并定量分析了苏州市耕地资源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耕地占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①苏州市土地开发强度大,综合产出率高,建设用地比重大;耕地面积减少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494hm2,远低于全国水平;②随着经济的发展,苏州市耕地面积逐渐递减,经历了增加-快速减少-缓慢增加-缓慢减少-急剧减少-缓慢减少-快速减少的变化过程,人均耕地面积也有类似的变化趋势;③地资源面积随着人均GDP的增加呈指数递减趋势,用模拟的指数方程对耕地面积的估算值和实际值误差较小,证明用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勤  
一、关于三次产业的划分国民经济系统是由许多部门组成的,即由专门从事同类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单位或同类劳动服务的事业单位组成。这些部门又可称为“产业部门”,简称“产业”。按照目前世界通行的三次产业分类法,把除家庭内部以外的一切社会经济活动,按照劳动对象的加工次序及深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初级生产阶段,大多是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的部门,如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另有采掘业等。通常称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泉  陈朝镇  李铁松  刘永康  
本文应用能值理论,对徐州地区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分析,主要涉及能值投入率、能值使用强度(能值密度)、人均能值使用量、人口承载力、电力能值使用量比、能值—货币比、环境负荷率、净能值产出率、可持续发展指数等9个指标及其发展趋势,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论表明,徐州市是资源输出型的生态经济区域,经济发展仍处于欠发达阶段,还有较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勤  董金玲  杨晓丽  赵红梅  
文章分析了徐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加快徐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传耿  张晓玲  
改革开放以来,徐州市先后提出“两通先行”、“城乡共荣”、“外向带动”和“综合发展”等4大发展战略,推动了徐州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新的机遇,并考虑市情实际,徐州市必须把“工业立徐,强市富民”作为未来发展的主体战略,把“科教兴市、城市化、经济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的辅助战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仇方道  佟连军  丁宁凯  
循环经济是区域实现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重要模式。基于能值分析理论,构建了区域循环经济能值分析指标体系,并以此对1991-2004年徐州市的能值使用与转移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4年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赖于本地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能值自给率都在98%以上;资源利用效率呈现先提高后下降的演变过程,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环境压力的变化与经济增速的周期性波动相一致,并呈现波浪式加大;徐州市循环经济系统处于比较有活力的发展状态区间,但持续性能力逐渐减弱。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梁华萍  
徐州市财政信用工作是在1983年上半年全国开展对1982年预算外资金一次性调查的启发下起步的。近10年来,徐州市累计发放财政信用资金贷款12亿多元,年新增产值10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仇方道  顾云海  
在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方法分析了1988—2003年徐州市经济与环境协调状况,得出徐州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呈现出“U”型加倒“U”型的波浪型曲线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徐州市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对污染物排放总量、产业结构对污染物组成、产业布局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经济增长方式和区域产业转移对生态环境状态的影响等方面,生态环境也对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经济增长速度等产生反馈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仇方道  沈正平  张敬  佟连军  
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是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核心。采用物质流分析、脱钩分析和分解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了1995—2007年徐州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脱钩类型、可持续状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徐州市DMI和DPO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74%和0.91%,而GDP年均增长率为12.62%,二者之间呈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物质代谢效率的提升又使其发展方式呈现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转型的趋势;资源投入、废物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出现弱脱钩现象,表明徐州经济系统正处于显著的弱可持续发展态势;经济规模扩大和技术效应抑制作用减弱是引起煤炭城市资源环境约束性增强、可持续发展降低的主要驱...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吕建刚  
作为沿海经济带中处于低谷地位的特殊经济区域的徐州市,如何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如何把握战略机遇期,科学、民主、高效地制定小康教育目标政策,关系到徐州市可持续发展和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苏伟忠  杨桂山  顾朝林  
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与PSR模型提出环境压力、土壤质量、破碎度、粮食单产等耕地保护等级评价指标。单项指标评价表明:苏州耕地环境压力突出、土质较好、破碎化明显、粮食产量高。基于指标相关性分析,选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对样本特征聚类分为4等,各等面积百分比S1:S2:S3:S4=33.6:32.4:26.7:7.3。S1在乡村区和湖荡区,各指标良好;S2在沿江平原及城市化边缘区,土质良好,粮食产量较高;S3散布在城市化边缘区及湖荡丘陵区,各指标中等;S4散布在城市周边及湖荡丘陵区。进而基于各等级的地域特征及指标关系,将耕地保护等级又分为9级,并指出各级耕地保护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子良  李新旺  门明新  薛剑  刘帅  陈蕾伊  
研究目的:采用改良的脱钩理论对唐山市历年及未来耕地占用与非农GDP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指导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的耕地保护问题。研究方法:改良脱钩理论的脱钩指标计算模型和增长经济理论模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结果:(1)唐山市2000—2009年耕地占用与非农GDP呈现出不同的脱钩状态,原因也不尽相同;(2)唐山市未来经济发展中,脱钩指标分别为0.29和0.03,耕地占用压力仍然存在。研究结论:改良后的脱钩指标更加合理且与增长经济学理论相结合,不仅能够真实、准确反映唐山市耕地占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而且有利于认识"双保"工程,指导耕地保护工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朱峰  
基于对徐州市城市基本情况、近年来城市发展状况、房地产市场概况、土地市场概况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研究表明,徐州交通枢纽优势明显,但城镇化率水平较低,人均GDP、人居居住面积在省内排名一般但发展空间较大;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发展势头强劲,商品房供应潜在不足,市场需求度节节攀高;城市经营性用地供给量、成交量与价格均大幅上涨,房地产经济助推城市发展,在一段时间内房地产市场会稳健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广宇  裘迅  姜左  
苏州市科技局通过对德国大众公司考察,针对苏州的实际情况,对苏州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总结了该产业发展的特点,并提出了保持苏州汽车零部件产业快速成长、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